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原生态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01)02-0062-02
  随着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要元素,以其为土壤的网络文学也初步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网络文学的概念也正在提出。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媒体进行传播和出版的文学还是上网的人写的作品,目前大多数的意见倾向于后者。这种以自由开放、随心所欲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形式不象书面文学有出版审定过程,可以现写现贴,在极大的引发了网虫们积蓄的写作热情,写作自主化、个性化的同时,网络文学呈现出泥沙俱下、良莠不分的局面。网络犹如马路边上的一块黑板,谁都可以在上面涂鸦,许多不够文学水平的东西混迹于网上,相当部分的网络作品是简单模仿之作,文字粗糙。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走红之后,以《××接触》为题的文章大量衍生,内容雷同。网络文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仅网易和榕树下举办的两次评奖就收到了逾万件的作品,但其中称得上优秀之作的确很少,即便是从得到网民认可的网络作者或已结集出版的网络作品来看,网络文学由于主要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年龄结构和时代特征,将长期带有“年轻一代”的热情与稚嫩,依然不能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本文以网络文学中的代表——网络小说为主,谈谈网络文学创作现阶段的不足。
  一、题材单纯,内容以情爱为主
  目前国内上网一族大多数年龄较轻,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机会接触网络,有情致写点什么,年轻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驾驭文字,但也使他们缺乏足够的阅历去感受生活,小圈子中的生活和成长的烦恼使网络作者的突出表现在于:过多的关注小我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而缺乏让大多数人引发共鸣的东西。网络文学表达较多的是玩电脑的感受以及关于个人情感生活的感悟,如爱情、网恋、痛苦、迷茫等。我国相对活跃的网络用户正是年轻人,他们正处于婚恋和情感生活最丰富的时期,网络文学题材单纯,内容以情爱为主似乎也不足为怪。但问题真有表象那么简单吗?
  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也有许多令人心荡神驰、齿颊留香的言情精品,但任何时代,言情类尤其是男女之情类的作品,都不可能成为文学的主旋律。客观而言,如此大量的纯言情类文字从网络作者笔下滋生,说明了同样大量的网络作者和网络文学目前的生态——以宣泄个人情感为主的练笔阶段,这说明网络文学目前还处于自发阶段和初始阶段,作品以直抒胸臆和描写个人生活感受为主。网络文学总体偏重于谈情说爱正说明其创作者心态的不成熟:缺乏生活体验,单极关注自我。作者对超出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广阔社会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生不感兴趣。更精确地说,网络文学讲述的是网虫(以年轻人为主)自己的故事。有些人认为,网络文学偏重谈情说爱正说明其民间性,由此联想到了中国文学的自发阶段和初始阶段——《诗经》,并十分看好网络文学的前景等等。这种过于乐观的评价是十分不现实的。《诗经》中确有大量的爱情作品,但这些民间歌曲的采集者都对它们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文字润色,大大增加了这些民歌的文学价值,而且这些民歌经过多年多人的传唱,早已是沙里淘金的精品,这才被收集而成大成,在中国文学史赫为经典。《诗经》中的爱情诗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感情诚挚、热烈、素朴、健康,民间文学要的就是这份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泼辣辣的野趣。这和网络文学大量描写的现代版网虫之恋的灰暗、虚无、过分强调生理需求是不沾边的。
  二、作品虚幻,缺乏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读网络作者的作品,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却无法去获取什么。这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差距。传统文学重艺术性,审美感受是首要的。其内容有意义、有深度,给人以启发,有一定的深刻性。传统文学作家都是以人本、民本为旗帜,最大程度的挖掘人性,凸现生活。如果我们抛开网络文学题材单纯,内容狭隘不提,从同一题材作品来比照二者。如列·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粗俗的讲,写了一个婚外恋的故事。但正是作家赋予作品以丰富的现实生活背景,赋予人物以极大的人性魅力,这个情爱故事才超出它的表象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和强大的震撼。事实上,文学的“精神意识”是极为重要的。网络作者由于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关注人类命运的精神而使作品大多显得虚幻、贫弱,格局较小,数量虽众却不成气候。当然,上网、泡吧,稀里糊涂的作爱也是生活,但只是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然而这种生活在网络小说中却成为生活的模式,这不能不使人怀疑网络与网络文学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
  网络小说将虚拟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直接联盟,也许无可厚非,但是,艺术的真实的独立审美价值,不仅为人类文明史所证明,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绝不是陈旧落伍,死而不僵。这正如从维熙先生所说:“不是任何网上文字,都能往文学这个器皿里装的,他必须具备纸上作家的才情与禀赋,这是世界上任何地域都有的文学标尺。”如果作家的标准是相同的,那么对作品的感受,对艺术美的感受也应是相同的。网络文学作者应当从传统文学中汲取极多的营养,使“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仅仅成为作品创作者的符号,而不要成为作品的符号。网络文学作者群中,许多人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如安妮宝贝等一批已有定评的优秀作者,如果他们坐在电脑前把以往积累的生活感受表达完后,没有机会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感受去提炼更新的生活,恐怕就不得不罢笔了。网络世界带给人的新奇是短暂的。当人们对上网和网络故事习以为常时,网络文学必须以新的姿态出现。目前网络文学的繁荣只是一种发现新大陆式的惊喜。要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有收获,还要不断的开垦、种植,网络作者应把眼光从电脑前放开到整个社会,感受更丰富更真实的生活。
  三、手法陈旧,创作技巧不足
  从网络文学的文本来看,我们依然感觉到网络作者的文字,总体来说,还不那么老练,艺术上往往比较粗糙。还举小说的例子,现在基本上还是上一个世纪的传统写法,围绕着一两个男女主人公编故事,叙述速度常常显得太快(如人物要出门去,往往穿上衣服就出去了)。在结构上只有主干,没有旁枝,尤其缺乏更广阔的社会内容的枝枝叶叶。明明是亲身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真实故事,由于忽略了细部的场景刻画,读后却让人觉得是编造。相形之下,传统文学则精致可信的多。如《红楼梦》第28回,贾宝玉与黛玉、宝钗说话,看到宝钗露出丰满雪白的胳膊,羡慕不已,心想,假如这个膀子长在林妹妹身上还值得摸一摸。这一细节神妙地道出了男性恋爱时的肉欲心理。网络文学中还很少能发现如此细腻的笔触。另外,网络文学在人物心理与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往往显得生硬、牵强,缺乏合情合理的依据。就拿爱情来说,即使是现代爱情,男女两情相悦,也得有说的通的理由。如杜拉斯的小说《情人》描写一个13岁的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中年男人的爱情,他们自有他们的道理,所以这个故事不仅不荒诞,还颇能使人感动。而网络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整天浑浑噩噩,让人不明所以。作者描述故事时,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解释,人物行为常常是乖戾突兀的,人物的性格变化和情节发展不够顺理成章,前后衔接不上,中间出现许多断层。艺术作品当然是讲究留白的,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给人留以想象回味的余地。但这空白要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的常理。有位网友说:“网络本身就是一个梦,网络文学更是一个梦。”但愿网络文学的表达是发自内心并力求优美,决不是晦涩或做作。
  目前,上网在国内还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和精英色彩,虽然我国上网的人数每半年就翻一番,但以几百万比十二亿,这个比例还是悬殊的。网络文学以经常上网的都市男女青年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性,也决定了网络文学传播范围的狭窄。尽管在圈子里有关网络文学的作品和评说已是一片红火,但离开网络,圈子外的人不闻不问,并不关心。这有如一台开着的音响,颇有些单调的热闹的意味。即使是网虫,对于文学的在线阅读这种方式也并不十分看好。除去上网费、电话费、电费等一笔不菲的开支外,在线阅读需要一台对眼睛有好处的显示器,还需要笔直的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一坐几个钟头,这哪如端一杯茶,倚在沙发里翻书来得轻松舒适呢?网络文学仅仅是附着网络而已,它本身似乎并没有独立的意义。
  网络文学的先天不足,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必然,决定于它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年轻化。这让人不由想起了90年代初风行一时又沉寂下去的“校园民谣”,一批一批的年轻人创作着,歌唱着,走出校园后便谈了出去,而永远会有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来写、来唱,再长大离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因特网使被媒体笼罩的人们重新发现了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乐趣。成千上万的人拿起了键盘,写电子邮件,写讨论组贴子,写聊天室瞬时的对话,也为电子刊物写稿件。人都是喜欢表达自己的。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作为与现代社会相并的虚拟社会将成为国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届时,网络文学成为精神生活的必需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我们已经或即将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而数字化的一切都是不可抗拒的。
  收稿日期:2000-09-28
《武警学院学报》廊坊62~63J1文艺理论莫云20012001网络文学是应网络而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概念,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以文学尺度分析衡量了网络作家作品在创作上的特点。网络/网络文学/特点莫云(1971- ),女,山西长治,武警学院基础部写作教研室讲师。武警学院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00 作者:《武警学院学报》廊坊62~63J1文艺理论莫云20012001网络文学是应网络而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概念,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以文学尺度分析衡量了网络作家作品在创作上的特点。网络/网络文学/特点

网载 2013-09-10 21:18:09

[新一篇] 網絡文學創作述論

[舊一篇] 網絡文學特性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