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 锯齿啮痕录 3.辞行访友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3.辞行访友

  1966年3月3日午前,停车在省文联的后门卸下两头待屠的猪,牵入圈去暂时安 顿。我想:“它俩总算有了归宿,将葬入同志们的腹中。我呢?”忽然听见一个愉 快的亮嗓子,仿佛在向别人报告什么喜事,一边走一边说,由远而近。我只听清楚 了“押送回原籍监督改造”一句,知道这是在谈论我。说话人一转拐瞥见我,立即 住口,不过脸上仍有着愉快的表情,微微泛红,似有赧色。其实他也是左风的受害 者,被刮到党外去已有八年。我一贯尊敬他,从来没有冒犯过他,所以我对他刚才 的愉快报喜很不理解。自己的臀部挨了强者的左腿,却又去踩弱者的鸡眼,这样的 人那时候多得很。我不怨怼他们。左风之下,谁都涂一层保护色——需要愉快的场 合,你得愉快;需要愤慨的场合,你得愤慨。

  在后门面对面遇见了省文联新来的领导人,一位断臂大校,穿军便眼,据说是 调来加强领导的。我心里害怕他,从来没有招呼过他。他倒满和气的,开口一串哈 哈,同我握手,还问好呢。从他富泰的笑脸上,我读不出我自己是一个阶级敌人。 在他背后两丈远处,老前辈沙汀停步在后门过街楼的扶梯上,回头望我,目光忧郁, 向我微微点头,倾听我同断臂大校谈话。我将被押送回原籍去,沙汀肯定早就知道。 停在那里不走,他好像有话要嘱咐我。还记得1955年批胡风,那时我也是小打手, 为了起草一份报告提纲,我曾有幸多次面聆他的教诲。在他的书桌上,一只熏黄了 的海螺烟灰缸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被戴上右派帽子以后,蒙他不弃,叫我替他 抄过稿子(电影剧本《焊茶壶的人》),顺便校校字句。大作家往往划不清“阶级 界限”,所以早晚必定倒霉。倒是小作家精明些,划得一清二楚,决不丧失“阶级 立场”带来的好处。又记得六十年代初期,有一天沙汀叫我想办法扶正他窗前的一 株歪树,以便遮荫他的书桌。我用大锄挖开树根周围,斜撑一柱,硬将歪树撑正, 弄得汗流浃背。他走出书房来,反背双手,笑盈盈的,歪头说道:“小时候根子不 正,现在就麻烦了。”使我十分尴尬,继之以冷漠,扛起大锄,不辞而去。现在他 老人家停步在扶梯上,用忧郁的目光望着我。他望见了什么,我不知道。半年以后, 当他被揪出来,新打手们骂他是“新巷子19号的新恶霸”的时候,我知道了,他那 天站在扶梯上望见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一柱告警的烽烟,从中国的地平线上袅袅 升起,预报十年浩劫即将来临。

  断臂大校说了一些不关痛痒的话,例如“表现得很不错”啦,“一定能改造好” 啦,等等,然后又是哈哈,又是握手,说他过几天再找我谈谈。我翻眼瞟扶梯,沙 汀已经走了,回到新巷子19号去了。十五年后,历尽长夜风雨,我再见到他时,他 已经认不出眼前的我就是流沙河了。啊,光阴,可怕的光阴!

  我被暂时安顿在布后街1号宿舍。宿舍小院平房,檐低室窄,破破烂烂。邻居 多系机关家属妇媪,出于好奇,纷纷前来侦察,或假装打水,或假装过路,从窗外 投我一瞥。只这一瞥,他们便能捞去许多谈资,在饭桌上发表。“从今天起,我是 客了。”我这样想。草草地收拾好床铺,也不在乎桌破椅蹶,临窗一坐,专心读起 书来。

  当日傍晚,邻居来说,有人会我。抬头一看,见一少年,呼我“九哥”。我不 认识,好生诧异。逼视其面容,细审其声调,原来是我的幺弟余勋禾,五年睽隔, 小孩已经变成少年。想起1961年大饥饿的日子里他来看我时,我在北门梁家巷茶馆 外接他,塞给他冷馒头,看他大嚼。由于家中生计困窘,他的发育不良,十二岁了, 还像七八岁的小孩,又瘦又矮,又佝着背。五年一晃而过,现在变成英俊少年,让 我一眼认不出来。遗憾的是饭吃饱了,人长好了,大饥饿的日子渐渐远了,左风又 循环地刮来了。 幺弟在故乡的木船社做工糊口。这次他负着全家的使命,专程前来成都,向我 进言。昨天他从一位工友口中知悉,省文联将送我去金堂五凤溪沙石场监督劳动, 已同县上通过电话,联系好了。所谓的沙石场不过是一长段荒凉的河滩地,麇聚着 成百的下层苦力,包括一些劳动改造的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夏顶炎阳,冬冒寒 霜,日日筛沙捡石,取低值以谋生罢了。像我这样的大右派一旦落入那里,不但生 活困难,而且容易惹起麻烦,因为那里龙蛇混杂,我若言行偶有疏失,便会授人以 柄,自讨没趣。全家人的意思,据幺弟说,劝我留在成都,不要回去。我则忧心如 焚,不知如何是好。

  当日晚上,安排幺弟住在横九龙巷一家旅馆,同他洒泪告别(明晨他将回去), 独自走回布后街1号去。沿街灯火,恍若幻景。世界虽然广阔,却没有一条给我走 的路。这一天的日记,我写下了戴望舒《过旧居》的名句:

    生活,生活,漫漫无尽的苦路!     咽泪吞声,听自己疲倦的脚步!

  第二天我去找省文联人事科长李彬,一位可敬的女同志,对我挺公平的,今已 作古。愿她灵魂安息。我问:“你们要送我去五凤溪沙石场?”她反问我:“你听 谁说的呢?”我便如实回答。她说:“有这个意思。前天通电话,那里不要你,说 是那里情况复杂,怕你去惹麻烦。”我说:“我也不愿意去那里。”她说:“纵然 不去,你也不是省文联的人了。你懂我的意思吗?你已经不是省文联的人,你的档 案已经转到金堂县,你已经是那里的人了!”我说:“我有母亲,还有三个妹妹三 个弟弟,都在金堂,处境都不好。我回到那里去,对他们更不利。我不回去。我请 求留在成都。”“做什么呢?”她打断我的话,扶一扶眼镜架,表示惊异。我说出 了多年来的梦想,用热烈的感情,用自信的口吻:“拉架架车。1958年起,断断续 续,我已拉了八年的车,拉煤拉米拉建筑材料。别人能拉的,我都能拉。我有气力, 在城市里,我一个人能拉半吨。我也没有什么面子观念,什么场合我都能去。念及 我八年来规规矩矩听话,毫无公私过犯,我请求领导上写一封介绍信,介绍我到街 道办事处管辖的运输队去拉车吧。我会努力劳动的,绝不会丢脸。八年来我这是第 一次向领导上请求。我一点也不想赖在省文联,李彬同志,我只想拉车!”听完我 的梦话,李彬长叹一声,吸燃香烟,也递给我一支,严肃地说:“运动快要来了! 拉车?谁不知道你的身份呢?你想过吗?太天真了,你!”说到这里,俯身向我, 压低嗓子:“留在城市里,像邱原那样,危险得很哪!”

  对,她说到邱原。邱原,我的同案难友,1958年戴上帽子后,被省文联开除公 职,留在成都,自谋生路。他先是开小店画广告,大饥饿的日子里又摆小摊卖汤圆, 近两年在家中做模型工,又在提督街一家小店内刻字,生活过得不错。我应该去找 他。他也许能替我谋一个能糊口的劳动,在成都。什么“危险得很哪”,我不相信, 因为我相信我自己不会去犯法。谁知道五年后那句话应验了,邱兄在狱中自杀惨死……

  谈话临结束时,李彬再次婉言劝我千万不要留在成都。我说:“我要考虑考虑。”

  此后三天,我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慌乱爬,五次跑到提督街那一家小店去寻访 邱原,五次他都不在。向店内一个胖老头打听邱原的家址,他又不肯告诉我一—— 想是邱原对他有所吩咐。这三天啊,困坐愁城,急死人了,我只能读一读消闲书, 《御香缥缈录》啦《瀛台泣血记》啦《清宫二年记》啦等等,做学问的正经书一本 也读不下去。三天过了,热梦冷醒,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得面向现实,及早 收拾诸般杂物,准备哪天归去来兮,于是动手清理杂物,一一集中。我有英国的自 行车Raleigh一辆,早已卖掉。家具不少,前几年挨饿时我卖得差不多了,所剩不 过书橱、书架、灯柜各一,衣箱三口,盛书用的麻布口袋八九只而已。唯独书多, 六百余册,多系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用微薄的稿费,从旧书摊和古籍书店辛辛苦苦 搜罗来的,寄存在公家的藏书室内。清理这些书的时候,每一本都引起我的一段记 忆和一缕感伤。书们虽曰智慧,实则同我一样愚蠢,不知大难之将至,还在那里神 气地微笑着,逗我去读它们。我用扁挑和绳子将它们一挑又一挑,总共六挑,请到 客房内来暂时安顿,堆成金字塔,然后分类集中,盛入麻布大口袋,忙得头上冒汗。

  邻居熊嫂(农场场长卢德银之妻)走来一看,吃惊地说:“天哟!这么多书, 要值多少钱哟!”我抬头一笑说:“当初确实花了我不少钱。”她说:“我的老家 在乡下,从前也有许多书。我父亲是中医,一辈子辛辛苦苦买了许多书。他一死, 家里人不识字,都贱卖了,好可惜哟!书这东西,用之为贵,不用为贱。”说完便 走开了。

  从前我只知道苏轼说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现在又听见同这话对立的至 理名言出自文盲妇人之口,我的灵魂遂被狠狠触及,终身难忘。“用之为贵,不用 为贱”的东西多得很,岂止书吗?熊嫂如果追缀一句“和人一样”,这句至理名言 就更加圆满了。

  “不用为贱”。贱就贱吧,回我的故乡去劳动糊口吧。要紧的是不要露出一副 贱相,招人哂笑。所以3月7日我第六次寻访邱原,终于在提督街那一家小店内找到 他时,我只对他苦笑着说:“邱兄,我要回老家了,特来向你告别。”只字不说我 想留在成都。他放下手中的一本小说,引我去坐茶馆。两人海阔天空,随意放谈。 我问他对摘帽的看法,他笑笑说:“摘不摘都一样。”他的倔强一如往昔,毫无 “悔改”。我想起李彬说的“危险得很哪”,不免替他担忧,劝他注意交往。他却 笑我胆小。他说:“社会上至今还有许多人在打听你,在关心你,你不是孤立的。 老弟,好好保重。”我后来才知道,他所说的“许多人”其中有一个何洁——一百 六十八天之后,她做了我患难中的妻子。

  离开成都之前,除了邱原而外,我还去寻访了四位右派分子老大哥。他们都是 聪明正直的人。同他们交往,如登山,如临水,使人胸怀亮阔,忘却忧患。

  3月6日早晨,我去长顺中街看吕鸿年。他是省文史馆馆员。他住家在铺面,门 对治德号牛肉馆。找到这一家名小吃,就能找到他的家了。他家住房湫隘,街上行 人都能看见他的寝居。我站在门外,探首向内望,见他正在起床穿衣,便呼“吕老”。 他从声音听出是我,大喜,急忙披衣趿鞋下床,连声说:“来得好。来得好。去年 夏天与君分手之后,我一直在等着你来。我有一句极其重要的话要对你讲!”

  吕老室内光线很暗,家具破旧,陈设凌乱。床上不见毯子,唯有草席而已,虽 然气候尚寒。他擅长书法,四壁挂满自写单条,作自我欣赏用。行书带草,意态苍 老。署名穰翁,盖取“穰穰满家”之义。当了九年右派,至今和我一样戴着帽子, 弄得家业萧然,哪有什么穰穰之象。还爱写写旧诗,严肃的有“大易原不易”句, 哀艳的有“不知何处唤卿卿”句,都曾被我嘲谑。他不生气,反过来嘲笑新文学。 后来文革时期,我托何洁去看望他。他即兴写单条一幅送我,七言绝句一首。结尾 两句,他也不怕革命造反派的检举,来得很猛:“若是有人欺侮我,一拳打倒逃关 东!”在某次抄家的前夜,我把它烧掉了。

  我环赏四壁龙蛇的时候,吕老一边喷响鼻一边洗脸。他的盥洗用具,不用说, 很简陋。他的面巾也颇黯黵,令人生疑。他的精神状态却很旺盛,一边漱口一边解 释他为什么署名穰翁。“五谷丰登谓之穰。”他说,两手围腹作肥胖状,满意地晃 着头。“胸臆充实,形态饱满,谓之穰翁。哈哈。”他的两个儿子,一个青年,一 个少年,站在一旁不以为然地抿嘴笑。看得出来他们不是第一次笑自己的爸爸,我 也跟着笑了。

  吕老哼了一声,那一句“极其重要的话”也顾不上告诉我了,便当着我的面, 开始庭训教子:“你们还笑呢。过来!这是余叔叔。有名的流沙河就是他,你们知 道他吗,唔?余叔叔在你们这个年纪,诸子百家,已经读了许多书了。你们?你们 懂个屁!人要懂旧文学;不懂旧文学,也就不懂新文学。不信你们问余叔叔是不是 这个道理。”

  两位贤侄你看我我看你,忍不住笑。

  “是这个道理。”我笑着说。

  吕老接着说:“你们看,人家余叔叔多懂礼节,哪像你们两个哟,只会瓜笑。 你们要跟余叔叔学礼节。唔,快去给余叔叔泡茶来!”

  “没有茶叶了。”小儿子说。

  吕老摸出两角钱来,叫小儿子去买茶叶,又吩咐去上班的嫂子中午带菜回来, 意思要留我吃午饭。我知道他自己尚未早餐,也就不便久留。我向他说明来意:我 是来辞行的,我要回故乡劳动去了。他连声表示惋惜,并不厌其烦地夸奖我旧文学 根柢好,不时地说几句对新文学很不客气的话,又同我谈《易经》,说鼎卦说革卦, 又同我谈旧诗格律音韵之妙,一首接一首背诵他的诗,仿佛我们还生活在五四运动 以前。

  茶叶买回来泡好后,吕老才对我讲他要讲的那一句“极其重要的话”。他很严 肃他说:“去年夏天我们同窗两月,在右派集训班学习,我就很喜欢你。你天资敏 悟,又非常好学。但是,你没有注意养浩然之气。这是你的缺点,你得留心。还有, 你的下颏收缩,此乃暮年困窘之相。还有,你的双颐欠丰,恐怕不长寿啊!我要劝 你,凡事宜看远些,宜看淡些,就像我这样。当了右派,这算什么,一场儿戏而已! 你不是在学习会上引过《庄子》的话吗:子呼我为马则马,子呼我为牛则牛嘛。哈 哈。”他说话的嗓音很洪亮,站在街上也能听见。他说得很自信,我听了想笑又不 好笑,只有不停地唯唯,不停地点头罢了。

  “极其重要的话”我也敬闻了,该走了。我几次告辞,他几次挽留,留我听他 谈修身谈养性,谈一个老憎和一个老妇的故事,说那个老妇去抱着那个老僧求欢, 老僧周身冰凉,巍然不动,此之谓“枯木傍寒崖,了无温暖气”云云。在送我的路 上,吕老仍然亮开喉嗓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嘱我自求多福,自寻多乐,万万不可 堕入老僧“枯禅”自找苦吃;嘱我以后有机会到成都一定要来看他,食宿由他管了。 我一边点头一边在想:“他是一个寂寞的儿童。”一场极左灾难快要来了,报纸上 在批判《燕山夜话》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条曾经葬送我辈的诛语现在又抛出 来了,可怜的他居然毫无知悉,还在说些什么梦呓!

  送我到黄瓦街,临歧分手,我念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两句“明日隔山 岳,世事两茫茫”,暗示他后会恐无期矣。他却大笑,说我已经堕入“枯禅”。他 把住我的臂摇摇,说了一段使我诧异不已的话:“人说科举制度不好。不好?未见 得吧。像你这样的读书人,在那时候,月月还领到二两银子的膏火费——也就是灯 油钱。夜间读书要点清油灯嘛。二两银子不少,吃饭也就够了。谁也不会弄你去做 重劳动啦!可惜!可惜!保重!保重!”

  后来文革时期,有一夜我梦见大雪纷飞,在野地里,吕鸿年如婴儿捆束在襁褓 中,双目瞑合,周身僵硬。醒来后我吩咐何洁:“去成都时,你到长顺街看看吕鸿 年。他可能呜呼了!”何洁去看了他,精神上好,没病没痛,还在天天写字。根据 弗洛伊德《释梦》之说,我想圆说此梦,敬请吕老原谅,如后:野地大雪暗示他的 环境冷酷,襁褓婴儿暗示他的性情天真,瞑目僵硬暗示他的思想陈旧。不知吕老以 为然否?

  挥手道别之后,我去盐道街看傅洁予。他是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这是我第一次 去他家。一条窄巷进去,左边第二家双扇黑漆门便是。入门见他蹲在地上,正在搓 洗一盆衣物。见我来了,非常快乐,一边洗衣一边告诉我去年夏天右派集训班诸同 窗的近况。他们到他家来过,所以他知道他们的近况。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像我这样 即将被押回原籍去接受监督劳动,他们的命运都比我好。

  “上面为什么要弄你走?”他问。

  “要搞运动了,我猜想。”我说。

  “这是一个信号!”他说。

  傅老是右派朋友中的一个革命传奇人物。老实说,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像他这 样的所谓右派。他是1924年的中国共青团团员;他是大革命时期武汉党中央机关的 工作人员;他是三十年代初期为革命牺牲了的一位女共产党员的丈夫;他是四川的 着名革命烈士车耀先的挚友;他是现今国务院某部部长四十多年前从上海到延安去 的引路人;他还是五六个右派朋友的可敬的老大哥。朋友们敬爱他,不仅仅因为他 为人古道热肠,还因为他是一部活生生的党史参考材料。

  洗好衣物,傅老到外面去引来一位同大院住的李同志(不是右派)向我介绍。 彼此一见如故,无所顾忌,什么都谈。李同志专业历史考古学,在他所在单位,堪 称权威。我在这方面自来有兴趣,便向他请教,并流露出羡慕之意。李同志一声长 叹,说:“学这行没有用。我在机关内打杂跑跑腿罢了,没啥搞头。何况出身不好, 稍有一点问题,别人便说这是阶级本质决定。别人的出身好,再有天大问题,也是 后天习染所致;我们则是先天注定。我们,包括你在内,自知前途无望,只好老实 做人。成名成家的奢望,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如今只是混世而已。”我想起了, 傅老曾经对我说过,他们那里有一位同志自称是“不戴帽的右派”,不知道是不是 指的他。我们还谈到支机石和古巴蜀的大石文化,还谈到用阶级斗争史取代通史的 可笑做法,以及用史论取代历史本身的简单做法,还谈到戚本禹批判罗尔纲,硬说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是大叛徒……这时候老嫂子端出面条来,大家用餐,气氛和睦 如一家人。这样的气氛,我在本单位从未领略过。十八年过去了,至今依然记得那 一天的面条是怎样吃的。

  午饭后,上街去坐茶馆。在茶桌上,傅老说了许多消沉的话。对摘帽,对前途 ,他都不再放在心上。他说:“我们这些人纵然摘了帽,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境。你 还记得去年夏天同窗的柳毅吧,那时候他不是摘了帽吗?前不久在街上遇见他。他 的脸色阴郁,仍然做一个办事员。而他从前是某军区情报处长,老干部呢,尚且如 此!”李同志也说了许多令人扫兴的话,主要是学术界方面的。川大教师职员,或 以所谓表现不好,或以所谓出身欠佳,被转业调走者己数百人。学术界老前辈纷纷 被打倒了。被认为左得还不够的所谓落后分子的文章已发排者,给抽下来,更不用 说摘帽右派的文章了。左风看来方兴未艾,李同志说,不知将来更要吹得如何猛烈, 还钻什么学术!他一番话在我听来恰似雪水浇头。我从前幻想过有朝一日摘帽之后 去搞学术研究,实在蠢得可爱。促使我下决心早日滚回原籍,劳动吃饭,了此一生, 李同志一番话起了极大作用。下午近3点辞去的时候,我站得端端正正,向李同志 一鞠躬,口称“感谢教益”,胸怀一腔悲愤。

  为一种结束感所催逼,第二天午后我又忙忙慌慌地到外西罗家碾省委招待所附 近去看胡定远。他从前是马列主义教员,如今在省总工会的养猪场劳动。他的日常 革命实践无非是从量变(养肥)到质变(屠宰)而已。胡兄一人两灶,一灶煮猪食, 一灶煮人食。他很乐观,认为一旦时机成熟,帽子自然摘掉,不必过虑。我很悲观, 认为此生休矣,说了许多伤心话。他不放心,第二天写了一封信,批评我的别愁离 绪似欠健康,也算尽到朋友之谊。毕竟他是教马列主义课的啊!

  3月8日上午,我又去外南小天新村看何剑熏。他从前是大学教授,重大中文系 主任,后来又调到西南民族学院任教,如今是省文史馆馆员。他当右派,同拙诗 《草木篇》有关系。小天新村,居民是城内的拆迁户,平房小屋,低矮密集,维持 着拆迁前的旧貌。我在村中转了很久,问来问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小天五路1l5 号。走近一看,哈,何教授蹲在门前,又是吹又是扇,正在给蜂窝煤炉子生火。我 叫一声“何教授”,他惊诧地抬起头。嘿,一脸煤污!认出是我,大喜,扇子一丢, 擦一擦脸,憨笑着说:“扇了一上午,还是不燃。”便引我入室去。室中空荡荡的, 家具很少,尘埃厚积,唯有二多:书籍多,桌上、椅上、床上、地上都是;酒瓶多, 桌上、架上、橱上,还有床底下,都是。床上被褥不理,烟灰缸中残烬不倒,地不 扫。坐定了,抽燃他递来的劣质香烟,我才发现他是赤脚趿着露趾布鞋,走路佝背, 向前倾俯,脚步前踬后跋的,比去年夏天同窗时又老一头了。他的衣裳有破缝了, 久不洗了。他的夫人已经调到外地去了。家中二子都在上学,过一会就要放学回来 了。他刚才蹲在门前生火,就是要给他们做午饭的。他是慈父兼慈母,一身而二任 焉。两年后,二子之一将惨死于“文革”械斗。不过现在暂时还活着呢,人不知, 鬼不觉,正坐在教室内听老师讲课,也许肚子里正在咕噜响,该饿了吧。做爸爸的 一边同我谈话,一边站起来探首窗外,看那急死人的鬼炉子燃了没有。

  我说,我将被送回原籍去劳动,特来辞行。他不相信。他认为不可能,这天真 的教授。他说话,声音在颤抖,罗罗嗦嗦,老是重复去年夏天同窗时对我说过多次 的话,例如夸奖我聪明啦有才华啦,批评我1957年写的《火中孤雁》一诗是瞎胡闹 啦,说他同胡风吵过架,当初不该定他也是胡风分子啦,说他讲课讲溜了嘴,讲了 一句“东晋西晋”,到1957年学生就揭发他“不学无术”。“不知西晋在前而东晋 在后”,这是他终生抱憾的奇耻大辱啦等等,唯独不说他为《草木篇》受牵连当右 派一事。我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感伤地想:“可爱的教授,你是暮年之人了!”

  眼看快中午了,他又慌着要去生火。我拉住他说:“街上去吃。”他脸红了, 说:“没钱。工资,嘿嘿,我用完了。”我说:“我还没有用完呢。走吧。”便拉 他往外走。出门瞥见炉子已经熄了,他叫我等一等。他回室内去找到铝锅,量好米, 加好水,双手捧着出门,去请邻人代煮二子的午饭。谈妥以后,高兴地引我去进饭 馆。走了半条街,身后有人追来,高呼“何老师”。原来他忘记了铝锅煮饭得有盖 盖。于是他又跌跌窜窜赶回家去,东找西找,总算找到了盖盖,交给邻人。然后气 喘吁吁地走来,拍着前额,自己笑自己的健忘。见他这样,我就更加心酸了。

  何教授引我去一家他常常去的饭馆。坐定以后,营业员来摆筷子,问吃什么。 他拽营业员的衣袖,小声说:“我赊帐。”营业员笑着说:“没问题,何老师。” 我赶快摸出钱,先付了帐,叫来两菜一汤二两酒。我不会喝,二两酒全归他。三杯 下肚,他的目光渐渐散乱,他的言语渐渐含糊,嘟嘟囔囔,不知所云。我只听清楚 了断断续续的一句话:“我要去问……问沙汀……为啥不……不留你在省文联。” 这时候营业员走过来向我耳语,说何教授每月领了工资以后,夜夜来这里喝酒,醉 得一塌糊涂,常常倒卧大街。我听了暗暗发愁,怕他醉了跌倒。二两喝光,他嚷着 还要酒。营业员骗他说:“酒卖完了。”我扶着他到茶馆去。他推开我,悄悄说: “不要抱。羞人!”喝了两道酽茶,他才渐渐清醒。然后我陪他回家去。

  回到家中,歇了许久。酒醒后,他问我:“你真的要离开成都吗,不骗我?”

  “上面已经定了。真的。”我说。

  他连声说“可惜”。接着从抽屉内拿出他多年来的心血之作《骚札》稿本,同 我讨论。他解释屈原的《云中君》写的是闪电神,我不同意。两人愈争论愈激烈, 惹得邻人来窥窗户,看我们是不是在骂架。接着又谈到古文字,他解释“吉”这个 字,说:“吉字就是现在的吃字,古音相同。吉,从士从口。士就是兵士。民间所 谓吃粮投军,这是吉的本义,专指士兵吃粮。”我很赞成。他解释毛泽东《送瘟神》 的“千村薜苈人遗矢”一句。说薜苈是像声词,同啪啦一样,用在诗中形容“遗矢” (矢即屎也)的啪啪声。我原以为他是在说笑话。看见他那一副严肃的探讨状,我 才知道他真是这样想的。我笑痛了肚子,说不出话来,直摆手。

  这天晚上回到布后街1号客房,我心里忽然空虚了。我的朋友就只有这几个, 该去辞行的我都去过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扇我可以去叩开的门了


流沙河 2013-08-22 13:12:15

[新一篇] 流沙河 鋸齒嚙痕錄 2.農場也要別了

[舊一篇] 流沙河 鋸齒嚙痕錄 4.離開成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