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第二章 至善论的政治哲学:自由之浮现 三、至善论与英国政治学说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三、至善论与英国政治学说

  如果说,卢梭至善论与法国同时代人的分裂,具有较多政治哲学的思辨内容,那么卢梭和英国政治学说的分手,则更多地具有政治学本身的具体内容。前者正好为后者提供哲学说明,后者则为前者展示其逻辑结果。

  让我们从契约论进入这一层面的讨论。

  18世纪权力合法理论的讨论,引出另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那就是契约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几乎形成一场跨国界的世纪大辩论。欧洲各国思想家都倾心于从希腊晚期斯多噶学派中引发出的这一观念,并力图注入近代血液,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新型权力的合法论证。

  近代契约论的最早阐述者是德国思想家蒲芬道夫。他的契约论是两维契约,同时并立。一维指向社会起源:人们以契约形式联合成群体社会,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和生存,协调人际间平面横向关系,这就是社会契约。另一维指向国家起源:人们组成社会后,又同意把权力让渡过专职统治者,协议安排社会形成后出现的权力分配。这是垂直方向的契约,以吸纳平面契约上凸现出来的权力关系。这就是国家契约或称统治契约。普芬道夫的两维契约论,反映着他所处时代呈新旧交替叠合的过渡性特点:既反映着中世纪封建领主臣封制的后遗影响,又反映着近代社会商业契约的平等因素。这一过渡时代的两元性,恰恰给后代思想家留下了向不同方向阐述的发展余地。

  一个方向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方向,由此开辟的格局后 来成为英美政治学处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模式。他们坚 持近代早期契约论的两元性质:契约中让渡的权力是部分权 力,不是全部权力;交出去的权力组成国家机器,留下来的权 力组成社会自治;交出去的小,留下来的大,交出去的是为保 护留下来的;因此在功能限定上,国家取最小值,社会取最大 值,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此外,国家起源于一种“必 要的祸害”,(perm-anentnecessaryevil),不能赋予国家道 德化要求,更不能奢望国家能领导社会实现道德化;只能以 “恶”制“恶”,以权力牵制权力。这种权力牵制既需社会对国家 的外部限定,又需有国家内部的分权平衡;国家与社会各有运 行规则,不能窜扰——前者规则是民主,多数决定;后者规则 是自由,个人具有永恒价值,任何人不能强制任何人,不管是 独夫暴政,还是多数暴虐。这样的契约理论解决的是政府组成 问题,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称为“政府契约论”,亦称“小契约 论”。

  第二个方向先是由霍布斯开出,再由卢梭集大成。由此开 辟的格局,后来成为大陆政治哲学处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 关系的普遍渊源,称为“社会契约论”,亦称“大契约”。霍布斯对普芬道夫的改造,是把那个两维契约压缩成一 维契约——统治契约,平面维消失,消失于那个垂直维的巨无 霸(利维坦)。他的逻辑根据是人性观的性恶论——“人对人像 狼对狼一样”,不信任人们留下一部分权力,能够形成自治的 市民社会。因此,人们在契约中交出的是全部权力,接受权力 者也只能是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主权者——专制君主。

  到了卢梭这里,逻辑根据发生变化,“社会契约论”或称 “大契约论”的理论方向却继续向前延伸。逻辑根据的变化是: 霍布斯的“性恶论”是个人“性恶论”,卢梭却把“性恶论”的重 心从个人移向社会,是“社会性恶论”,不是“个人性恶论”,他 信任的是个人本性,憎恶的是社会发展。他在个人观上是“性 善论”,在社会观上是“性恶论”。如此组合的“人性论”,是卢梭 思想一大特色,也是理解他社会、政治思想的关键。正因为他 对社会发展持有强烈不信任心理,故而才有动用政治国家打 断社会自发倾向、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的理论设计。理论方向的 继续延伸是:“大契约论”不仅解决政府组成,还应扩及社会组 成,政府组成是社会组成的反映;社会成员让渡的权力是全部 权力,不是有限权力;契约后果是至善论的全盘贯注,因而不 可能也不应该被反对或被限制,只可能无条件接受;等等。这 样,霍布斯的巨无霸(利维坦),被卢梭配置于道德基础,全部 接收,而且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但是,卢梭毕竟是让·雅克·卢梭,不是霍布斯·卢梭。 即使卢梭达到了与霍布斯类似的结论,他也是通过了他自己 的逻辑言路(logicdiscourse)。卢梭独特的逻辑言路就在于他 的道德救赎、反异化理论。他到达了霍布斯的终点,却掘动了 霍布斯的寝床——权力的强制性、非道德性和物化性:

  第一,服从对象从个人君主转移为社会公意。社会公意是 每个社会成员全部交出权力的结果,服从这一公意,无异于服 从交出去又转回来的自己。服从者就是被服从者,二者之间并 无疏离、异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不是某种权力的集合,而 是社会联合体。这是卢梭人民主权论的逻辑来源,也是他坚持 把这样的契约称作“社会契约”(“大契约”),而不是称作“政府 契约”(“小契约”)的原因所在。

  第二,服从重心从外在的行为服从转移至内在的道德服 从。外在行为服从,是服从世俗的功利调配;内在的道德服从, 是服从先验的个人良知。因此,这样的服从是服从道德—良知 联合体;这样的契约不如说是至善论的道德契约。

  卢梭的这两步独创,是他道德救世理想在政治领域里的 推进,是他在人间此岸重建政治结构,重建“上帝之城”的逻辑 根据。正是在这一地方,他最终与洛克、霍布斯分手,与英国政 治学说分手,进入他自己的道德理想国的构筑。


朱学勤 2013-08-20 15:26:47

[新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二章 至善論的政治哲學:自由之浮現 二、至善論與法國啟蒙學派

[舊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二章 至善論的政治哲學:自由之浮現 四、至善論與分權說和代議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