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二):晚清乱局(27)——庚子国变(IV)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月16日

前几次把整个战争中联军的军事行动做了一些介绍,今天转过头来介绍清廷和诸列强谈判的情况。

在清廷的议和人选得到列强认可后不久,奕匡和李鸿章联合照会各国,提出了清政府方面的议和纲领,但这一纲领却和此前法国提出的、并得到各国原则上承认的谈判要求相去甚远。几天后,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终于赶到北京,他对于中国人提出的议和大纲的态度是“不给予任何的理睬”,并鼓动各国坚决拒绝中方先停战后议和的要求,提出只有清政府在如何惩办祸首等问题上有明确的表态后,才可能开始考虑议和的问题。

不久,慈禧一行抵达了西安,安顿下来的慈禧每天所急切盼望的就是李鸿章的好消息,不过,似乎坏消息却来的更频繁一些,因为这时联军已经攻占了保定,同时还有传闻说,京城里的洋人已经开具了一张需要“惩办”的人的名单,并且警告,这些人都是从犯,为了中国的体面,首犯的名字没有提及,如果这些从犯得不到惩办,那么他们将自己去寻找首犯算账。慈禧很清楚,“首犯”指的就是她自己,于是她让荣禄示意李鸿章,只要能保住自己,就什么都可以商量,李鸿章便开始更加积极的贿赂俄国出面斡旋此事,使得各国开始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保留慈禧,而把载漪等人抛出去。

由于列强们咬住除慈禧之外的其他祸首的名字死死不放,李鸿章不得已给慈禧去电,要求朝廷尽快从重惩办这些祸首,以阻止联军西进并为谈判创造条件。慈禧被迫连续两次发布“惩办祸首”的谕旨,但都遭到了列强的拒绝,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甚至说,如果中国再不提出令各国满意的决定,联军就要进攻陕西,去捉拿真正的祸首!

除了要求惩办祸首,列强还纠缠着“两宫何时回銮”的问题。各国公使一致要求,只有中国皇帝和太后回到北京后才可以开始谈判,而慈禧却压根就没有此时回京的想法。正当李鸿章和奕匡左右为难之际,突然传来俄国准备监理东三省的消息,这引起了日、英、美等国极大的不安,再加上李鸿章年迈体衰,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列强们便沉不住气了,他们不再坚持把“严惩祸首”和“两宫回銮”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而是转向急于开始讨论议和的具体内容。12月24日,八国和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11国公使将“议和大纲十二条”交给了奕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要求清政府迅速答复。

这个《议和大纲》是后来《辛丑条约》的蓝本 ,其内容十分苛刻,当李鸿章将其原文电奏西安后,西安方面一片大哗,所有人都觉得无法接受。然而,在看到条款上既没有将她列为祸首,也没有让她交出权力后,慈禧还是复电照准了所有要求。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奕匡在《议和大纲》上签字画押。自知时日不多的李鸿章想尽快结束谈判,于是他代表清政府要求各国早日撤军,但各国的态度是:必须亲眼看到祸首的惩办,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否则决不撤兵。无奈之下,慈禧只得再次发布惩办祸首的谕旨,此次惩办基本上满足了各国的要求:庄亲王载勋被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被即行正法,刚毅本应斩立决,但因已病故免其置议,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载漪、载澜被发往新疆,徐桐、李秉衡因已临难自尽故免其置议,左都御史英年被赐自尽,赵舒翘也被赐自尽,其余各级官员遭惩处者达一百多人。

慈禧一口气像切瓜一样杀了120多个大臣后,各国关于惩办祸首的风波才逐步平息。接下来,赔款的问题便成了中外议和的关键,这才是各国关心的最终核心。俄国、德国和法国都狮子大开口的提出了自己要求的赔款数额,而且还要求赔款以现金的方式一次付清;英、美、日等在华商业利益较多的国家担心过大的赔款压力会削弱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从而损害自己的商业利益,因此在报价的同时主张将赔款数额保持在一个限度之内。但是无论怎样,这些国家的报价都远远超过了它们实际的军事开销和损失。

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他开始不停的吐血,完全没有力气同洋人们讨价还价,庆亲王奕匡最后也没有出面,赔款谈判全部是由下级官吏出面参与的。经过数月的反复磋商,几度斗争,赔款总额最终被确定了下来:清政府共需向列强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盐税和常关收入作抵押担保;列强还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所有这些赔款,加上利息,一共是9.8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1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足以组建160支北洋舰队。列强们对最终达成的赔款数额也难以置信,俄国公使对沙皇说“这是一场最够本的战争”,美国本来觉得得到100万两就满足了,但结果他们得到的是3000多万两。

5月26日,百般无奈的慈禧终于回电,照准了赔款数额。至此,议和大局已基本形成,在京联军开始陆续撤出。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奕匡代表清政府同英、法、日、俄、德、美、意、奥及荷、比、西共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在签字时,李鸿章把自己名字中的三个字连在一起写,看上去十分模糊,乍一看就像是一个“肃”字,这个字是在李鸿章平定天平天国后,清廷给他的封号——“一等肃义伯”,他这么做等于是在告诉后人,不是我李鸿章要卖国,我只是为朝廷办事,要卖国的是皇帝你,所以我干脆把你给我的这个封号签上去,而不要把我父母给我的这个名字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民国百年

条约签订后,慈禧终于松了一口气,并作出了今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保证,而签字回来后的李鸿章则身体每况愈下,大口吐血,于11月病逝,临死前,他的床头还站着逼他在东北问题上签字的俄国公使。

1901年10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启程回銮,次年初在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陪同下,从保定坐火车回到了北京。回銮途中,慈禧以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为由,废除了其子溥儁“大阿哥”的名号,认祖归宗仍为载漪的儿子;1908年,慈禧令李莲英派人将溥儁刺杀。

中国近代有两个庚子年,1840年和1900年: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到1900年发生了与八国联军的战争。这样的一个过程说明,在清政府执行屈辱外交路线的同时,中国人也表现出了一种抗争精神,但是到《辛丑条约》后,一切都改变了,中国已经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程度,《辛丑条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耻的一个外交文献,清政府已经沦落到甘心去做外国人侵华工具的地步,清朝的灭亡已经是无可挽回的历史必然了。 


三鉴斋 2010-07-20 14:58:35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26)——庚子國變(III)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三):共和新生(1)——清末新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