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出典]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其二

  注:

  1、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2、注释:

    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摇落:凋残。

  鹄:天鹅。

  慊慊(qiānqiān) :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茕茕(qióng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执,持。

    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 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 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尔:指牵牛、织女。

    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3、译文1: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译文2:

      秋风萧瑟,天气已经变凉,草零叶落,露水也凝结成霜。

    燕群和大雁都告辞,飞向了南方,想你客游在外,一定是忧虑哀伤的。

    心神不安想着回家思恋故乡,夫君你为何要滞留寄居在异乡?

    为妻我独自一人守着空房,忧愁袭来思君情怀无时能忘,不知不觉眼泪落下沾湿了衣裳。

    取过琴来拨弦把清商曲奏响,歌调短促声音轻细唱不悠长。

    月光明亮照着我的卧床,银河西横夜深未有尽央。

    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为什么偏偏是你们被这座桥梁阻挡?

     4、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曹丕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葬于首阳陵。   

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的成就。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所着《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全诗以悱恻婉转,感情缠绵的笔调,以思妇的口气叙述了一位少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首诗音节响亮优美,语言浅近清丽,刻画细腻入微,写景与抒情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玉露凝霜。燕群辞归,大雁南飞……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秋风一日凉比一日,闺中少妇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肝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也和我一样的思念故乡,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淹留在外地而不回来呢?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少妇在家中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对夫君的思念占据了整个感情的空间,她的生活尽管这样的凄凉孤苦,思念夫君却是她永远不能忘怀的事。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思夫的眼泪,珠泪纵横打湿了自己的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在这秋风飒飒的夜晚,愁怀难释,拿过古琴,想弹一支悲惋凄凉的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心情,但是由于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闺中少妇伤心凄苦地怀念远在他乡的亲人,皎洁的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夜空,见银河已经向西流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不知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时,她看到了银河两侧和自己一样处境的牵牛织女星,不仅发出了悲凉深情地感叹:牵牛织女啊,我同病相怜的伙伴,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


6、作为秋天里的第一个节日,七夕总会浸染上“多情自古伤离别”般凄美的色彩。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咏叹牛郎、织女悲欢离合及七夕风俗的诗文。

    《诗经·大东》中最早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情事:“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的牛郎、织女分隔于天河两岸,终日辛勤劳作,使人感觉到二人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说:“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表明了他们是一对长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恋人。

    自古以来,心灵手巧的女性都备受人们赞赏,南朝皇帝梁简文帝有咏诵穿针乞巧之句:“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七夕穿针》)“疑月”、“恨风”表现了穿针女想尽快将彩线穿入针孔的急切心情。南朝梁时的诗人刘遵、刘孝威也各有《七夕穿针》诗一首:“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花抽一缕,举袖弄双针。”“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持缝合欢扇。”前诗写穿针女子于花前月下,以穿双针争强斗巧。后诗中的女子于七夕穿针则不仅乞巧,更重要的是向织女祈求爱情的幸福,当她“故穿双眼针”时,她既怀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又“恐风来”缕乱,穿针不顺,给她“合欢”的美梦投上一层暗影。诗人借助具有特征的事物,以暗示的手法,推开了穿针女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看到了她们七夕穿针的内心隐秘。郭沫若写的一首七夕诗却是独具风味的,表现了革命诗人的浪漫情怀:“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颗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七夕诗虽然浩瀚如烟海,但写出有新意的并不多见。清代,江苏镇江有个王氏女,她14岁那年的七夕,作了一首诗:“四海烟沉望下方,笑他痴女忒荒唐。小仙果有无穷巧,如何一岁一见郎。”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少女不信“乞巧”迷信,借用织女之口写诗,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清代浙江秀水县有个叫黄箴的才女,着有《文韵阁诗集》,她也写过一首《七夕》:“造化玄机却总才,名花终古少常开。阿依不乞天孙巧,但愿年年送拙来。”因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来才女大多薄命。作者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孙”(织女)乞巧,而要求“乞拙”,这是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控诉和鞭挞。民间流传一首七夕回文诗:“星双照处展云罗,好梦鸳衾一半多。屏画倚娇含睇女,青娥淡扫夜如何。”此诗读后意境大新,回味无穷。

    在七夕节,人们最关注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最赞赏的是他们坚贞不移的爱情,最同情的是相爱的人难相聚。这个节日,使得红尘中的我们,在这一天仰望星空,欣赏因拉长时空而永恒美丽的爱情;这个节日,也一直深深地打动着中国人的心,致使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文学、艺术、风俗甚至宗教等渠道,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之中。


    7、七月七,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络绎时光中,原本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但是,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日子。“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古以来,诗人们吟哦不绝的七夕诗篇,更为这个日子增添了一层哀艳的诗意,这种诗意和伤感,就像一片朦胧而凄美的月光,自古迄今,绵绵不绝,一直笼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上。

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自己懵懂初开的某一年七夕,听自己的母亲,或者祖母,或者外婆,或者伙伴,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故事听完了,你或许会在大人的指点下仰望夜空,在灿烂的银河边找出满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颗星,那就是织女,织女边上还有两颗较暗的星,和织女鼎足而处,正组成了一个纺车的形状,银河的东边,也有一大两小三颗星,中间那颗明亮的就是牛郎,牛郎两边那两颗暗的就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孩子。“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这样从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初次领略了爱情的珍贵和人世间的愁滋味。


8、“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曹丕在《燕歌行》中的感叹。这遥远的、冰冷的河梁,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天上的银河,它也可以是隔绝一切爱与恩的屏障。

“尔独何辜限河梁?”反反复复读这句诗的时候,眼前隐隐约约出现的是这样一群身影:她们善良灵秀,悄然倾城,却往往身不由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命运小舟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抛起、跌落甚至被湮没!

我们无权责怪她们的短视,更无力指责她们的懦弱,也请不要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兴灾乐祸的话语来隔靴搔痒,我们应当对她们奉献的是我们的一股理解之情,一腔同情之意。

正如易中天所言:女人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人被奴役、被欺压、被宰割、被屠杀屡见不鲜,她们的命运完全不能自己掌控。

然而,今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之前听过的一首歌时时萦怀,也颇能代表这个时代为人妇者的心声。“女人不是天上那月亮,女人不是瓶里那束花,女人不是笼中那只鸟,女人不是墙头的书。女人不当没嚼子马,女人不当井底的蛙,女人不当锈死的那把锁,女人不当早熟的瓜。”这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的话语透露的信息就是:女人当自信、自立、自强。

如果说漫长的封建社会给这些为人妻者造成的悲剧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遗憾,那么,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愿意,女人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9、“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魏·曹丕

中秋之夜,我一人在自家里的阳台,抬头一看,那轮皎皎的月,她挂在那里,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当时月华如水,只是四周云雾缭绕,看来不是个理想的月圆之夜。她对于我们的意义,特别是在今夜,乃是团圆之意,这是中国人自古赋予她的含义。万家灯火中,家家户户也许正沉浸在欢聚团圆的喜气里,但此时此刻,她却显得有些凄美和孤寂,在没有云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星宿在她身边闪烁跳跃,而今夜云遮雾盖,看不到半颗星星的踪影,她茕茕孑立,只影孤单。她是否也会顾影自怜呢?我这样想着,心情与今晚的节日气氛极不相称。

     就在此时,我看到了嫦娥,——那可怜的女子,肌肤如同月亮一样的苍白,所以,世人往往看不到她——但见她乘云踏雾,广袖轻舒,凌波微步,盈盈欲舞。那只灵气的玉兔在她周围戏耍,成了她唯一的装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世人都以为她是幸运的女子,得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请来的不死灵药,奔月为仙。殊不知她从那以后便夜夜受着孤独的煎熬,至今不得开怀。身后的广寒宫虽然华丽宽敞,但里面空空荡荡,一片孤寂冷清,真是“广”而又“寒”。

    当是时,天空地旷,风冷霜寒。

    蓦的,我回过神来,原来刚才遐想欲痴,竟似在梦中,如果不是一阵带着些许秋意的夜风吹过,我不知还要神思何处。看那月时,已半隐半现于云雾中。月儿啊,你可要争气一点,今夜是你的节日,望你能开云拨雾,整个神州大地此刻需要你那如水月光的沐浴,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同样地在仰望着你,祈求你的祝福。今夜,你还要充当我的信使呢!想起宋代李之仪的那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不由心生同感,“我在明月西,君在明月东,夜夜思君君知否,同沐明月辉。”喃喃自语间,再看那月时,已完全被不解风情的云雾所遮,只留些许惨淡的余晕在四周,我的心情不由跟着变得黯然。月儿,你为何令我失望呢,我今夜本想托你捎去我的思慕,若你不是这般害羞地躲在云后,若心中的她此时也在你的流光下仰望着你,那末,或许她会从你的流辉中读到我的思慕。

     中国人自古把中秋之夜的你视为团圆的象征,是因为今夜的你最圆?我觉得不尽然,你在中国的文化里还有着另外一个含义,一个与团聚有着千丝万缕的含义——思念。自古人们离别多而相聚少,从屈原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到南朝江淹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到唐代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再到近代李叔同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对离情别意如此伤神呢?因为“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古代的通讯与今天相比极为落后,除了书信外似乎别无他法,那种烽火台点狼烟的简陋做法只用于军事;交通的工具也同样落后,除了车马和乘船外再无他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千年,中间没有多大的变化。我们今天的网络时代,当想念一个人时,可以发电报、打电话,上网发电子邮件或使用网络可视电话,如果不满足这些,更可以坐汽车、火车甚至乘飞机去与想念的人见面,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不在话下。其实,当我们拥有了上述的各种通讯和交通途径后,离别已不再悲苦,而思念的程度也不及古人的万一。所以我常认为,今人的爱情肯定不如古人的爱情美丽。古人一旦天各一方后便可能相见无期,即使再见面时也可能已相见不相识,甚至阴阳永隔。所以自古人们盼团聚、伤别离,而在你最圆的今夜,人们的这种渴望最甚,达到顶点,但事情往往与愿相违,很多人在今夜不得相聚,正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于是,人们一抬头就看到了你,你成了思念的媒介。一年四季中,你有上弦月、下弦月、半月,你时如银钩、时如镰刀、时如弯弓,不同的时候代表着思念的不同程度,一直到今夜,你是一轮满月,而思念达到了极限。“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对思念有着最深刻体会的,是诗人们,是他们的吟唱,是他们得呢喃,不然的话,就不会有前面那一串传唱千古的句子。他们藉着你皎皎的华光,诉说绵绵不尽的相思情意。他们是如此的深情、如此的细腻,把你描写得如此人性化,把思念倾诉得如斯的淋漓尽致。李白之飘逸,“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杜甫之沉郁,“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张继之凄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之凝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之洞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诗人们是幸运的,他们懂得用诗歌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此,思念之切得以缓解。一个平凡的人却无法像诗人那样随意而发、直抒胸臆,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会伤感、会思念。遥想李白仗剑江湖、游遍河山大川,某一夜来到长江边,抬眼望,“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欲饮(李白肯定是酒不离身的),但觉形孤影单,又见那长江流水滔滔东去不复返,不禁心怀故人,愁绪暗生,欲借酒浇愁,无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突发奇想,“举杯邀明月”而能“对影成三人”,这样,他就不觉得那么孤单了,因为有另外两个“人”正与他对酌呢。就在他对月吟唱呢喃、直抒其胸臆之际,他可曾想到,在一千多年后,有这么一个平凡的人——我,在这中秋之夜,也如他一般,望着他曾经望着的月亮,同样地抒发着思念之情呢。不同的是这个平凡的人不懂得像他一般唱出优美的、流传千古的句子,且无美酒相伴,更无大江东去的宏伟景像,而此时也不想借助现代的通讯工具,只是呆呆地仰望夜空的月亮,祈盼着月儿冲破云端,并祈盼着心中的她也在此时沐浴着月光,从月光中感受到我的思量。


    10、 盛一碗月光,在葡萄架下,聆听那若有若无的私语,挂在苍穹,落一地的碎叶。七夕越过山头的时候,那成双结影的目光,吟着缠绵悱恻的故事,流溢在岁月的扉页中。

   千年琉璃,风雨如磐。守侯的银河,望不断的奈何桥,把浪漫磨尽。牵手的距离,永远保留着那伤情的姿势。那段流光的路,落花了几许?

   晴朗的星夜里,打捞起那传说的痕迹,光影中,一点点氤氲而起的情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那翘盼的目光,坚守着一个永恒亘古的寓言,也不渝着那流转的风华。影子不散,月明心朗。

  晶莹的是泪还是河?墨迹里是血的嬗变,悲戚中还在茫茫中呢喃。“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想起那悲痛的怜悯之素,忆念起那泪眼婆娑的身影,成雨而河,相隔那么遥远的相依。

   那只喜鹊,啼不累时光的翅膀,鸟过留痕,那是传说的伤痕。枝桠上,羽毛依然是那么的如初美丽。

   是谁在七夕之夜点燃星光?是谁在故事里涂抹了悲伤?望着天际两端缠绵的目光,谁忍心使用了手中的拐杖。王母不相信爱情,但还容许相见的瞬间。爱情是纯净的,也有着如初的美丽。

   七夕虽然年年相伴,却为人类的情感所震撼。“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的篇章里,我们为爱情而欢,不慕神仙眷属生世恒长久。为七夕之夜那闪烁的星光,流芳一地的爱情缠绵。

    世人并不孤独,因为尽被相思侵蚀。你望着我的背影,我惦念着你的心事,在这过程中,爱恨嗔痴都成了脸颊上的微红,泛着羞涩含蓄的温婉,盛开在诗句中。

    那些故事没有结尾,纵然是诗人的一唱三叹,也不过是在某一季节染上的相思。低吟浅唱,一寸相思一寸殇,不管今夕何夕,总要有长长短短的句子泄露心意。我站在地北,你在天南;我在水河的这头,你在桥梁的那方,如此相隔,不由人轻叹: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11、 世人并不孤独,因为尽被相思侵蚀。你望着我的背影,我惦念着你的心事,在这过程中,爱恨嗔痴都成了脸颊上的微红,泛着羞涩含蓄的颜色,盛开在诗句中。

    那些故事没有结尾,纵然是诗人的一唱三叹,也不过是在某一季节染上的相思。低吟浅唱,一寸相思一寸灰,不管今夕何夕,总要有长长短短的句子泄露心意。我站在南方,你在遥远的北乡;我在水河的这头,你在桥梁的那方,如此相隔,不由人轻叹: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12、春天,你多彩多姿,情思纷飞,难怪人们称你为“春姑娘”!我喜爱春天,喜欢她的绚烂芬芳,喜欢她的柔情万种,喜欢她的蓬蓬勃勃。这种蓬蓬勃勃,就有如年轻人的朝气,有如奋发向上的精神。

秋天,是万物肃杀的季节,也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要说景色,秋景一点也不比春景差。你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更有那橙黄桔绿,满山枫叶遍红。你听,“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大雁空中鸣,讲述着春夏的故事。

春有春的情愁,秋有秋的思虑。“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所忧何事?“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所叹何愁?秋亦有秋思,不然怎么会有“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样的感叹?“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恨却为何?“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思念的是朋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一样的情意绵绵。

与春相比,秋少了妩媚,多了成熟和坚毅。“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说的是秋菊的品格,又何尝不是秋天的品格?如果说春天象女人,那么,秋天就象男人。面对肃杀,面对寞落,仍心系天下,不甘庸碌,所以才有那么多忧思啊。

我喜欢秋天,喜欢他的思虑,喜欢他的成熟和坚毅。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春天和秋天如同一对情侣,年年岁岁总相依。无论是经过夏天的炽热如火,还是经过冬的宁静如水和严寒冷酷,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平平淡淡地相守着。春秋总相恋。我亦恋春秋。


13、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风去花落,自有一处景色。人去楼空,别有一番寂寞。当秋的霓裳搭上了夏的肩头,于是,寂寞的世界,因秋风的催促,而不再寂寞。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0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