相關閱讀 |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 簡體 傳統 |
(1)戒淫歌
淫欲如猛火,烧掉精气神。邪淫生烦恼,贪心是根本。贪不是本性,你心本纯真。戒淫关键处,都摄眼耳根。电视不要看,电脑请出门。电视画面露,引发淫欲心。情歌流行曲,躁动靡靡音。色网黄书碟,吗啡海洛因。少年难控己,远离是根本。修学佛法好,戒贪断淫心。佛法如清泉,洗涤心上尘。佛法如真火,烧掉烦恼薪。佛法如慈母,最知儿女心。佛法如明灯,指引迷路人。法门难选择,净土快又稳。一句弥陀佛,五经一部论。佛号日夜念,善法不离心。念念不忘本,声声涤心尘。工作认真做,努力求上进。随顺善良本,恶业远离身。追求真善美,修习清净心。断除淫欲心,斩断地狱根。快乐天天有,自在心神稳。
(2)世界名人素食观
我的朋友们,不要让罪恶的食物玷污你们的身体……只有畜生才用肉来满足自己的胃口。甚至不是所有的畜生都这样啊!牛、马、羊等都吃草维生。
——毕达哥斯(Pythagoras,毕氏定理的发现者、西方的素食主义之父)
我对人权和动物权益一样重视,这也应是全体人类该有的共识。
——林肯(Abraham Lincoln,美国总统)
禁绝肉食就是远离罪恶,重拾纯真。
——塞尼加(seneca,着名文学家)
我在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吃素,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人类会以他们现在看待人类互相残杀的心态,来看待谋杀动物的行为。
——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
不要使你自己的胃成为动物的坟场。
——一位回教先知
人类谋生的方法进步之后,才知道吃植物。中国是文化很老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多是吃植物,至于野蛮人多是吃动物。
——孙中山(中国国父)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甘地(Mahatma Gandhi,印度国父)
以下两种人绝不会是好人:一种是挥动武器的人,另一种是大啖肉食的人。
——提鲁克鲁经(Tirukural印度教手稿)
(3)古代“情深婴美”之理论
祖国医学认为,精生于肾,肾是生命之本,精是构成人体一切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是人身的“元气”。古代医学家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于此。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中医认为,有精则有神,不易得病;房劳纵欲则会使肾精亏损而损害健康,正如祖国医学中所说的“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由此可见,新婚期间性的保健与日后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4)地震,可以说是人震
地震,可以说是人震,因为人与地通着。人震,地就震;人不震,地也不震。1 你欢喜,是地震。发脾气,是地震;悲哀、恐惧、爱、恶都是地震。有欲念,情情爱爱更是大地震。2 里面动,外面才动;有里面的地震,才有外面的地震,互有连带关系。3 种地震因,结地震果。种因时不怕,结果时都吓死了!
修行只需埋头苦干。
“迷人信风水,智人信心水。”,一切唯心造。
1 “世人皆言学在山,岂不知学在方寸间”。
2 有德行,风水自然好,因为心好。
3 智人看理,不看事;愚痴的人看事,不看理。
4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养生独睡药丸
宋朝的包宏齐,官拜朝廷密使,年高八十八岁,耳目聪明,满面红光,皮肤润泽,精神饱满,健步如飞。当时宰相贾似道,非常仰慕包宏齐身体如此强健,于是向包宏齐请教养生之术,包宏齐说∶“我有一服养生药丸,乃是不传之秘方。”贾似道再三要求其公开秘方以益众生,包宏齐见贾似道真诚恳切,才微笑回答说∶“幸亏是我吃了五十多年的养生独睡药丸”。令满座百官闻之捧腹大笑不已,真正醒悟到要强健长寿,清心寡欲乃人生养生唯一秘方。胜于皇帝的任何御制补品。
(6)戒淫养生之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乐不可极,乐极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启迪:
风流容易浮荡,狂放容易昏乱。
金钱能买妓女的笑脸相迎,金钱难买妓女的真心之爱。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
灯有油则明,油尽则灭;人有精则寿,精干则夭。
酗酒者德必败,好色者身必伤。
(7)南无阿弥陀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能销蚀掉人的精神的,一样是金钱,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可以降服厉鬼,肚子里装着欲望的活人则更不在话下了,什么样的精神硬骨头都可能在金钱面前失去硬度的;再一样东西就是肉欲,借用色情文学中劝人警惕女色的诗,就可知道那女色的厉害:“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伏剑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三十六计中,美人计至今仍屡试不爽便是证明。据报道,美国人在审问伊拉克战俘时,面对脑子里灌满了“教义”的战士,较为有效的法子就是美人计。所以,倘要消磨掉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只要将这两样东西释放出来就可以了,人们会放开手段去逐钱,弄来钱后便去女人的胸脯上享受,如此一来,什么样的精神战士都不会再有。
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果,在淫欲起的时候,不管你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马上口念或者是心念十遍“南无阿弥陀佛”,一口气念完,什么也不想,效果很好的。
(8)迷惑失正道
“迷惑失正道”,为什么我们叫迷惑失正道呢?因为当你呢,有这种追寻的身心意识的时候,你就忘记了世间的真实相。为什么你贪恋自他的身心、贪求自他的身心。既然你有所贪,你就没办法客观的看清楚这宇宙的苦空无常的本质。你就把这世界上看得是什么呢?很美好的常乐我净,那么当你追求不到的时候,你就起嗔恨心、不择手段的追寻、耍手段种种。所以这样子,你看看就违背正道而行,所以说:“迷惑失正道。”
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一些根除淫念的办法: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当淫欲炽盛,不能自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以已阳纳蛇口中想,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简便法也。"
"(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
文昌帝君在《蕉窗十则》(白话)中也告诉了我们戒除淫念的办法:"在没有见到的时候,不可以去想;当在见到的时候,不可以乱来;已经见到之后,不可以回忆。"
(9)
一位居士说:“当知色欲一关是我等修行人最难断的烦恼,因为它属于‘贪’这一习气,其他的烦恼有若布沾了土,抖一抖就能去除,但‘贪’这一烦恼就象布沾了油,不是轻易可去。古大德尤其把色欲比做口渴之人饮咸水,那是愈饮愈渴,所以断不能指望其物极必反也。古人常喻此为无底深渊,无大毅力,非大丈夫不能出离。”原始佛教中,必修到阿那含果才断除了贪欲。依大乘的理论,八地以下的菩萨于贪嗔痴都不清净。
在如是种种“现代”因素的影响下,现代家庭有如狂风骇浪中的孤舟,漂泊不定,随时倾覆。
情欲的泛滥加深了灯红酒绿、糜烂腐化的生活。当今社会,许多人已经不把邪淫当一种恶行看了,他们认为只要追求到真正的情爱,一切都无所谓了。
且看今日都市里林立的夜总会、歌舞厅、按摩房、桑拿浴室,以及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黄色影碟,有多少人在过着朝生暮死、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这种肆意渲染、煽动的环境之下,情欲的吸引力、粘染力会有多大?况且这本是人最容易被吸引甚至抛弃一切而投注的地方,也是人性中最为脆弱的地方。明朝时,士子王大契问莲池大师:“弟子自看师戒杀文,遂持长斋,惟是色心炽盛,不能灭除。乞师方便教诲,使观欲乐,一如杀生之惨。”莲池大师答云:“杀是苦事,故言惨易。欲是乐事,故言惨难。今为一喻,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之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之中,是欲杀之惨也,智者思之。”
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放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被视为粪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本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相应的层次上观察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凡夫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依循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能化热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10)
首先对于异性,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暂的光辉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观察她的出处——从父母经血腥臊交媾而来,又从污秽之处而出,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长大而成。作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爱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会很多。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这时人们最愿去留意、关注她,然而此后她必将走下坡路,随着容颜的衰败而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如果她结婚生育,那将忙于操劳家务,日常生活中大众面临的烦恼她也不能例外地一应俱全,烦恼将踵接而至,生活的压力使她平庸,身体也日渐臃肿、肤无光泽。到了老年的时候,则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这时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难以逃脱而在茫然无奈中死去。在家中停放几天,再往火葬场的钢铁炉里一放,即刻灰飞烟灭,化为一堆灰烬。往日的身形连一个影子都找不到了。难道这个曾经容颜姝丽、令人心荡魂销的美女不是和梦幻泡影无二无别吗?再多多回忆一个女人一生的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亦会油然而生。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现前的绚丽一刻,要把时间拉长,观想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把整个过程连起来观察思考,再炽热的欲念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不应该被世间的愚痴粉饰所蒙骗,随顺世间的矫揉粉饰永远也见不到真实面目,不应躲避而应面对真实的情景。
以下再次观察所贪对象的本质。比如星级宾馆的厕所,灯光辉煌,里面还洒上高级香水,点上浓香,摆放着各种鲜花且有侍应生站着服务,然而不论如何装扮修饰,都改变不了其藏污纳垢的本质。同样,一个女人无论用什么饰物、化妆品、香水来打扮自己,无论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变不了其为活动厕所的本质。在身体里头包裹着的仍然是污秽的脓血屎尿,更何况其相续中尚有无边的贪嗔痴等五毒。这里里外外何有可贪之处?
(11)
我们再略述关于不净观方面的教言(详见《观住轮番净心法导修歧路灯》)。首先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以文殊智慧宝剑从右眼处剖开表皮,将它撕下来,随着表皮的撕裂,随之汩汩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渐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藉,撒落四处,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又五脏六腑、胃液、浓痰、胆汁、屎、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这样清晰观想之后,就能清楚地了知人体实为一堆不净物,另外,人的九窍排出的也全是不净物,所以这个躯体不用到死后,现在即是活动厕所。了知此理,如何会生起拥抱亲近之心?如何会与之如胶似漆、缠绵不舍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堆不净物,经过分别心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后,就变成了悦意可贪恋的对象。而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可以使我们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观察下去,这三十六种不净物,每一种又归于五大,都可分析至微尘,最后析为空无,这样经过分析观察,所得到的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人体如空花水月。然而人们以非理作意却将此泡影一般的身躯观想为美妙的身躯,认为与此“美妙”身躯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所在。人们以非理作意再三生起猛烈串习,不加抑制反而火上添油,这样相续中的欲念会如森林中的火遇上大风势必焚毁整个森林一样,必将愈演愈烈,由此人们深陷迷乱之中不能自拔,有人因失恋而精神崩溃,有人甚至不顾一切、施暴造恶。人们对这层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松。在生生世世中,盲无慧眼的人们多少辛酸泪,都付痴情中!
最后从生死流转的角度来看情欲。
欲乐如美食中的毒药,初尝使人愉悦欢喜、趋之若骛,然即此情欲将人死死系于六道之中,只因缠绵则如春蚕吐丝一般,一丝丝、一层层自身作茧还将自缚。正因为欢愉,所以异常难以醒觉,于此中沉迷最深。古往今来圣者们千呼万唤亦莫肯清醒,世间无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难有第二者比此更难看破。帝王将相、学士才子、英雄豪杰、少年老者在此一关俱难得过。
而此缠绵极为深细,深者多生累劫都在此屡屡失误,为之缠缚流转却难以觉醒。细者乃至一念一思皆如游丝,不绝如缕,难以根除。虽说愉悦,然而误者何过于此,苦患者何过于此。古人云:“爱不重不入娑婆。”《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由于情爱的重缚,在漫长的生死之中,我们难以解脱。若无文殊的智慧宝剑,我们如何能断除这藕断丝还连的痴情呢?
——《警世钟》
(12)戒淫法语
虚云和尚戒淫法语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围,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
凡夫皆容易退转,戒邪淫之道路决不轻松,淫欲习气往往在你最松懈的时候来袭,不管戒淫多久,都不要自以为已经断除淫欲。
宁坦真情被人笑,不装圣人求人敬。
养气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
常运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三法:一、注意饮食,饱暖思淫欲;二、存济世利物之想;三、生活充实注重锻炼
(13)家庭宝筏
《家庭宝筏》中周思敏曰:"人生天地间,圣贤豪杰,在乎自为。然须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业。
苟不先于年富力强之时,除去欲心,节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筑好根基,则虽有绝大志愿,想做绝大事业,往往形空质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矣。"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场梦,过去的风流,而今安在?刚刚的念头,现在也没有了。所以古人说:“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如果一个人常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事如幻,那么他对美色就不会贪着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规律是: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没有受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故“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伦。孟子还指出:“仁也者,人也;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注:有的版本没有说的那么全,据朱熹《孟子集注》说:“如此则理极分明”)
中医名着《景岳全书》中说:"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
那修行人为什么要断淫呢?因为我们修行人是为了解脱,得大自在,不被外界一切所束缚。要做到这个就必须破除自己的执着,贪爱,一切放下。所以佛说,淫心不出,尘不可出。断欲才可出轮回呀。
《(太上)感应篇直讲》中说:"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肾、大小肠、膀胱),荣华百脉,及欲火一动,合聚流通,都从命门(命门附于肾上)出?,极是可怕。"
《重写戒淫辑证集(白话)》中明代保阳子说:"大凡见美色而起贪爱,使身体奔逐于声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内心之欲。凡贪爱于美色,身心二欲就缠绵不断,最是损精伤气,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露泄,肾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致上炎(意思是亢盛),而可以下交于肾。水火能获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药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太上感应篇》云:"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钟离仙祖戒淫歌》中告诫犯邪淫者:"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绵广嗣续。"
《寿康宝鉴》中汪舟次云:"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于此。……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已积恶造业如此,况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者乎?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后不昌;才士文人,而终身潦倒者,其病皆由于此。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截断病根。太上不言私美色(私通美色发生淫乱行为),而言'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看到美貌的人心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
那么当淫念产生时,我们如何克制和根除?
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一些根除淫念的办法:"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当淫欲炽盛,不能自制之?,但将女阴作毒蛇口,以已阳纳蛇口中想,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简便法也。"
"(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
文昌帝君在《蕉窗十则》(白话)中也告诉了我们戒除淫念的办法:"在没有见到的时候,不可以去想;当在见到的时候,不可以乱来;已经见到之后,不可以回忆。"
《重写戒淫辑证集普劝流通序》中梦醒居士说:"淫念一生,恶意缠绵,若见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即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荒于嬉,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酒家、茶馆、舞厅、妓女户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诲人于淫的邪词小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论淫秽之事的邪语。因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会日益被疏远。而常与邪友接近,自然会渐渐被染引诱,终致心为所动而随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进入,耳濡目染,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贪色纵欲、邪淫不但对人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害处,而且由于贪色纵欲、邪淫和其他罪恶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更能使人快速地丧节、丧命。
《戒淫歌》云"万恶淫为首,死路不可走。天配夫妇缘,淫孽可造否"。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也曾极力主张戒嫖。他在词中写道:“红颜虽好,精气神三宝,都被野狐偷了。眉峰皱,腰肢袅,浓妆淡扫,弄得君枯槁。暗发一枝花箭,应弦倒。病魔缠绕,空去寻医祷,房术误人不少。这烦恼,自家讨。填精补脑,下手应须早。快把凡心打叠,访仙翁,学不老。”
《寿康宝鉴》中周思敏云:“色,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高才绝学,都无受用,盖万事以身为本。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凝结者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贯尾闾,人身之至宝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养育);又如油之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盖心,君火也。火性上炎,常乘未定之血气,炽为淫思。君火一动,则肝肾之相火皆动,肾水遭铄(消损),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后娶,盖以坚其筋骨,保其元气。且气血稍定,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
近世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拔其本根,既婚而益伐其萌蘖,不数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为立三大则:曰勤职业以劳其心;别男女以杜其渐;慎交游以绝其诱。如此则内外交修,德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
喻育之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也活到了100岁以上,他也自有一套经验之谈的"长寿三字经":夙光好,夜寂早;早餐好,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常笑笑,莫烦恼;勤为福,恒常要;忙到老,寿到老。
《家庭宝筏》中周思敏曰:"人生天地间,圣贤豪杰,在乎自为。然须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业。苟不先于年富力强之时,除去欲心,节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筑好根基,则虽有绝大志愿,想做绝大事业,往往形空质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矣。"
网载 2011-02-23 05:37:0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