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南宋的“中兴四大诗人”,是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其中除尤袤的诗集已经散佚,无法总评其成就之外,前三人的作品,在诗坛上都享有重名。陆游和杨万里曾被同时的刘克庄推许为宋代的李白与杜甫,而范成大以田园诗蜚声文坛,其中《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清新自然似王维、孟浩然,而沉重现实的地方又像白居易、元稹,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都为人传诵不绝。也许是由于这些小诗太经典了,以至于南宋人就开始流传这样的说法: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很欣赏范成大的才华,有心任命他为宰相,却又认为他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不知稼穑之艰”,怕无法胜任燮理阴阳的宰相重职而作罢。范成大于是写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官僚。钱钟书评论说:“假如这个传说靠得住,它只证明了宋孝宗没调查过范成大的诗,或者没把他的诗作准。”因为范成大的诗集中,在《四时田园杂兴》之前,很早就有了描写农村、反映现实的诗作。其实何止是诗,就连他并不经心去做的小词之中,也有像《蝶恋花》这样描绘田园风光的作品。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然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澄怀录》里记录了范成大的一段自述,光景正似为这首小词写照:宋孝宗淳熙十年(1184),范成大已自朝中退隐故乡苏州,重阳节与朋友自阊门泛舟而游,经过横塘,夜间雾气犹未全散,茫茫一白,弥漫水面,犹如云气低垂欲雨。船到彩云桥时,积雾豁然散尽,晴日满空,风景闲雅幽美,无不令人会心惬意。四郊熟稻都已割尽,高高的稻谷堆积放在露天,好似堡垒的剪影。――这番景象与《蝶恋花》词中描写景物虽有季节之异,一是春暮一是秋深,但其中舟行曲折,“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然远”的情景相似,“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与看见“四郊刈熟,露积如缭垣”的丰收喜悦之感也相似。如果没有热爱田园、贴近生活的心情,就算矫揉造作的想表白自己,也是无法写出那么多真切自然的田园诗的。


  范成大退居苏州已58岁,其家族世代居住苏州,对这一片水乡风光有特殊的赏爱之情,他的词作中田园词远不及诗作之多,但都写得清新隽美,在两宋词人中为少见。宋孝宗认为他不知稼穑,可能是从第一观感出发,见他外貌带有江南书生特有的文弱秀气,又兼身体多病,气质上似有不足吧,这一点在他的小词中也有体现,如《眼儿媚・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试轻裘。
  困人天气,醉人花底,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e纹愁。
  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这样的词一派柔婉,读了真能让人懒洋洋的提不起劲来,可是如果把“文弱”作为范成大的性格代表,却十分错误。他早年其实备尝人世艰辛,父母双丧,独自抚养两个妹妹长大成人,一直到她们都出嫁后才重操学业。据说范成大青年时心志淡泊,无意功名,只求将妹妹们嫁个好人家,尽了兄长之责后就可以安度一生,但一位朋友劝他努力上进,求取一官半职以扬名显身、报国济民。这位热心的朋友并亲自督促他读书,终于使他在绍兴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这是范成大踏入仕途的起点。这榜科举可谓人才荟萃,除了状元张孝祥外,南宋四大家来了三个――范成大、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杨万里都考中进士,陆游因为秦桧打压没能晋级。


  本意无心于仕途,但一经入仕,范成大的政治才能却充分的体现出来,他“兴水利,恤贫民,除弊政,建良法”,到处都治理得井井有条,显示出在文弱外表下藏着的精明干练。他平时脾气温和,被同僚戏称为“呆子”(当时人称苏州人为“呆子”)也不放在心上,但面临原则问题,却敢于抗颜力争。宋孝宗想让一个亲信宦官担任枢密院的重职,命范成大草拟制令,他坚决反对,宁可缴还制章、自求引退也不听从皇命,其强硬固执,令孝宗都为之变色。而范成大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一笔,就是在出使金国时力争国权的不畏不屈。


  南宋在高宗时期与金达成屈辱的绍兴的和议,宋奉金为叔,自认为侄儿,使者使金,都必须行跪拜之礼,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可不谓之奇耻大辱。宋孝宗继位之后,对这种耻辱的仪式耿耿于怀,总想改变它,但南宋一方的国力,又不足以公开决裂,于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斡旋。南宋朝廷的计划,是正式向金方提出归还河南北宋诸帝的陵寝之地,而改变屈辱的受书仪式这一条,却不作为南宋的官方要求写进书面,而是作为使臣的个人要求向金方提出,如果成功固然更好,如果不成,那么最多是使臣一力承担后果,不至于破坏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这个计划令很多大臣心惊胆战,当时的丞相虞允文推荐大臣李焘或范成大出任使者。但属当时名流人物的李焘却死活不肯,说:“要是现在让我去,那等于是丞相杀我了!”于是范成大慨然请行。


  临行前,孝宗亲自召见他,说道:“朕以卿气宇不群,所以亲加选择,听说外间议论纷纷,官员们都十分害怕这次出使,有这回事吗?”范成大回答道:“无故遣使,而且还要私人进奏,对于金国来说,相当于就是挑衅,想必轻则拘留,重则杀戮。不过,臣已经立了后嗣,家事也都已经安置完毕,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心里安然,并不畏惧。”孝宗为他的坚决而感动,愀然说道:“这次并不是我方要败盟发兵,何至于害了你的性命?会被拘留、像苏武一样啮雪餐毡的苦境却恐怕将来是有的,朕若是不欲明言,那就是辜负你了。”在出行之前,孝宗已经给了他这样的交代,“不败盟发兵”,其实并不是金国不会加害范成大的保证,相反没有国家强大的武力保障,范成大即使被害被拘,南宋也决不会为他出头,孝宗说:“恐负卿耳。”实则这一趟使命,就是要以辜负使臣的个人安危为代表的。这年是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被任命为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资格,奉国书出使金朝。


  范成大出使前的回答,表明他已抱有必死之心,北上到达燕山时正值重阳,他写了一篇《水调歌头》词: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
  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这时他的行程已经快要抵达终点,即将进行一场明知必败的交涉,这一副连国家也不敢公然承当的重担,要以他个人的名义独力承担。在此之前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洪迈也这样做过,结果却是被金方断绝饮食一天之后屈服,虽然换回了性命,却落得朝野责骂耻笑,这一回轮到范成大去做,“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在这即将拿名节性命去孤注一掷的重要关头,使他坚定信念的,除了对国家残破山河、屈辱现状的一股忠勇之气外,也许还有一种悲怆孤愤在支持他吧?他在路过北宋旧京汴梁时看见仍然留在敌国的中原遗老,为他们记述下了悲愤和苦难:“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范成大虽是南宋的正式使节,可是如果这场交涉遇上凶险,下场要比这些被朝廷弃置不顾的百姓更为悲惨,“平安信”云云,只是事前的宽慰而已。但无论怎样,他还是毅然去做了。


  范成大在燕山已经秘密以自己名义起草了要求更改受书仪式的奏疏,藏在怀中入朝,到达金廷朝见金主世宗完颜雍时,他先出呈南宋请求归还陵寝的国书,慷慨陈词,金方君臣正倾听国事方面的外交辞令,他忽然奏请道:“宋金两国虽然名为叔侄,但受书的礼仪并不合式,臣有疏请上达。”于是举起朝笏呈上奏疏,金世宗大为惊骇,说:“这里岂是你献疏的地方!”掷疏于地,御前的宣徽大使韩钢也呵斥他道:“既是你个人有所祈请,那么就应该告诉接待的馆伴,这里哪是你上奏的地方?从来使臣也没有敢这样做的!”范成大毫不动容,拾起又进,说道:“这封奏疏如果不能送达,那么臣下归朝也是个死,宁可死在这里!”金世宗怒喝:“教他行了拜礼出去!”韩钢以朝笏压住范成大让他拜伏,范成大屹然不动,直挺挺的说道:“此奏得达,臣愿意下殿百拜!”坚持要将这封奏疏呈达金国君主。当时金廷君臣都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不知所措,上下纷然杂乱,金太子完颜允恭当场就要杀掉范成大,被旁人劝解阻止。又有人建议拘留他,范成大凛然不惧,赋诗明志:“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一切最坏的打算,哪怕就是像苏武一样流放到北海牧羊,被勒令公羊生了小羊才许放还这样困苦的处境,他也毫不畏惧。最终,因为范成大的顽强坚持,金世宗到底还是接受了这封奏疏,作出回复,没有答应范成大的要求,却也不敢加害他。


  范成大这一趟出使,“二事皆无成功”(《宋史纪事本末》),南宋方面提出归还陵寝、更改国礼的要求均遭到了拒绝,但范成大在金廷凛然不屈的胆气,比之上一次畏惧拘留而软弱屈节的洪迈,却使时人钦佩。据说连金国上下对他的勇敢也极为赞赏,一时成为金国上下景仰的明星人物。使命结束送范成大回朝的时候,负责陪送的使者特地请问他:“可以把阁下所戴的巾帻式样给我吗?我想仿效这个样子做一顶!”这并不是仰慕“上国衣冠”,而是崇拜英雄,虽说范成大这趟使命并未获得成功,但敢于在强势的敌国朝廷之上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抗节不屈,坚持立场,这种无畏的气概,便值得敌方肃然起敬了。


  对这一段使金的经历,范成大终身记忆深刻,他在燕山使馆中赋《水调歌头》词,开头一句说:“万里汉家使。”后来常常追和前韵填词,在桂林任地方官时,写道:“万里汉都护。”到成都为官时又写:“万里桥边客。”他这一生做过很多地方上的官员,总是东漂西荡,没有安生的时候,写过这几首“万里”之词后,徘徊市间,颇有厌倦远游之意,于是作了一首诗,称:“年来厌把三边酒,此去休哦万里诗。”一直到快六十岁的时候,他才总算能够安然隐退乡间终老,再用《水调歌头》的前韵写道:“万里吴船泊,归访菊篱秋。”他这数首以“万里”开头的词,现在只存第一首,但另有一首《水调歌头》,首句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可见他漂泊辗转之久,思乡怀归之切。范成大的官位最高一直做到礼部尚书,却始终未得大用,在中央总是遭受谗嫉,只有到地方上治理才能显出政绩,虽然也蒙受皇帝赏识,却难以施展才华,到晚年也惟有对着孝宗亲笔御书的“石湖”一匾,自我放旷,默观民生而已。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安抚使,权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使金国,坚强不屈,获得敌方尊敬,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工诗,尤以田园诗见长,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词风亦清逸淡远,着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网载 2013-09-10 21:23:58

[新一篇] 萬里方看汗流血,縱橫西域的大唐名將

[舊一篇] 三十年的英名一朝盡,失落的將星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