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在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比较转向了对受教育者质量的要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高素质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必须融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创新教育大背景下历史学科究竟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为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何在?笔者试图就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谈一点自己的设想。
   一、教育观念的要求
  专家指出,围绕创新教育,应树立四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注:陈培瑞.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1(2).)“‘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必将是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被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注:林毓qí@①.2001年初给《教学研究》的贺词[J].教学研究,2001(1).)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应树立这些观念。
   二、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面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由传授型向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教师的革命性转变,把自己造就成一种创新型全能型教师。(注:汤正康.由传授型向“四合一”型教师跃升[J].教书育人,2001(4).)也就是说,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型的教师。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师形象。一般来说,创新型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2.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承及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培养,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教师及其教法在教坛上仍可占一席之地,但已日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演进的需要了。历史教师及其教学应尽快实现由“传承”知识型向现代的“智能型”转变,即由“传承型”向“创新型”转变。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方法,现代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下载教学的图片和课件,能够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等等,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4.研究型的教师。历史教师应参与教改课题的研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步骤,并能对1~2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
  5.复合型的教师。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还应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实际问题的了解,以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如科技、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主动地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成为复合型教师。
  打好学者的根基,每时每刻关注教科研的进展状况,以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姿态从教,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
   三、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怎样学习,指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怎样思考,指的是思考方法问题。具体到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1.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当今正处于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学会学习,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应努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梳,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既学到基础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思想。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拯国教授说:“创造性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所谓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就是指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能将已学的知识作为方法和手段探究未知知识”。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发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探索精神,并且运用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并做出判断和选择,提出自己新的认识。这种新型认识的提出,便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注:许燕装.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1(4).)学生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后,历史教师再有意识地进行测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的诱导,历史思维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3.培养学生键全的人格
  个体历史创新潜能的释放需要对已有历史经验的开放,对不确定性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容忍,对历史概念外延的灵活性,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评价的内源性,需要坚持某一认定方向的意志力。总之,需要健全的人格。有关专家也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主要不在于其专业知识,而在于其人格、其道德,这是建立于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历史教育是要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精华,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优秀遗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
  既然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这就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教育教学的方法问题。笔者认为,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应该具备如下要求。
  1.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去学习,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即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科技含量。在历史课堂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
  2.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历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承文明,这种传承文明包括传授知识、优秀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也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教训的汲取,等等,这就需要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而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也意味着需要创新,因为实施创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优秀教育传统和成果的发展。而且,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历史教学应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突出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注重实际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创新。
  3.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蕴“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
  历史上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教材上一般都有现成的结论,但学生对如何得出结论的过程并不清楚。按照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应追求批判性的思维。要批判首先要学会怀疑,因此,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对事物现象的解释,不轻易相信教材上的结论。这正是历史教学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的心理基础。学习化社会的教学必须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对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有人提出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做到:组织教学内容要想到学生的学;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教师的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学;板书、投影片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检查教学效果要帮助学生学。(注:王培华.学法指导与学习素质IJ].教学研究,2001(3).)这一思想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蕴“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品质,变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为主动探求历史问题,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4.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提高综合意识
  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多维思维的发展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要求具有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联系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转变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努力探索不同知识交叉、渗透、综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有计划地开展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发展个性特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正是我们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钅加奇
学科教育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韩飞20022002韩飞 湖北十堰市教学研究室 作者:学科教育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韩飞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50:22

[新一篇] 創新教育的三重境界

[舊一篇] 創設教學情境 注重閱讀層級  ——“童年趣事”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