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纷争之春,多事之秋
——题记
前言:
当一个故事刚刚开头的时候,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直到事后回忆的时候,所有的一切才会那样动魄惊心,潜伏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暗潮正在这个国家建立新的混乱,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爬行的藤蔓,而事实上,这些藤蔓也许仅仅是某种庞然大物的附属品。悲剧正在诞生,反复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着的历史宿命仍然在纠缠这个国家,一些从来不成为问题的观点,开始在网络和现实中大量扩散开来,一些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在这个思想混乱的国度有了崭新的,蕴含不同政治目的和民族诉求的解释,气候已成,压制和忽视都已经无法阻止新的裂变,虽然端倪早就显露,但是我们都仅仅是幸灾乐祸地观望着,或者漠不关心的走过。
摘要:
本文基于于进十年来文化领域的几次标志性事件,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政策,重点向读者展示和分析汉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和扩散,及在各大自由传媒思想剧烈交锋的社会现实,并对中国民族关系的未来作出预测,为可能出现的族群分化提出可能性的假设和预防建议。
正文:
进入2008年以来,民族问题在中国愈演愈烈,新疆和西藏的暴力事件此起彼伏,人们惶恐于边疆的变故,连续的民族冲突让人愈发不安和盲从,可以毫不客气地讲,主流媒体对暴力事件的解释力已经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那种政府惯用的语法(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精心策划的暴力事件)更多的,只是引起阅读的麻木感。长期错误的民族政策最终酿成了这样的苦果,我们已经失去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机会,现在所能够做的也仅仅是像我这样,在浏览资料的时候唏嘘几声。
然而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虽然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政策时,我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甚至否定类似于“大量汉族干部撤出西藏新疆,大肆提拔少数民族人士进入政府,坚持仅仅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利用‘三少一宽’大搞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量刑歧视”等等近似自杀的书生决策,但是本文要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领域,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已经出现巨大政策失误的领域——文史和教育领域。
错误的民族政策和模糊混乱的历史观在这里继续肆虐,我们并没有看到过政府在文化领域的有效作为,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大量混淆历史真实和矫枉过正的文化产品开始占据出版业和影视业的主流,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上的一次次退让和妥协也让这个问题越演越烈,长期积累的历史扭曲甚至开始进入地方的旅游文化,别有用心的民族势力和荒唐无智的地方官员导演了一出出闹剧(其中以沈阳的清文化节为甚),而这些违背历史学公正真实原则的倒行逆施,必然会在文化水平不断上升的市民中激发强烈的逆反心理。当政府在原则问题上失去作为时,人们就只能选择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发泄不满。
一,汉民族主义的兴起
2003年11月22日,一个叫做王乐天的郑州人穿着消失三百年的汉服出现在大街上,引起惊诧一片,汉服运动从此进入公众视野,从而成为一种持续到今天的社会现象。
在此之后,一个叫做汉网(www.hanminzu.com/bbs)的民族主义论坛浮出水面。论坛的创始人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复兴汉服”则成了他们从边缘人物走向媒体焦点的一条捷径,随着该论坛的扩张,汉服运动逐渐成为他们进行民族诉求的一面旗帜,许多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由于历史教育的选择性而不被人们关注的东西开始被发掘和整理,不得不说,这些创始人们作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整合工作,并在以后的时间内以文集的形式扩散到各个热门论坛,这里有一个汉网置顶文章的不完全纪录: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汉民族的历史在风雨飘零中》
《大国之殇——汉服消亡简史,文明的失落和复兴》
《满清——逆行在历史上的特快列车》
《明末清初的民族屠杀》
《被清朝打断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学东渐》
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者说古老的),即满清入关是中华文明的倒退和变异,人们对明朝和清朝的印象存在普遍性的历史学谬误,在他们的笔下,明朝俨然成为制约皇权文明进步科技发达的朝代,而清朝则以他不为人知的黑暗残酷走向了文明的反面,他们反复暗示中国近百年的落后和满清贵族的制汉防汉政策有必然联系,他们提倡恢复汉族的传统服饰,将三百年前的剃发易服事件论证为汉族被奴役的标志,汉服运动也由简单的文化复兴走向了充满凶险的民族对立。他们反复的暗示着汉族在近四百年来的弱势身份,以一个被奴役被剥夺文化毁灭科技的民族形象来争取话语权的正义。这些情绪在言论比较自由的网络上开始大肆流行,并在短短的三四年之内争取了众多拥簇。他们开始大肆讲述那些历史书忽略不写的,电视剧从来不演的汉族历史,那些在对外战争中牺牲的领袖人物(文天祥,岳飞)再一次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对历史教科书中对文天祥,岳飞民族英雄地位的否定感到莫大的屈辱和不平,由于主流媒体不能够表现汉族祖先们的丰功伟绩(只要涉及到所谓的“民族冲突”),这种情绪不得不以更加极端的形式得到发泄,他们把大量的史书翻译成白话文并且添油加醋之后发布到各大论坛板块,意图向大量的年轻人(主流上网群体)宣传汉族那些泯灭的历史,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叫做冉闵的君主,因对胡人实行了
复仇屠杀使汉族最终避免灭亡而被捧为民族脊梁,至于汉唐时在边塞横扫异族的
皇帝和将军们则更是他们尊崇的对象。
2006年3月,《明朝的那些事儿》开始连载,对于汉民族主义者们来说,这无异于又一次思想风暴,因为作者写的很浅显,即使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也能够读明白,历史上的明朝是什么样子。当一个火器装备达到百分之九十,启蒙思想席卷江南的明朝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可以想见的,也只有对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一直鼓吹康乾盛世的愤慨。
截至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第三天,北京满学家阎崇年因其着名的“满清贡献论”在无锡(满清大屠杀发生地之一)遭到民族主义青年暴力攻击(在此之前阎崇年曾多次在公开的学术场合遭到此人质问而哑口无言)。虽然警方立即对该青年进行了处罚,但是,此人立即向法庭反诉警方处罚过量,并且,此人的“义举”在汉网等民族主义网站得到了大量支持,许多有汉网背景的律师已经准备为其辩护。
这些社会现象都宣告着汉民族主义思潮的又一次崛起。
是的,民族主义来了,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二 汉民族主义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有了具备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华夷之辨。这之后的历史是华夏族不断聚合强大的历史,六百年的辉煌争鸣最终诞生了统一的秦帝国,在之后的两汉四百年中,汉族(华夏族)一直保持着对周边民族的优势,这一力量对比在西晋末年发生了改变。
五胡乱华直接导致了衣冠南渡和汉族具有民族主义气息的第一次反击(东晋北伐和冉闵灭胡),然而随着胡人在战争中人数的下降和鲜卑人自主的汉化,民族主义气息开始稀薄,并且在杨坚屠戮胡人贵族后逐渐消散,在此后的隋唐帝国,汉族再一次保持了对周边民族的绝对优势,当然这也导致了统治者对异族防备心理的下降,过度膨胀的唐朝在内乱的打击下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大量胡人开始进入中原。
两宋是民族主义风气再一次高涨的时候(见当时的大量诗词),胡汉的区别被强调的非常明显,之后朱元璋北伐灭元的时候更是提出了驱逐鞑虏的民族主义口号,由于受到宋朝屈辱历史的影响,明朝对于外族的政策僵硬而强悍,同时,朱元璋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奉为正朔也削弱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际关系意义上的汉民族主义诞生在清朝末年,孙中山本人就是洪门(反清社团)的成员,而孙中山发起的起义经费则多来自明末逃亡南洋的华人后代,这让辛亥革命具有了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当时的同盟会员对此多有论述,其中秋谨,章太炎,陈天华(他的《警世钟》最近又被民族主义愤青大肆引用)的着作充满了对汉族历史的回顾和对汉族正统地位的强调和扞卫。汉民族主义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共两党的高层都受到了强烈影响,其中以蒋介石为甚),并且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逐渐成为全中国的民族主义,比如当时流行的新一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 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开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这一超民族的概念开始流行,汉民族主义陷入低潮,取而代之的是根基薄弱的爱国主义思想。
而现在,就在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汉民族主义依托网络再次兴起。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驱动力量,我们一定会问,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人们去寻找失却许久的民族记忆,是什么让汉服这个因为满清入关而消失的“古”董成为了
文化复兴的符号,又是什么造成了青年中大量存在的民族隔阂?
三,另一条路,改革开放后的文史悖论
1,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标志人物定位的愚蠢
一个人的历史教育大致来源于这么几个方面,1,家长(尤其是祖父辈)的故事,2,读课外读物(《上下五千年》等),3 教科书,4 网络,5 电视剧。如果把这些变量代入中国的社会现实,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历史观都充满了不可预测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世人皆知的英雄文天祥,在父辈们的讲述里,文天祥也许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在课外读物上,也许文天祥也是万古英烈,然而在教科书里,文天祥成了“破坏民族融合”的罪人,在网络中他可能被一篇文章捧得高贵无比,而却被另一个人说的一文不值,在电视剧中,这个人就干脆消失。
这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了解到不同的东西,而代表官方态度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组则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这就涉及到我国政府在历史教育上的不作为和错误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是以阶级斗争理论为主线的,力图淡化历史上存在的民族冲突,把五胡乱华修改为五胡入华,着力描写当时的民族融合而忽略仇杀,把一些汉族公认的英雄人物划出民族英雄的行列,以统一为历史正义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历史观最终导致了对历史真相的歪曲和篡改。
如果说这样的历史观教学是在灌输一个长久存在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观点的话,那么他遭到了必然的失败和抵制。政策制定者并不明白有一些历史结论是不能够动摇的,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文天祥这种符号人物对整个汉族族群的重要性和不可撼动。他们也许忽视了一点,人们发现历史书和常识产生矛盾后是会有所反应的,这体现为 2001年以来民间持续不断的祭奠岳飞,崖山国难(甚至祭祀崇祯皇帝)事件。事实上,统一压倒一切的历史观给了那些文明屠夫更大的话语权,我们甚至可以说,日后出现的大量对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的吹捧都和教育部的愚蠢有关。
2,影视领域的话语权偏好
1986年 《努尔哈赤》
1988年《康熙大帝》
1989年 《雍正皇帝》
1997年 《雍正王朝》
2000年 《康熙帝国》
2001年《乾隆王朝》
2003年《天下粮仓》
2006年,《大将军施琅》
以及贯穿始终的,阎崇年教授长期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如果做一个调查,询问《百家讲坛》学者最优秀的是谁,答案有可能是易中天教授,但是要问谁的讲座播放的频率最高,那么答案一定是阎崇年教授的清朝系列。)
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满清正剧的电视节目一览。如果再加上娱乐戏说的辫子戏,可以说,整个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期,央视的电视剧栏目基本被辫子戏垄断。有没有其他的朝代有如此优厚的待遇?没有。任何一部歌颂岳飞的电视剧都可以被扣上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即便是没有汉族和满族先民矛盾的汉朝时期的《汉武大帝》在推出前也遭到层层阻挠,而这些文化现象在向公众传达一个怎样的信息呢?
对于这些文化现象的评价是别人的事,作为本课的学生,我更多的是关注这种现象对族群分化的影响,以及这些现象的根源究竟何在。
首先,对满清功绩的过量强调直接导致了族群分化和汉民族主义的再次抬头。抬高满清皇帝的结果非但没有增强人们对大中华主义(胡汉一家)的认同,反而加速了这种裂变,因为这些宣传和所谓的历史研究都带有无法回避的先天不足,即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和篡改(避而不谈满清入关时的种族屠杀),这些文化产物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首先是尚有大量历史常识匮乏的人需要靠电视剧来了解历史,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电视台和广电总局的话语霸权,可惜的很,这些并没有迎来草根阶层的顺从,反而是他们对主流历史观的嘲笑和摒弃。
其次,如果我们探究一下这些历史剧的投资方,我们不难发现中央监管部门对这类题材的纵容原因。具体我就不再细讲,毕竟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当然,读者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华谊兄弟集体创办人的有关情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话语霸权的持续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最终只能让明清之争,甚至汉满之争愈演愈烈,如果政府不给出他们发泄情绪的合理渠道,那么他们自然会寻求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如果政府在这些关键的历史问题上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压制汉族的观点,那么大范围的民族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即将经历的未来十年,这种冲突会持续走高。
3,史学界和地方政府的倒行逆施
1998年,李治亭推出《清康乾盛世》。
2003年,李治亭推出《清史》,掩盖满清暴行。
2003年,官方版《清史》开始编撰。其主旨,将致力于肯定满清的统一。
2004年沈阳庆祝清军入关三百六十年,举办紫气东来清文化节;
2004年建立尚可喜纪念馆,而此人正是广州大屠杀的制造者。
以及贯穿始终的,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教授对满清的赞美。
这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向中最不讲政治道德的一页。我可以悲观的说,族群观念的分裂已经形成,并且这种裂变正在加大,尤其对于南方的汉族人来说,很难讲他们对宣扬屠城的这些头面人物会有什么好感。汉民族主义正是借着主流媒体对历史问题的不学无术,以及政府在文化领域内对汉族的打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扩张。
随着考据翻案的风气统治中国的历史学界,对唐朝王室的血统质疑更加喧嚣尘上,秦始皇和嬴秦部族被考证成西戎(虽然史记记载他们是纯正的黄帝后代),朱元璋也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回族人(天知道那个时候的回族在哪里),汉族被矮化为一个由无数民族混合而成的混血民族(事实上从血统的角度来分析,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血统是纯正的,而按照先人的说法“华夏入蛮夷则为蛮夷,蛮夷入华夏则为华夏”,确定一个人是哪个民族不是按血统而是看你是否认同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是文化认同大于血统,即便他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只要他认同这个民族的文化,凡事优先以这个民族而不是其它民族的利益着想,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这个民族的一员),这一切都让汉民族主义的阴谋论更加能够站得住脚,他们认为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预谋的,旨在证明这片土地谁都可以打进来成为合法的统治者。稍微有点民族意识的人都会很自然的偏向他们的论述,毕竟多年的辫子戏早已经让大多数人恶心透顶。
这些文史领域的异动都成为民族情绪的一种累积,一面是对阎崇年篡改历史的嗤之以鼻,一面是对当年明月等网络明史派的狂热吹捧,这些新锐的思潮碰撞最终导致人们开始回顾那段血泪斑斑的,政府极力希望大家遗忘的历史,并且产生了巨大热情,而当真相大白于人世,当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屠杀和文明倒退开始普及进入人们的民族记忆时,我们可以想见其中蕴含着破坏旧有思想体系的可怕力量。
四,汉民族主义的发展以及走向预测
更加值得我们焦虑的,是仍然仅仅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在历史贡献中对汉族的矮化和漠视,大量的流言充斥网络,可以让任何一个没有多少历史知识的汉族人怀疑自己是胡人的后代,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少数民族的高考加分政策,这往往导致父母中有一个是少数民族的家庭将子女的民族属性改为少数民族,虽然我们都知道满族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远远高过了汉族本身。
这些事实也让网络上的声音走向极端和不理性。我们必须明白,汉民族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甚至新左派可能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共同受到政府的矮化和漠视,具有极大的利益共同性。如果说民主自由的口号早就在中国失去了市场的话,争取汉族平等地位的呼声可以聚拢更多别有用心的人,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汉网背后的力量。同我们刚才的假设相反,这些人和乌有之乡和新法家等左派网站关系密切,一些左派学者,比如王小东,甚至曾经是汉网的特邀评论员.
由于目前掌握的资料有限,我并无法得出一个系统的结论,但是说政府不关注他们的发展是不正确的,坦率的讲,汉服运动并没有遭到政府的打压,相反的是,我们可以从人民日报的海外版上经常读到关于汉服运动的正面报道,种种迹象表明,政府至少目前仍然采取的是谨慎的观察态度。而另外一个方面的消息就不怎么乐观,针对清史学者的网络暴力行为已经逐渐延续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组织的在这些学者公开讲学的时候提出一些涉及历史真相的难堪问题(扬州十日,康熙迁海等),并且威胁会采取进一步的公开行动——从袭击阎崇年的新闻来看他们已经把计划变成了现实。同时,在东北满族在线(一个曾经带有分裂、复国倾向的民族网站)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号召揪出袭击者的威胁文章,这些都让新兴的汉民族主义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
五,两难的选择——政府的对策
在刚才的对比中我们发现,汉民族主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草根阶层对政府行为的反感和不信任,而重建这种信任在目前的条件下已经不再可能,因为对满蒙入侵中国的肯定已经深入每个人的脑海,此刻微小的变动都会被所有人认为是舆论的扭转和政治走向的变化。换句话讲,在人们已经习惯的政府的愚行时,突然的改变非但不能够争取到人心,反而会引起汉民族主义者的警惕和少数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的不安(鉴于满族人在文化和商业领域的庞大势力,以及最近他们对类似事件的敏感反应,突然的转向带来的后果是不能够尝试的)。
那么,带有总结性质的三个问题是,汉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究竟有多完善?事情真的这么严重吗? 政府的对策是什么?
首先,第一个问题,在阅读了汉民族主义门户网站的一些资料文章后,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的思想体系非常完善。因为不管政府是否承认,中国历来是一个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而融合周遍民族而组成的国家。基于这个历史事实,以及华夷之辨的悠久历史,重新在逻辑体系上完善自己的民族主义理论并非难事。他们认为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炎黄子孙(这个带有强烈汉民族色彩的词汇仍然在官方的中华民族体系中反复出现,难以想象少数民族,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会对这个说法有一点点的认同),在秦朝之前分裂为诸夏列国,但是这些诸侯国有着相似的文字,服饰,以及统一的外交语言(雅言),并且华夏诸部在秦始皇时期融为一体,并且在两汉时期形成汉族。此后一直是这片土地的主体民族。他们认为五胡乱华是蛮族对文明的入侵,没有历史的正当性,汉族在此次乱战中损失惨重。随着中原胡人的人口下降和汉化,杨坚乘机灭胡恢复华夏制度,并且再一次统一中国。而之后的蒙古入侵和满洲入侵都是蛮族对华夏的征服,这些民族随着汉人的复国(朱元璋和孙中山)而融入华夏民族,而在历史上,他们并不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汉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华夏文明的优越和游牧民族入侵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巨大破坏。他们通过复原明朝历史来证明满清政权在制度,科技和思想方面的全面倒退,通过对康乾时代历史真相的揭露,基本否定了目前主流史学家的康乾盛世论。
而不幸的是,本人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来看,他们无疑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这个实质是我个政府长期想掩盖的,游牧民族带来的文明倒退和人口素质下降。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课本惯于把成吉思汗描写成舍我其谁的一代天骄,然而,当铁木真时期的数次屠杀和对中亚文明的毁灭真正被人们了解时,这样的历史教育无疑成为了笑柄。而能够诞生的,就只有基于汉族的民族史观,无论其出发点如何,都比刻板无趣,通篇赞美民族融合的历史课本更加贴近真实。
是的,这样的历史观和思想体系是充满说服力的,她无情的告诉你,所谓的中华民族并不存在于这个国家的过去,因为如果你要相信奴隶和奴隶主是同一个民族的话(清朝、元朝),那就只能够得到一个无比可笑的结论,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两千多年,中国土地上长期进行的只是兄弟民族之间的内战而已。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谨慎地认为,这个问题的影响力正在逐年扩大,民族之前的对立趋势正在越来越明显。
首先,仅仅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名义上计划生育是针对56个民族,实质施行中则只是针对汉族)和仅仅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加剧了民族之间的区别和认识误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疆西藏的少数民族政策存在巨大漏洞,原本在毛泽东时代已经被严重削弱的维吾尔语教学被大力提倡,这除了加速维族人民的民族觉醒使融合倒退外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的效果。
其次,如果我们把民族主义的问题扩大到国际视角的话,你会发现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浪潮是一个由西到东逐渐扩散的过程。兴起于欧洲的民族主义最终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独立运动,这一度被我国政府认为是第三世界人民的进步斗争,然而,当这种风潮开始逐渐扩散到东亚的时候,新疆和西藏的分裂势力就必然要抬头,不幸的是,本来可以在毛泽东时代解决的民族问题被愚蠢的民族优惠政策打断了,汉化的过程被不幸终止,维族人和藏族人掀起的叛乱无情的暗合了国际社会的民族自决原则(这一条已经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无论从道义还是削弱中国的思路出发,西方国家都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持这些叛乱者。
第三,从中国的历史教育来看,中华民族的认同说教已经基本失败(当然,这种不顾历史真相的短视口号具有天生的缺陷),随着民智开启(主要是网络的作用),历史真相促使更多的汉族人寻找祖先的足迹。当历史上那个大气优雅的汉族通过文字和少数电视剧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现实的尴尬会让更多人去探寻一个民族失去的东西(传统礼仪,传统服饰,传统舞蹈、传统节日等,以及一切曾经普遍,现在反而罕见的汉族价值观)。当这些都在以无法阻挡的趋势扩散开来时,民族的对立,尤其是汉族和某些民族的心理对立就不可避免,这些历史问题有一天得不到官方的定论,关于汉族历史的争论就会持续下去。
第四,汉民族主义的土壤根植于人们普遍缺乏深刻信仰的社会现实。如果说当年的仇日愤青只能通过污言秽语去打发漫长的上网时光,那么这些沉浸于古典汉族文化的人无疑觉得自己在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在撰写本文时,本人特意通过网络接触过在汉服运动中崭露头角的几个人,复兴古老的典雅审美似乎已经成了这些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精通诗律,达于琴箫,成为物质时代的一种文化逆流,可以想见,会有更多的人将汉民族主义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毕竟,这可以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有着独一无二的,光荣伟大的祖先。
第五,主流传媒的态度并无改变。这保证了民族主义带来的思想冲突会继续扩大,并进一步引发人群对政府的失望。
那么结论是,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实行的六十年后,各民族之前的思想差异更加明显,尤其是汉族,对自己的身份开始格外在意。
最后的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政府的解决方案。
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优方案,是促进少数民族在文化上认同主体民族,中国曾经有过这种机会,在毛时代的中国,存在着一种超民族的社会主义理想,毛泽东时期的民族政策也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淡化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并且加强覆盖所有中国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毛泽东时期的领袖们具有强大的个人感召力,他们完全可以彻底做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彻底的现代化(汉化)政策。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进程已经被打断,并且不可逆转,一个开放的中国,已经支付不起这样做的成本了,毕竟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我们。另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是开国以来对主体文化的摧毁和重建,不幸的很,目前的中国仍然处于回顾民族文化的初级阶段,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认真的对自己的传统文明进行思考和总结,换句话讲,汉族长期以来的儒家信仰已经被摧毁,而一些少数民族的宗教却得到了保留和扩张,这导致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长期不具有同化其他少数民族的能力,而同化则是民族融合的手段。
那么我的结论之一时,某些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回族)已经不可能在文化上认同中国,维持民族统一的唯一条件是保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一旦这个条件不复存在,分裂几乎是这个国家必须面对的未来选项之一。
无情的现实已经说明,长期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换来的更多是离心离德。因为正确的怀柔政策是有条件的,笼络并不代表无条件的在政策上处处倾向少数民族,而在西方世界的压力下,这种曾经有保留的政府行为开始在改革开放后得到泛化。甚至在文史领域对少数民族的领袖作大量不符合真实的描写(最出格的是同治回乱时期的白彦虎,此人直接引起了西北地区汉族人口的大量下降,而目前官方对其的定性非常正面,这也导致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学者敢于得寸进尺)。仍然排在图书排行榜前十位的《狼图腾》则彻底将胡汉关系定义为狼和羊的关系,不顾人类文明底线的讴歌屠夫的赫赫武功。而这些都得到了出版界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也必然遭到汉族中尚有民族意识的人群的激烈反弹。这也就是本文一直在论述的,汉民族主义的根源。
政府目前的局面是尴尬的。复兴传统文化一直是政府无法反对的事件,官方的祭孔和祭黄帝活动也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而不幸的很,复兴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正是这些汉民族主义者,更不幸的是,这群人中不乏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宣传阵地,如果官方的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就只能被其他的理念所占领,而对比与官方在网络媒体的不作为,打着复兴传统文化旗号的民族主义文章则随处可见。头脑空空的人,心中对官方史观存有疑虑甚至有本能抵触情绪的人会选择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在网络领域的放任簇生了带有分裂倾向的一些列少数民族网站,而作为他们的对立面,以汉网为主的一些列汉民族主义网站也只好应运而生。事态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决策者们的控制范围,现在,一切都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
本着谨慎第一的政治道德,政府应该立刻作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立刻停止cc t v一切有关明清之际,清朝或者宋元之际(其实这一条无所谓,蒙族同胞貌似并不是对历史很感兴趣)的有关节目(电视剧,讲座)。只要涉及到现有民族的民族矛盾一律封杀。暂且先做到在官方媒体不刺激民族主义者的神经。
另一面,对于网络和出版界则大可以放任自流,静观其变。官方所作的,是消除自己累计的偏向性,转移民族主义者的矛盾。并且划定他们行为的界限,对于出圈者严厉打击。
第三,彻底,并且永远消除个人身份登记时的民族一栏,强调国家而不是民族。
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政府当从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参与民间传统文化复兴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强调的是华夏文明的美学优势(诗词歌舞绘画器乐雕塑建筑),而把民族主义者的对立面树立为西化带来的民族记忆流失而不是游牧民族入侵导致的文明异化。
我国政府的合法性一直是建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然而在我来看,这个基础仍然脆弱,如果政府能够扮演一个复兴文化,代表民族的角色,那么中国才真正完成了向全民党的转型。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想创造出一种完全割裂传统,并且同西方文化相对抗的文化,历史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本土民族主义的兴起,正给这种转型提供了一种契机。利用民族主义,加强其中的文化成分,而禁止关于民族冲突的讨论是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的。
是的,一切都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
网载 2013-07-10 17:07:1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