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韻
人物
思潮
作品
人學的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
歷史思潮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河北省人學研究會副會長郭曉君在《試論人學的幾個基本問題》一文中指出:目前國內外的一些專家學者雖然發表了不少有關人學方面的文章,出版了一些著作,提出許多有價值的觀點,但是尚未搞清人學的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他認為,關于人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代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即是人學”。這種觀點混淆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界限,既不利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存在和發展,又否認了人學的獨立存在性。我們不能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視人、研究人就將其稱為人學。這如同不能因為馬克思主義重視法律、研究法律就將其學說稱為法學一樣。二是“過寬論”,即認為“人學是關于人本身的學說體系或理論體系”。人是自然、社會、精神的統一體,將人的所有問題都用人學來概括顯然是不可能的。三是“過窄論”,即認為“人學是研究人的特點及其本質的科學”。這也是不確切的,因為除了人的特點和本質以外,還有許多問題應該由人學來研究,如人的素質與兩個文明建設、人的現代化與社會協調發展,等等。
作者認為,人學是關于整體的人存在、協調、發展和歸宿一般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其理論體系可以由緒論、思想論、存在論、動力論、價值論、關系協調論、實踐活動規律論、權利義務和自由論、現代生活論、人的全面發展論、未來論等十一部分組成。其中,人的存在是人學研究的邏輯起點;人的價值是人學研究的核心;人的活動規律是人學研究的難點;人的現代化是人學研究的重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是人學研究的終極目的。*
光明日報京⑷C8新興學科本報記者19961996 作者:光明日報京⑷C8新興學科本報記者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3:10
[新一篇]
人妖之戀的文化淵源及其心理分析 關于《聊齋志異》的兩個話題
[舊一篇]
人工語言與自然語言融合理論的實施與應用
相關閱讀
毛壽龍:市場化改革不在治理結構上努力是沒用的
陶斯亮:我與中央統戰部六局
柯領:為教育立心
黑格爾的社會歷史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直接理論前提
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分析
民族心理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應用
科學與宗教精神的奇特聯姻 ——中西審美文化比較研究之三
公共利益的法理之維 公共利益界定的實踐性思考
可持續消費 ——新工業革命時代的要求
推薦文章
一份有逼格的表白指南,我才不會說單身狗必看呢
你不是真的想要100萬
香港及中國大都市面臨的危機
世紀之交:國民經濟核算的回顧與前瞻
專家稱正常騎自行車上下班不影響男性生殖健康
幾種情感觀及其啟示
逍遙游 吳佳明-東游記主題曲
東北亞薩滿文化產生的心理機制解析
昆侖上市的背后:七年積累,三年等候 游戲葡萄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