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译文]  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出典]  温庭筠  《菩萨蛮》十一

  注:

  1、  《菩萨蛮》 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闭门。

  2、注释:

    一霎--一阵子。

    却--再,又。

    屏山--画着山水的屏风。

 

  3、译文1:

    南园里满地都轻堆着飘落的柳絮
  却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
  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
  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被那雨声惊醒的女子默然无语,
  容颜却显出几分匀和秀美
  女子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
  望望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
  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
  心境一时有些茫然无际

    译文2:

    望南园,柳絮儿轻飘堆满地。
    清明时,却一会儿雨落添愁。
    雨打杏花,杏花零落,斜阳残
    满地香艳调。
    春时最乏,娇慵懒起,屏风还掩枕
    春光遮尽,朦胧欲醒轻匀花样容
    眼看时,天却昏暗黄昏时,睡再难
    无聊倚门闻香数落花。

   4、温庭筠生平见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本词所写为一独处闺中的女子春昼睡起后的生活情态。

  明代词评家沈际飞对本篇评价颇高,认为其“隽逸之致”,可“追步太白”(《草堂诗馀正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则谓本篇中有“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二句,秦少游“雨馀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画堂春》)之句,显然是"自此脱胎"(《人间词话•附录》)。而更奇的是,今人毛润芝词作《菩萨蛮*大柏地》也化用了此词中的这两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首清新隽逸之词吧。

  上片是一幅清新而略带伤感的暮春风景画:南园里杨柳飞絮落满地,一团团轻盈的落絮成堆,如雪如雾。柳絮飞于春暮时。“轻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落积之厚,在杨柳树多的地方即有这种景象。轻絮堆满地是春光将尽的季节。这时“愁闻”那清明时节的急雨乍落。谁“愁闻”?无疑是词中的那位春睡的女子。无“我”之景中引了有“我”之情。于是画面就带上了主观色彩。急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后,很快就有那夕阳悬在天际,将大地照得一片橙红,景象清新如画。这园子里的那些杏花却显得七零八落,稀疏飘零。雨余气清,斜阳照射,落花犹香,一切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总的给人以清丽凄艳的感觉。

  那女子是床榻之上,在睡梦中被雨声惊醒的,听到了雨声不免生了些愁绪。无言是一种醒后愁绪的神态,“匀睡脸”即轻匀睡脸,薄施粉黛,是一种慵懒寂寥的容色举止。午睡初醒时的一瞬,绣枕与屏山掩映。“掩”可解作女子起床后轻掩屏山,也可解作女子从起身后的屏枕所感受到的寂寞氛围和心情,也是产生“无言”句那种表情的环境气氛。这样的幽闲处境中,人自然感到慵懒空虚。“屏山”原本是床畔的掩蔽物,即屏风。这里只提“枕是屏山掩”,因起身后枕上空虚,屏山虚掩,关乎女子闲静幽寂的心情。而紧随其后的“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则推出一幕斜阳晚照,美人倚门的画面。那种日暮黄昏时迷茫苍凉的心绪与百无聊赖的人生空虚感,可谓笔墨入木三分。

  对于一个敏感于四季轮回、时光流转的孤独之人,黄昏时分最是难堪。这一天又行将结束,倦鸟投林人回家,唯有那远行的游子不见归影。这女子眼中的黄昏景象就别有一番苍凉与落寞。李白作的《菩萨蛮》中有“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黄昏景象,有“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伤感,有“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落寞,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怅惘。这恰恰是在外羁旅之人的心绪,正可对照。

  当然,这一切均是笔者的强作解人。词中没有明言这女子到底在黄昏倚门时想些什么。温庭筠也许只是描绘了这女子某种特定情境里的心绪与感受而已。但从这种斯景斯境的独特生活感受中,我们还是领略到了人生的某些无奈与存在的荒谬感。某种被生活被环境压抑的人的理想、情感与渴望无法得到满足的孤独感无助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被遮蔽被虚化的那种隐隐焦虑与精神上的虚无感,一种身心无托、无所寄寓的无根浮萍式的命运感。

  那么,这里是一种庄子式对天地大美,自然山川物象的沉醉与迷恋?一种佛陀式的色空之悟?一种叔本华式的悲怆情怀?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关于"在"的困惑与迷思?

  或有之一二,或兼而有之,或者竟都不是,但是有此菩萨蛮词的文字在,人人皆可自悟自得,此即诗词之大道矣!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飞卿《菩萨蛮》十四章,全是变化‘楚骚’,古今之极轨也。”大抵中国诗词评论总有这样的说法,缠绵悱恻者祖屈原;超旷脱者宗庄子。
  这也是中国人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若人生能一帆风顺,稳定风波,那自是好的。但若碰到峰回路转的际遇,那各人的心性也就左右了他们的接下来的人生路。一是如屈原那般,愁苦为线,作茧自缚,高者以天下苍生为念,低者则自怜命途多舛;其余人大多效仿庄周,超旷脱俗,将哀伤化于无形。
  
  毋庸置疑,温庭筠属于前者。“安史之乱”爆发后,曾经鼎盛的唐王朝在一夕内轰然倒塌,面临藩镇割据,宦官掌权,党争激烈,起义不断种种境况,这时的皇帝早已彻底丧失了对整个国家的控制权。

  温庭筠也算是名门望族之后,先祖温彦博官至宰相。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可想而知,他也曾有过考取功名,安邦定国的雄心,也曾有过从军出塞,踏遍大江南北的阅历。只可惜,他虽才思敏捷,却屡屡无端被卷入朝廷党争,再加上气恃才傲物、放浪形骸的性格,被冠以“士行尘杂”的评语,从此仕进无门。
  
  晚唐科举赋律,做八韵一篇。据说,温庭筠每成一韵,就叉着手,自己吟诵一遍,下一韵成,再叉手,再吟诵。如此,一篇赋只叉手八次,即可定稿,所以时人称他为“温八叉”、“温八吟”。小时候听人说“温八叉”,总觉得像骂人的词,不管如何说,“温八吟”都要好听得多。

 

  温庭筠这个人很怪,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屡屡替人捉刀,“犯扰考场”,平白辜负了一身大好才华。不过,这也足见其人自负。以至于主考官都怕了他,将他召至帘下,亲自监考,而就是这样,他仍然“献启千余言,潜救八人”。
  他所“救”者中不乏登第之人,而他自己,却屡试不中。
  
  温庭筠绝对不是不聪明,只是,聪明的不是地方。或者说,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太聪明所以一生都没有“聪明”对过。
  聪明有时可以理解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温庭筠就如同一个活在真空里的人,他不附人言,信道直行,从不知曲折为何物。这样的人,纵然才比天高,也难以出人头地。
  
  袁枚《随园诗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太史掌教金陵,戒其门人曰:“诗须学韩苏大家,一读温李,便终身入下流矣。”余曰:“如温李方是真才,力量还在韩苏之上。”太史愕然。余曰:“韩苏官皆尚书侍郎,力足以传其身后之名。温李皆末僚贱职,无门生故吏为之推挽;公然名传至今,非其力量尚在韩苏之上乎?……”也算是公允之言了。飞卿、义山二人一生孤苦,最后竟流落至死,生卒年不详,人世荒唐一场,能有诗词传世,实在是不幸中的幸运。虽然刻薄,倒也悲悯。
  
  中国人处世委婉,说白了就是矫情。就算私下里斗得不可开交,你死我活的,表面还是客客气气,皮笑肉不笑。大抵要中和一下不平衡,或者装个表面功夫,以示磊落,再者就是跟风,所以,人大多推豪放而抑婉约。

  其实,婉约到像是一种真实,千种回肠宛在目前,兜兜转转间,理不清晰,迷失了自己,而豪放却是飞流直下,有一去不返的潇洒,我们读来只觉干净利落,殊不知往往忽略了它身后悬崖绝壁下的千疮百孔。

  作诗填词除了有才心,有才情,更重要的是襟抱、气度。所以王国维说:若无苏辛二之胸襟而学其词者,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我无从猜起温庭筠是在何种的心境下写成了这些词,有失落,有希冀,有苦闷,有自怜,还有一丝无从说起的傲然。
  世传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是以令狐绹假手常出入其门下的温庭筠,作《菩萨蛮》以进献,同时严令温庭筠将嘴巴缝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此外,再不能语他人。而温庭筠却不理会,不但与别人提起,且书有 “中书堂内坐将军”之语,讥讽令狐绹学识浅薄。
  令狐绹是何许人也?那是当朝宰相,权倾一时,飞卿此语一出,必然招至他的嫉恨。
  晚唐诗人李商隐少时曾与令狐绹交好,却只因登第后糊里糊涂娶了敌对党人的女儿,被令狐绹忌恨了一辈子。后日当令狐绹高居宰相时,也从未想过要拔擢这位才华横溢的故人,以致义山一生隐居幕府,郁郁而终。
  有如此前车之鉴,可知就算他日温庭筠他日高中状元,仕途也会一片惨淡,风尘拜尽也换不来一线天开。
  
  温庭筠对于令狐绹的为人应该是清楚的,只是,他太自负,太孤傲,性格中的棱角不能容于那个时代。他心中或许并没有那么多的家国天下事,毕竟他只是凡夫俗子。只是他心中也会有苦楚,也会有烦闷,只是却不知道向谁诉说,或者,又有谁愿意听到诉说?
  有时候,若苦能说出来,也好,最怕的是心如秋莲,欲诉无门。
  所以,他走入了青楼酒肆,笙歌宴舞中的放荡,或许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轻那样薄无行。那只是失意后的排遣,还有慰藉。
  人有私心,也有七情六欲,若是一味的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确是有些矫枉过正。
  因为有私心,所以人会有柔软的一面,因为有七情六欲,所以人有浪漫的天性。
  所以,人类都是需要找寻平衡的,人生中太多的失意,太多的希望,太多的无可奈何,会成为我们前行的负累,迟早会将柔软的身体摧折。

 

  
  颓唐的年代中,对于忠义之士的定义会苛刻许多,而对于轻薄子的评判又往往流于轻率。
  
  温庭筠生在那个年代,是他的不幸,亦是他的幸。假使他高居庙堂,仕途一帆风顺,如今哪里还能看到那些流丽的词句?
  天以百凶成就一诗人,这话搁在飞卿的身上,或许言过其实。只是,我还是情愿这样说,不管他给后人留下的是如何的影像。他对词的开拓之功,是后世无法否认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推进。
  很多人将飞卿词推为“花间之冠”,实不为过。其词境多被后人翻用。以这一阕为例:“愁闻一霎清明雨”在南唐冯延巳笔下,融成“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时,秦少游更以出尘之才,将结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化为“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以六七句式替代了五五的句式,音节更显柔婉,情感也更为错落有致。《人间词话》中认为其实有“出蓝之妙”。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轨迹,在盛唐的壮阔下,晚唐遗韵显得如此的脆弱。在落寞中独自梦寐过往的记忆。可惜,时光无法复制,所以长风化作了细雨,电光流作孤雁,所以清远转为幽艳,飞扬变为凄婉。
  
  不可挽回,一切都不可挽回。毕竟往日不可追,难道不是如此?
  没有神话亦不会有童话。人生的残酷在于太过真实太过清晰,在于我们无法遗忘过去,遗忘现在,还有未来。
  ——那些在梦中亦无法抹去的印迹。
  
  温庭筠的词,就是一场执着自怜的繁华,一段香草美人的浪漫,在说尽无限心曲后,终归于幽海的深穆沧桑;尽管波涛暗涌无边,也终被压为平静无澜。只有无言时抬头独对的那一弯新月,静静的诉说在已然寂灭的过往里,那些还未散去的绮丽。
  而我,只如海风摇曳中的掠水白鸥,不经意的惊起那段颤抖的往事。懵懂间,竟是不解怨愁滋味。
 

 

    7、温词风格并不单一,有境界阔大的描写,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之二);还有一些清新疏朗之作,比如《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州。”又如《菩萨蛮》第十一首中的名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雨后斜阳、杏花零落,意象凄凉而又艳丽,渲染了词中女子满怀的愁绪。一个虚字“却”将原本意象密切的组合拉开了距离。

     他的词,清新舒畅,愁也是淡淡的,揉着一缕花香。最喜欢他那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读罢,鼻息间就是一股清凉的雨后空气,还能嗅出的杏花香。我幻想着自己是一位“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的古典美人,轻摇蒲扇,靠在翡绿的芭蕉下顾影自怜。

 

     8、斜阳夕照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迷离朦胧的。
  
  在诸多古典诗词意象中,斜阳夕照和日暮景象无疑是最令人动情、牵惹人的无限情思和愁绪的意象。不需要任何说明,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夸张,仅仅只要那样一种日薄西山、沉沉欲坠的景象出现,就立时让我们进入一种深沉辽远、无限苍茫的境界之中。唐宋诗词中时时出现的暝色起愁、日暮途远的嗟叹以及荒烟落日、羁旅晚归等美学意境无不涂抹着这一抹斜阳的余晖。
  在唐宋诗词中, 斜阳晚照是渔舟唱晚, 日暮人归的诗意栖居;是时光流逝,生命短促的悲凉感叹;是人生经历和世事沧桑的见证.同时,也是诗人独守着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的一方宁静天空;是自得其乐的隐逸情怀;更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斜阳落照的美学结构与艺术心灵的生命体验交融为一体, 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蕴为唐宋诗词增添了无穷魅力。

 

   9、童年是一串风铃,挂在如云如水的小屋旁,撞响的都是色彩斑斓的故事。青春是一本日记,字字句句都是单纯的符号,记录的都是不能如烟的往事。那尘封在角落里破碎的吉它,仍能发出生命的呼喊。
   长大了之后才真正的感受到平平凡凡、碌碌无为是一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也是一生。对于生活的方式都有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让我们的生命或是精彩,或是平庸。面对生活顽皮的挑战,总是在扪心自问:你准备好了没有?如果逆流而上追寻自己的梦想,无论成与败都会赢得掌声,而如果只把梦想埋藏在心底,懈怠的过一生,那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说自己没有遗憾?
    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是精神世界上对于情感最妥协、也是最实在的回归。孩提时代的欢笑声就是记忆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章节,也许是一串字符,也许是一首悠扬动听的歌,也可能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那终究不能逃脱的生命之鞭,在我们身上不断的敲打,但没有痛苦之声,更没有呻吟之苦,因为我们知道,那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
   只有在雨过天晴之后,彩虹才会出现,而我们也只有在挥别了昨日无谓的忧伤之后,才会过尽千帆,得到真正的快乐,笑容写在脸上,也倒挂在天上,怎么看,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被雨水冲洗后的明净天空中,划着一道美丽的弧线,七种颜色,七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就是跨过天际的美丽,正所谓“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那是欢愉的美和单纯的甜蜜。

 

   10、风信报梅开,春,粉墨登场。丝雨飘摇,染江山如画;风和景明,乱花渐欲迷眼。

  程犬昌《演繁露》中说“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每日里守在室内,外界已是几侯花信风?临窗远眺,层楼林立,看不到阡陌苍茫。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想那阡陌之外该是繁花正盛。雨后初晴,阳光正暖,很想去吹吹风,吹吹风,让风带走一切,给我短暂轻松。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山野之间杏花随意装点。缓步而行,花枝牵衣,花香袭人。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样惬意的时光!

  春花无限,独爱杏花美,“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杏花之美,竟让仙子羞惭。李清照也曾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斜插云鬓,要郎并比瞧。

  怎奈易得凋零,更能经多少、无情风雨。

    片片蝶衣轻,

    点点腥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

    百种千般巧。
    朝见枝头繁,

    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

    雨打风吹了。

  花开有时,花落无声。上苍造物有情却似无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1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杏花,初胎时是艳红的,含苞欲放。随着春雨的滋润,春风的催生,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开始窥看世界,开始观世识事,开始思想,开始迷惑,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色彩。它吮吸春雨,感恩阳光,五枚红红的瓣躯朝着不同的方向缓缓展开,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容颜,展露自己的灵魂,直至整个身儿清白如梅,像一位洞察世事的老人,悄然缤纷而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让我铭记,杏花的诗意在我的心岸上飘飞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其实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着杏花般的情结。杏花有雨,人间有情我喜欢杏花,不仅仅是因了它的色瓣,花香和它的果实,更因了它飞在我梦里的人和无法寻回的故事啊! 

 

  12、从我懵懂记事起,一直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故乡那难以忘怀的情景。每当夕阳渐落,炊烟升起,习习晚风吹送着那披着暮色的牛群,咸湿湿的气息催人归。故乡四周环山,溪流穿行其中,每当“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时,空山鸟鸣石上泉流声犹如一支支小夜曲,伴人入梦。而那轻盈的月光又是如此多情地跳进窗格,在一个微笑着的男孩那充满童稚的梦乡中飞舞弄轻影,挥动着天使的翅膀踏入一个又一个梦幻的殿堂,许久,许久……

  每当“雨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时,我总会聆听故土季节变换的心声,破土而出的稚嫩的希望,还有那生命的轮回。无叩问,我想与春天有个约会,纵有几多愁,化作一江春水也未尝不可。盎然春意尤浓,却不及“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那样令人留连忘返。蝉声寂寥时,却只愿心如明镜台,岂愿惹尘埃。端坐着,凝视窗外,水车流转,海棠依旧。又当绿瘦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叶纷纷成一色就像是一曲凄婉而又醉迷的乐章,让人不禁梦中寻它千百度,回味在心中的又何尝不是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怀。雪裹银装时,那圣洁的皑皑白雪净化的不仅仅是故土,更是那魂牵梦萦的乡土情怀,犹如一张不老的邮票还在传递着一段段古朴的乡情。

 

    13、杏花有雨,人间有情。我喜欢杏花,不仅仅是因了它的色瓣,花香和它的果实,更因了它飞在梦里的人和无法寻回的故事啊!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其实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着杏花般的情结,它将思绪的绸带一边绵亘到以前,让我们为它欢笑,流泪;又一边伸向远方远方,让我们为它流泪,欢笑。“赵村杏花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是啊,朋友,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只有缅怀过去,珍惜未来,勤勉现在才会“满阶芳草绿   一片杏花香” 啊!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4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