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先声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有人为追寻伟大领袖的追求民主的先生,被查禁,表明我党已不敢正视当初理想,亦或彼时巧舌如簧的言论另有目的,博诸君一哂。

重温六十年前的<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
  
  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
                      ---《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
  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动能有正当的发展……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张思想统制。这就是说,把一定范围以内的思想,灌输给青年,对于这种思想是没有怀疑和选择的馀地的。……另一种主张是思想自由。……只有自觉和自愿,才能产生心悦诚服的信仰,和惊天动地的创造活动。一般民众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这样。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则结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许多事实说明在强迫注入的训练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这种办法是必须改正的。我们主张思想应当是自由的。
                         ---《新华日报》1941年6月2日
  昨天报载:慕尼黑在上周未暴动,"革命精神炽烈",这是真的民意了,"纳粹调集坦克出动镇压".希特勒要有他自己的"民意",就叫戈林去说话。真的民意出现了,希特勒就派坦克去说话了。
                     ---《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昨天报载:慕尼黑在上周未暴动,"革命精神炽烈",这是真的民意了,"纳粹调集坦克出动镇压".希特勒要有他自己的"民意",就叫戈林去说话。真的民意出现了,希特勒就派坦克去说话了。
                    ---《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个"优秀分子",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新闻自由"这种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9日
  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party、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
                ---《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party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论
  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party、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
              ---《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中国青年在现阶段中所从事的运动,应该是争取民族独立,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这三大目标而奋斗的人,在历史中就有他的地位。
            ---《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网载 2011-02-22 20:19:31

[新一篇] 文革中人性的迷失 看看林彪的女兒和劉少奇的孩子

[舊一篇] 北京暗修「臺海柏林墻」政治恐慌衍生急統思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