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译文]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出典]  柳永《八声甘州》

  注:

  1、《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注释:
  1.选自《乐章集》。八声甘州,词牌名。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4.关河:关隘山河。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6.苒苒(ran 第二声)物华休:随着时间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苒苒,同“荏苒”,指光阴流逝。物华,美好的景物。

  7.渺邈:遥远。

  8.淹留:久留。

  9.颙望:抬头远望。

  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11.争:怎。

  12.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3、译文1: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2:

   暮雨潇潇,洒遍大江两岸,也洗净了清秋时节的万里长空。西风渐紧,带来阵阵寒意,关河冷落,残阳正照在楼上。四处红花凋零,绿叶衰谢,渐渐地景物都凋零了。只有长江水,永远这样无言无语地向东奔流。

    我不忍心再登高望远,故乡遥远似在天边,思归的心愿却难以收敛。感叹连年奔走,究竟为了什么在异乡滞留?佳人一定在妆楼苦苦地遥望,有多少次误认了远来的归船。她哪里知道,此时的我正独倚栏杆,心中结聚着无限哀愁。

   译文3: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

 

  4、柳永生平见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5、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东流水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寻找他的故乡。“不忍”一句与“望故乡”两句作一呼一应之势,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意谓见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见故乡,引动了归思,心情益发悲凉。这就将“不忍”的情感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思乡心切必对浪迹江湖产生悔恨心理,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柳永之流落江湖,萍踪浪迹是出于应考、谋职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的,为何又是懊悔之心?原来并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罢了。于事无益的“淹留”想来实在不值得。但词人终究没有回家园,这又说明他仍旧在等待。那冷落的山程水驿还不知要走到何时!那暮雨霜风还不知道要送走多少似水年华。两句作反省自问的语气,深入揭示内心世界。词人内心的矛盾怅惘是含蓄不尽的。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绣阁轻抛,沉萍难驻”(《夜半乐》),家庭的温暖与关河的风霜,本是相联系相对立的,悔恨浪游必与思念亲人相生相立,故由“叹”而到“想”,想到那些闺阁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她们梳洗打扮,在楼头极目眺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前,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这对于一个在外流浪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珍惜!这两句纯出于想象,词人虚处实写,将佳人的深情动作刻画得细腻动人。“凝”“识”“误”三字描述了她从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船的惊喜再到认清不是以后的懊丧的全过程。词人由自己的思亲转到亲人的思己是深一层的写法。意思是词人从自己和对方的两面交错来写见人见己通体明亮。这种写法并不出自柳永。杜甫写月夜思妻,又反过来写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雾云鬓里,清辉玉臂寒”(《月夜》)之句。韦庄词“夜叶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过柳词有更多层次和曲折。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然而词人毕竟是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悲愁。故结拍仍需回到自身。将“归思”之实与“归舟”之虚,“凝望”之切与“凝愁”之浓做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流落江湖有家不能归的深悲。“争知我”以沉痛哀怨的语调,将对方期盼归人的苦情纳入自身的悲愁之中。“倚栏杆处”照应开篇的“对”字和过片的“登高临远”。“正恁凝愁”融合上下片词情,意谓凭栏观景思乡,无非凝聚着如此这般的愁苦,将全篇的情意一一唤醒。

 

   6、久作孤客之困旅:漳汀南国多迤逦,天涯沦落久作旅

孤客久旅自悲苦,抑郁之愁从古有。柳永浪迹天涯,久作孤客,漂泊羁旅,颠颠簸簸,往来无定,十分辛苦劳累,因此他在词中也表现出了厌行苦旅之情。《安公子》中写道:“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行役途中纵有良辰美景,也难使愁厌情绪舒解。最能体现柳永羁旅困顿、行役惆怅的莫过于其《八声甘州》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词大约作于词人飘游江浙时,全词尽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其中“暮雨”、“霜风”、“江流”、“关河”、“残照”等词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暮雨图,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词寄意辽阔,但也是感伤愁郁无限: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即沦落天涯、归日无期——伤怀;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无事淹留——苦闷;三是怜惜佳人凝望即相思太苦——孤独,凡此三因,皆“孤郁”情结的点击之处。且这三因层层深入,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作者与佳人相比,愁情更进一步,“孤郁”正浓。

 

    7、在很多士大夫的人生历程中,羁旅的体验是相当普遍的。时间的铅幕下,有多少风尘仆仆的身影,行走在他乡遥远的路上,千山万水间,留下了多少疲倦寂寞的足印,又写下了多少隽永却沉重的诗行。

   柳永游弋辗转到过很多地方,从汴京出发,到江淮一带,又向南到镇江、苏州、杭州,也曾到过西蜀,足迹所至,便有些落寞伤怀。羁旅宦游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天涯游子,在异乡的江边从黄昏独坐到深夜。面对呼吸可感的月光,天空有点孤独,所以在潇潇而来的雨幕尽头,亲吻空旷的江面。仿佛第一滴雨就淹死了夏季,凄清的秋天就这样不知所措地弥漫。雨后凄冷的霜风,遮住了望不尽的天际,浸透了说不出的淡薄。碧空如洗,我们面对的不是清朗的世界,而是秋季最小的雨滴,一种渺小而模糊的感受,在相隔不远处,也许就在我们的灵魂里缓慢地生长着寂寞。

   所有曾经繁盛美好的事物都在寂寞中衰竭,花朵枯萎,草木凋零,世间的生命也随之流走一般,自然在无声中更替变迁,只有滔滔不断的江水,依然无声无息地向东奔流。也许只有这吐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包容人间无限的怨恨与哀愁。

   登上楼头,望向云雾弥漫的故乡,胸怀中充盈着无限的惆怅与眷恋。这样的季节,登高临远真是残忍的念头,凝望着故乡所在的远方,心中归去的念头像拖缰的野马难以自持。数年如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浪迹天涯的生活得到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人苦苦地长期滞留他乡?春风得意之人,大概不会这样伤怀。只有穷困潦倒、流落不偶,漂泊异乡的游子,才会在这一刻如此地思念自己的家乡。不想停留却又不得不停留,经历无数的过往才发现时刻思归的故乡已是永远回不去的远方。

   那站在妆楼之上的佳人,也许正抬头凝望归人的方向,只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羁旅行役的悲苦,化做了一缕悠远而沉重的相思。只是相思却无缘相见。只能默默守在世界的两边,倾诉给无声无息的自然。

 

   8、梦回故里之乡思:旧时耍玩在桑林,万水千山断乡音

    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伊始,人们就有根深蒂固的深挚浓厚的乡土情结。对于离乡背井的游子,这种心怀则更为凝重。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崔颢的《黄鹤楼》等,都蕴含了浓郁的乡情。举头仰望皓月当空,异乡作客,兄弟姊妹安好?登高代我插一支茱萸。故乡,如此的令人牵挂,令人断肠,但愿这明媚的夜色能圆我梦,任凭几回梦里惊魂,几声倚床太息。乡恋情绪总是“剪不断,理还乱”,每逢“草色烟光残照里”,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对此,多情柳永自然不会例外,如其《八声甘州》写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安公子》里也说:“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等都表达了深厚的思乡之情。此中的“孤郁”之情之于柳郎,苦楚不堪言——漫游无定,帝京不期。惆怅孤郁,何其悲哉!

 

    9、宋代的诗人性格比较沉静、平和,作诗抒感也不像唐人那样张扬,但他们登高望远时
也难免流露出淡淡的忧愁。曾巩的《登多景楼》中说:“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
鸿。”王珪的《游赏心亭》中说:“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前者因自身困
于宦途而对自由飞翔的鸿雁心生歆羡,可见心存抑郁。后者境界开阔,可是如此江山竟入
“醉眼”,分明也有忧思。黄庭坚登上快阁,所见之景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
分明”,相当的俊爽开朗,可是他接着就说:“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
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满纸不可人意清晰可睹。及至宋室南渡,陈与义在岳阳
楼上发出浩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陆游在泸州南定楼上长吟:“江
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豪壮之中自寓悲慨之情。戴复古甚至讨厌江阴浮远堂
前没有山岭遮挡他的视线:“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宋代的词人写到登高
眺远时更加忧思难任,晏殊笔下的登高凄恻忧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柳永干脆宣称:“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辛弃疾是豪放词的
大家,可惜他报国无门,心情郁闷,登高望远时竟也觉得:“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螺结。”

    也许更多的人登高眺远的原因是“所谓伊人”正在远方,那就请他们听听欧阳修
的劝告:“楼高莫近危栏倚!”假如你登楼远眺的话,定会看见“平芜尽处是春山”,从
而想到“行人更在春山外。”那么何时才宜于登高呢?辛弃疾说得好:“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有当你“不识愁滋味”的时候,才可以“
爱上层楼”。莫砺锋诗话之二十八:登 高 

 

 

 

   10、中秋夜,皓月当空,银辉洒地,洒下一地天籁。我仰望星空,踱步思量,这样的良夜,该来点音乐才是,莫使金樽空对月啊。

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也曾掬一把月光谱成一曲人间天——《月光》当是别有一番风情吧

月光是朦胧的,音乐也是朦胧的,冥冥中作者将月光下的情思和幻想融进音乐里去了。听这音乐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味道,又恰似“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激起阵阵涟漪。真是人也惆怅,乐也惆怅,月亮仙子也为之动容。莫非彼时作者触景生情,月下思故人,“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一股淡淡的乡愁挥之不去。

如此美好的明月之夜,自然引发了作者的月下幽思和缕缕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缕月光,乡愁是一行清泪,乡愁是一杯烈酒,乡愁是一阕诗歌,乡愁是一首乐曲……千百年来,人们就这样把酒临风,翘首望天,千里明月寄相思。

    在这万籁俱寂的明月之夜,听如此孤寂、缥缈的音乐,真有“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之感。纵然是良夜花香月满楼,怎挡得住阵阵乡愁。

 

 

 

   11、乡音如酒如茶如水,无时无刻不沁透匆匆的背影,思念,实在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表述。再回首,踏进朝思暮想的故园,一切都面目全非,喝不到甘冽的古井水,看不到窗棂上鸟雀的落寞影子,听不到好似天籁的虫鸣蛙叫,只有记忆弹奏着寂寥的音符,清晰明朗起来。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了那满枝丫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徘徊于追忆与憧憬的间隙,风雨在双颊留下了沧桑,谁说岁月无痕,它本无痕,却在每一寸飘过的角落留下叹息,如诉如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徜徉于霓虹渲染的车流之中,人潮淹没了无奈,四季变得无限苍白。在秋歌里,难觅金黄,寻一方净土,让思绪如风飘荡,越过千山,越过万水,温故泥土夹杂着野花的芬芳,也让故乡的风带来久违的清凉。在他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12、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任年来年去,皓首白头,何事苦淹流?人之一生,因希望而追求,因追求而使人生日日艰难起来。清凉月光,凡人共求,然而月光并非照耀着每一个人:佛心之无私正如命运之不公。许多人爬上了梯子的顶端,才发现梯子架错了墙,仰天长叹,一不留神就看到了命运幸灾乐祸的脸。光阴的故事里,每个生灵都在追求中安慰,在安慰中追求。追求完美的人生实际上是在破坏完美,因为在这些人的眼中,称不上完美的东西只配做文明的碎片;然而这世上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人们常常武断地认为世上只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才是惟一美好的。于是便要求别人同自己一起去追求,殊不知每个人的生活准则都像一件旧衣,对自己得体,对别人不一定适合。成功的乐趣并不在于达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而在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乐而忘疲、乐而忘忧的追求之中。因此,常在成功这后,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拨剑而起,四顾茫然。

    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

  风住尘香花已尽,独倚危楼,平林秋月风满袖。经苦难而不萎,历荣辱而不惊,那是入得境界的。我们大多是凡人,过一份似水流年的生活,每每沉溺于追求之时,耳边却响起阵阵悠悠的牧笛。把路走绝是种精神,急流勇退是种境界,就像古老的运河,缓缓地流向目光不能及远方,那种追索旷远的感觉,比之黄河长江的一泻千里却是另番滋味了。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历磨难而不迷失。得不到明月的影,但求留住自己琥珀的心。疏竹寒潭依旧在,轻风四流,不知何处,而大雁,大概已飞到南方去了?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7

[新一篇] 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舊一篇]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