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个性”是一种具有吸引力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容易了解而不易解释,它不是从外界获得的,而是发自内部的东西。
我们所谓的“个性”,是指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的外在迹象,它是依上帝的意象造成的,在我们内心闪着神圣的光;或者可以称为真正自我的自由而充分的表达。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吸引力的,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和感染力。我们觉得自己与某种真正的、基本的东西联系着,而这种东西也为我们服务;相反,虚伪总是叫人讨厌和反对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婴儿?当然不是因为婴儿能做什么,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更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仅仅是因为他那个样子。每个婴儿都有“超标准的个性”,没有做作和虚伪。在他的语言——主要包括哭叫和细语——中表达的是他真正的个性。他“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欺骗。婴儿的情感是诚实的,他极好地印证了心理学上的一句格言——“成为你自己”。他表达自己时没有不安的感觉,一点也用不着压抑。
每个人都有牢牢固定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我们称之为个性的神秘之物。
我们说某个人“个性很好”,其实是说他释放了内心的创造性潜力、能够表现真正的自我。
“不良个性”与“被压抑个性”是一回事。具有“不良个性”的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他把自我囚禁起来,带上手铐,紧紧锁住并且把钥匙扔掉。“抑制”一词最终意味着停止、避免、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他总有理由害怕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
压抑的症状很多:羞怯、腼腆、自我意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
挫折是压抑的个性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活动中具体表现的特征。他的真正和基本的挫折是他不能“成为自己”、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这种基本的挫折侵害了他的一切行为、使这些行为可能染上其他色彩。
过多的否定反馈是压抑的关键
控制论科学对受压抑个性提出了新的见解,给我们指出一条解除压抑的自由之路,告诉我们怎样从自我禁闭的囚牢中解放我们的精神。
伺服机制中的否定反馈相当于一种批评。否定反馈实际上是在说,“你错了,偏离了路线,应当采取纠正措施回到正路上来。”
然而,否定反馈的目的是修正反应和改变前进行为的路线,而不是完全终止前进和反应。如果否定反馈作用发挥正常,导弹或鱼雷就会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而纠正路线,并且继续向目标前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前进路线将会是曲曲折折的。可是,如果伺服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它就会矫枉过正。它不会朝目标前进,而是加大曲折程度,甚至完全停止前进。
我们的内在伺服机制也根据同样的原理工作。我们也城要否定的反馈,以便有目的地动作,指引我们的方向,对准我们的目标。
过多的否定反馈等于压抑
否定反馈实际上总是说,“停止行动,或者停止某种行动方式,做一些别的事。”它的目的是修正你的反应,或者改变前进的程度,而不是停止全部行动。但是,如果否定反馈过量或者我们自己的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其结果就不是修正反应,而是完全抑制了反应。
抑制和过量否定反馈是一回事。如果我们对否定反馈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可能会得出结论说,不仅我们目前的路线偏离了正轨,甚至我们决定前进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伐木者或猎人常常选择他的汽车附近一个醒目的标志,以便引导他回到自己的汽车上,比如说一棵几英里远都能看树(他的目标),朝着这棵树走。这棵树虽然常常在他视野中消失,但他能利用一切机会,通过比较前进方向与树的方位来“核对路线”,如果他发现前进路线偏离,立即加以纠正,继续朝前走。不过,他决不会得出结论说他走路本身是错误的。
然而,我们还是有很多人偏偏要得出这种愚蠢的结论。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方式偏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或者说“错了”时,我们就得出结论说自我表现本身是错误
的,或者说希望成功(到达我们心目中那棵树)是错误的。
不要忘记:过多的否定反馈会起到干涉或完全停止适当反应的作用。
口吃是抑制的一种症状
口吃现象有力地说明了过度否定反馈会带来抑制并干涉适当的反应。
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谈话时通过耳朵倾听或“监听”自己的声音,以便收集否定的反馈数据。耳朵全聋的人很少能讲话,正是这个理由,因为他们无从了解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尖叫、大吼还是模糊的低语。也正因为如此,先天耳聋的人除非受过特殊教育,否则是根本不会讲话的。当你因患感冒而出现暂时的或局部的耳聋时,如果你唱歌,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唱不准调,或者唱得跟别人不和谐。
因此,否定反馈本身并不是讲话的障碍。相反,它使我们能够说话,使我们能正确地说话。语音教师劝告我们将自己的声音录在磁带上,再重新听一听,作为纠正语调和发音的方法。这样做我们可以了解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语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然而,要使否定反馈有效地帮助我们改进语言表达,那么,它必须:(1)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动的或下意识的;(2)是自发的,或者在我们讲话的同时发生的;(3)对于反馈不能有太敏感的反应而产生抑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意地苛责,或者过于谨慎,想在事先避免错误,而不是自发地作出反应,那么,口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如果口吃的过分反馈能够缓和,如果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预先控制的,那么,语言表达会立即得到改善。
过分“谨慎”导致抑制与焦虑
你试过穿针引线吗?如果试过但又不熟练,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把线头紧紧捏住,然后凑近针眼,企图把线头插进那个小孔,但每一次想把线穿过针眼时,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线一下子就穿歪了。
想把液体灌入一个细颈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你的手能够拿得很稳,然后去贯彻你的意图,这时候,不知为什么,你的手却颤抖起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
正常人过于努力或过于“谨慎”地想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犯错误,其结果必然与上述现象相同。在某种病理条件下,假如大脑某些部分受伤,这种“目的颤抖”可能变得很严重。例如,一个患者在不打算有任何目的时,可能会把手抬得很稳,可是让他把门钥匙插进锁里,他的手却可能来回颤抖,幅度达六至十英寸。他可以稳稳地握住一支钢笔,但要他签名时,手就抖起来,这时候手的颤抖是控制不住的。假如他不愿意因此而丢脸,不想在陌生人面前犯错误而过分谨慎起来,他也许根本就写不了字。
放松的技巧锻炼可以帮助这些人,而且往往能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这种锻炼,他们学会放松过度的努力和过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错误和失败时产生的过度谨慎。
过度谨慎或过于担心犯错误是过度否定反馈的一种形式。就象在口吃的病例中那样,口吃的人想事先知道可能犯的错误,为了避免错误而过于谨慎,其结果是产生抑制和破坏行为。过度的谨慎和焦虑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是过分关心可能出现的失败和错误,过分努力想保持正确。
“我不喜欢那些冷漠、精确、滴水不漏的人,他们为了不说错话而从来不张口,为了不做错事而从来不动手,”享利.华德.比切尔说。
“自我意识”其实是“他物意识”
过度否定反馈同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来的。
在很多类型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停地从别人那里收到否定的反馈数据。一个微笑或者皱眉,赞许或不赞许的上百种巧妙的暗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暗示,等等,不断地告诉我们“做得如何”、是否顺利、是否命中了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说话者与倾听都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都有一种相互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不断的沟通往来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大家只会感到枯燥,无聊,呆板,没有生气,缺少“亮光”。
出色的男女演员和社会演说家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观众的交流,这就有助于他们表演得更好。具有“良好个性”并且在社交场合受人欢迎的人,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交流,并且以一种创造性方式对这种与他人的交流做出反应,否则他就是“冷血动物”型——是一种“保守”的个性,对别人产生不了温暖。没有这种交流,你就会变成一个社会渣滓,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
然而,要使这种类型的否定反馈有效,就必须使它具备创造性。也就是说,它多少应当是超意识的、自动的和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地构思和考虑出来的。
“别人的看法”造成抑制
如果你过于有意识地关心“别人怎么想”,如果你过于谨慎地想取悦于别人,如果你对别人真正的或假想的不赞成过于敏感,那么,你就过多地得到了否定反馈,造成抑制和不良表现。
只要你不断地、有意识地监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或每一种方式,你也会受到抑制。
你过于谨慎,想要造成一个好印象,反而阻塞、限制和压抑了你的创造性自我,其结果是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给别人造成好印象的方法是:永远不要有意识地“想”让他们对你印象好,永远不要仅仅为了有意识地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者不行动。永远不要有意识地“猜想”别人会怎样考虑你和评价你。
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
已故的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演说家A.E.维加姆博士说,小时候他自我意识太强,在课堂上简直不能背诵课文。他躲着别人,在同别人谈话时总是低着头。他不断地与自我意识作斗争、努力要克服它,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有一天他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自我意识”,而是过多的“他人意识”,对于别人如何考虑他所说的或作的一切,他过于敏感了,因此被束缚起来,不能清晰地思考,也想不出该说什么话。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感觉,而是十分平静,放松,泰然自若,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要说,而且能够完整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这时候,他就不在苦苦挣扎着克服“自我意识”,而是集中精力培养更多的自我意识:感情、行动、表现、思维,象他独自一个人时候那样,完全不考虑别人可能怎样评价他。这种作法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对别人冷漠、自大或者完全无动于衷的人。不论他怎样努力,这样作也不会产生完全失去否定反馈机制,他和别人相处得更好,并且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给别人当顾问,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一点也没有自我意识感”。
自我表现不是道德问题
多数不幸事件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对根本与道德无关的问题采取“道德上”的立场。
比如说,自我表现或缺乏自我表现,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伦理问题,除非说我们有“责任”使用造物主赐给我们的才能。不过,如果你在小时候因为说话、发表意见和“炫耀”而受到压抑,被迫闭嘴、丢脸、受侮辱甚至受惩罚,那么,就你的意识而言,自我表现也可能算得上一种道德上的“错误”。这样的儿童会学到:表现他的真正情感是错误的。有些儿童觉得,只有表现坏的情感——愤怒和恐惧——才是有罪或错误的。但是,当你压抑坏的情感时,你也抑制了好的情感的表达。判断情感的尺度不是“好”或者“坏”,而在于适当或不适当。一个人在小路上遇见熊而体验到恐惧是适当的。在需要合法地利用纯粹的力量和破坏性摧毁一个障碍时,愤怒是适当的。愤怒如果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控制,是勇敢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小孩子每次发表意见时都受到压抑,他就会觉得默默无闻对于他是“对”的,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则是错误的。这种扭曲的和不现实的意识,把我们大家都变成了懦夫。我们会变得过度敏感,过于关心是否“有权力”通过有价值的努力去取得成功,过于关心是不是“我配得到成功”。很多人受到错误的良心压抑,在任何一种努力中都“退在后面”或“甘居下游”,甚至到教堂作礼拜都是如此。他们暗地里觉得,如果他们“挺身站出来”当领袖,或者“准备成为了不起的人”都是“不对”的。他们过于担心别人会以为他们是在“出风头”。
“怯场”是一种平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如果把它看作“偏差的意识”引起的过度否定反馈,这种现象就能够理解了。怯场是担心我们因为说话、发表意见,让人觉得“了不起”或者“出风头”而受到惩罚,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懂得这种事是“错误的”,“该受惩罚”的。怯场现象说明了自我表现受压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解除抑制——各相反方向迈出一大步
假如你是千百个由于受压抑而遭到不幸和失败的人中的一员,你必须有意地练习解除抑制。你必须练得不那么谨慎,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认真。你必须练习思考之前讲话,不要讲话之前思考,练习不假思索的行动,不要行动之前“过于仔细”地思考。
被“道德的紧张”、过度的否定反馈、自我批评和压抑束缚得说话结结巴巴的人,能背出无数的格言和警句来证明人应当先思考后说话,证明说话不小心会惹麻烦。他们认为,由于话说得好坏十分重要,由于“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所以对于要说什么和该怎样说一定要特别小心。他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说否定反馈是一种有用的、有益的东西,可是对于他却并非如此。凭着大嗓门的干扰和“听不清的谈话”方式来完全忽略否定的反馈,他就能说得很流利。
怎样知道你是否应解除压抑
反馈的信号能告诉你是否因为过分压抑或太少压抑而偏离轨道。如果你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断地遇到困难,如果你习惯于“闯进天使也不敢问津”的地方,如果你习惯于因为冲动和考虑不周而陷入困境,如果你总是“先斩后奏”而引火烧身,如果你永远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肚子里从来装不住东西,那么,你也许受到的压抑太少,你需要在行动之前多想想后果,绝不能象一只闯入瓷器店里的野牛,必须更谨慎地计划你的行动。
不过,大多数人犯的毛病恰恰与上述毛病相反。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紧张,有自我意识感,如果你有类似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这些症状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你“考虑”得太多。
练习
一、 不要事先考虑你“想说什么”,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一边说一边考虑。
二、 不要做计划(不要考虑明天),不要在行动前考虑。行动——在行动中纠正你的行为。这个建议看来有些偏激,但事实上是一切伺服机制开动的方法。一枚鱼雷绝不事
先“考虑好”它的错误、也不事先就试图纠正错误。它必须首先行动——朝目标发动——然后纠正一切可能产生的偏差。
三、停止批评自己。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不管做出多么简单的举动,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真不知道我该不该做。”在鼓足勇气说完一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自己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也许别人会有错误的理解”。再也不要这样折磨自己。有用和有益的反馈都是无意识地、自发地、自动地进行的。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倒是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疑或者对过去行为的事后分析,只能导致你行动的失败。要注意这一类的自我批评,立即停止下来加以戒除。
四、养成习惯,讲话声要比平时稍大一些。受压抑的人说话明显地声音细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比平时声音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力方法。最近的实验证明,在举重的时候大声叫喊、咕噜或者呻吟,可以多使出百分之十五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实验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你能调动全部气力,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气力。
五、你要是你喜欢谁就让谁知道。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爱情,就担心别人说他自作多情;如果他表示友谊,又怕被当作阿谀奉承;如果他称赞某人,又怕人家把这当作虚伪逢迎,或者怀疑他别有用心。所以,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至少夸奖三个人。如果你喜欢某人干的事、穿的衣服或说的话,你就让他知道。你应当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那样,琼。”“玛丽,这顶帽子真漂亮。”“吉姆,这证明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已经结了婚,每天至少应当对妻子说两遍:“我爱你。”
“个性”是一种具有吸引力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容易了解而不易解释,它不是从外界获得的,而是发自内部的东西。
我们所谓的“个性”,是指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的外在迹象,它是依上帝的意象造成的,在我们内心闪着神圣的光;或者可以称为真正自我的自由而充分的表达。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吸引力的,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和感染力。我们觉得自己与某种真正的、基本的东西联系着,而这种东西也为我们服务;相反,虚伪总是叫人讨厌和反对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婴儿?当然不是因为婴儿能做什么,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更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仅仅是因为他那个样子。每个婴儿都有“超标准的个性”,没有做作和虚伪。在他的语言——主要包括哭叫和细语——中表达的是他真正的个性。他“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欺骗。婴儿的情感是诚实的,他极好地印证了心理学上的一句格言——“成为你自己”。他表达自己时没有不安的感觉,一点也用不着压抑。
每个人都有牢牢固定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我们称之为个性的神秘之物。
我们说某个人“个性很好”,其实是说他释放了内心的创造性潜力、能够表现真正的自我。
“不良个性”与“被压抑个性”是一回事。具有“不良个性”的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他把自我囚禁起来,带上手铐,紧紧锁住并且把钥匙扔掉。“抑制”一词最终意味着停止、避免、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他总有理由害怕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
压抑的症状很多:羞怯、腼腆、自我意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
挫折是压抑的个性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活动中具体表现的特征。他的真正和基本的挫折是他不能“成为自己”、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这种基本的挫折侵害了他的一切行为、使这些行为可能染上其他色彩。
过多的否定反馈是压抑的关键
控制论科学对受压抑个性提出了新的见解,给我们指出一条解除压抑的自由之路,告诉我们怎样从自我禁闭的囚牢中解放我们的精神。
伺服机制中的否定反馈相当于一种批评。否定反馈实际上是在说,“你错了,偏离了路线,应当采取纠正措施回到正路上来。”
然而,否定反馈的目的是修正反应和改变前进行为的路线,而不是完全终止前进和反应。如果否定反馈作用发挥正常,导弹或鱼雷就会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而纠正路线,并且继续向目标前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前进路线将会是曲曲折折的。可是,如果伺服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它就会矫枉过正。它不会朝目标前进,而是加大曲折程度,甚至完全停止前进。
我们的内在伺服机制也根据同样的原理工作。我们也城要否定的反馈,以便有目的地动作,指引我们的方向,对准我们的目标。
过多的否定反馈等于压抑
否定反馈实际上总是说,“停止行动,或者停止某种行动方式,做一些别的事。”它的目的是修正你的反应,或者改变前进的程度,而不是停止全部行动。但是,如果否定反馈过量或者我们自己的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其结果就不是修正反应,而是完全抑制了反应。
抑制和过量否定反馈是一回事。如果我们对否定反馈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可能会得出结论说,不仅我们目前的路线偏离了正轨,甚至我们决定前进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伐木者或猎人常常选择他的汽车附近一个醒目的标志,以便引导他回到自己的汽车上,比如说一棵几英里远都能看树(他的目标),朝着这棵树走。这棵树虽然常常在他视野中消失,但他能利用一切机会,通过比较前进方向与树的方位来“核对路线”,如果他发现前进路线偏离,立即加以纠正,继续朝前走。不过,他决不会得出结论说他走路本身是错误的。
然而,我们还是有很多人偏偏要得出这种愚蠢的结论。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方式偏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或者说“错了”时,我们就得出结论说自我表现本身是错误
的,或者说希望成功(到达我们心目中那棵树)是错误的。
不要忘记:过多的否定反馈会起到干涉或完全停止适当反应的作用。
口吃是抑制的一种症状
口吃现象有力地说明了过度否定反馈会带来抑制并干涉适当的反应。
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谈话时通过耳朵倾听或“监听”自己的声音,以便收集否定的反馈数据。耳朵全聋的人很少能讲话,正是这个理由,因为他们无从了解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尖叫、大吼还是模糊的低语。也正因为如此,先天耳聋的人除非受过特殊教育,否则是根本不会讲话的。当你因患感冒而出现暂时的或局部的耳聋时,如果你唱歌,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唱不准调,或者唱得跟别人不和谐。
因此,否定反馈本身并不是讲话的障碍。相反,它使我们能够说话,使我们能正确地说话。语音教师劝告我们将自己的声音录在磁带上,再重新听一听,作为纠正语调和发音的方法。这样做我们可以了解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语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然而,要使否定反馈有效地帮助我们改进语言表达,那么,它必须:(1)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动的或下意识的;(2)是自发的,或者在我们讲话的同时发生的;(3)对于反馈不能有太敏感的反应而产生抑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意地苛责,或者过于谨慎,想在事先避免错误,而不是自发地作出反应,那么,口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如果口吃的过分反馈能够缓和,如果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预先控制的,那么,语言表达会立即得到改善。
过分“谨慎”导致抑制与焦虑
你试过穿针引线吗?如果试过但又不熟练,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把线头紧紧捏住,然后凑近针眼,企图把线头插进那个小孔,但每一次想把线穿过针眼时,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线一下子就穿歪了。
想把液体灌入一个细颈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你的手能够拿得很稳,然后去贯彻你的意图,这时候,不知为什么,你的手却颤抖起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
正常人过于努力或过于“谨慎”地想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犯错误,其结果必然与上述现象相同。在某种病理条件下,假如大脑某些部分受伤,这种“目的颤抖”可能变得很严重。例如,一个患者在不打算有任何目的时,可能会把手抬得很稳,可是让他把门钥匙插进锁里,他的手却可能来回颤抖,幅度达六至十英寸。他可以稳稳地握住一支钢笔,但要他签名时,手就抖起来,这时候手的颤抖是控制不住的。假如他不愿意因此而丢脸,不想在陌生人面前犯错误而过分谨慎起来,他也许根本就写不了字。
放松的技巧锻炼可以帮助这些人,而且往往能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这种锻炼,他们学会放松过度的努力和过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错误和失败时产生的过度谨慎。
过度谨慎或过于担心犯错误是过度否定反馈的一种形式。就象在口吃的病例中那样,口吃的人想事先知道可能犯的错误,为了避免错误而过于谨慎,其结果是产生抑制和破坏行为。过度的谨慎和焦虑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是过分关心可能出现的失败和错误,过分努力想保持正确。
“我不喜欢那些冷漠、精确、滴水不漏的人,他们为了不说错话而从来不张口,为了不做错事而从来不动手,”享利.华德.比切尔说。
“自我意识”其实是“他物意识”
过度否定反馈同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来的。
在很多类型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停地从别人那里收到否定的反馈数据。一个微笑或者皱眉,赞许或不赞许的上百种巧妙的暗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暗示,等等,不断地告诉我们“做得如何”、是否顺利、是否命中了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说话者与倾听都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都有一种相互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不断的沟通往来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大家只会感到枯燥,无聊,呆板,没有生气,缺少“亮光”。
出色的男女演员和社会演说家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观众的交流,这就有助于他们表演得更好。具有“良好个性”并且在社交场合受人欢迎的人,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交流,并且以一种创造性方式对这种与他人的交流做出反应,否则他就是“冷血动物”型——是一种“保守”的个性,对别人产生不了温暖。没有这种交流,你就会变成一个社会渣滓,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
然而,要使这种类型的否定反馈有效,就必须使它具备创造性。也就是说,它多少应当是超意识的、自动的和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地构思和考虑出来的。
“别人的看法”造成抑制
如果你过于有意识地关心“别人怎么想”,如果你过于谨慎地想取悦于别人,如果你对别人真正的或假想的不赞成过于敏感,那么,你就过多地得到了否定反馈,造成抑制和不良表现。
只要你不断地、有意识地监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或每一种方式,你也会受到抑制。
你过于谨慎,想要造成一个好印象,反而阻塞、限制和压抑了你的创造性自我,其结果是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给别人造成好印象的方法是:永远不要有意识地“想”让他们对你印象好,永远不要仅仅为了有意识地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者不行动。永远不要有意识地“猜想”别人会怎样考虑你和评价你。
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
已故的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演说家A.E.维加姆博士说,小时候他自我意识太强,在课堂上简直不能背诵课文。他躲着别人,在同别人谈话时总是低着头。他不断地与自我意识作斗争、努力要克服它,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有一天他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自我意识”,而是过多的“他人意识”,对于别人如何考虑他所说的或作的一切,他过于敏感了,因此被束缚起来,不能清晰地思考,也想不出该说什么话。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感觉,而是十分平静,放松,泰然自若,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要说,而且能够完整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这时候,他就不在苦苦挣扎着克服“自我意识”,而是集中精力培养更多的自我意识:感情、行动、表现、思维,象他独自一个人时候那样,完全不考虑别人可能怎样评价他。这种作法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对别人冷漠、自大或者完全无动于衷的人。不论他怎样努力,这样作也不会产生完全失去否定反馈机制,他和别人相处得更好,并且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给别人当顾问,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一点也没有自我意识感”。
自我表现不是道德问题
多数不幸事件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对根本与道德无关的问题采取“道德上”的立场。
比如说,自我表现或缺乏自我表现,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伦理问题,除非说我们有“责任”使用造物主赐给我们的才能。不过,如果你在小时候因为说话、发表意见和“炫耀”而受到压抑,被迫闭嘴、丢脸、受侮辱甚至受惩罚,那么,就你的意识而言,自我表现也可能算得上一种道德上的“错误”。这样的儿童会学到:表现他的真正情感是错误的。有些儿童觉得,只有表现坏的情感——愤怒和恐惧——才是有罪或错误的。但是,当你压抑坏的情感时,你也抑制了好的情感的表达。判断情感的尺度不是“好”或者“坏”,而在于适当或不适当。一个人在小路上遇见熊而体验到恐惧是适当的。在需要合法地利用纯粹的力量和破坏性摧毁一个障碍时,愤怒是适当的。愤怒如果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控制,是勇敢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小孩子每次发表意见时都受到压抑,他就会觉得默默无闻对于他是“对”的,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则是错误的。这种扭曲的和不现实的意识,把我们大家都变成了懦夫。我们会变得过度敏感,过于关心是否“有权力”通过有价值的努力去取得成功,过于关心是不是“我配得到成功”。很多人受到错误的良心压抑,在任何一种努力中都“退在后面”或“甘居下游”,甚至到教堂作礼拜都是如此。他们暗地里觉得,如果他们“挺身站出来”当领袖,或者“准备成为了不起的人”都是“不对”的。他们过于担心别人会以为他们是在“出风头”。
“怯场”是一种平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如果把它看作“偏差的意识”引起的过度否定反馈,这种现象就能够理解了。怯场是担心我们因为说话、发表意见,让人觉得“了不起”或者“出风头”而受到惩罚,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懂得这种事是“错误的”,“该受惩罚”的。怯场现象说明了自我表现受压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解除抑制——各相反方向迈出一大步
假如你是千百个由于受压抑而遭到不幸和失败的人中的一员,你必须有意地练习解除抑制。你必须练得不那么谨慎,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认真。你必须练习思考之前讲话,不要讲话之前思考,练习不假思索的行动,不要行动之前“过于仔细”地思考。
被“道德的紧张”、过度的否定反馈、自我批评和压抑束缚得说话结结巴巴的人,能背出无数的格言和警句来证明人应当先思考后说话,证明说话不小心会惹麻烦。他们认为,由于话说得好坏十分重要,由于“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所以对于要说什么和该怎样说一定要特别小心。他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说否定反馈是一种有用的、有益的东西,可是对于他却并非如此。凭着大嗓门的干扰和“听不清的谈话”方式来完全忽略否定的反馈,他就能说得很流利。
怎样知道你是否应解除压抑
反馈的信号能告诉你是否因为过分压抑或太少压抑而偏离轨道。如果你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断地遇到困难,如果你习惯于“闯进天使也不敢问津”的地方,如果你习惯于因为冲动和考虑不周而陷入困境,如果你总是“先斩后奏”而引火烧身,如果你永远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肚子里从来装不住东西,那么,你也许受到的压抑太少,你需要在行动之前多想想后果,绝不能象一只闯入瓷器店里的野牛,必须更谨慎地计划你的行动。
不过,大多数人犯的毛病恰恰与上述毛病相反。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紧张,有自我意识感,如果你有类似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这些症状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你“考虑”得太多。
练习
一、 不要事先考虑你“想说什么”,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一边说一边考虑。
二、 不要做计划(不要考虑明天),不要在行动前考虑。行动——在行动中纠正你的行为。这个建议看来有些偏激,但事实上是一切伺服机制开动的方法。一枚鱼雷绝不事
先“考虑好”它的错误、也不事先就试图纠正错误。它必须首先行动——朝目标发动——然后纠正一切可能产生的偏差。
三、停止批评自己。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不管做出多么简单的举动,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真不知道我该不该做。”在鼓足勇气说完一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自己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也许别人会有错误的理解”。再也不要这样折磨自己。有用和有益的反馈都是无意识地、自发地、自动地进行的。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倒是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疑或者对过去行为的事后分析,只能导致你行动的失败。要注意这一类的自我批评,立即停止下来加以戒除。
四、养成习惯,讲话声要比平时稍大一些。受压抑的人说话明显地声音细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比平时声音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力方法。最近的实验证明,在举重的时候大声叫喊、咕噜或者呻吟,可以多使出百分之十五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实验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你能调动全部气力,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气力。
五、你要是你喜欢谁就让谁知道。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爱情,就担心别人说他自作多情;如果他表示友谊,又怕被当作阿谀奉承;如果他称赞某人,又怕人家把这当作虚伪逢迎,或者怀疑他别有用心。所以,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至少夸奖三个人。如果你喜欢某人干的事、穿的衣服或说的话,你就让他知道。你应当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那样,琼。”“玛丽,这顶帽子真漂亮。”“吉姆,这证明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已经结了婚,每天至少应当对妻子说两遍:“我爱你。”
“个性”是一种具有吸引力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容易了解而不易解释,它不是从外界获得的,而是发自内部的东西。
我们所谓的“个性”,是指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的外在迹象,它是依上帝的意象造成的,在我们内心闪着神圣的光;或者可以称为真正自我的自由而充分的表达。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吸引力的,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和感染力。我们觉得自己与某种真正的、基本的东西联系着,而这种东西也为我们服务;相反,虚伪总是叫人讨厌和反对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婴儿?当然不是因为婴儿能做什么,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更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仅仅是因为他那个样子。每个婴儿都有“超标准的个性”,没有做作和虚伪。在他的语言——主要包括哭叫和细语——中表达的是他真正的个性。他“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欺骗。婴儿的情感是诚实的,他极好地印证了心理学上的一句格言——“成为你自己”。他表达自己时没有不安的感觉,一点也用不着压抑。
每个人都有牢牢固定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我们称之为个性的神秘之物。
我们说某个人“个性很好”,其实是说他释放了内心的创造性潜力、能够表现真正的自我。
“不良个性”与“被压抑个性”是一回事。具有“不良个性”的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他把自我囚禁起来,带上手铐,紧紧锁住并且把钥匙扔掉。“抑制”一词最终意味着停止、避免、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他总有理由害怕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
压抑的症状很多:羞怯、腼腆、自我意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
挫折是压抑的个性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活动中具体表现的特征。他的真正和基本的挫折是他不能“成为自己”、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这种基本的挫折侵害了他的一切行为、使这些行为可能染上其他色彩。
过多的否定反馈是压抑的关键
控制论科学对受压抑个性提出了新的见解,给我们指出一条解除压抑的自由之路,告诉我们怎样从自我禁闭的囚牢中解放我们的精神。
伺服机制中的否定反馈相当于一种批评。否定反馈实际上是在说,“你错了,偏离了路线,应当采取纠正措施回到正路上来。”
然而,否定反馈的目的是修正反应和改变前进行为的路线,而不是完全终止前进和反应。如果否定反馈作用发挥正常,导弹或鱼雷就会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而纠正路线,并且继续向目标前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前进路线将会是曲曲折折的。可是,如果伺服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它就会矫枉过正。它不会朝目标前进,而是加大曲折程度,甚至完全停止前进。
我们的内在伺服机制也根据同样的原理工作。我们也城要否定的反馈,以便有目的地动作,指引我们的方向,对准我们的目标。
过多的否定反馈等于压抑
否定反馈实际上总是说,“停止行动,或者停止某种行动方式,做一些别的事。”它的目的是修正你的反应,或者改变前进的程度,而不是停止全部行动。但是,如果否定反馈过量或者我们自己的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其结果就不是修正反应,而是完全抑制了反应。
抑制和过量否定反馈是一回事。如果我们对否定反馈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可能会得出结论说,不仅我们目前的路线偏离了正轨,甚至我们决定前进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伐木者或猎人常常选择他的汽车附近一个醒目的标志,以便引导他回到自己的汽车上,比如说一棵几英里远都能看树(他的目标),朝着这棵树走。这棵树虽然常常在他视野中消失,但他能利用一切机会,通过比较前进方向与树的方位来“核对路线”,如果他发现前进路线偏离,立即加以纠正,继续朝前走。不过,他决不会得出结论说他走路本身是错误的。
然而,我们还是有很多人偏偏要得出这种愚蠢的结论。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方式偏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或者说“错了”时,我们就得出结论说自我表现本身是错误
的,或者说希望成功(到达我们心目中那棵树)是错误的。
不要忘记:过多的否定反馈会起到干涉或完全停止适当反应的作用。
口吃是抑制的一种症状
口吃现象有力地说明了过度否定反馈会带来抑制并干涉适当的反应。
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谈话时通过耳朵倾听或“监听”自己的声音,以便收集否定的反馈数据。耳朵全聋的人很少能讲话,正是这个理由,因为他们无从了解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尖叫、大吼还是模糊的低语。也正因为如此,先天耳聋的人除非受过特殊教育,否则是根本不会讲话的。当你因患感冒而出现暂时的或局部的耳聋时,如果你唱歌,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唱不准调,或者唱得跟别人不和谐。
因此,否定反馈本身并不是讲话的障碍。相反,它使我们能够说话,使我们能正确地说话。语音教师劝告我们将自己的声音录在磁带上,再重新听一听,作为纠正语调和发音的方法。这样做我们可以了解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语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然而,要使否定反馈有效地帮助我们改进语言表达,那么,它必须:(1)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动的或下意识的;(2)是自发的,或者在我们讲话的同时发生的;(3)对于反馈不能有太敏感的反应而产生抑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意地苛责,或者过于谨慎,想在事先避免错误,而不是自发地作出反应,那么,口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如果口吃的过分反馈能够缓和,如果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预先控制的,那么,语言表达会立即得到改善。
过分“谨慎”导致抑制与焦虑
你试过穿针引线吗?如果试过但又不熟练,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把线头紧紧捏住,然后凑近针眼,企图把线头插进那个小孔,但每一次想把线穿过针眼时,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线一下子就穿歪了。
想把液体灌入一个细颈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你的手能够拿得很稳,然后去贯彻你的意图,这时候,不知为什么,你的手却颤抖起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
正常人过于努力或过于“谨慎”地想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犯错误,其结果必然与上述现象相同。在某种病理条件下,假如大脑某些部分受伤,这种“目的颤抖”可能变得很严重。例如,一个患者在不打算有任何目的时,可能会把手抬得很稳,可是让他把门钥匙插进锁里,他的手却可能来回颤抖,幅度达六至十英寸。他可以稳稳地握住一支钢笔,但要他签名时,手就抖起来,这时候手的颤抖是控制不住的。假如他不愿意因此而丢脸,不想在陌生人面前犯错误而过分谨慎起来,他也许根本就写不了字。
放松的技巧锻炼可以帮助这些人,而且往往能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这种锻炼,他们学会放松过度的努力和过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错误和失败时产生的过度谨慎。
过度谨慎或过于担心犯错误是过度否定反馈的一种形式。就象在口吃的病例中那样,口吃的人想事先知道可能犯的错误,为了避免错误而过于谨慎,其结果是产生抑制和破坏行为。过度的谨慎和焦虑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是过分关心可能出现的失败和错误,过分努力想保持正确。
“我不喜欢那些冷漠、精确、滴水不漏的人,他们为了不说错话而从来不张口,为了不做错事而从来不动手,”享利.华德.比切尔说。
“自我意识”其实是“他物意识”
过度否定反馈同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来的。
在很多类型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停地从别人那里收到否定的反馈数据。一个微笑或者皱眉,赞许或不赞许的上百种巧妙的暗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暗示,等等,不断地告诉我们“做得如何”、是否顺利、是否命中了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说话者与倾听都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都有一种相互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不断的沟通往来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大家只会感到枯燥,无聊,呆板,没有生气,缺少“亮光”。
出色的男女演员和社会演说家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观众的交流,这就有助于他们表演得更好。具有“良好个性”并且在社交场合受人欢迎的人,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交流,并且以一种创造性方式对这种与他人的交流做出反应,否则他就是“冷血动物”型——是一种“保守”的个性,对别人产生不了温暖。没有这种交流,你就会变成一个社会渣滓,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
然而,要使这种类型的否定反馈有效,就必须使它具备创造性。也就是说,它多少应当是超意识的、自动的和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地构思和考虑出来的。
“别人的看法”造成抑制
如果你过于有意识地关心“别人怎么想”,如果你过于谨慎地想取悦于别人,如果你对别人真正的或假想的不赞成过于敏感,那么,你就过多地得到了否定反馈,造成抑制和不良表现。
只要你不断地、有意识地监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或每一种方式,你也会受到抑制。
你过于谨慎,想要造成一个好印象,反而阻塞、限制和压抑了你的创造性自我,其结果是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给别人造成好印象的方法是:永远不要有意识地“想”让他们对你印象好,永远不要仅仅为了有意识地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者不行动。永远不要有意识地“猜想”别人会怎样考虑你和评价你。
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
已故的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演说家A.E.维加姆博士说,小时候他自我意识太强,在课堂上简直不能背诵课文。他躲着别人,在同别人谈话时总是低着头。他不断地与自我意识作斗争、努力要克服它,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有一天他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自我意识”,而是过多的“他人意识”,对于别人如何考虑他所说的或作的一切,他过于敏感了,因此被束缚起来,不能清晰地思考,也想不出该说什么话。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感觉,而是十分平静,放松,泰然自若,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要说,而且能够完整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这时候,他就不在苦苦挣扎着克服“自我意识”,而是集中精力培养更多的自我意识:感情、行动、表现、思维,象他独自一个人时候那样,完全不考虑别人可能怎样评价他。这种作法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对别人冷漠、自大或者完全无动于衷的人。不论他怎样努力,这样作也不会产生完全失去否定反馈机制,他和别人相处得更好,并且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给别人当顾问,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一点也没有自我意识感”。
自我表现不是道德问题
多数不幸事件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对根本与道德无关的问题采取“道德上”的立场。
比如说,自我表现或缺乏自我表现,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伦理问题,除非说我们有“责任”使用造物主赐给我们的才能。不过,如果你在小时候因为说话、发表意见和“炫耀”而受到压抑,被迫闭嘴、丢脸、受侮辱甚至受惩罚,那么,就你的意识而言,自我表现也可能算得上一种道德上的“错误”。这样的儿童会学到:表现他的真正情感是错误的。有些儿童觉得,只有表现坏的情感——愤怒和恐惧——才是有罪或错误的。但是,当你压抑坏的情感时,你也抑制了好的情感的表达。判断情感的尺度不是“好”或者“坏”,而在于适当或不适当。一个人在小路上遇见熊而体验到恐惧是适当的。在需要合法地利用纯粹的力量和破坏性摧毁一个障碍时,愤怒是适当的。愤怒如果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控制,是勇敢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小孩子每次发表意见时都受到压抑,他就会觉得默默无闻对于他是“对”的,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则是错误的。这种扭曲的和不现实的意识,把我们大家都变成了懦夫。我们会变得过度敏感,过于关心是否“有权力”通过有价值的努力去取得成功,过于关心是不是“我配得到成功”。很多人受到错误的良心压抑,在任何一种努力中都“退在后面”或“甘居下游”,甚至到教堂作礼拜都是如此。他们暗地里觉得,如果他们“挺身站出来”当领袖,或者“准备成为了不起的人”都是“不对”的。他们过于担心别人会以为他们是在“出风头”。
“怯场”是一种平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如果把它看作“偏差的意识”引起的过度否定反馈,这种现象就能够理解了。怯场是担心我们因为说话、发表意见,让人觉得“了不起”或者“出风头”而受到惩罚,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懂得这种事是“错误的”,“该受惩罚”的。怯场现象说明了自我表现受压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解除抑制——各相反方向迈出一大步
假如你是千百个由于受压抑而遭到不幸和失败的人中的一员,你必须有意地练习解除抑制。你必须练得不那么谨慎,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认真。你必须练习思考之前讲话,不要讲话之前思考,练习不假思索的行动,不要行动之前“过于仔细”地思考。
被“道德的紧张”、过度的否定反馈、自我批评和压抑束缚得说话结结巴巴的人,能背出无数的格言和警句来证明人应当先思考后说话,证明说话不小心会惹麻烦。他们认为,由于话说得好坏十分重要,由于“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所以对于要说什么和该怎样说一定要特别小心。他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说否定反馈是一种有用的、有益的东西,可是对于他却并非如此。凭着大嗓门的干扰和“听不清的谈话”方式来完全忽略否定的反馈,他就能说得很流利。
怎样知道你是否应解除压抑
反馈的信号能告诉你是否因为过分压抑或太少压抑而偏离轨道。如果你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断地遇到困难,如果你习惯于“闯进天使也不敢问津”的地方,如果你习惯于因为冲动和考虑不周而陷入困境,如果你总是“先斩后奏”而引火烧身,如果你永远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肚子里从来装不住东西,那么,你也许受到的压抑太少,你需要在行动之前多想想后果,绝不能象一只闯入瓷器店里的野牛,必须更谨慎地计划你的行动。
不过,大多数人犯的毛病恰恰与上述毛病相反。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紧张,有自我意识感,如果你有类似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这些症状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你“考虑”得太多。
练习
先“考虑好”它的错误、也不事先就试图纠正错误。它必须首先行动——朝目标发动——然后纠正一切可能产生的偏差。
三、停止批评自己。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不管做出多么简单的举动,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真不知道我该不该做。”在鼓足勇气说完一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自己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也许别人会有错误的理解”。再也不要这样折磨自己。有用和有益的反馈都是无意识地、自发地、自动地进行的。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倒是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疑或者对过去行为的事后分析,只能导致你行动的失败。要注意这一类的自我批评,立即停止下来加以戒除。
四、养成习惯,讲话声要比平时稍大一些。受压抑的人说话明显地声音细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比平时声音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力方法。最近的实验证明,在举重的时候大声叫喊、咕噜或者呻吟,可以多使出百分之十五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实验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你能调动全部气力,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气力。
五、你要是你喜欢谁就让谁知道。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爱情,就担心别人说他自作多情;如果他表示友谊,又怕被当作阿谀奉承;如果他称赞某人,又怕人家把这当作虚伪逢迎,或者怀疑他别有用心。所以,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至少夸奖三个人。如果你喜欢某人干的事、穿的衣服或说的话,你就让他知道。你应当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那样,琼。”“玛丽,这顶帽子真漂亮。”“吉姆,这证明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已经结了婚,每天至少应当对妻子说两遍:“我爱你。”
“个性”是一种具有吸引力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容易了解而不易解释,它不是从外界获得的,而是发自内部的东西。
我们所谓的“个性”,是指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的外在迹象,它是依上帝的意象造成的,在我们内心闪着神圣的光;或者可以称为真正自我的自由而充分的表达。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吸引力的,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和感染力。我们觉得自己与某种真正的、基本的东西联系着,而这种东西也为我们服务;相反,虚伪总是叫人讨厌和反对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婴儿?当然不是因为婴儿能做什么,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更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仅仅是因为他那个样子。每个婴儿都有“超标准的个性”,没有做作和虚伪。在他的语言——主要包括哭叫和细语——中表达的是他真正的个性。他“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欺骗。婴儿的情感是诚实的,他极好地印证了心理学上的一句格言——“成为你自己”。他表达自己时没有不安的感觉,一点也用不着压抑。
每个人都有牢牢固定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我们称之为个性的神秘之物。
我们说某个人“个性很好”,其实是说他释放了内心的创造性潜力、能够表现真正的自我。
“不良个性”与“被压抑个性”是一回事。具有“不良个性”的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他把自我囚禁起来,带上手铐,紧紧锁住并且把钥匙扔掉。“抑制”一词最终意味着停止、避免、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他总有理由害怕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
压抑的症状很多:羞怯、腼腆、自我意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
挫折是压抑的个性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活动中具体表现的特征。他的真正和基本的挫折是他不能“成为自己”、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这种基本的挫折侵害了他的一切行为、使这些行为可能染上其他色彩。
过多的否定反馈是压抑的关键
控制论科学对受压抑个性提出了新的见解,给我们指出一条解除压抑的自由之路,告诉我们怎样从自我禁闭的囚牢中解放我们的精神。
伺服机制中的否定反馈相当于一种批评。否定反馈实际上是在说,“你错了,偏离了路线,应当采取纠正措施回到正路上来。”
然而,否定反馈的目的是修正反应和改变前进行为的路线,而不是完全终止前进和反应。如果否定反馈作用发挥正常,导弹或鱼雷就会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而纠正路线,并且继续向目标前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前进路线将会是曲曲折折的。可是,如果伺服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它就会矫枉过正。它不会朝目标前进,而是加大曲折程度,甚至完全停止前进。
我们的内在伺服机制也根据同样的原理工作。我们也城要否定的反馈,以便有目的地动作,指引我们的方向,对准我们的目标。
过多的否定反馈等于压抑
否定反馈实际上总是说,“停止行动,或者停止某种行动方式,做一些别的事。”它的目的是修正你的反应,或者改变前进的程度,而不是停止全部行动。但是,如果否定反馈过量或者我们自己的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其结果就不是修正反应,而是完全抑制了反应。
抑制和过量否定反馈是一回事。如果我们对否定反馈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可能会得出结论说,不仅我们目前的路线偏离了正轨,甚至我们决定前进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伐木者或猎人常常选择他的汽车附近一个醒目的标志,以便引导他回到自己的汽车上,比如说一棵几英里远都能看树(他的目标),朝着这棵树走。这棵树虽然常常在他视野中消失,但他能利用一切机会,通过比较前进方向与树的方位来“核对路线”,如果他发现前进路线偏离,立即加以纠正,继续朝前走。不过,他决不会得出结论说他走路本身是错误的。
然而,我们还是有很多人偏偏要得出这种愚蠢的结论。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方式偏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或者说“错了”时,我们就得出结论说自我表现本身是错误
的,或者说希望成功(到达我们心目中那棵树)是错误的。
不要忘记:过多的否定反馈会起到干涉或完全停止适当反应的作用。
口吃是抑制的一种症状
口吃现象有力地说明了过度否定反馈会带来抑制并干涉适当的反应。
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谈话时通过耳朵倾听或“监听”自己的声音,以便收集否定的反馈数据。耳朵全聋的人很少能讲话,正是这个理由,因为他们无从了解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尖叫、大吼还是模糊的低语。也正因为如此,先天耳聋的人除非受过特殊教育,否则是根本不会讲话的。当你因患感冒而出现暂时的或局部的耳聋时,如果你唱歌,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唱不准调,或者唱得跟别人不和谐。
因此,否定反馈本身并不是讲话的障碍。相反,它使我们能够说话,使我们能正确地说话。语音教师劝告我们将自己的声音录在磁带上,再重新听一听,作为纠正语调和发音的方法。这样做我们可以了解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语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然而,要使否定反馈有效地帮助我们改进语言表达,那么,它必须:(1)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动的或下意识的;(2)是自发的,或者在我们讲话的同时发生的;(3)对于反馈不能有太敏感的反应而产生抑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意地苛责,或者过于谨慎,想在事先避免错误,而不是自发地作出反应,那么,口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如果口吃的过分反馈能够缓和,如果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预先控制的,那么,语言表达会立即得到改善。
过分“谨慎”导致抑制与焦虑
你试过穿针引线吗?如果试过但又不熟练,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把线头紧紧捏住,然后凑近针眼,企图把线头插进那个小孔,但每一次想把线穿过针眼时,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线一下子就穿歪了。
想把液体灌入一个细颈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你的手能够拿得很稳,然后去贯彻你的意图,这时候,不知为什么,你的手却颤抖起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
正常人过于努力或过于“谨慎”地想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犯错误,其结果必然与上述现象相同。在某种病理条件下,假如大脑某些部分受伤,这种“目的颤抖”可能变得很严重。例如,一个患者在不打算有任何目的时,可能会把手抬得很稳,可是让他把门钥匙插进锁里,他的手却可能来回颤抖,幅度达六至十英寸。他可以稳稳地握住一支钢笔,但要他签名时,手就抖起来,这时候手的颤抖是控制不住的。假如他不愿意因此而丢脸,不想在陌生人面前犯错误而过分谨慎起来,他也许根本就写不了字。
放松的技巧锻炼可以帮助这些人,而且往往能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这种锻炼,他们学会放松过度的努力和过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错误和失败时产生的过度谨慎。
过度谨慎或过于担心犯错误是过度否定反馈的一种形式。就象在口吃的病例中那样,口吃的人想事先知道可能犯的错误,为了避免错误而过于谨慎,其结果是产生抑制和破坏行为。过度的谨慎和焦虑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是过分关心可能出现的失败和错误,过分努力想保持正确。
“我不喜欢那些冷漠、精确、滴水不漏的人,他们为了不说错话而从来不张口,为了不做错事而从来不动手,”享利.华德.比切尔说。
“自我意识”其实是“他物意识”
过度否定反馈同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来的。
在很多类型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停地从别人那里收到否定的反馈数据。一个微笑或者皱眉,赞许或不赞许的上百种巧妙的暗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暗示,等等,不断地告诉我们“做得如何”、是否顺利、是否命中了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说话者与倾听都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都有一种相互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不断的沟通往来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大家只会感到枯燥,无聊,呆板,没有生气,缺少“亮光”。
出色的男女演员和社会演说家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观众的交流,这就有助于他们表演得更好。具有“良好个性”并且在社交场合受人欢迎的人,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交流,并且以一种创造性方式对这种与他人的交流做出反应,否则他就是“冷血动物”型——是一种“保守”的个性,对别人产生不了温暖。没有这种交流,你就会变成一个社会渣滓,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
然而,要使这种类型的否定反馈有效,就必须使它具备创造性。也就是说,它多少应当是超意识的、自动的和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地构思和考虑出来的。
“别人的看法”造成抑制
如果你过于有意识地关心“别人怎么想”,如果你过于谨慎地想取悦于别人,如果你对别人真正的或假想的不赞成过于敏感,那么,你就过多地得到了否定反馈,造成抑制和不良表现。
只要你不断地、有意识地监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或每一种方式,你也会受到抑制。
你过于谨慎,想要造成一个好印象,反而阻塞、限制和压抑了你的创造性自我,其结果是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给别人造成好印象的方法是:永远不要有意识地“想”让他们对你印象好,永远不要仅仅为了有意识地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者不行动。永远不要有意识地“猜想”别人会怎样考虑你和评价你。
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
已故的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演说家A.E.维加姆博士说,小时候他自我意识太强,在课堂上简直不能背诵课文。他躲着别人,在同别人谈话时总是低着头。他不断地与自我意识作斗争、努力要克服它,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有一天他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自我意识”,而是过多的“他人意识”,对于别人如何考虑他所说的或作的一切,他过于敏感了,因此被束缚起来,不能清晰地思考,也想不出该说什么话。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感觉,而是十分平静,放松,泰然自若,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要说,而且能够完整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这时候,他就不在苦苦挣扎着克服“自我意识”,而是集中精力培养更多的自我意识:感情、行动、表现、思维,象他独自一个人时候那样,完全不考虑别人可能怎样评价他。这种作法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对别人冷漠、自大或者完全无动于衷的人。不论他怎样努力,这样作也不会产生完全失去否定反馈机制,他和别人相处得更好,并且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给别人当顾问,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一点也没有自我意识感”。
自我表现不是道德问题
多数不幸事件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对根本与道德无关的问题采取“道德上”的立场。
比如说,自我表现或缺乏自我表现,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伦理问题,除非说我们有“责任”使用造物主赐给我们的才能。不过,如果你在小时候因为说话、发表意见和“炫耀”而受到压抑,被迫闭嘴、丢脸、受侮辱甚至受惩罚,那么,就你的意识而言,自我表现也可能算得上一种道德上的“错误”。这样的儿童会学到:表现他的真正情感是错误的。有些儿童觉得,只有表现坏的情感——愤怒和恐惧——才是有罪或错误的。但是,当你压抑坏的情感时,你也抑制了好的情感的表达。判断情感的尺度不是“好”或者“坏”,而在于适当或不适当。一个人在小路上遇见熊而体验到恐惧是适当的。在需要合法地利用纯粹的力量和破坏性摧毁一个障碍时,愤怒是适当的。愤怒如果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控制,是勇敢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小孩子每次发表意见时都受到压抑,他就会觉得默默无闻对于他是“对”的,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则是错误的。这种扭曲的和不现实的意识,把我们大家都变成了懦夫。我们会变得过度敏感,过于关心是否“有权力”通过有价值的努力去取得成功,过于关心是不是“我配得到成功”。很多人受到错误的良心压抑,在任何一种努力中都“退在后面”或“甘居下游”,甚至到教堂作礼拜都是如此。他们暗地里觉得,如果他们“挺身站出来”当领袖,或者“准备成为了不起的人”都是“不对”的。他们过于担心别人会以为他们是在“出风头”。
“怯场”是一种平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如果把它看作“偏差的意识”引起的过度否定反馈,这种现象就能够理解了。怯场是担心我们因为说话、发表意见,让人觉得“了不起”或者“出风头”而受到惩罚,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懂得这种事是“错误的”,“该受惩罚”的。怯场现象说明了自我表现受压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解除抑制——各相反方向迈出一大步
假如你是千百个由于受压抑而遭到不幸和失败的人中的一员,你必须有意地练习解除抑制。你必须练得不那么谨慎,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认真。你必须练习思考之前讲话,不要讲话之前思考,练习不假思索的行动,不要行动之前“过于仔细”地思考。
被“道德的紧张”、过度的否定反馈、自我批评和压抑束缚得说话结结巴巴的人,能背出无数的格言和警句来证明人应当先思考后说话,证明说话不小心会惹麻烦。他们认为,由于话说得好坏十分重要,由于“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所以对于要说什么和该怎样说一定要特别小心。他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说否定反馈是一种有用的、有益的东西,可是对于他却并非如此。凭着大嗓门的干扰和“听不清的谈话”方式来完全忽略否定的反馈,他就能说得很流利。
怎样知道你是否应解除压抑
反馈的信号能告诉你是否因为过分压抑或太少压抑而偏离轨道。如果你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断地遇到困难,如果你习惯于“闯进天使也不敢问津”的地方,如果你习惯于因为冲动和考虑不周而陷入困境,如果你总是“先斩后奏”而引火烧身,如果你永远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肚子里从来装不住东西,那么,你也许受到的压抑太少,你需要在行动之前多想想后果,绝不能象一只闯入瓷器店里的野牛,必须更谨慎地计划你的行动。
不过,大多数人犯的毛病恰恰与上述毛病相反。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紧张,有自我意识感,如果你有类似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这些症状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你“考虑”得太多。
练习
先“考虑好”它的错误、也不事先就试图纠正错误。它必须首先行动——朝目标发动——然后纠正一切可能产生的偏差。
三、停止批评自己。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不管做出多么简单的举动,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真不知道我该不该做。”在鼓足勇气说完一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自己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也许别人会有错误的理解”。再也不要这样折磨自己。有用和有益的反馈都是无意识地、自发地、自动地进行的。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倒是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疑或者对过去行为的事后分析,只能导致你行动的失败。要注意这一类的自我批评,立即停止下来加以戒除。
四、养成习惯,讲话声要比平时稍大一些。受压抑的人说话明显地声音细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比平时声音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力方法。最近的实验证明,在举重的时候大声叫喊、咕噜或者呻吟,可以多使出百分之十五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实验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你能调动全部气力,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气力。
五、你要是你喜欢谁就让谁知道。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爱情,就担心别人说他自作多情;如果他表示友谊,又怕被当作阿谀奉承;如果他称赞某人,又怕人家把这当作虚伪逢迎,或者怀疑他别有用心。所以,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至少夸奖三个人。如果你喜欢某人干的事、穿的衣服或说的话,你就让他知道。你应当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那样,琼。”“玛丽,这顶帽子真漂亮。”“吉姆,这证明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已经结了婚,每天至少应当对妻子说两遍:“我爱你。”
“个性”是一种具有吸引力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容易了解而不易解释,它不是从外界获得的,而是发自内部的东西。
我们所谓的“个性”,是指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的外在迹象,它是依上帝的意象造成的,在我们内心闪着神圣的光;或者可以称为真正自我的自由而充分的表达。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吸引力的,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和感染力。我们觉得自己与某种真正的、基本的东西联系着,而这种东西也为我们服务;相反,虚伪总是叫人讨厌和反对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婴儿?当然不是因为婴儿能做什么,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更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仅仅是因为他那个样子。每个婴儿都有“超标准的个性”,没有做作和虚伪。在他的语言——主要包括哭叫和细语——中表达的是他真正的个性。他“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欺骗。婴儿的情感是诚实的,他极好地印证了心理学上的一句格言——“成为你自己”。他表达自己时没有不安的感觉,一点也用不着压抑。
每个人都有牢牢固定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我们称之为个性的神秘之物。
我们说某个人“个性很好”,其实是说他释放了内心的创造性潜力、能够表现真正的自我。
“不良个性”与“被压抑个性”是一回事。具有“不良个性”的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他把自我囚禁起来,带上手铐,紧紧锁住并且把钥匙扔掉。“抑制”一词最终意味着停止、避免、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他总有理由害怕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
压抑的症状很多:羞怯、腼腆、自我意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
挫折是压抑的个性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活动中具体表现的特征。他的真正和基本的挫折是他不能“成为自己”、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这种基本的挫折侵害了他的一切行为、使这些行为可能染上其他色彩。
过多的否定反馈是压抑的关键
控制论科学对受压抑个性提出了新的见解,给我们指出一条解除压抑的自由之路,告诉我们怎样从自我禁闭的囚牢中解放我们的精神。
伺服机制中的否定反馈相当于一种批评。否定反馈实际上是在说,“你错了,偏离了路线,应当采取纠正措施回到正路上来。”
然而,否定反馈的目的是修正反应和改变前进行为的路线,而不是完全终止前进和反应。如果否定反馈作用发挥正常,导弹或鱼雷就会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而纠正路线,并且继续向目标前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前进路线将会是曲曲折折的。可是,如果伺服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它就会矫枉过正。它不会朝目标前进,而是加大曲折程度,甚至完全停止前进。
我们的内在伺服机制也根据同样的原理工作。我们也城要否定的反馈,以便有目的地动作,指引我们的方向,对准我们的目标。
过多的否定反馈等于压抑
否定反馈实际上总是说,“停止行动,或者停止某种行动方式,做一些别的事。”它的目的是修正你的反应,或者改变前进的程度,而不是停止全部行动。但是,如果否定反馈过量或者我们自己的机制对否定反馈过于敏感,其结果就不是修正反应,而是完全抑制了反应。
抑制和过量否定反馈是一回事。如果我们对否定反馈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可能会得出结论说,不仅我们目前的路线偏离了正轨,甚至我们决定前进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伐木者或猎人常常选择他的汽车附近一个醒目的标志,以便引导他回到自己的汽车上,比如说一棵几英里远都能看树(他的目标),朝着这棵树走。这棵树虽然常常在他视野中消失,但他能利用一切机会,通过比较前进方向与树的方位来“核对路线”,如果他发现前进路线偏离,立即加以纠正,继续朝前走。不过,他决不会得出结论说他走路本身是错误的。
然而,我们还是有很多人偏偏要得出这种愚蠢的结论。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方式偏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或者说“错了”时,我们就得出结论说自我表现本身是错误
的,或者说希望成功(到达我们心目中那棵树)是错误的。
不要忘记:过多的否定反馈会起到干涉或完全停止适当反应的作用。
口吃是抑制的一种症状
口吃现象有力地说明了过度否定反馈会带来抑制并干涉适当的反应。
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谈话时通过耳朵倾听或“监听”自己的声音,以便收集否定的反馈数据。耳朵全聋的人很少能讲话,正是这个理由,因为他们无从了解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尖叫、大吼还是模糊的低语。也正因为如此,先天耳聋的人除非受过特殊教育,否则是根本不会讲话的。当你因患感冒而出现暂时的或局部的耳聋时,如果你唱歌,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唱不准调,或者唱得跟别人不和谐。
因此,否定反馈本身并不是讲话的障碍。相反,它使我们能够说话,使我们能正确地说话。语音教师劝告我们将自己的声音录在磁带上,再重新听一听,作为纠正语调和发音的方法。这样做我们可以了解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语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然而,要使否定反馈有效地帮助我们改进语言表达,那么,它必须:(1)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动的或下意识的;(2)是自发的,或者在我们讲话的同时发生的;(3)对于反馈不能有太敏感的反应而产生抑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意地苛责,或者过于谨慎,想在事先避免错误,而不是自发地作出反应,那么,口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如果口吃的过分反馈能够缓和,如果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预先控制的,那么,语言表达会立即得到改善。
过分“谨慎”导致抑制与焦虑
你试过穿针引线吗?如果试过但又不熟练,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把线头紧紧捏住,然后凑近针眼,企图把线头插进那个小孔,但每一次想把线穿过针眼时,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线一下子就穿歪了。
想把液体灌入一个细颈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你的手能够拿得很稳,然后去贯彻你的意图,这时候,不知为什么,你的手却颤抖起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
正常人过于努力或过于“谨慎”地想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犯错误,其结果必然与上述现象相同。在某种病理条件下,假如大脑某些部分受伤,这种“目的颤抖”可能变得很严重。例如,一个患者在不打算有任何目的时,可能会把手抬得很稳,可是让他把门钥匙插进锁里,他的手却可能来回颤抖,幅度达六至十英寸。他可以稳稳地握住一支钢笔,但要他签名时,手就抖起来,这时候手的颤抖是控制不住的。假如他不愿意因此而丢脸,不想在陌生人面前犯错误而过分谨慎起来,他也许根本就写不了字。
放松的技巧锻炼可以帮助这些人,而且往往能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这种锻炼,他们学会放松过度的努力和过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错误和失败时产生的过度谨慎。
过度谨慎或过于担心犯错误是过度否定反馈的一种形式。就象在口吃的病例中那样,口吃的人想事先知道可能犯的错误,为了避免错误而过于谨慎,其结果是产生抑制和破坏行为。过度的谨慎和焦虑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是过分关心可能出现的失败和错误,过分努力想保持正确。
“我不喜欢那些冷漠、精确、滴水不漏的人,他们为了不说错话而从来不张口,为了不做错事而从来不动手,”享利.华德.比切尔说。
“自我意识”其实是“他物意识”
过度否定反馈同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来的。
在很多类型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停地从别人那里收到否定的反馈数据。一个微笑或者皱眉,赞许或不赞许的上百种巧妙的暗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暗示,等等,不断地告诉我们“做得如何”、是否顺利、是否命中了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说话者与倾听都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都有一种相互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不断的沟通往来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大家只会感到枯燥,无聊,呆板,没有生气,缺少“亮光”。
出色的男女演员和社会演说家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观众的交流,这就有助于他们表演得更好。具有“良好个性”并且在社交场合受人欢迎的人,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交流,并且以一种创造性方式对这种与他人的交流做出反应,否则他就是“冷血动物”型——是一种“保守”的个性,对别人产生不了温暖。没有这种交流,你就会变成一个社会渣滓,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
然而,要使这种类型的否定反馈有效,就必须使它具备创造性。也就是说,它多少应当是超意识的、自动的和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地构思和考虑出来的。
“别人的看法”造成抑制
如果你过于有意识地关心“别人怎么想”,如果你过于谨慎地想取悦于别人,如果你对别人真正的或假想的不赞成过于敏感,那么,你就过多地得到了否定反馈,造成抑制和不良表现。
只要你不断地、有意识地监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或每一种方式,你也会受到抑制。
你过于谨慎,想要造成一个好印象,反而阻塞、限制和压抑了你的创造性自我,其结果是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给别人造成好印象的方法是:永远不要有意识地“想”让他们对你印象好,永远不要仅仅为了有意识地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者不行动。永远不要有意识地“猜想”别人会怎样考虑你和评价你。
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
已故的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演说家A.E.维加姆博士说,小时候他自我意识太强,在课堂上简直不能背诵课文。他躲着别人,在同别人谈话时总是低着头。他不断地与自我意识作斗争、努力要克服它,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有一天他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自我意识”,而是过多的“他人意识”,对于别人如何考虑他所说的或作的一切,他过于敏感了,因此被束缚起来,不能清晰地思考,也想不出该说什么话。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感觉,而是十分平静,放松,泰然自若,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要说,而且能够完整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这时候,他就不在苦苦挣扎着克服“自我意识”,而是集中精力培养更多的自我意识:感情、行动、表现、思维,象他独自一个人时候那样,完全不考虑别人可能怎样评价他。这种作法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对别人冷漠、自大或者完全无动于衷的人。不论他怎样努力,这样作也不会产生完全失去否定反馈机制,他和别人相处得更好,并且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给别人当顾问,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一点也没有自我意识感”。
自我表现不是道德问题
多数不幸事件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对根本与道德无关的问题采取“道德上”的立场。
比如说,自我表现或缺乏自我表现,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伦理问题,除非说我们有“责任”使用造物主赐给我们的才能。不过,如果你在小时候因为说话、发表意见和“炫耀”而受到压抑,被迫闭嘴、丢脸、受侮辱甚至受惩罚,那么,就你的意识而言,自我表现也可能算得上一种道德上的“错误”。这样的儿童会学到:表现他的真正情感是错误的。有些儿童觉得,只有表现坏的情感——愤怒和恐惧——才是有罪或错误的。但是,当你压抑坏的情感时,你也抑制了好的情感的表达。判断情感的尺度不是“好”或者“坏”,而在于适当或不适当。一个人在小路上遇见熊而体验到恐惧是适当的。在需要合法地利用纯粹的力量和破坏性摧毁一个障碍时,愤怒是适当的。愤怒如果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控制,是勇敢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小孩子每次发表意见时都受到压抑,他就会觉得默默无闻对于他是“对”的,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则是错误的。这种扭曲的和不现实的意识,把我们大家都变成了懦夫。我们会变得过度敏感,过于关心是否“有权力”通过有价值的努力去取得成功,过于关心是不是“我配得到成功”。很多人受到错误的良心压抑,在任何一种努力中都“退在后面”或“甘居下游”,甚至到教堂作礼拜都是如此。他们暗地里觉得,如果他们“挺身站出来”当领袖,或者“准备成为了不起的人”都是“不对”的。他们过于担心别人会以为他们是在“出风头”。
“怯场”是一种平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如果把它看作“偏差的意识”引起的过度否定反馈,这种现象就能够理解了。怯场是担心我们因为说话、发表意见,让人觉得“了不起”或者“出风头”而受到惩罚,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懂得这种事是“错误的”,“该受惩罚”的。怯场现象说明了自我表现受压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解除抑制——各相反方向迈出一大步
假如你是千百个由于受压抑而遭到不幸和失败的人中的一员,你必须有意地练习解除抑制。你必须练得不那么谨慎,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认真。你必须练习思考之前讲话,不要讲话之前思考,练习不假思索的行动,不要行动之前“过于仔细”地思考。
被“道德的紧张”、过度的否定反馈、自我批评和压抑束缚得说话结结巴巴的人,能背出无数的格言和警句来证明人应当先思考后说话,证明说话不小心会惹麻烦。他们认为,由于话说得好坏十分重要,由于“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所以对于要说什么和该怎样说一定要特别小心。他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说否定反馈是一种有用的、有益的东西,可是对于他却并非如此。凭着大嗓门的干扰和“听不清的谈话”方式来完全忽略否定的反馈,他就能说得很流利。
怎样知道你是否应解除压抑
反馈的信号能告诉你是否因为过分压抑或太少压抑而偏离轨道。如果你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断地遇到困难,如果你习惯于“闯进天使也不敢问津”的地方,如果你习惯于因为冲动和考虑不周而陷入困境,如果你总是“先斩后奏”而引火烧身,如果你永远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肚子里从来装不住东西,那么,你也许受到的压抑太少,你需要在行动之前多想想后果,绝不能象一只闯入瓷器店里的野牛,必须更谨慎地计划你的行动。
不过,大多数人犯的毛病恰恰与上述毛病相反。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紧张,有自我意识感,如果你有类似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这些症状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你“考虑”得太多。
练习
先“考虑好”它的错误、也不事先就试图纠正错误。它必须首先行动——朝目标发动——然后纠正一切可能产生的偏差。
三、停止批评自己。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不管做出多么简单的举动,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真不知道我该不该做。”在鼓足勇气说完一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自己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也许别人会有错误的理解”。再也不要这样折磨自己。有用和有益的反馈都是无意识地、自发地、自动地进行的。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倒是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疑或者对过去行为的事后分析,只能导致你行动的失败。要注意这一类的自我批评,立即停止下来加以戒除。
四、养成习惯,讲话声要比平时稍大一些。受压抑的人说话明显地声音细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比平时声音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力方法。最近的实验证明,在举重的时候大声叫喊、咕噜或者呻吟,可以多使出百分之十五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实验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你能调动全部气力,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气力。
五、你要是你喜欢谁就让谁知道。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爱情,就担心别人说他自作多情;如果他表示友谊,又怕被当作阿谀奉承;如果他称赞某人,又怕人家把这当作虚伪逢迎,或者怀疑他别有用心。所以,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至少夸奖三个人。如果你喜欢某人干的事、穿的衣服或说的话,你就让他知道。你应当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那样,琼。”“玛丽,这顶帽子真漂亮。”“吉姆,这证明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已经结了婚,每天至少应当对妻子说两遍:“我爱你。”
独眼易龙编辑整理 2013-08-28 13:02:1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