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现在的年轻家长都非常注意幼儿的智力开发,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如何开发智力,不少家长还并不十分清楚。比如有的家长教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有的送孩子学钢琴,有的花钱学舞蹈,有的带去学画画等等,这些都是开发智力的方法。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自身的素质和兴趣,如果忽视这些,硬性效仿别人或单凭主观愿望,往往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少数的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要科学地开发幼儿的智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智力,它包括那些内容,然后才好考虑怎样开发、培养和发展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简单地说,它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某些能力,比如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则是智力的高级境界。我们常常说某人很聪明,那是指什么呢?通常就是指的某人思维比较敏捷(即所谓“脑子转得快”),判断比较正确,能较快的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而这些都是思维能力的表现。所以说,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开发智力的关健。
  如何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最好的途径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其理由有三。第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简单地说,就是思维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和表达,而语言也只有表达思维才有意义和存在价值。我们想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不用语言,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即使你在心里想,不说出口来,也还是运用语言在进行。比如你心中暗想:“我要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其实就是用“我”、“要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这些词语组成的一个句子完成的。所以恩格斯说:“离开语言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想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第二,按照人的语言的发展规律,2-5岁幼儿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有人把它称之为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这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学习语言的兴趣最浓,接受最快,积累最积极,效果最显着。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按科学规律办事,认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第三,语言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统合孩子各项智力的重要工具。比如带孩子上公园,孩子要摘花,家长制止说“不能摘,管理的叔叔阿姨看到要罚款的。”看来是用语言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同时却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这花不能摘,是怕别人看到会罚款。如果别人没看到是否可以偷偷摘呢。正确的引导应该是①如果今天来的人把花都摘了,明天小朋友来看什么呢?(这是引导孩子学会为别人着想)。②花摘下来会枯萎,死掉,不是太可惜了吗?(这是教育孩子要爱护美好的事物)。当然,不是说一次误导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经常或反复出现类似“教育”,那就令人堪忧了。所以说,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无论从理论上分析,从儿童成长规律上考察,还是从幼儿生活的实际需要上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了,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这里列举一些常用而有效的方式供家长们参考。
      一、营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家庭语言环境
  孩子学习语言首先从家庭开始。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幼儿学习语言首先靠听,然后是模仿。从这个意义上看,孩子又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语言表达很差,反映了家长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语言很粗俗,显示出家长语言不健康。要做好第一任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自身的语言要文明、规范。
  家里有了幼儿,家长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角色和地位,因此在讲话时就不能太随便,不能经常说粗话,尤其不能“带渣子”、骂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两口子发生矛盾,谈话要尽量避开孩子,特别是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与孩子谈话,要尽量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既不能把孩子不健全的发音和不准确的表达当笑料,也不能迁就孩子的“错误”去交流。比如当面笑孩子结结巴巴或不当表述,或者在客人面前当笑话模仿;也不能迁就幼儿这方面的不当,如叫孩子“来吃换换(饭)”,说“老西(师)来了”等,有的幼儿开始“你”、“我”分不清楚,妈妈问:“你是不是要喝水?”孩子说:“你是要喝水。”妈妈以后就问:“我是不是要吃糖?”孩子回答“我要吃糖。”这样好象孩子表达对了,其实更引起了他概念上的混乱。
  2.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与孩子交流既是满足孩子的感情需要,增进亲情的重要方式(这里不讨论“情商”问题),也是给孩子创造语言表达机会的重要途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没什么交流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忙,哪有时间和这么小的孩子搞什么交流;也有的家长以为问问“在幼儿园吃饱了没有?有没有和别人吵架?”或者“今天学了什么歌,什么舞?学会了没有?”,这就是交流了。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不全面的。
  所谓交流,是双方交谈。首先要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要想好话题,能谈得起来,谈得下去。比如谈幼儿园的话题,决不只是“吃了什么,吃饱了没有”这类简单问话,这不仅谈不下去,问多了次数反而失去了交谈兴趣。家长可问问班上有多少同学,有几个好朋友,班上有没有“新闻”,家长不仅要问,而且要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甚至可以谈自己上幼儿园或小时候发生的趣事等等。老师要备课,我们“第一任师”虽不必写什么教案,但经常设计一些小话题与孩子谈心却是很必要的,否则就不是称职的“老师”。
  3.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
  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国外对此很重视,日本现在研究也比较多。他们提出了少用“你语言”,多用“我语言”的问题。就是说,与孩子谈话少用“你”作主语的语言,多用以“我”作主语的语言,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命令、斥责乃至伤害性的语言,而代之以商量、启发、感染的表达方式。象“你怎样老坐不住!”“你又把衣服搞脏了!”“你不要吵好不好,真烦人!”等等都是你语言。同样是制止一件事,两种表达的效果可能绝然不同。比如孩子把地板弄脏了,说“你怎么搞的,又把地弄脏了!”就不好说“地板脏了,妈妈又得再拖一遍,妈妈会很累的!”当孩子拿水瓶想倒水喝时,妈妈大叫:“你快住手!真不听话,这怎么能拿!”孩子可能被吓住,也可能很不满,结果可能是缩手缩脚,也可能走向反面,趁你不在偏要去拿一拿。但如果你说:“要是把宝宝的手烫坏了,妈妈真不知会多么难过,多么伤心!”亲情的感染对单纯孩子是很有份量的。比如妈妈回家,三岁的宝宝跑过来踢了你一下。妈妈很生气:“真是坏东西,干嘛踢妈妈,以后不准再踢人!”如果他此举是为表示亲热,就会很委屈;如果他是对你回来没注意他有意见,结果会更反感,说不定会再来一脚。但如果妈妈摸着被踢的小腿说“哎哟,好疼,妈妈还从来没被人踢过。”孩子会很感意外,会惶恐地看着你,幼稚的他甚至还会过来帮着摸:“妈妈不疼,宝宝再不踢人了。”同样一个问题,两种表达方式,对孩子思维方向的引导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4.帮助孩子积累词语、表达完整。
  重视一般交谈还不够,还必须有意识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帮他表达连贯、完整。增加词汇不是学生那样教生字词,而是将有意教他的词反复出现在交流的语言中,如要他掌握“非常”这个词,就在各种场合有意使用,出现频率高了,他自然也模仿起来。当你一听到他使用时就要及时肯定,如果不准确要在鼓励中矫正,帮他说正确。如果有计划地每天或每周增加一些新词,从具体到抽象,再到事物关系的表达,如“一边……一边”、“因为……所以”等等,逐渐到一些成语、短语的使用,坚持数年,必大有好处,孩子将一辈子受益。
      二、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孩子的“为什么”
  两岁以后的孩子常常爱问“为什么”,这是他们求知欲望的表现,是非常可贵的。据科学统计,每个2至5岁的幼儿平均可能问到4000个问题。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了解,因此他们的问题是没有范围、没有规律的,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花鸟虫鱼,直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问。正因为有时问得幼稚,有时问得荒诞,就往往会受到压制,而孩子并不能分辨哪该问哪不该问,一旦遇到几次压制甚至打击,可能就不敢再问问题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1.要认真回答,不能置之不理。
  对于孩子的一般问题,要耐心回答,不能随便说声“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也不能借口忙就说“就你话多,我哪有时间回答哪么多问题。”碰几次壁以后,孩子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逐渐消沉下去。有位家长做得很好,当孩子问“天为什么会下雨时”,她不仅用通俗的语言正确回答,而且帮他做了个小实验:把开水瓶盖打开,拿一面小镜子平放在上边,热水冒了一阵后,镜子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后来直往下掉。这位妈妈说“这飘上去的气就象天上的云,当它越来越多,而又遇上了冷东西(这里是镜子,天上是冷气流)就会结成水珠,多了就会降下来,天就下雨了。”孩子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成了理科状元。当然这里面有后来的努力,但他回忆这第一个小实验对他的启发教育是终生难忘的。
  2.要耐心诱导,不能哄骗压制。
  对孩子的问题不能采取哄骗的办法对付。如问“为什么会打雷”,就不能说是“雷公发了脾气”;孩子晚上要出去玩,妈妈回答:“天黑了,不能出去!”,孩子又问“为什么呢”,妈妈说:“外面有大灰狼!”这样哄骗的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内心胆小的孩子以后天黑不敢出门;一是胆大的孩子知道妈妈骗人,次数多了,他也可能撒谎:你老是骗我,我就不能骗你们?可见后果都是很不好的。
  孩子如果问了些不该问或是难以回答的荒诞问题,也要耐心引导,切不可呵斥压制。特别是有关生理和性的问题,常常会受到家长的斥责甚至打骂,视为下流话、不正经。其实这是很冤枉的,他完全不懂,只是听到别人说或某种情境引起好奇。如结婚、生孩子等问题,一定要耐心、科学地解释,即使难说出的问题也要艺术地避开,以不挫伤孩子求知欲望为原则。对一般幼稚问题则要启发引导其正确追求。有位美术老师四岁的儿子在阳台上学画时,突然问父亲“太阳吃什么”,这位爸爸一时答不上来,就对着太阳出神,突然发现一些云彩飘到太阳边就看不见了,他便叫孩子观察,孩子看了一会,高兴地说:“爸爸,我知道了,太阳吃云彩!”爸爸表扬了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就要求他据此画一幅画,结果以“太阳吃什么”为题的创作产生了,获得了省少儿美术一等奖。孩子的创作愿望和自信心都增强了,以后连续发表了好几幅作品,成了一个“小画家”。如果当初他爸爸很不耐烦,甚至觉得他胡说而呵斥责打,那么很可能一巴掌就失去了一位未来的画家,可见认真对待孩子的为什么是多么的重要。
  3.要以诚相待,不能马虎应付。
  对孩子提出的应该回答而家长又不会的问题,要以诚相待,不能为了顾面子而胡乱应付。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爸爸也回答不了。爸爸帮你查书去。”查到了答案准确地告诉孩子以后,还应因势利导:“你看爸爸是大人,也有很多东西不知道,但是书上都有答案,如果你以后多读书,懂得的东西会比爸爸还要多。”这样的坦诚既回答了孩子的“为什么”,又启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后,还需要让孩子复述答案,隔一段时间再问他。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表达力、记忆力,也可以帮助他积累知识,拓展思维。
      三、讲故事,复述情节
  给孩子讲故事是现代家长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选好读物,有计划有目的地讲故事。
  不要随意抓本书就讲,更不能讲不健康的迷信的故事。要选适合孩子年龄、性别、兴趣的故事书,特别是现在众多的“卡通”图书要注意选择。能有计划、按序列给孩子讲故事更好。
  2.讲究方法,注意开发智力
  有的家长自己拿着书念给孩子听,这样效果并不好。一是书面语言不一定好懂,二是有的念得结结巴巴,三是孩子看不到精彩的图画。特别是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床后念故事,念着念着孩子睡着了,后来干脆当哄孩子睡觉的法宝把讲故事当催眠曲,那就更加不妥了。在某小学发现有的学生一上课就睡觉,老师问是不是晚上没睡好,孩子回答不是。后来了解到,原来他两岁多开始一直靠念书催眠,养成了习惯,现在一听老师念课文,他就抑制不住瞌睡了。可见这样做不仅失去了讲故事的意义,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自己先读几遍故事然后让孩子看着书,家长指上面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讲的过程中也可以停下来提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讲完后让孩子自己看着图画,家长不看书再复述一遍。“妈妈不看书也可以讲了。宝宝能不能看着图给妈妈讲一遍。”启发复述很重要。孩子开始复述要给予帮助,复述后要给予鼓励。在适当的时候再安排他照书给全家人讲故事。这样坚持训练是可以取得很大收效的。既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对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都有提高。
  到一定时候,可以让孩子编故事结尾、开头,直到模仿编完整故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四、针对个别问题的几种方法:
  有的孩子不爱说话,想与他交流却谈不起来;有的孩子在家里爱说话,见了生人却不敢交流;也有的孩子话比较多,但却东扯西拉,不能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没有中心)。对这样一些特殊问题,我们介绍几个别人采用且有效的方法,供大家试用。
  1.“打电话”法
  这不是真让孩子打电话,只是个比喻。比如妈妈要跟爸爸谈某个事,不直接说,让不爱说话的孩子去传达。比如,“妈妈现在很忙,你能不能帮妈妈一下,去叫爸爸把阳台上的花浇点水,厨房里有杀鱼的水,让他浇到花里去。”孩子传话后,要问他说了没有,怎么说的,然后高兴地称赞他帮了大忙,真能干。以后再传话他更有信心、更愿意干。传达的语言可以越来越复杂,孩子说话的机会多了,就可以逐渐克服怕说话、不说话的毛病了。
  2.“交任务”法
  有的孩子怕与生人接触,见生人不敢说话,这对将来学会交际是很不利的。可以用交任务使他逐渐解除顾虑。先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孩子要吃冰棒,你可以同意并支持,马上拿出刚要买冰棒的钱给他,要他到路边老爷爷摊上去买,孩子如不愿去,就说“那就没办法了,我同意你吃,钱也给你了,不买那只好算了。”孩子在吃冰棒的强烈愿望下只好去买。第一次你可带他走到冰柜边,但要坚持让他叫“老爷爷”,说“买冰棒”。此举肯定会成功,然后马上肯定:“我说你行吧,这不是买到了。你又长大了,会自己买东西了。”孩子既吃到了冰棒,又受到了表扬,感到与生人说话并不那么可怕,至少以后买冰棒就不怕了。再逐渐引导,孩子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打破了这种心理障碍了。有位家长就是通过给邻居带报纸、送信的方法,把一个腼腆怕人的小男孩锻炼得又活泼、又善于交往的。
  3.“辩论”法
  对于难以集中思想谈一个话题的孩子,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因为辩论一定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这对不爱说话的孩子也适用。当然开始也只能很简单。比如孩子要到公园去玩,你故意表示不去,理由是不好玩,孩子肯定说好玩,那你就问哪些地方或哪些东西好玩。他如果说滑滑梯,你就说“幼儿园不是也有吗?”他说还有蹦蹦床、飞机等等,如果能说出几样玩法或地点,你就该表示被他说服了:“你真不错,把爸爸都讲服了。”然后带他上公园。象这样设计一个个话题,自己充当反方,多次与孩子辩论以后,他不但能集中一个话题交谈,而且表达能力、思维敏捷性都将大有长进。笔者从前曾跟小女儿试验过,而且一直坚持比较久。这种辩论法对她很有帮助,后来上中学在市里演讲比赛得了奖,上大学还参加过辩论赛。
  培养和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方法还很多,家长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摸索和创造许多有效的方式,只要重视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将是大有好处的。
  
  
  
成才武汉20~23G51幼儿教育李汉元19981998文 李汉元 作者:成才武汉20~23G51幼儿教育李汉元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19:22

[新一篇] 地域文化立場的書寫與言說    ——20世紀后20年小說語言論之三

[舊一篇] 基于神經語言學的中文大腦詞庫初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