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用和谐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培养善于和别人和谐相处的学生,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研究的课题。要使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那么,如何去实施呢?
一、倡导以人为本代替以知识为本的课堂
新课标下的课堂不仅是为了知识和技能而教学,而且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需要的满足。
1.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开放、探究、自主的课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适合发展前提条件,促进其更好地选择地发展。而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就要考虑到课堂插嘴、做小动作、争辩等等,如果教师还是以维护“师道尊严”,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和谐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教师要十分敏感地把握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在一定情境下想什么、做什么,然后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随机给予指导和帮助。因为有个性的学生才有活力,如果没有个性,那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学生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如何让他们获得成功呢?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尊重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真正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是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尤其面对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教师的态度起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态度冷淡、或者不适当的批评都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课堂上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
2.尊重学生的选择,善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任何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三个层面。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同样有末被教师发现的学习潜力,有的以言语见长,有的动作技能超凡,有的抽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选择的余地,不强求学生同步发展。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善于设疑,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
弱者往往自卑,有问题不敢问同学,更不敢问教师。教师应特别注意弱者群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上找到和弱势的沟通点,使弱者参与到你的课堂上来。教师能及时找到和学生相通、相连的“移情点”,也就找到了创设良好教学气氛的门径。这里面关键的是教师要正确对待有困难学生,把每个学生看做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尊严的人,信任、爱护、关怀和引导他们,这是创设和谐教学气氛的前提条件。
二、运用对话构建多元教学方法
多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教学模式,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大量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尽情地表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感受知识,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并愿意为之而付出时间和精力。具体地说多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1.多样性。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近30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余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先进性。这里的先进性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先进,更重要的是指整个教学指导思想的先进。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引进时代的活水使自己的学科充满时代的气息。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同在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决定了知识的综合性。而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使用适应该环节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与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要适时交错使用,语文教学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
3.平等性。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只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是“教师与学生合作”。新课标下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已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这方面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即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机会增多,民主气氛就浓厚。
三、提倡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的生活化指的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学习的空间比较广泛。要重视身边语文知识,“生活处处有语文”。如春节对联的风俗民情、各种标牌广告、文物古迹名胜上的碑文、坟墓上的铭志等,都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知识的能力。因为知识的积淀靠的是积累,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也同样需要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观点。联系生活学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还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让我们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吧。
中学文科南宁4~5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吴玉飞20082008
吴玉飞,浙江温州市第九中学(325000)
作者:中学文科南宁4~5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吴玉飞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