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书海泛舟记》我的2003年书单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我的2003年书单
    南方周末    2003-12-11 15:22:51

  范福潮(作家)
  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制的成熟期。由于地理上的隔绝,周边国家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又落后于中国,失去了与欧洲文明交融的机会,使得中国本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整体,在它周围有若干原始经济与之联系,而它的经济生活也受到这些原始经济的制约”(布罗代尔语)。此后二百年,虽然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的文化和经济生活并未发生欧洲式的巨变。而在这四百年里,欧洲却进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跃时期,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三卷本《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地理、经济、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相互关联的新视角揭示了深层次的力量怎样对历史事件产生影响。
  麦迪逊的《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是1787年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和辩论的原始记录。此书与汉密尔顿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勾画出了美国建国之父设计联邦政府和起草美国宪法的全过程,若与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参读,将美国的民主历程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横向比较,非常有益。
  “辛亥革命的前景不见得佳妙,其实这并不是后来才看出来,在一起头时实在就已有的了。”(《知堂回想录·望越篇》)这部收录了作者三十六本集子的《周作人自编文集》是一个文化人的心灵史,他从个人的视角记录了自清末至民国时期社会变迁,许多琐碎的细节纤毫毕露,情感平和而质朴,真实再现了作者所经历的社会生活的原貌,远胜于空洞的、观念堆砌的“宏大叙事”。革命党人联合民间会党与清廷的叛臣合力推翻了帝制,他们在利益交换中相互妥协,建立了民国,但在没有宪政土壤的社会,推翻旧的皇帝,便会催生出新的皇帝,帝制的影子挥之不去,国民党没有能力把中华民国建成宪政国家,旧的统治手段仍在延续,国民在暴政下变成了“暴民”,“暴民”用暴力推翻暴政,又一场“革命”之后,翻天覆地,玉石俱焚……
  历史的演进有着深层的经济、文化、人性上的因缘,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是果实,树根深扎在国人的生存土壤上。顾炎武《日知录》卷八“州县赋税”引王士性《广志绎》“天下赋税,有土地肥瘠不甚相远,而征科乃至悬绝”一句,初读,不甚了了。及至读罢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之“田赋-税收结构”一章,始知缘故。明清两朝财政制度的沿革是适应中央集权制发展的产物,它不能催生出欧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西交融的过程迅速导致财政状况的恶化,是晚清政治和社会激烈动荡的动因。清末在中国海关任职三十多年的美国人马士(Morse)所作《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中国的租税”一章扼要概括了这一态势,但不及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对税收和财政制度的变迁考据精细。李允俊主编的《晚清经济史事编年》,逐日记录了晚清七十年间的经济事件,与之有关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及国际上的重大事件也择要选入,这三部书交相辉映,清晰地梳理出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演进的内因,可从经济角度为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做注脚。


范福潮 2013-08-20 13:59:59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中國要向憲政體制過渡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孫中山的籌款歷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