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自觉  ——《欧游心影录》的思想价值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欧游心影录》一书,是梁启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游历欧洲后写下的观感,由于篇中生动及时地报道了欧洲遭受这场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浩劫之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直接信息,处处透露出这位睿智哲人的深刻思考,加上梁氏特有的笔端常带感情的文字,因此在其发表的当时即引起极大的反响。这篇着作在近些年来论述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或梁氏后期思想的论着中也屡被提到,但其着眼点却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原因是,有的论者只注意到书中有“我的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一段话,据此批评梁氏文化观点的保守和倒退,而对全篇的极有价值的探索和文化反思则未作全面检讨。本文乃有感于此而发,旨在阐明书中梁氏对欧洲社会的观察和对中国文化反思的意义,乃在于表明他在晚年对于中西文化问题已达到自觉认识的阶段。
  一、梁氏游欧的目的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此年年底至1920年初,梁氏偕蒋方震、丁文江、张君劢等人赴欧洲游历、考察,历时一年有余。梁氏于启程赴欧前夕,与张东荪、黄溯初谈了一通宵,“着实将从前迷梦的政治活动忏悔一番,相约以后决然舍弃,要从思想界尽些微力”,换一个生命。梁启超此行目的有三:“第一件想自己求一点学问,而且看看这个空前绝后的历史怎样收场,拓一拓眼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的和平基础。想拿私人资格把我们的冤苦,向全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注:《欧游心影录》,《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第38页。)梁氏一行于1918年2月低伦敦,先后到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再返回法国,年底到柏林。梁启超在巴黎时,正值国际和会召开,英、法、美等大国操纵和会,他们屈服于日本的压力,居然牺牲中国利益,同意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利的无理要求。对此,梁启超满怀爱国义愤,以中国民间代表的身份,向国际舆论界表示强烈抗议。同时,他与国内民间组织国民外交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和会消息,鼓动国内人士敦促北洋政府在收回山东主权问题上采取坚定态度。4月底,梁氏将山东交涉失败的消息报告国内,呼吁拒签对德和约。他在致国民外交协会的电报中说:“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的坚决态度和努力,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注:据梁敬@①:《我所知道的五四运动》,载《传记文学》(台北)第八卷第五期。参见耿云志、崔志海:《梁启超》,第五章,第一节。)帝国主义列强分赃和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行径,使梁启超深受刺激和教育,他称“惊醒了正义人道的梦”,并使他对于中国时时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威胁,有更清醒的认识。
  梁启超欧游所抱定的第一个目的是开拓眼界、寻求学问,实则包含对欧洲文明的真价值之考察,和对中国救国道路的探求两个部分,在这方面他有更大的收获。欧洲之行引起他的强烈震撼,使他心灵深处酝酿着一场“绝大的革命”。1919年6月,他在英国写信给国内的弟弟梁启勋,报告他4个多月考察各地的感受:“至内部心灵界之变化,则殊不能自测其所届。数月以来,晤种种性质差别之人,闻种种派别错综之论,睹种种利害冲突之事,炫以范象通神之图画雕刻,摩以回肠荡气之诗歌音乐,环以恢诡葱郁之社会状态,饮以雄伟矫变之天然风景,以吾之天性富于情感,而志不懈于向上,弟试思之,其感受刺激,宜何如者!吾自觉吾之意境,日在酝酿发酵中,吾之灵府必将起一绝大之革命,惟革命产儿为何物,今尚在不可知之数耳。”(注:《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80-881页。)
  梁启超是在特殊时刻进行对欧洲的考察的,他到处目睹欧洲各国经历世界大战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各国互相残杀的结果,欧洲人口死伤达3千万,法国失去壮丁近半数,到处满目疮痍。粮食及各种物品严重匮乏,物价飞涨,晚上连电灯照明都难以保证,进入冬季连取暖用煤都没有。诚如梁氏所言,连战胜国英法也“荆天棘地”。他又描述凡尔登战场留下的惨状,只好拿被维苏威火山毁成废墟的庞贝城相比拟。梁氏严厉谴责帝国主义国家间的野蛮残杀,痛斥文明人制造的武器造成的破坏比野蛮人不知要超出多少倍!他观察到欧洲战后劳资两大阶级之间矛盾更加尖锐,罢工风潮“看得见听得见的每月总有几次”,规模最大的英国铁路罢工,“简直就是两个敌国交战”。同时,他报道了一些欧洲人士对西方文明弊病的尖锐批评。大战以后,欧洲人对先前过分相信“科学万能”感到幻灭。“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眼看科学不但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倒反带来灾难”,因而“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注:《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12、15、16、16、115、35-37页。)最典型的是美国记者赛蒙和梁启超谈话,他不赞成把西方文明输入中国,而说他“回去就是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注:《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12、15、16、16、115、35-37页。)可见大战灾难确实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危机。梁氏在篇末所讲欧洲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等着用中国文明去超拔他们,其导因也正在这里。
  二、社会成员的自主自觉精神,是欧洲进步的不竭源泉
  尽管梁启超目睹了欧洲“文明国家”互相厮杀造成的惨祸和战后的种种矛盾,并耳闻一些欧洲人士的悲观论调,然而,他在书中仍然明确地表达了对欧洲前途的信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梁启超经过一番考虑,认识到欧洲文明以往取得的巨大进步,优越的社会组织,发达的产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学说的创造等等,其根基立在下层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和“个性发展”,使社会进步和文明建立在大多数人的基础之上。因此,这次大战虽然使战胜国和战败国都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但绝不会如同历史上的埃及、希腊、罗马那样,造成以往灿烂文明的中绝。梁启超断言,欧洲的文明“是建设在大多数人心理上,好像盖房子从地脚修起,打了个很结实的桩儿,任凭暴风疾雨,是不会动摇的”。(注:《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12、15、16、16、115、35-37页。)他把欧洲民众发挥自主自觉意识的文化特征概括为“群众化”,并作了颇有深度的分析:“欧洲百年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变化,都是由‘个性发展’而来,现在还日日往这条路上去做。他和古代中世纪乃至18世纪的文明,根本上有不同的一点,从前是贵族的文明、受动的文明,如今是群众的文明、自发的文明。从前的文明是靠少数特别地位特别天才的人来维持他,自然逃不了‘人亡政息’的公例;今世的文明,是靠全社会一般人个个自觉、日日创造出来的,所以他的‘质’虽有时比前不如,他的‘量’却比从前来得丰富,他的‘力’却比从前来得连续。现在的欧洲,一言以蔽之,万事万物,都是‘群众化’。”(注:《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12、15、16、16、115、35-37页。)
  现代文明的创造依赖于社会成员发挥自觉精神,这样,政治的民主、良好的秩序、物质的富裕等才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梁启超早年着《新民说》,正是希望在中国造就出这样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现代国民。他在欧洲,特别重视从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中,发现和感受“民众自主自觉”的精神,因为这些正是他反思中国文明的特点和缺点,思考改造国民性和探索中国前途的重要参照系。在法国兰士,正遇到当地驻军连队在广场上举行授勋仪式,由高级军官代表总统向两名负伤士兵授予勋章,场面隆重、热烈,他十分重视这种做法确能发挥出“国家主义下一种精神教育”的作用。在着名战地凡尔登,他了解到,当日两军激战时,法军总炮台里面宽敞的地下室内,竟还经常为士兵演电影、举行音乐会,还有一个设备完备的士兵消费协会,为士兵购买各种价格低廉的生活用品,由士兵自己组织,军官加入,由此,梁氏对法国士兵所表现出来的国民高度自治能力和民主管理精神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在另一着名战地梅兹城,梁氏最受感动的是这里将矗立起一座法国普通士兵的新铜像,取代被市民捣毁的过去德军所立德皇威廉第一的铜像。梁氏高度评价由此而体现的西方人重视下层民众意志的精神和现代欧洲“平民化”的时代趋势,说:“我看了这铜像,觉得他用意真是深长美善。他表示出一国中历史上大事业,并不是一两位有名人做出来的,乃是大多数无名人做出来的。所以这个铜像,我叫做‘平民化’的铜像。其实今后欧美大势所趋,那件事不是平民化!这铜像不过一种显着的表征罢了。”(注:《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12、15、16、16、115、35-37页。)
  三、对中国文明前途的深刻思考
  梁氏考察欧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如何才能富强的大学问。由于他相当深刻地认识到欧洲文明进步的基础在于民众的觉悟和能力,两相对照,学习欧洲文明的长处,提高中国人的自觉成为他思考的核心。《欧游心影录》“总论”下篇即以“中国人的自觉”为题,论述他对中国如何摆脱贫穷落后、寻求民族强盛之路的主张。
  首先,梁氏提出“爱国”应与“世界眼光”联系起来:“一面不能知国家不知有个人,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即应确实知道世界局势,学习别人长处,赶上世界潮流,发奋努力,以期对人类全体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当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社会弊病丛生,矛盾错综复杂,梁氏呼吁从西方文明曾经遇到巨大挫折、经受了考验、取得辉煌成功的历史,得到启示和借鉴,鼓舞中国民众在种种困难面前绝对不能悲观,而应该鼓起百倍勇气去争取光明前途。
  其次,梁氏拿西方的法治精神、民众素质为对照,反思中国国民性的弱点,有力地加以针砭,强调培养法治精神发展个性的重要。继《新民说》之后梁氏在此篇中进一步警告中国人若不改变缺少团体意识的劣根性,必将无法在国际社会立足,“结果非被淘汰不可”!这就需要借鉴、学习欧美人的组织能力和法治精神的原因,一者生活方式是“单调生活,不是共同生活”。二者国家和家族,长期是权力至上的人发号施令,“不容有公认法则来束缚他”,别人只能随时无条件服从。故“法治”二字,在从前社会,可谓全无意义。明乎此,更应该下大力气在国民中进行教育、培养。他主张由市自治会、乡自治会这样的地方自治,来培养管理国家的兴趣和责任心。
  再次,梁氏呼吁“思想解放”,这与“五四”精神是相合拍的。他提出,对于什么问题都要穷究原委,求出个真知灼见,不受束缚。欧洲现代文明,都从“自由批评”产生出来,由自己的审择——批评,而必然引起别人的审择,由此便开了思想解放的路,互相浚发,互相匡正,真理日明,世运日进。杰出人物的学说,必定是首先摆脱古代思想和并时思想的束缚,独立自主研究,才立出一家学说。而中国学术的衰落、停顿,正是由于长期受到“定于一尊”的束缚、禁锢之结果。“真金不怕红炉火”,针对各种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自由进行批评,可以刮垢磨光,越发显出真价值。对于当时受人注意的“社会主义”理论,梁氏也直率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国民生计上,自然是现代最有价值的学说,国内提倡新思潮的人,渐渐地注意研究它,也是很好的现象。但他主张区分精神的方法和实行的方法。其精神(即原则上)“是绝对要采用的”;至于实行的方法,那就各国各时代种种不同,“采用的程度如何,总要顺应本国现时社会的情况”。具体而言,不同意有人所主张现在中国应注重生产问题而先不管分配问题。他主张“一面用全力奖励生产,同时眼光并须顾及分配。”梁氏对当时阶级的现状分析,并未能抓住要领,主张最好能避免发生社会革命。但他不反对社会主义原理,而提出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行事,实则主张首先大力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同时兼顾工人的利益,兼顾分配问题,“力求分配趋于公平”,“令小资本家以至赤贫的工人,都有正式的防卫的武器”,认为“这是坦坦平平的一条大路”,这种认识却是有正确的成分。
  最后,梁启超提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拿西洋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他批评对传统文化盲目崇拜和 虚无主义两种态度,同时提出总结、发挥中国文化应借西方文化做途径,因其方法严密 ,而且思想解放有久远传统,内容丰富,很值得参考。具体来说,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 规划了四个步骤:“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 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 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 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注:《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第12、15、16 、16、115、35-37页。)面对中西文化的各种复杂问题,梁氏洞察利弊,高屋建瓴,理 出了清晰的思路,主张一方面要充分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大力学习和运用 西方的先进学理和科学方法,对我们的原有文化进行有系统的总结,并吸收西方文化的 优良东西来补充,最终达到东西方文化融合,创造出一种新文化,扩充到世界,为全人 类作出贡献。——他的设计方案鲜明地不同于文化的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突出地 体现出辩证思想和“不懈地向上”的精神,这种对中西文化问题的自觉认识,无愧是代 表了五四时期的时代智慧。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钅右享
  
  
  
学术研究广州19~21,99G0文化研究陈其泰20032003《欧游心影录》一书,以往论者多据以批评梁启超的文化保守思想,这种贬责实有以偏概全的缺陷。梁氏于一战刚刚结束后游欧,固然看到大战的灾难确实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危机,但是,他更通过对欧洲社会的亲身考察,深刻认识到欧洲下层民众的自主自觉和“个性发展”,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故其结论是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大力学习西方的进步文化。此书的思想价值所在,即表明梁氏晚年对中西文化问题达到自觉的认识。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中西文化探索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100875。 作者:学术研究广州19~21,99G0文化研究陈其泰20032003《欧游心影录》一书,以往论者多据以批评梁启超的文化保守思想,这种贬责实有以偏概全的缺陷。梁氏于一战刚刚结束后游欧,固然看到大战的灾难确实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危机,但是,他更通过对欧洲社会的亲身考察,深刻认识到欧洲下层民众的自主自觉和“个性发展”,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故其结论是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大力学习西方的进步文化。此书的思想价值所在,即表明梁氏晚年对中西文化问题达到自觉的认识。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中西文化探索

网载 2013-09-10 21:20:17

[新一篇] 梁啟超報業思想對其小說理論及小說創作的影響

[舊一篇] 模糊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