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三个阶梯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故言:没有阅读就没有表达。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似乎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新课标的第一学段的习作练习(写话)应该视为一个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模仿的过程。笔者在小学语文低段的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试图通过“阅读——积累——联想——仿写”这几个环节,把课本作为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材料,以课文为依托,创设一定的情境,创造一定的条件,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读写结合,将阅读教学与低段的写话启蒙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读写生发点,真正实现“乐于说,乐于写”,有效地进行第一学段的写话训练。
  轻松地踏上第一个阶梯——句子的仿说仿写
  一般来说,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本中的很多语言文字是值得孩子们潜心品味,大声诵读和记忆积累的。这就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吸收”过程,是积累的第一步,也是写话训练的基础。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四季》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读第一小节的诗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动起来,“我口说我心”,“我笔表我情”,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首先,直奔主题,让孩子说说自己对春季的看法,激活他们已有的经验积累;然后抓住机会,鼓励他们带着对春天美好的感情,去读好第一小节;接着乘胜追击,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想象春天里还会有谁,她又会和谁说话,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整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逐渐提升的台阶。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都能照着课文的样子来编儿歌,有编小蝌蚪的,编小青蛙的,那么有模有样,有滋有味,开心和得意的笑容挂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捷径,也是语言创造的起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把课文当作是“习作例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手舞足蹈地读,朗读中感悟,感悟中发现课文语言表达的规律。当然这样的语言规律是不用让学生掌握的,只要他们能感受到,能领悟到课文这样的“说法”就可以了。从课堂教学情况可以看到,这样如诗如画的文字,从学生稚嫩的笔尖流出,既达到了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也达到了发展思维的作用;既实现了生活经验的积累,也实现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如是,说明学生已经踏上了快乐的“写话旅程”。
  快乐地登上第二个阶梯——小段的仿说仿写
  人教版第四册《画风》,讲的是三个小朋友用画画的形式把风给画出来,很多执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最后都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文的延伸环节: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会画风,你也会画风吗?学生们跃跃欲试,拿出画笔开始画画了,但画的东西不外乎是:弯腰的小树,风中的红旗,烟囱里的袅袅升空的烟雾等等,由于画技有限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画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为了给学生找到更多语言表达的“支点”,于是,笔者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把最后的延伸环节改为:欣赏叶圣陶爷爷的现代诗《风》,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风。
  学生们读着叶圣陶爷爷的小诗,被诗句的简单直白的语句深深吸引住了。读了几遍之后,发现越读越有味,不禁发出了“原来写诗可以这么简单啊”的惊呼。再加上老师精心准备的几幅图片,孩子们的思维开始活跃了,展开了自由想象的翅膀。在文本语言的引领下,妙语佳句如源头活水,源源流淌着……“哦!风,你原来就藏在这里啊!”学生们被自己说的精彩句段感动了,一个个小脸涨得通红,一双双亮亮的眸子里闪着快乐的光芒……只有老师心里明白,藏在这里的何止是风啊,藏着的是学生纯真的童心,藏着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有了这样的喜爱,学生就能变阅读为“悦读”,变习作为“喜作”啦!
  [附]学生几首仿写的小诗整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更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落叶纷飞的时候,我们知道秋风来扫地了。”
  “……但是柳枝摆动的时候,我们知道春风在给柳树梳头呢。”
  “……但是迎春花绽开笑脸的时候,我们知道春风来了。”
  惬意地跃上第三个阶梯——课文的改编续编
  人教版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学生们非常喜欢读的课文,笔者也非常喜欢那简单又美丽的文本: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雪地很美,洁白洁白的,小动物们很可爱,不怕冷,在雪地里游戏,梅花和竹叶等的形象很有趣,很醒目。在教学中,学生们只需读一两遍,浅显的文字就可以记住了。笔者在教学本篇教材的时候,试想能不能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学习,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美丽,自己去享受快乐的脚印?于是,在有滋有味地领着学生读完这首小诗后,大屏幕上出现美丽的雪地的背景图,并且用课件制作了小鸡和小狗一前一后出现在雪地里,以及身后脚印的动画,播放小鸡和小狗的叫声。老师说:小鸡在雪地里跑,唧唧地叫着,小鸡会指着自己的脚印对小狗说什么呢?谁来给小鸡配配音?那小狗又会指着自己的脚印对小鸡说什么呢?给前两个小动物配音的时候。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按照“谁在雪地里跑,雪地里留下了谁的脚印,谁对谁说”这样的句子结构,并借助媒体的画面引导,学生们自由地想象,自由地“生发”,竟然自己都会改编课文了,将一首简简单单的小诗变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谣故事!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整理,一篇篇稚嫩而又富有情趣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童话版)就新鲜出炉了!
  下雪啦!下雪啦!小动物们不怕冷,都在雪地里玩。
  小狗在雪地里跑,汪汪汪,汪汪汪,雪地里留下了小狗的脚印,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
  小鸡在雪地里跑,唧唧唧,唧唧唧,雪地里留下了小鸡的脚印,小鸡对小狗说:“你瞧,你瞧,我会画竹叶。”
  ……
  正是文本优美而又简洁的语言文字,给了学生生发的空间。读着他们编的童话故事,笔者被他们故事里的盎然情趣感动了,也被他们的真实可爱感动了。是的,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让他们享受到了小动物的脚印带给他们的快乐,更享受到了习作的乐趣。
  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性强,富有情趣,很多故事有让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有时候有了故事,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不能自拔,会为井底的那只青蛙浅薄的认识着急万分,会为小河边那只敢于同恶狼争辩却最终难逃狼口的小羊而黯然神伤,也会为那个懂得关心妈妈的懂事的儿子拍手叫好……往往在这样的时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都处在很活跃的状态,想象力也异常丰富,老师就可以把续写故事作为一个支点,让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给课文增添一个适当的段落。也可以插入一个合理的情节,也可以根据故事的结局,编写另外的可能的故事结尾。如《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狼和小羊新编》《狐狸和乌鸦新传》等等都是学生乐意写的好题材。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和写作有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对学生观察、思维、情感、表达的综合能力的训练。笔者认为第一学段的写话训练,应十分重视阅读过程的“生发”,即有意识地寻找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阅读时,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情感,了解粗略的结构和浅显的语言特点,教学中渗透着积累的要求,为训练学生写话打下基础。写话时,指导学生对照文本,将在阅读中感悟到的知识运用于写话实践,以联想为经线,以模仿为纬线,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缓缓的坡道上渐渐上行,即使上行的幅度不大,但在这样欢愉的氛围中,他们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这样说,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愉悦,不在于外加的形式和附加的奖励(小红旗、小红花之类),而在于体会学习成功的愉悦。这教学过程中成功的体验(即模仿课文的成功和创造课文的成功),给了学生很多乐于表达的“生发点”,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他乐意说,他就一定乐意写,那他就能在习作的旅途中轻松上路,快乐前行了。

作文教学研究赤峰59~60G39小学各科教与学钟海芳20082008
钟海芳 浙江杭州市下沙中心小学
作者:作文教学研究赤峰59~60G39小学各科教与学钟海芳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0:00

[新一篇] 傳統美德教育的現代視野與具體研究方法

[舊一篇] 作業成本法在電器制造業的應用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