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03)04-0072-06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与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民间美术有着许多相似性,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极为独特奇妙之处。它的多姿和奇特,正是吸引世界众多学者、艺术家、乃至普通大众纷纷前来探秘、采风、旅游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民族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艺术家们更是将云南民族民间美术视为艺术创作的灵感启迪和素材资源。这是一片令人激情和遐想的天地,有待探索的神秘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前所未有地飞速发展,在国际上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上对世界也有了更深远的影响,云南也在这短暂的二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未来。作为民族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和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生产方式、物质生活环境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人担心云南民族民间艺术将迅速消失,宝贵的遗产将流失,要求保护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对此,我认为应理智而客观地看待该问题。要求我们若干年后在民间民族地区还见到过去同样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是不现实和缺乏理性的。民族民间艺术不会消亡,只会变异。对民族民间美术的担忧应激励我们立即投入收集整理、学习研究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去。通过我们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分析研究,找出它的发展规律,从容地对待它的未来。运用民族民间美术这珍贵资源为云南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此,我也谈谈一些个人对于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换取真知灼见,希望引得社会对此更多的关注。
    一、民族民间美术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要探讨民族民间美术的存在和发展,首先要理解民族民间美术的产生和成长的基本条件,即艺术的土壤问题。云南民族民间美术能够存在和形成它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依靠三个最基本的社会条件的,即特定人群的观念意识、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特殊的民俗生活环境。
  1.原始的思维模式和朴素的世界观
  长期处于封闭环境的云南,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地处边疆高原山区,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落后,缺少现代科学的影响,至今还留存着许多直觉认识世界所形成的原始思维方式和朴素的世界观,这种原始方式和观念作用着当地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生活,无论是宗教仪式、节庆婚嫁、日常琐事中,民间美术都是工具角色作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生活之部分的民族民间美术受着这种原始而朴素观念的极大的制约。无论从民间美术作品的主题、内容和作品的形式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得以反映。例如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反映在所有具有原始社会形态性质早期艺术作品中,而云南民间美术中的木雕、甲马、剪纸、土陶、瓦饰等的内容和形象也都与人对自然物和现象的原始认识相关。云南白族、傣族、彝族等民居建筑上的瓦猫和鸱吻等有镇宅的精神作用,甲马中的山神、日神、龙王、水神等诸神是天地万物,乃至人类的掌管者和统治者,这是人类在早期与自然的抗争中,由于自身的力量的弱小无法抵御自然现象,为精神的平衡而产生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观。纳西东巴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它有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特点,原始祭祀活动中的祭山神、祭风神、祭天地等活动产生了相应的神牌画这种民间美术样式。“图腾”现象产生在世界各地的初级文化阶段和原始部落中,它不仅是原始的自然观,也是社会的实践活动,它具有早期维系和推动社会的重要功能,在现今云南各民族的宗教、巫术、以及普通民俗活动中依然留有显明的痕迹。在民族民间美术作品中,图腾形象,如虎、龙、鱼、牛、鸟等动物,葫芦、牡丹、莲花等植物和火、水、日、月等自然形态随处出现,它传递着百姓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向往和寄托,不可质疑云南各民族群体传承了祖先的原始思维模式。直至今天,在许多民族地区还继续着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不仅如此,民间的生存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都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民族民间美术品的特殊的造型样式除了受观念意识的支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它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制约。也就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技艺影响了民间美术作品的样式和风格。譬如民间陶器的朴实造型,往往与它使用粗略加工的泥料、泥条盘筑的手工成型方法、和土窑烧制工艺等有关。云南新平县土锅寨的花腰傣妇女至今还沿用手工成型,平地堆烧的原始制陶方式,而这种方式在生产力水平稍发达的地区早已为机器生产方式所替代。稚拙、朴实的艺术表现正是通过原始、粗糙的手工加工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蜡染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染织技术,运用蜡防水的简单原理,使用的是铜制的蜡刀而不是画笔,以及几十次以上的反复染和洗的工艺程序,用鸟、凤、龙、花、草等形象或图案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精神向往。蜡染的工具制约形成的一定程式化造型,材料和工艺所产生的裂纹、色泽等特殊效果,使蜡染有了很独特的视觉表现力,使它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显着特性。民间美术品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就地取材,由于民族民间美术品的创造就是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一部分,只有人们所熟悉的材料,随手可得的材料才会被考虑和利用。草编、竹编、木雕、泥玩、陶器、织锦、服装无不是使用身边的材料。对材料的合理利用是人们对物质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的结果,并且也逐渐形成一套合规律的工艺技术,反之,一定的方式和技术也限定了艺术作品的形式。独龙族的织布所用的是最简单的几根木棍和梭组成的织布机器,尽管土布比起如今用机器织的各种质地的布显得粗糙,但对它自然而朴实的情感体验却令今天的都市人对它情有独钟。
  3.社会生活习俗和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是人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的合作和共同生活,受信仰和习惯的制约而时代传承的民间群体行为,是维系民族、部落群体的亲密情感和共同文化的方式。民俗活动加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是群体和部落得以延续的重要机制。民族民间美术以视觉审美的形式在民俗活动中促进了群体间以及人们与先祖、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表达了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祝愿,巩固了民族民间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在民俗的节庆、婚嫁、生死礼仪等活动中,民族民间美术始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云南民间,庆新年,家家贴年画、对联,表达心愿,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好运。走亲串戚,必定穿上节日的盛装,各族各地的丰姿多彩的服饰艺术,增强了节日的气氛,表达对生活美好的愿望,增进了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云南民间的赛龙舟活动的龙舟经过民间艺术家的创造性的制作,使龙舟超越了普通船的作用和意义,成为民俗节庆活动的重要工具。佤、景颇、德昂、拉祜等民族都制作木雕,多用于巫术祭祀活动,如寨桩、人头桩、埋魂桩等,这些木雕不是单纯的美术作品,而是一种象征与联系神鬼、灵魂等具有功能的载体,伴随祭祀等活动而产生的。云南民间的“甲马”是颇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但“甲马”的真正意义是它伴随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成为人们表述愿望和祈祷的工具。“甲马”是印有各种神鬼形象的纸片,似小张的版画,为民间祭祀时焚烧所用。家庭成员有个病痛,烧香祈祀,将印有主管病灾的瘟神“甲马”一烧,意思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将病痛解除。遇上旱涝等天灾,同样一番仪式,烧上“甲马”,期待神灵的感应。膝下无子,烧上一纸“甲马”,祈求送子娘娘赐一子延续家族香火。这种在民间盛行的带有浓厚巫术和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起到了协调了精神与物质失衡的作用,“甲马”则承担了重要媒介的角色。民俗中历来重视人生生死等重大事件,婴儿的出生,老人的过世,必将举行仪式。亲朋好友相约前来,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或送走死者的灵魂,祈祷平安去到另一世界。这些活动中无不需要雕刻、绘画、编扎等美术、工艺手段来完成实现目的所需的工具作用。民俗活动包纳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宗教、伦理、道德、价值等全部精神文化和生产劳作等物质文化。民族民间美术是依赖民俗活动而发生和存在的,在云南较为闭塞的民族地区,各民族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更多依靠群体的齐心协力来维系生存和发展,民俗活动相比都市的生活更为丰富和频繁,民族民间美术现象自然更为广泛和普及。
    二、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发展的三个趋向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下,今日云南的民族文化又该如何应对?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真会永远消亡,而成为历史吗?文化和习俗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创造出来和自然形成的,它必然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想继续保持在过去的社会状态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变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去探讨和研究它,从中找出文化变迁的规律,指导保护、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工作。我认为,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有三个,即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民间艺术品的商品化,民间艺术的变异形成新的艺术形态。
  1.与现代艺术(纯艺术)的融合
  民族民间文化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中,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自给自足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民间艺术的繁荣是必然的,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今天科学高度发展的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自然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冲击浪潮中,民族民间艺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经受考验,但这并不表明民族民间艺术将被现代艺术所取代。民族民间艺术自古传承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增进了文化的稳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毁灭的。
  民族民间美术之所以让现代的职业艺术家们惊愕、感叹、肃然起敬,说明民族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族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利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艺术家都曾专心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对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创造性的借鉴,把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中国历史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重视宫廷文化和文人艺术,民间艺术被认为是粗俗之作。中国古代哲学有“道”“器”之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民间美术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是实用品,只能归到“器”一类,充其量也只能是雕虫小技。只有到了中国解放之初,才有像古元等老一辈艺术家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体验平民百姓的生活,从民间艺术中学习并创作了许多颇具民间特色的艺术作品。到了七八十年代,有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并热衷于研究起民族民间艺术。从那之后,中国也曾刮起多次“民间风”,深入民间,学习民间也可以说在艺术界已形成共识。民间艺术的简朴、率真之情感动了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于是学习民间成了一种热潮。也确实有不少的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灵感,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语言,创造了一批艺术佳作。历次的全国性美术展览中不少获得奖项的均是民族民间风格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简单模仿,表象地移植、组合,缺乏内在生命力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作为艺术家,应该首先从情感上、观念上理解和认识民族民间美术的气质、精神、内涵、文化意义,研究造型的观念、手法、形式,在完全吃透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民族民间美术的精神和艺术语言与自己的语言融成一体,使之成为更为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文化需要多元化,艺术需要独特性,云南的民族民间美术对于艺术家们是一块宝地,它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但只有勤劳的耕耘者,才会得到收获。民族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它们在追求单纯、概括、简洁的手法和表现真诚、直率的情感时却有极为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沟通更为容易,这也为民族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铺平了道路。
  2.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化艺术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品走向市场是自然而又合乎规律的。民族民间美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进入市场也是一种趋势。开放意味着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意识产生变化,传统重礼仪变化,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变化,传统重礼仪的价值观也受到经济的冲击而改变。发展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市场,促进了旅游业,也将云南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云南,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也以神奇而绝妙为世人关注。专家、学者、艺术商人纷纷前来收购,同时也使旅游者对此产生兴趣,这就刺激了民族民间艺术由过去民间艺人为自身创作而转为商品的生产而流向市场。对于原本贫穷的民间百姓增加经济收入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于发展地方的经济同样也不无益处。当然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出现,譬如,不少外国游客大量购买民间美术品,使大批优秀、精美的古老的或珍贵的民间艺术品外流,还有由于商品化生产的利润驱使,出现偷工减料,迎合游客心理,使得许多民间美术品失去了原本纯朴的本色。但是这些问题终究挡不住经济大潮带来的民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政府有计划组织和专家指导民族民间美术品的生产才是正确的方向。民族民间美术品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化艺术,将会有两个渠道。一是来自民间的创作者制作的产品,一般来说,他们的产品比较简朴些,民间的风格会保持的比较浓厚些,但是,由于成为商品而生产,引导不正确会逐渐失去民间美术的纯朴本色。二是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专业的设计师将民族民间美术作为创作的资源,研究、学习民间,将民间美术的样式作为元素去设计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由于旅游品生产脱离了原本的民俗生活,所以产品在种类、造型形式、风格特点上都有发生变化的可能,担忧的是会失去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精神灵魂,成了徒有民族民间外表的纯粹商品。民族民间美术品与市场结合是一个必然趋向,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正确看待它。尽管在这中间有许多问题有待去研究和解决,但民族民间美术品走向市场毕竟利多弊少,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3.产生变异,成为新民俗的组成部分
  民族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活动,民俗是民族民间美术存在的根基。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丰富和独具特色是与云南的特定历史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更准确地说是与这特殊环境中的各族人民的风俗礼仪紧密相关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全方位的环境变化,物质环境、人文环境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的是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民俗也必然发生改变。但是民俗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民间艺术的消亡,依据是:云南地方独特的民俗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保持;悠久的传统地方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为新的独特文化。
  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带动使云南的面貌大为改观,民族地区也不再是过去那样封闭与落后,大门的打开,使得人们认识到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外来文明和现代文化确实开始动摇着千余年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社会基础,从观念到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千年的基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倒塌,由农业经济转到完全的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仍需相当的一段时间,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在云南还要继续努力。所以,只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继续存在,民族地区的居住生活方式还将保持,民俗活动不但不会消失,在政府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倡导下,民俗活动还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和色彩,形成新民俗。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俗活动的必要工具,也会更加丰姿多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余年的文化碰撞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从历史看,中国也曾被外来民族占领和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中国文化的系统完整和稳定性使自身有了强大的溶解外来文化的能力,中国文化的变迁始终不会改变其基本的结构和特征。云南民族的文化也在中华大民族的文化基本特点上还保持着一定的地方和民族的特性,也许这是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所形成的。今天,我们不必担忧我们自己的文化会被西方现代文化所同化,不同种类的生物吸收同一种养分,但不会成为同一种类。不同根基的文化也不会轻易被最终同化,文化需要相互的影响,文化需要多元的存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助于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多元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只要民间的民俗生活继续存在,民族民间美术的活动仍在继续,云南民族民间的美术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民间美术品的内容、题材、样式会随着创作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变异,但民族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云南民族民间美术有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民族艺术研究昆明72~77J7造型艺术董万里20032003原始思维模式与朴素世界观、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社会生活习俗三个要素是民族民间美术产生的基础,在工业化时代极大改变了社会面貌的情况下,云南当代民族民间美术有三个主要的发展趋向:与现代艺术不断融合、民间艺术品的商品化、民间艺术变异为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发展趋向/现代艺术/新民俗董万里,男,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云南昆明 650091 作者:民族艺术研究昆明72~77J7造型艺术董万里20032003原始思维模式与朴素世界观、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社会生活习俗三个要素是民族民间美术产生的基础,在工业化时代极大改变了社会面貌的情况下,云南当代民族民间美术有三个主要的发展趋向:与现代艺术不断融合、民间艺术品的商品化、民间艺术变异为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发展趋向/现代艺术/新民俗

网载 2013-09-10 21:35:07

[新一篇] 對中日韓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較思考

[舊一篇] 對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