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译文]  全不念及英雄在江南老去,如获重用定使中国免遭欺凌。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满江红》

   注:

   1、  《满江红》  辛弃疾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叹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2、注释:

    倦客新丰:用唐马周事,表达自己同样的不得意。《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客居新丰(今陕西临潼)时,“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李贺有《致酒行》诗:“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老地荒无人识。”

    貂裘敝:《战国策·秦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两尽。”

    征尘:旅途上的尘土,指旅途困顿。

    短铗、青蛇:剑名。《战国策·齐策》:孟尝君门客冯谖"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郭元振《宝剑篇》“精精黯黯青蛇色。” 白居易《鵶九剑》有“三尺青蛇不肯蟠”。韦庄《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叹诗书”二句:苏轼【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翻沉陆:翻,反而。“沉陆”,《庄子·则阳》:“身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

   年华促: 乙集本作“浇酃渌”,酃渌,酒名,产自湖南衡阳酃湖。

   “有玉人”二句:苏轼词【千秋岁】《徐州重阳作》:“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

    “请缨”:志愿上战场杀敌。

    “封万户”:因功封候。

    “卖剑酬黄犊”:意思是弃戎务农。典出《汉书·龚遂传》:“齐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者买牛,卖刀买犊。”

    贾长沙: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后抑郁而亡。

 
 

   3、译文:

    马周不得志,困顿流落到新丰。苏秦上书说秦王,衣服破旧说不行。冯谖敲击短剑,他那浩曲悲歌谁来续咏?全不念及英雄在江南老去,如获重用定使中国免遭欺凌。可叹我满腹经纶有才略,却反遭沉沦底层!

    不要感慨哀叹,还是饮美酒来消解愁肠。光阴似箭人易老,欢乐永存是梦想。幸有美人怜爱我,把金菊插我头上。暂且放下建功立业的念头,卖剑换牛躬耕僻壤。为什么当年贾谊不甘寂寞,伤时哀世而泪流呢?

 

    4、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王国维说:“幼安之侍处,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辛弃疾“性情”之所在。归根结底,他讥评朝权勉励友人,都是因为秉持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词人驱词用典,不失当行本色,全在意气平心之间,全词读来铿锵有声,清切感人。

  辛弃疾的这种强烈爱国之情是伴随着强烈的批判而存在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是因为朝廷腐朽势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挠,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压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倾尽全力就越是与那些苟安势力相冲突、相龃龉。所以,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忧愤与不平和对朝中投降派偏安误国的讽刺和鞭笞,与抗金北伐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辛弃疾爱国情怀的体现。

  宋末刘辰翁高度评价辛对古代语言的提炼与丰富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及暇。词至此亦足矣。

 

    5、 此词作年各家说法颇异,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将其编入“作年莫考诸什”。胡云翼的《宋词选》则说“大约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担任有名无实的祠官时所作”。并有说为其未任一方大吏时所作。词语言辛辣,笔锋锐利,忧国伤时,激愤之情,力透纸背。

  词一起连三个故实:一、马周不得志时,困踬新丰(今长安市东),“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新唐书》卷九十八《马周传》)。二、“苏秦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一》)。三、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下客,为得重用,三次弹铗(剑把)作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秦策四》)。他们或流浪潦倒,衣衫破旧,满目征尘;或怀才不遇,慷慨悲歌。写出历史上这些穷困落寞不为当世用的人物后,笔锋转向今天的社会现实:“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江左”,长江中下游一带,此指南宋偏安的江南地区。“尊”,使动用法。“尊中国”,意谓使中国国强位尊,免受凌辱。此二句看似寻常语,但却道破了南宋政治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后来的皇帝基本上一脉相承,多少仁人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衔恨以终。至此可知中国之不尊,罪在最高统治者。前结仍抒上意。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大二十二韵》)。苏轼词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孤馆灯青》)。“沉陆”即陆沉。《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读书万卷,志在辅佐君王,报效国家,反退而隐居,埋在底层,于诗书冠一“叹”字,可知感慨之深。上片连用典故,壮怀激烈,悲歌慷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无法实现统一中国的愤世之情。

  下片从侧面立意,故作旷达,隐痛深哀,仍充满字里行间。“休感慨”,实际是感慨有何用,不如藉美酒以消愁解恨。醽,亦作“醽”、“绿酃”。李贺《示弟》诗:“醽今夕酒,缃帙去时分。”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绿酃”。李善注引《湘洲记》:“湘洲临水县有酃湖,取冰为酒,名曰酃酒”。而人生易老,即使欢乐也难以尽兴。接再作超脱:“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此化用苏轼词:“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千秋岁·徐州重阳作》)。转而又作愤语:“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又,《汉书》卷八十九《龚遂传》:“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里表示放下请缨杀敌、立功封侯的念头,归隐田园,以求解脱。最后引贾谊事作结:“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贾谊在汉文帝朝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贾谊为什么因寂寞而伤时痛哭呢?以反问的形式透露了诗人故作旷达而始终无法摆脱的痛苦。托古喻今,长歌当哭,全词借古人之酒杯,浇我胸中之块垒,这块垒似乎越浇越多了,因为辛弃疾的“悲剧”乃时代使然,终南宋王朝力主恢复的抗战潮流,不过细波微澜而已。(艾治平) 

 

    6、可以说,辛弃疾是赍志而没。“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倦客新丰》),其中的沉痛,今天读来依然可以催人泪下。

    辛弃疾的赍志而没,当然不是因为他的无能,他的才能是十分出众的,是举世公认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肯定有辛弃疾本人(例如性格)的原因。辛弃疾虽然是读书人出身,经史文赋都十分出色,中进士如探囊取物(相传只花三百铜钱买了些科举考试的复习资料,随便准备一下,就考中了宋朝的进士),但是,他骨子里是英雄,是豪侠,是军人。上边说过,他最看重的是弓刀事业。他的性格一定是粗放的,跟一般心胸狭窄的官场中文人格格不入。黄干给朱熹的一封信中就说过,“辛宪又非下人者”。他的一首词,《千年调·卮酒向人时》,以多种比喻,尽情嘲笑了一位一团和气、万事称好的官员,恰好反衬出辛弃疾本人的刚正不苟。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辛弃疾屡次被参落职,给他罗织的罪名有“奸贪凶暴”、“残酷贪饕”、“凭陵上司”、“敢为贪酷”、“惟嗜杀戮”、“淫刑聚敛”、“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等;参他的人,除了言官,还有不少僚属。不难猜想,辛弃疾为官,作风是粗放的、率直的、雷厉风行的。他的这种作风,显然妨碍了他的仕途,障碍了他实现志向的道路。此外,辛弃疾脑子里显然有比较浓厚的农民意识。他曾经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因此,他还把自己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别墅命名为“稼轩”(《宋史》本传)。他的这种意识,在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恐怕也是不合时宜的。此外,他的“归正人”身份,大约也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他人的猜疑、歧视、排挤乃至陷害。

    但是,更重要的是,南宋小朝廷格局太小,气数殆尽,上上下下,充斥着悲观失望之情。辛弃疾所历四个皇帝,都满足于偏安江南一隅,没有一位是真有决心恢复中原的。即使偶尔想要发动一下军事进攻,当事情稍有不顺的时候,马上就乱了方寸,变成投降主义者。因此,对于辛弃疾这样的人才,是不可能予以信任、重用的。辛弃疾在《御戎十论·九任第九》中,要求皇帝效法越王勾践的信任文种、范蠡和汉高祖刘邦的信任张良、陈平,“推至诚,疏谗匿,以天下之事尽付之宰相,使得优游无疑以悉力于图回”。一番苦口婆心,无异于对牛弹琴。一班执政大臣,不是草包(如韩侂胄),便是只知一味求和的胆小怕死之辈。一旦有人主战,立即诬蔑之曰“为国生事”、“孤注一掷”,朝廷之上,主和派很快就占了上风,成了主流(辛弃疾《九议·序》)。一句话,鼠辈难与成事。岳飞曾说,要想天下太平,只有“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南宋小朝廷,有几个不爱钱的文臣、不惜死的武臣呢?

    此外,还跟赵宋王朝的立国根基有关:宋太祖赵匡胤当初是兵变夺权坐了龙庭的。当然必须提防武将拥兵自重,再来一次什么兵变、黄袍加身的把戏,轻轻巧巧就把江山的赵字给改写了。所以,像辛弃疾这样的军事人才,是严加提防犹恐不及的,哪里还会加以提拔重用,把他派到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前线、边境呢?宁宗赵扩赞扬辛弃疾“外而镇临方面,欲借于威望;内而论思禁列,将赖于訏谟”,肯定他“精忠自许”的时候,辛弃疾早已是白首垂暮之人,不可能搞什么军事政变了。

    南宋小朝廷,可怜耶?可恨耶?

 

   7、在低迷、压抑的政治环境中,辛弃疾的抗金主张和复国言论始终不被统治者采纳。不仅如此,来自沦陷区的他还不断受到朝廷中人的猜疑、歧视、排挤。当权者明知他才识超群,却不肯重用。这样,辛弃疾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始终沉于宦海底层,先后担任江阴军签判、广德军通判、建康府添差通判、司农主簿等一系列无关紧要的“佐贰之职”。辛弃疾满腔热情投归南宋,却遭受如此待遇,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无奈的他不免在词中发发牢骚:“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倦客新丰”)

    尽管沉于下僚,辛弃疾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期间,凭着对南北政治、军事形势的深刻了解,辛弃疾不断为朝廷北伐之事献计献策。其中最着名的,是他于乾道元年(1165)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乾道六年(1170)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这两篇政论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和进取方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强国措施,显示了辛弃疾经邦济世的非凡才能。然而,这些策论并没有引起统治集团的重视,反倒在文人士大夫中广为传播,赢得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共鸣和赞誉。

 

    8、文武本领样样不少,却少了当时朝臣所必不可少的胁肩谄笑,排除异己的手段。假使我们读老杜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觉得他忠愤得可敬,我们读稼轩的“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又觉得怎么样呢?老实到如此,恳挚到如此,而又天真到如此!我们对于他的同情,自又远在杜甫之上。因为老杜这样感情热烈的人是不是能致君尧舜是一个问题,他毕竟是个典型的诗人。而稼轩却不同,他是英雄,用了他真能尊中国。他如果生在承平的时代呢,也就罢了。不幸他却生在外侮日亟的当时。国家正用得着他,他也正要为国家尽力;而事实上却使国家没有人才用,他的能力无处发泄,瞪着眼看金兵天天蚕食。我们觉得他的话不仅是可敬,而在可敬以上——可悲,因为他这天真里蕴藏着血泪。他不又说吗?“甚当时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9、千古江山,多少英雄兴亡事?长江滚滚东去,江山依旧。是你在乱世之中高呼灭金报 宋的口号,走上历史的舞台,豪放了一腔英雄气!稼轩,你有人生的悲壮,英雄的豪迈,是你在历史的黑夜中守护了人类精神光明的火把。   在大宋只重享乐,歌舞生平的年代里,却出了你这样的伟人,将爱国进行到底,终于化成一把利剑,刺破了黑暗的天空,让光明重新照亮了人心,豪放了历史,笑傲了人生……于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你用剑气征服了天地……在朝要让皇帝“三声叹息。你越职言事,为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后名。”你的言行换回了人们尘封以久的爱国之心。于是呼,人们因为你才看见自己。但历史的天空有时也会乌云密布,,英雄的道路也总是会满布荆次。宋廷并不重视你的提议,《十论》,《九议》也终成历史的遗篇,“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的牢骚,也将成为历史的哀曲。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风愿,最终也化为土灰,埋葬与历史的故纸堆,任凭雨打风吹去……

 

    10、英国有个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因为这个朝代文人极多,因而这个朝代是一个文人的朝代。然而宋朝又是一个屈辱的朝代,一次次的败战,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但这都是老百姓要面对的事,而文人始终舞文弄墨,浅吟低唱。据传宋朝的皇帝在登基之前,都会被引到一个密室去拜阅宋太祖的遗训:不杀文人。所以有宋一朝,文字狱非常之少,文人们也比较自由开放,几乎没有人因为文章掉脑袋的,比起明清乃至文革,宋朝的文人的心情大概要轻松不少。 

    宋朝文人之所以活的惬意,和宋朝的文官制度不无关系。在它之前,五代乱世之中,武人耀武扬威;更之前的唐朝,重视门第,参政议政须得是门阀贵族。只有到了宋朝,文人的身份地位才得以空前高升。宋朝皇帝打压武士,推崇文人治政,更是舍得在士大夫文人身上花费银子,让文人一边上朝议政一边拥妓纳妾、声色犬马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宋朝的冗官非常多,而且俸禄也不低。这些有钱、有闲的人,就经常混迹于风月场合。宋词的繁荣,很大程度得力于这些闲人文官。宋词相对于唐诗,是一种随意的美,因为它们是在风花雪月的场合诞生的。最具代表当属柳永,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可见,流行的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周杰伦”。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因为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宋朝的文人在失意的时候也总能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如范仲淹变法失败,仍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诉我们文人应该更多的追求一种“道”,这才是人生的哲学境界。苏轼外调为官,与人出猎,写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时的苏轼正处在仕途的低谷,但是苏轼还是可以如此的“张狂”,从未消失万丈雄心和英雄本色。 

    北宋是以杀文人皇帝(李煜)开始的,又是在文人皇帝(宋徽宗)手中灭亡的。宋徽宗,这位天才的艺术家皇帝以其瘦金体独步天下。宋徽宗还有一个才子宰相——蔡京,蔡京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均有辉煌的表现,谈到他的书法,时人用的最多的次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宋朝文人无论是当政者还是草根阶层,都是很有才,真的很有才! 

    很想做一个宋朝的文人,当然不能做蔡京,要做就做范文正,辛稼轩,陆放翁……要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1、道光二十一年(1841),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道光帝将战况不利委罪于禁烟主战派林则徐,将其发往伊犁充军。途中林、魏源于京口相见,竟夕长谈,披肝沥胆。惜别之际,林将自己在广州主持翻译的《四州志》一书手稿托负老友,嘱其进一步广为收罗,进而编撰《海国图志》,以助国人“开眼看世界”。魏源深感此书意义重大,日以继夜,终于翌年底完成五十卷本《海国图志》,并亲撰长叙《筹海篇》,言明该书宗旨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在当时已属冒天下之大不讳。更为可贵的是,事实上魏源藉此书向封闭孤陋的国人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体系,甚至公然对西方政治的“公举之法”赞叹有加,这在“避席畏闻文字狱”的封建专制高压之下,真可谓石破天惊之语。天朝上国的神话一旦打破,继之而来的就必然是对其制度合理性的质疑。《海国图志》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等,堪称当时一部划时代的实用奇书,对整个近代中国的国防、军事、时政、外交诸方面均具有重大的启蒙借鉴价值。可叹的是,这样一本书竟未引起清朝统治者的应有重视,却迅即传入日本,从而对该国开启民智、防御外敌、推动明治维新发挥了巨大影响。深知此书价值的日本学者不胜感慨:“从前汉人以华自居,视外番不啻犬豕。其于地理政治,懵然如瞽蠓之摸器……(此书)名为地理,实为武备大典,岂琐琐柳书之比哉!”

    清咸丰七年(1857年)三月初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一代巨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魏源,孤寂地逝世于杭州僧舍。这位平生力倡经世致用之学,壮怀激烈而又空怀一腔救国匡时之志的一代旷世奇才,就这样默默地告别了这片他爱得如此深切的国土,含恨而去。

    他的死,对于其时已气息奄奄的大清帝国来说,不啻于失去了一位或可力挽狂澜于一二的名医国手,于中华民族更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损失。时隔一个半世纪,回首其间国家民族的坎坷历程,至今思之犹令人扼腕长叹。诚如岳麓书社新近出版的《魏源传》作者夏剑钦先生所言:凝想这位智者一生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苦旅,一种虔诚的敬仰和历史的伤感便不禁油然而生。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12、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古往今来的英雄俊彦无一不对他所生息的祖国怀着拳拳之忱、真真之爱无一不把他的真挚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和效国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的辛弃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都在各不相同的时代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并把他们誉为“中国的脊梁”。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支柱推动着祖国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中国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有许多的卓越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把毕业的精力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他们是中华民族祖先的杰出聪明才智的代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在国际上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他的塑像。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外国学者推崇为“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军事战略家和理论家。被郭沫若赞颂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所罕见”的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球仪比欧洲要早1600多年。祖冲之、华佗、李白、杜甫、曹雪芹等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他们是我国古代伟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他们身上闪耀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光芒。 

 

    13、对于用金子培养出来的30年或50年一遇的天才运动员,过早退役实在是人才的极大浪费。“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宋代词人辛弃疾遥远而沉重的感慨应该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提醒。

 

    14、“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喜欢辛弃疾的词,对辛弃疾“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的句子玩味再三: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只有尊重和爱惜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大学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才能有较大的起色。

 

    15、“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四十年东漂西泊,四十年啊!纵使猛虎也会失去震惊千山雄风,骏马也会锈钝可致万里的奔蹄。

     可尽管你看到是镜中“春风不染白双鬓须”,再回头看看那整匹锦帛上循规蹈矩的瘦金体冷峻的裹挟着大宋而来,你的大宋只用苍白的青筋和毕现的断掌遮蔽他那已无利牙的尴尬。面对整个大宋完全陷入了平庸的苟且偷生的境界,你

     当抱着一生拒绝平庸信念的你即将垂垂老矣,你却依旧高喊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你高喊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你高喊着“听峥峥马毡间铁,南共北,正分裂。”,你直至暮年的壮心让我对你拒绝平庸的信念感动不已。

    辛弃疾,拒绝平庸,暮年壮心不已,拒绝与国家一起苟且偷生,敢为国家先!

    读你的少年横槊;读你的暮老苍颜;

    读你的栏杆拍遍;读你的豪放不羁;

    读你的满腔悲愤;读你的民族尊严;

    多少回梦里沙场;多少次泪沾衣襟;

    金戈铁马,万里江山,沉重压着你的呼吸。

    你奕奕低语,你浩然长叹,而这一切都为了你心中的一个信念——拒绝平庸。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8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