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出典]  南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注:

 1、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注释:

   霁(霁)jì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朗。

  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小楼深巷二句,化用陈兴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句“杏花消息雨声中”。

  矮纸,即短纸。草,草体字。

  细乳,指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分茶,品茶。分,鉴别之意。此二句,写春雨初晴,闲居无事,以写字、分茶作为消遣。

 素衣犹及二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谓京城里肮脏势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3、译文1: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译文2: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译文3: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4、 陆游的生平见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5、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在京城临安所作。“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写世情淡薄,悔不该出来做官。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在江西做地方官时,因为开仓赈济百姓,竟以“擅权”罪被革职返乡。闲居六年后又被起用回朝,重新做官,客居京华。这两句诗饱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渴望为祖国尽忠效力,而另一方面又着实厌倦仕世官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作者在小楼上听了一夜的春雨,清晨深巷里卖花女的叫卖声又再次响起。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把江南早春雨后清晨的美好气象和民俗风情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彻夜未眠。春雨初霁,空气清新,本是良辰美景,而诗人却只以“闲作草”“戏分茶”来消遣,实际上是暗示自己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之情。末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明是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诗作先绘景后抒情的套路,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6、四月清明,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四野既清也明。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清明节,人们一面凄凄切切怀念往事故人,一面从从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留下了无数寄托哀思的诗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唐代清明墓祭的经典:“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通过这首诗,不难体会扫墓时那种凄切悲凉的情景。除此之外,无论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还是陆游的“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都道出了那份淡淡的哀婉和惆怅。

  不少清明诗还另有寄寓。“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代张继《阊门即事》)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田园荒芜、人烟寥落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招募、穷兵黩武是造成农村凋敝的重要原因。而宋代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则由景物想到漫漫人生,由眼前想到悠悠千载,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

 当我们真正地走进清明,就会明白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定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和精神载体。无论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还是烟雨蒙蒙,青草萋萋;清明带给我们的,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以及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7、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不同于杜牧的诗,陆游的这首诗是明志诗,想表达的是诗人对官场无意、对世事无期的淡泊之意。诗人客居京华,虽然听雨、写草书、煮茶赏茶,但内心仍是焦躁不安,只能一再安慰自己,莫急莫急,不到清明就能赶回家了。清明祭祖时也好告慰祖上,世味年来薄似纱,不求光宗耀祖,但求安安稳稳过日子。

  可见,清明时节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祭拜先人,在祖先的坟前进一炷香,叩上几个头,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诸事顺利。坐下来跟祖先唠叨唠叨家常,向祖先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在祖先的坟前静下心来,清点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自己是否让祖上蒙羞。在老家有一句骂人的话:]“羞先人”,意即让先人蒙羞的意思,这对被骂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奇耻大辱。如果说中国人信奉神灵的话,中国人信奉的神灵就是自己的祖先。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很高大的堂屋,堂屋正对着门的山墙上高高悬着一道神龛,神龛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大字,逢年过节的时候家人都要进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祖先在天之灵保佑的必然不是不肖儿孙,不说闻达于世、光宗耀祖,为人处事行得端正才是祖先最乐于看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明即做人清清明明。

  如同清明之后的天气,无论哪个时代,政治清明、社会清明一直是世人的企盼。而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至少我们要清清明明做人,在清明祭祖时不至于在祖先面前羞愧难当,使祖先蒙羞。

 8、陆游曾经有诗云“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看来,清明不仅是一种节,也是一种浓浓的思念氛围,一种挥之不去的缅怀情绪。清明,也是家庭和家族的凝聚力。到故地扫墓,未必所有人都大放悲声,在吹鼓手低徊的哀乐声中,躬行祭奠仪式。只要在蓝天的旷野之下肃穆其间,或默默洒泪,或凝神动容,此时此刻,清明的含义,也就尽在其中了。

  9、“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亲情一直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来源。清明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今已不是远古的农耕时代,而是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都在不断变化,来适应时代需求。同样,面对PM2.5的困扰,烧纸、放鞭等传统的祭奠仪式带来的“迷雾”又会是我们的清明变得不那么“清明”,我们是否应该做些合情合理的适当改变呢?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对清明节的重视,对亲人的祭祀的深意,其实就是对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子孙后代能过上幸福生活敢为孺子牛精神的致敬,更是提醒自己要不忘本,继续保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对先辈的尊重,不仅仅是看你搞多隆重的形式,也不仅仅是看是放多少鞭炮,烧多少纸钱,而是看你能否对先人奋斗精神、担当意识的传承和发扬,看你能否向先辈那样为自己的儿孙提供一个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活环境。试想,祭祀祖先,不传承他们的奋斗精神,而是搞形似神不似的浪费活动,不传承他们为儿孙谋福的情怀,而是破坏儿孙的生存环境,这显然不是对祖先的尊重。

  “佳节清明桃李笑”,“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经过漫长的严寒,清明前后,迎来了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的时节。我国自古就有清明节踏青的习俗,如今,我们各地的春季运动会,风筝比赛等也大多在清明前后举行,这也正是告诉我们慎终追远的感伤的同时,也要有欢乐赏春的气氛;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该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正如《敬畏生命》写到的“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面对清明,我们更应该传承祖先们的精神和为儿孙谋福的情怀,少些形式的浪费,多些奋斗的情怀。

10、“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放翁虽置身红尘,却不为红尘所染,在风尘忙碌间,借一盏清茶,品遍人间时事。我们虽没有他的胸襟,但也能借闻香观茶,品茶悟茶的过程,细细体味人生:人活在世,何尝不是杯中茶?混沌间,岁月如水,人在水中沉浮,翻滚,渐渐的舒展,释放,同时,一点点老去。
年少时的张扬,桀骜,在不断奔波中,一再沉浮;成年以后,激情满怀,为了名利,甘愿再次沉浮;光阴似箭,奔波追逐半世之后,历经沧桑,也就看破红尘,幡然通透,逐渐恢复平静自然的心态了,同时也就让生命散发出了特有的芳香。
人生若茶,意蕴悠长。属于你我的茶,可曾细细品过评过?是否在时光的河流里荡涤,洗尽铅华后,仍能暗香盈袖?在感受茶香的同时是否也能修炼出心静如禅的境界?

 11、所有的饮品里,你只爱茶,精巧的紫砂杯盏,注一泓沸水,水雾氤氲,你静静地看着瘦瘦的叶片浮沉,舒展、丰润、凋落,淡淡的碧色慢慢荡漾开来,轻轻吹开飘浮的叶片,轻啜慢品,说不尽的淡泊从容。

   因为你,我也爱上了茶。日久天长,竟品出几分茶意来。风雨黄昏,凭窗执一卷宋词,冲一杯茶,斗室里流淌着悠扬的古琴曲,一曲广陵散,一盏佳茗,带我消磨寂寥的时光。茶也是苦的,是另一种苦,清幽绵长,苦涩过后再回味,却是唇齿留香,口舌生津,余韵袅袅。

  如果说,咖啡是一副油画,富丽贵气,那么,茶,该是江南的水粉画,清雅脱俗。

  古来多少文人雅士都是爱茶之人,留下太多茶的佳作。最爱陆游的诗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戏乳细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晴窗品茶,闲作草书,何等恬淡,何等消闲!于一盏茶里写尽了人生滋味。

  因你爱茶,因茶思你。想从前我们相携寻找可心的茶,寻找可心的茶具。灯光下璀璨晶莹的杯子琳琅满目,却从来没有一只真正打动过我们,总是有太多花纹文饰,破坏了纯净的美丽,最后在一个小小的店铺,你买了一只玻璃杯给我,尽管廉价,却朴实无华,我爱之如同妙玉的绿玉斗。远行前,原是要带在身边的,上火车前的一刻,意外的,杯子碎了。是天意吗?我不知道。

  来到古城,再也没有饮茶的情绪。饮茶原是要二三知己,或是一人独坐,或家居,或茶室,慢慢品味的,要的是韵味,是闲适,是诗情,在我匆忙清苦的求学生活里,茶,似乎太奢侈了。

  茶远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和你的疏远,无暇联络,没有心绪联络,只剩了仓促的寒暄。年少的激情正在生活的长河里日日销蚀,终有一日,这一段情爱会无疾而终,消逝无痕。

  三毛说,“饮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我们,已到了第三道茶了,是吗?

  别时你说,想我的时候,泡一杯茶,就当是我陪你。所以,深夜,收拾了繁多的功课,我依然会饮一杯茶,舌尖感受到茶的清涩,鼻端缭绕着淡淡茶香,看茶叶纷纷,一如见你。种种惦念、关心、牵挂汹涌如潮,却再也不愿诉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冬天还没过去,可有一日,你会乘着夜风踏着夜露而来,含笑轻敲我的房门,陪我饮这一盏茶?

  今生的牵挂太多,生命短暂,我所追求的,你说雄心也好,说俗名也罢,总是已难抛舍了。但有来生,我愿弃置今生的种种俗务,为你做个种茶的女子,种出最好的茶来,系你的心,纵使你行至天涯,一缕幽香仍能让你的脚步有短暂的停留,让你回到我的身旁,长伴左右,不离不弃。

  你曾说,不能陪你天长地久,但愿能送你绿茶直到白头。

  罢了,今生已然无缘厮守,我只守候这一缕茶香这一份茶缘,等待来生!

  11、茶,微苦而或淡淡然,馨香缈缈,闲来,心静意暇,于一临水轩榭,泡一壶清茗,品之,余韵悠悠,帘外,云飘飘,浮生碌碌。


  小小一片卷曲的叶,懵懂于世,似乎一切都是如此新奇,水沸沸腾腾,倾于壶中,怀着满心好奇与些须慌乱,在水中翻滚,浮,沉。

  又浮,又沉……往复的浮沉中,难得挣扎着浮上水面,唯恐屈于他人之下,尽力的稳定身形。

  一点点,渐渐的舒展,释放。历经一番沉浮,叶展开来,倾于盏中,于雾霏缥缈,茶香馥馥之际,功德圆满,便甘愿与水为融,置身于壶底,留清香阵阵,让世人去品评。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瞻前尘,贤哲比比,陆放翁可谓其间一圣者。虽置身红尘,却不为所染,于风尘碌碌间,借一盏清茶,品遍世事。
  细细体味,人生于世,何尝不是这壶中茶。混沌间,生于世,岁月如水,人于水中沉浮,翻滚,渐渐的舒展,释放,同时,一点点老去。

  初于世间,年少轻狂的桀骜,目无万物的狂放,不甘于命运而不断奔波,于奔波中,一再沉浮。

  渐入而立,方才于浮沉中觅得一缕功名,浮于水面,豪情壮志满怀,妄图追逐驾于众生之上的傲气。

  光阴似箭,奔波,追逐一世,无论成败与否。终于历遍百味,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通透。便放开昔日沥尽心血拼创的一切,留于后辈子孙去追逐。心静如禅,于茫茫世间,唯求一淡然安然,了却余生。

  帘外,云飘飘,浮生碌碌,茶香氤氲,一盏将尽。
   浮生若茶,试问诸君,属于你的茶,可曾尝过,苦否?淡否?浮邪?沉邪?
   12、晋江小镇的小巷很大,这家屋檐连着那家屋檐,深邃得一眼望不到头。在这里踏上河埠,跨上班船,顺着水流, 直驶大运河,通向大海。近年,一批批 “叶落归根” 的海外游子,当年, 就是通过这条水流去漂泊五洲四海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走进小巷,迎接你的是一扇扇黑漆大门,大门开处,院落四周,形如四合院的楼房围成一个 “口” 字形的天井。中间,一口古井边,长满了青苔,据传,早在包龙图那个年代,它就在世了,掐指算来,也有八、九百高龄。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那年,我又回故乡小住。记忆中的小巷一点没变,入夜后,又见到头顶上久违了的众星拱月。星光和月光洒满清辉,让远处的路灯也暗然失色。微风从巷口灌进,带着阵阵桂花幽香,沁我心脾!老辈传下来的 “喊火烛” 习俗还在延续。 “笃笃笃” 的梆子声,由远及近,音节悠扬,梆声清朗,字字入耳,声声警悚!足以使住在深深庭院内宅的人们清晰地听到。

  时间改变了一切。改革开放将古镇 “靠边” ,一个现代化的新镇, 把小巷挤得很远。

  古镇衰老了, 小巷前,早已“门前冷落车马稀” 了。

  “几处败垣围古井,向来一一是人家。”今天,我走进小巷,踏步青石板路上,心头一阵悲凉,我好像失落了什么。是的, 梆子声一去不返,旧时的风景已消失在时光的流失中,消失在梦中而难以检拾。但另一个现实问题却变得更为清晰,那就是关于古镇、小巷,它的今天和明天?让人一头钻进了思索的隧道!

   不远处, 宽阔而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车流如织,物流如潮……

  14、夜间下起了阵雨,雨脚密而有力,穿枝打叶,顷刻间的地籁,也让人有忆古之思。

  那春天,竟是真的来到,而故人,经年不遇,是否还熟稔,一如往昔。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年少时读到这句,已觉得有些萧索,直到在异乡读书时才幡然明白过来,花朝,惊蛰,寒食,清明,你登高怀远,你临水赋诗,我却不能陪在你的身旁,每一个如诗的日子在一点点被忘却,我也在一点点被你所淡忘。

  你是否还是一袭素衣不染风尘呢?

  以为年少时的颜色都模糊了,可是一切又都是如此明白如昔。那年的叶子下,是不是有一个绿色的精灵,她老是唱着歌,唤醒我关于春的记忆,一年,又一年。

  后来我离开,她还会不会在叶子下唱着歌,还会不会有人听到她的歌,去描绘那一片绿,那一首歌,一年,又一年?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1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