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中小学教师自我评价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45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6-0114-02
  一、教师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要求
  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把教师评价主体定位于学校领导层和各学科组的负责人等。也有个别学校安排了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但流于形式,走过场较多。这样的教师评价是“评出了矛盾,评没了干劲”,反而挫伤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短,也不是为了“出丑”,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教师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发展,其量的增加是指教师学识、教学能力的积累与提高;其质的发展是指从新手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最后发展为专家型教师。
  “发展是一个矢量,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时代性”[1]。新课程要求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与提高,以迎接新的挑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其教学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是推进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也可以加深对合格教师标准的理解,并按照标准实施教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自我评价是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教师“主体通过自我意识将自己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并不断发展这种存在与自我之间的主客体相互关系,在内在的相互作用的改造活动中构建新的主观世界”[2]。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自己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是一次自我提高、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的过程。哈里斯和希尔指出:“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内省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形式作一个有效的评价。”吴德芳先生在评价叶澜教授等合着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发展新探》时指出:自我发展应该是教师的义务和权利,强调教师的“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育己”有时甚至先于“育人”。同时,“没有教师主动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还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施者。实施教师自我评价,是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发挥教师各自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激发、鼓励教师向理想的目标发展(而并非复制他人)。
  二、研制教师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教师评价指标是反映教师评价内容某方面本质特征的一些主要因素。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体现,是教师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参考点。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教师评价工作的基础,又是正确开展教师评价活动的前提条件,还是教师自我评价工作的核心。没有评价指标体系,自我评价就无从下手,教师就不清楚该评什么和不该评什么。
  评价中的分歧归根结底是评价尺度和标准的分歧,因而必须注重评价尺度和标准的确立。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为基础。在《加强专业实践:一种教学的框架》中,夏洛蒂·丹尼尔森认为教师评价是在满足社会、学校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外在尺度)之上,教师在反思后,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我为导向确立发展目标(内在尺度)。这就要求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坚持价值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的统一,要求在外在尺度前提下评价自己,选择自己的发展需要,要求评价的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的最大化融合。同时,教师发展要经历两个阶段,即以社会普遍的价值标准为导向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和以社会标准与个性特长发展为导向的个性化发展阶段。因此,“设计评价教师体系,应该明白不同的教师适合不同的标准,应该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数据源”[3],而不能仅基于社会、学校的要求,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忽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在研制教师自我评价标准时,不仅要有教师表现行为的普遍性评价标准——绝对标准,它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的基本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针对不同教师特点的个体性发展目标——个体标准,它是教师达到绝对标准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反映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教师个体标准。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师应在本校教师的素质标准、职责标准、绩效标准等基本评价指标(A、B级标准)明确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个性特点、成长需求、岗位职责制定的个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然后再通过与学校协商,拟订出近期改进的要点和发展目标(自我评价的个体标准)。这种“阶梯型”的评价标准,可以促使教师通过“个体标准”让自己“上台阶”、“求发展”,以挖掘自己的发展潜能。这样拟订教师评价标准的过程,改变了以往评价者(他评)高高在上的姿态,是从教师被动检查转向教师主体参与,从评价者对教师冷冰冰地审视和裁判转向关注教师的发展,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硬性规定的评价标准到教师自由申报的专项内容评价的互动过程。
  评价有法,评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校坚持“多把尺子”衡量不同水平的教师,应使评价标准适合教师,而并不是让教师去适合评价标准,更不能让教师“削足适履”。另外,教师自我评价标准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劳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固定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发展的敌人”[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文指出:“评价不是完成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是处于“目标追求活动—评价—调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依据自我评价标准,采用“自我分析与微型”方法,反馈出贴近自我的实际情况,使教师对自己认识更清楚一点,更准确一点,这样才能拟订出动态发展的被教师接受的评价标准。所以教师自我评价标准是结合教育教学目的、本学校的具体要求、教学环境的差异和教师自己的特点而量身制定出的动态的评价标准。
  三、树立科学的态度,采用正确的方法,调适心理偏差
  教师评价作为价值判断活动,容易受到教师的价值观念、心理特点和教师之间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传统中小学教师评价以绩效性评价理论为基础,多与奖惩、晋级、晋职和住房分配等个人物质利益相联系,产生了教师“争”——过高自评,出现“花生油炸花生米”现象;“怕”——小心谨慎,唯恐自我曝光;“烦”——漠然视之,进行模糊自评;“疑”——评价结果不公正,“酸葡萄”或“甜柠檬”式错误心理,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自我评价是发展智慧的开端,而对自我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更是发展的源泉。恩格斯认为,人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才能真正产生。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确立科学的评价思想,认清自我评价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能实现正效评价,避免零效评价,克服负效评价,纠正“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形式主义倾向。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与单纯奖惩脱钩的前提下,教师要端正态度,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其一,教师利用对比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考来评价自己,也可将自己与同事作对比来评价自己,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来作自我评价;其二借助一定的工具帮助自我评价,如教学录音、教学录像、调查表、教学日记等;其三,教师自我反思,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行动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以指导今后的活动。在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坚决不弄虚作假,不争功诿过,纠正文饰心理,进行正确的归因;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合理成分,注意把握与别人类比的可比性,把类比当做启发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要多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自我的真实认识水平,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与他评相结合,完善教师自我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自我评价是基础,他评是条件。没有自评的评价是一种外加的评价,没有他评的评价是一种不完善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必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要对自己进行教学行为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以自评为主的同时,要坚持与他评相互结合,让教师个体跳出自我认识的框框,能清醒地、全面地了解自我,更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目标达成度、教学技术的改进程度以及知识的增长程度,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发挥自我评价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作用。
  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自我评价体现和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是一种个性化评价。自我评价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增值”,从而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新课程改革,激发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动力。所以说,教师自我评价过程是评价自我标准更新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激励与自我提高的过程。
  人是自己素质发展的设计者、创造者,人的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自己本身。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要教师充分主动地参与,勇于改革,善于创造,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欲望和热情。通过教师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发展,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更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的实践,加深对教师职责、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产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完善、发展、提高。
教育探索哈尔滨114~115G30中小学学校管理吴清晰20062006
中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师评价传统观念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中小学实施教师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要求,而研制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是实施教师自我评价的关键。
作者:教育探索哈尔滨114~115G30中小学学校管理吴清晰20062006
中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标准

网载 2013-09-10 20:52:09

[新一篇] 新課程實施中一堂好語文課的標準

[舊一篇] 新課程實施中若干問題的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