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译文]  只有经过烈风狂吹之后,才知道哪一棵草是刚劲的韧草;只有经过危难和动荡,才知道哪一个人是坚贞的忠臣。

  [出典]   李世民  《赠萧瑀》

  注:

  1、   《赠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   智者必怀仁。

  2、注释:

     萧瑀:(公元574-648),萧瑀,字时文,隋朝萧太后之弟,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公元648年,萧瑀病死,终年74岁。临终前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初谥肃,后改谥贞褊。

     疾风:狂猛的大风。

    疾风知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语出《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板荡:《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用“板荡”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

    识:辨别。

    诚臣:忠臣。

  勇夫:一勇之夫,指只有勇力的人。

    安:怎么。义:与下句中的“仁”互文。仁义,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孔颖达 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智者:有智谋或智慧的人。


   3、译文:

    在猛烈的大风中,才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别出谁是忠臣。

  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仁爱。


   4、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在位23年,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着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当时年号为“贞观” ,故史称“贞观之治”。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功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唐太宗能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 


    5、李世民以本诗送给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渊在位后期,他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帝位,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赞美和肯定,其中也不无感激之情。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老子》云:“国家昏乱,有忠臣。”《后汉书•王霸传》云:“光武(刘秀)谓霸曰:‘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又南朝宋诗人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这些话都表达了同样的的道理,或许都为李世民所借鉴。文天祥《正气歌》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由于唐太宗这么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诗中引用了“疾风知劲草”,才使得这句话流传千古,成为了至理名言。


    6、李世民写过一首有名的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在强烈的大风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汤不安的时局,才能辨别出臣子是不是对国家忠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这首诗对萧瑀的评价很高,对他的忠心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而萧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后来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注:“板荡”,为《诗经》里两篇文章之名,反映的是时代动荡之局势。

    《赐萧瑀》

    萧瑀者,南北朝时南朝梁氏皇室子弟,其长姐便是隋炀帝的皇后,但是他自己却是唐高祖李渊最信得过的谋臣,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救命恩人。原因是,高祖武德九年时,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嫉妒秦王,遂合谋设计陷害秦王,当时老迈昏庸的唐高祖李渊听信谗言,已经答应太子处罚李世民,而太子的计划是借机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眼看这个阴谋就将得逞,萧瑀却硬生生中间插了一杠子,力谏高祖、言世民功大、恐遭人忌、万勿轻动云云,耳根原本就软的李渊经此一说,复又放了李世民。

     后来,玄武门事变,秦王兵马杀了太子和齐王,高祖惊慌不知所措,又是萧瑀进谏,言秦王功高、众望所归,诛杀太子,亦迫不得已,不如顺水推舟,干脆交权,由李世民治理天下,以保天下太平,李氏江山永固。

    应该说,在当时,李世民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向父皇讲这样一番话了,而这个人又非萧瑀莫属。尽管事实上李世民杀兄逼父,那九五之位已是势在必得、非拿到手不可了,但无论怎么说,以萧瑀的方式,由高祖禅位而太宗继位,岂不更名正言顺?

     所以史评家说,论功臣,萧瑀实乃太宗登基之第一功臣也;以我看来,起码不逊于横刀立马的秦叔宝、尉迟恭。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后来又与太宗结为亲家。只因性情刚直、不随众流,尤其与房玄龄、魏征等一班重臣相处不睦,太宗为了平息事端,更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面子而剥夺了萧瑀的相位,让他改任太子太傅,专职太子的教习去。而萧瑀呢?尽管功高位重,却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以此而“抱屈”,几年下来,把个原本学业不精的太子辅导得大有长进。这时,太宗皇帝才招来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当着大家的面,将一首《赐萧瑀》公之于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知者必怀仁。”

    紧接着,太宗又意味深长地说:当年太子和齐王诬陷于朕,父皇听信谗言,几欲治罪,亏得萧瑀仗义执言,朕才得有今日,而当时,萧瑀与朕并无私交;至玄武门之变,又是亏得萧瑀力谏,父皇才禅位于朕,萧瑀实在是一位真正的社稷之臣啊!可是你们几位与他都合不来,朕才调他去了东宫,现在看来,萧瑀辅导太子也是最称职的。以他之赤心为国,诸位还有什么不可互相包容的呢?

    一席话说得众人心服口服,皆为萧瑀的忠直所打动,也为太宗的良苦用心所折服;而萧瑀也似乎一下子与大家重新认识了一般,从此之后,竟也与众臣相处得益,再无隔阂。

    太宗以武功平天下、以文治治天下,其并不算特别富有艺术风采的诗词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而我想的是,真正的“劲草”,大概非止萧瑀、魏征辈,而在云波诡谲的政治生涯中始终能够把稳船舵、使之平衡前进的舵手唐太宗,才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的“劲草”。


   7、古人云,“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所谓劲草,即草杆强壮草芯坚韧之草,换言之,即能够坚强地,坚贞不屈地面对大自然的风雨袭击的小草。若成为劲草,一是身体须强劲,二是意志须强劲,三是拥有正确的草生观与世界观。若你的身体还没有变得强劲起来,那就坚持天天摇摇你的草叶,天天及时地吸收草地里的营养吧。若你的意志还没有变得强劲,那就有意识地锻炼你的意志吧。若你的草生观与世界观出现偏差出现问题或还没有完善,那就多去请教一下那些草世间的智草去吧。再不然,读一下他们用他们的生命与心血留下的关于草生观与世界观的不朽的着作,对你也肯定是开卷有益。对于我,现已年至不惑,估计能够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可能性很小了。既然长不成一棵参天大树,那就让我用余生力争成为一棵草世间的劲草吧!


   8、古人有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试问艰难困苦,谁与我共? 我之一字,有小我,大我。小我是只有眼前的利益,没有远期的目标。大我是要坚守这份神圣的事业。要达到这一目标作者清清楚楚的知道,决不是短期能达到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要努力到你生命的终点,到那时候假如你已很富足了。你想得到什么呢?是制作一个金棺,埋你于地下?还是: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博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9、疾风知劲草,香港并没有在逆风中停滞,15年来GDP增速平均在5%左右;香港人政治上的是和非、白和黑、友和敌、人和鬼分得更清了,眼睛擦得更亮了,腰板挺得更硬了,这就是疾风知劲草。历史证明,特区政府和香港人是能顶得住任何歪风、逆风、阴风、妖风、怪风的真正劲草!

    形势越难港人越忠于国家民族

   特区政府和港人在短短15年内经历了两段历史的变迁,感受到由被殖民变为主人的兴替,享受到150年从未有的民主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和阳光空气。设若香港仍由港英统治,立法会议员仍由港英当局指派,港督仍由英女皇委任,试问民主焉在?选举何来?法治何依?香港只有回归祖国,并由《基本法》规定了香港可以享有的最广泛权利,港人才可以在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和2020年普选立法会。23年走完了港英155年都走不出的民主路,这是国家赋予的。回归15年来,每逢国际或本港妖风刮起、香港岌岌可危之际,国家总是伸出援助、支持之手,从CEPA的签订、「自由行」的实施、港粤的合作、「十二五」规划港澳单独成章、李克强副总理去年宣布的助港36条以及胡锦涛主席今次访港带来的挺港6项举措都一再证明:国家是香港的靠山,是香港民主自由和经济金融繁荣稳定的保障。饮水思源,更深切体会作为中国人的港人之骄傲和自豪。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将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民族,越在动荡、艰难的时刻,越能考验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贞,这就是“板荡识忠臣”的表现。


   10、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华民族以黄河为母亲河,在广袤的中原地区生息繁衍,并在多次外来入侵中实现民族融合,共同缔造了辉煌的文明史。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抗击未来入侵的过程中,中国历史更是光辉灿烂,可歌可泣。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这个过程中,众所周知,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至今日,每谈论起这段历史,我们无不激动不已,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当之无愧!但是文天祥和岳飞呢?他们抗击的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于是有人据此认为,文天祥和岳飞是与自己人作对,不利于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因此,不能把他们也成为“民族英雄”。

     我们不否认想到这点的人的初衷是好的,他们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角度,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可是我们想一想,文天祥和岳飞是不是也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呢?正如笔者在上文所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最终实现大统一。文天祥和岳飞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的宋代,他们效力的范围,也只能限于南宋小朝廷,但他们两位却不限于此,因为他们能从南宋子民的利益考虑问题,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非常难能可贵啦。到了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年代,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过程已经接近尾声,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样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有更多的民族英雄站出来抗击外来入侵。提到“外来入侵”,那么文天祥和岳飞算不算抗击外来入侵呢?不管我们从南宋朝廷或者南宋子民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种抗击外来入侵的行为,但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那是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他们是那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如果当时谁喊着不要抵抗入侵,实现民族融合,我们肯定会说他卖国,不是吗?秦桧虽然没有如此疾呼,但凭着他的所作所为,我们是否也能为他戴一顶“民族英雄”的帽子?还有开关投敌的吴三桂,是否也应该依此类推,获得次殊荣呢?我又想到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敢于为民请命,与奸臣作斗争,最后被迫害致死的人,他们是否是破坏内部团结,应该留下千古骂名那?!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如果在遭受外来入侵时没有抵抗的与其融合,这是一个失败的民族。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历史进程,恰恰体现中华民族敢于抗争,追求独立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在时光的变迁中,越发显得宝贵。

    也就是差不多同一时期,北美的印第安人没能抵抗住欧洲人的入侵,在远一些的历史,罗马帝国也在日尔曼的入侵中覆灭。今天我们之所以可以自豪的向世人说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正是因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抗争精神是这段文明得以延续!

    那么,究竟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鲁迅的一段话,却道出了民族英雄的高风亮节。我们不应该将现代社会的历史观强加于古人,并据此作为判断民族英雄的标准,不然,历史就乱套了。民族英雄,是一种气慨,一种精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热血满腔悲歌一首,民族英雄是历史的夜空中璀璨明星,他们的人生轨迹,不可辩驳的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的生命历程,一如既往指引着中华民族走向前进!

本文《热血满腔悲歌一首作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11、我们则必须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如果说30年来我们一直在实践着“白猫黑猫”理论,踏踏实实抓生产、雄心勃勃赶、学、超的话,那么,一场金融风暴的到来,让我们一下子看清楚了许多一直模模糊糊的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原本,日本人是靠制造起家的,但十余年来他们努力向高科技和服务业转型,至今仍不见起色;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老牌制造强国,已经成功地放弃价值链中下游(制造)而稳执上游(研发与营销),理论上似乎赢得轻松、风光无限;制造大国美国走得更远,不仅比欧盟做得漂亮,而且在管理创新方面,尤其是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让全球望其项背而泣于隅。

  而我们中国则像牛一样地专注于制造,虽然受到欧美价值链两头的挤压,却仍旧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生活,一点一滴地积聚着财富,走向“牛市”。(杨 钢)


    1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如果将灾难时的爱心、奉献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那我们的生活会更美。


    13、看一个民族,看一个国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在危险时刻、生死关头的表现,是为公还是为私?是坚强还是脆弱?是抗争还是屈服?过去一次次的事实已经证明,抗震救灾的壮举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优秀民族,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因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都在阳光下,都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中华民族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4、有人独爱雨,有人钟情雪,有人渴望晨曦,也有人流连落日,然而,很少人会喜欢上风,喜欢上这种似无实有的流动。

  古人诗句中,大概分三种风:第一为娇柔春风,“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第二为英雄的陪衬“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第三则是困难挫折的象征“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然而,这些都不是风的性格。

  那么,风到底是什么?

  失明的人生活在黑暗中,他看不到旭日晚霞,看不到苍松翠柏;失聪的人生活在静寂中,他听不到鸟儿鸣唱,听不到流水淙淙;但是风,他们,不,不止他们,包括一切生命的个体却都可以觉察得到,这才是风,一种视而不见的真实,一分亲切而多变的感受。

  从来就很喜欢风,喜欢风的性格,喜欢风吹发扬的畅快淋漓。其实,风也是一种人生,是那种普通人平凡的医生。

  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本也安安默默,有了风才有了飞扬的浪花,才有了碎玉的波涛,于是,一位位英雄豪杰便诞生于惊涛骇浪之间,一首首或激昂悲壮,或感天动地的人生交响便奏响在汩汩洪涛之中。

  人们总爱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然而厚厚的历史中,真正能铭记于世的又有几人?我不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但也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我知道与其去苦苦追求所谓的名垂千古,象狂风一样尽力鼓吹,以图万物铭记,倒不如化做一缕微风,吹皱一池春水,吹醒万物生灵。

  是的,我是风的信徒,我有风的人生,响彻云霄而又孤身独行,胸怀坦荡而又无所畏惧,燃烧炽热火焰是一颗欢乐的心灵,说什么红尘滚滚,说什么芸芸众生,苍茫大地早已苏醒,复活的生命正打开心扉,芳香四溢而又光彩重生!

  风,风一样的生命,我随风而歌!

  风,我愿是你盟盏中一杯美酒,如痴如醉如锦如虹,在静静的晨光中荡漾……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25

[新一篇]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舊一篇]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