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中国最古老国都?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古城墙北段

古城墙遗址两公里处的土垣

内框为莫角山遗址 外框为古城墙遗址

袋足鬶(音gui)

  初见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墙,在一个黄昏。夕阳西沉时分,初冬的农村让人略感寒意;收割后的农田只剩下满眼枯黄,寂寥空旷。
  沿着田埂往前,五千年前筑就的古城墙就这样赫然出现在脚下——
  为了保护的需要,古城墙并没有全部挖掘开,考古队员们只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墙上各挖开了几个大坑,“确定方位,也证明它们的存在。”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古城墙的发现者之一刘斌站在坑沿上说。
  从去年6月发现第一块石块到今年10月东段古城墙的最终被确认,考古人员已经在古城四周徘徊了一年多。最终,古城墙的真面目从农田、竹园、池塘、村庄的掩盖下显露出来了:古城墙为正南北方向,东西长约1500至1700米,南北长约1800至1900米。这意味着,五千年前,在良渚存在着一个古城,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就像站在秦陵兵马俑的大坑前,会有跟古人对话的期望和错觉一样,晚风中站在古城墙上,思绪会有刹那空白——

  悬念一:良渚,中国最古老的国都?
  回放:21年“寻国路”
  中国的汉字,的确是一件很玄妙的发明——单从“国”这个字面,就能解剖出一个地方要成其为国的必需:要有中心建筑,还要有城墙。事实上,在良渚,古城的中心建筑,要比城墙本身早露脸很多年。于是,根据刘斌的回忆,我们理出了一条历时21年的“寻国路”——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最先被发现。这是个人工堆筑的土丘,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从墓葬的规模和发现的器具可以看出,这里应该是古时高等阶层安葬的地方。
  1987年,在距反山东北约5公里的地方,考古人员又发现了12座墓葬和一座祭坛,这就是瑶山遗址。根据已出土的东西,考古专家认为,这里跟反山遗址一样,是社会高等阶层的墓葬群。墓葬群找到了,这些墓里埋葬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不过,有一点大家都很肯定:这些人肯定生活在离这两个墓群不远的地方。那会在哪呢?
  也在1987年,因为104国道的建造,考古人员在良渚遗址群的中心地带第一次发现了莫角山遗址。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发现的,只是莫角山遗址的边缘。考古人员只知道这是一个人工堆成的大土堆——面积达30万平方米。大家猜测,这应该是一处比较重要的中心地带,跟古时的大型祭祀等活动有关。不过,这都只是猜测。
  这个猜测,在1992年得到了证实。当年,莫角山中心区域一个印刷厂要扩建厂房。因为在良渚遗址保护区内,考古队要先对厂房地基进行勘测。结果,就在这块地基下面,考古人员发现了建筑手法非常考究的夯土层和夯洞——一层沙子一层土,整个夯筑的区域面积达3万平方米,另外,还在周围发现了柱洞(祭祀时候立柱子用的)和几个祭祀时用的大土坑——夯土层的出现,意味着上面曾有大型建筑,而柱洞和大土坑的出现,则意味着上面曾有相当于“中心祭祀”或“中心神庙”性质的建筑。
  当时,不少人就认为:良渚时期的中心在这里,上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个中心的范围有多大呢?
  随着城墙的被确认,5000多年以前,古城里的人们处在怎样的生活状态里?答案也呼之欲出——
  “权力中心的人们,住在古城中心的宫殿式建筑里;会有大型的、贵族气息浓厚的祭祀;人们会去神庙祭祀、参拜;绝大多数平民则住在各自略显简陋的房子里,劳作、生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良渚遗址考古站成员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争议:古城?还是古国?
  从反山遗址墓葬群,到莫角山遗址,到现在的古城墙,良渚古城的平面图已经跃然纸上——最外围是宽达60米的城墙;城墙里,有高等级墓地、祭坛;城墙外,有陶器作坊、玉器作坊,还有码头;城墙中心位置,是宫殿式建筑遗址莫角山。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考古专家的面前——良渚古城会不会就是良渚古国呢?这里,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所在地吗?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中国有朝代的历史是不是就要改写——从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为良渚?
  早在古城墙刚刚发现的时候,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考古专家组组长、考古界的泰斗张忠培先生就来良渚实地考察过。也是他,第一次说这里是“中华第一城”。
  “年代上,是最早的之一;建造规模上,是最大的。所以叫‘中华第一城’,当之无愧。”电话里,已经73岁高龄的张先生语速很慢,但语气里尽是肯定。
  跟他提起“古城”与“古国”之争,张先生同样肯定地说:“这里肯定是良渚古国的都城。但是这个古国有多大,疆域分布在哪些地方,还有待考证。”
  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良渚考古的北大教授严文明也曾表示:在良渚古城内,有宫殿式建筑、高等级墓地,外有码头和高等级的作坊,这些都是有职能分工、有规划的,这是区分一个地方是政权还是氏族部落的重要标志。有分工有规划,就表明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了,就是国家了。
  不过,也有考古学家持不同意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古城墙考古小组成员赵晔认为:“古城墙的发现,让我们可以相信,良渚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阶段。但是,成其为国家,必须还有青铜器,有文字。这些东西,目前还是缺失的。”
  对此,张忠培也有自己的解释:“成为国家,要有文字和青铜器,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比如之前大家都赞同的最早的国家是夏,但是甲骨文却是商朝的文字。所以我认为,看一个地方有没有成为国家,要看看社会分工状态,是不是有掌握军权、神权,脱离老百姓的统治者出现。这样看来,良渚古城一带,已经具备了成为国家的要素。”
  “但是,”张忠培顿了顿,继续说,“良渚时代的古国,肯定不止一个。也就是说,这里是首都,但肯定不是整个良渚时代的首都。良渚时代,应该有至少两个古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它们都有自己的首都。不过,从已发现的同时期遗址来看,良渚这里的古国,是最大、政治水平发展最高的。”  

  悬念:还有一道外城墙?
  说起良渚古国的结构分布,张忠培给记者做了个比方——莫角山遗址,就像故宫的皇城紫禁城;现在发现的城墙,就像皇宫的城墙。“外面是不是还有一道古城墙呢?就比如北京城会有一道外城墙?”
  在“良渚遗址保护区”图上,我们留意到,距离刚刚发现的古城墙以北两公里的地方,确有一道土垣。“那段土垣总长5公里左右,很明显地露在地表,不过只有北面这一段。那么,东南西三面会不会埋在地下?是不是有遗迹可以寻找?这就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张忠培说。
  现在的城墙之外真有一道外城墙吗?土垣会是外城墙的一段吗?抑或,就像现在的长城一样,这是良渚时期的“长城”?

  悬念二:发现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我跟村里人商量,想在房子中间挖个坑。就是这个坑,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古城墙的石块。”
  在离古城墙不远的一幢两层小楼里,找到了发现古城墙的考古队队长刘斌。他把我们带进他的办公室——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隔成两块,里面是卧室,外面就是办公室。
  对他说“你发现了古城墙”,刘斌连连摇头:“不是我发现的,是我们整个工作组共同劳动的成果,还有我们之前很多前辈——这是一个连续的工作。就我自己来说,能发现这座古城墙,很偶然。”
  去年6月份,在对良渚遗址保护区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进行地下勘探的时候,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发现了一条良渚文化时期的南北向河沟,宽约45米,深约1米多,河沟里还有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垃圾。“这条河沟的东边就是高地。按照常理,人们肯定生活在高地上,往低处的河里倒垃圾。当时,我就很想证实自己的猜想。”刘斌说,“所以我很想把东边的高地挖开来,看看能不能找着古人生活的遗迹。”
  不过,当时,河沟东边的高地是一个村庄,建着房子,并不属于考古征地(只有属于考古征地才能被开挖),刘斌就去找村民和村长商量,希望在两幢房子中间挖个坑。“得到同意后,我们开始挖探方(用于考察的坑)。后来回想起来,这就是我们挖到古城墙的第一个坑。”刘斌说。
  这个坑从去年6月一直挖到去年12月,终于挖到了第一块石头。“其实,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挖到的石头会是古城墙的基石。因为那个坑是在农民的房子中间,不大,所以地下的石头很有可能也是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的房地基什么的。所以,做完记录,我们又很快把坑给填平了。”刘斌回忆,“今年元旦那天,我没有回家。睡在小屋的床上,我脑子里就在想,我们发现的石头层到底是什么?万一是很大的一片呢?我越想越激动。于是连夜给张忠培老师发短信,把我的猜测告诉他,请他支持我——如果那天晚上我没有想,我可能就跟古城墙擦肩而过了。真是那样的话,我不会原谅我自己。”
  “从第一块石块到古城墙,我们熬了一年多。很多时候,都想过是不是要放弃了。”
  根据葡萄畈的发现和推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2007年莫角山周边的考古调查、勘探计划,并得到批准,省财政厅也给予了专项经费支持。
  “我们首先挖掘的,是西段。因为南面有一座凤山,北面是东苕溪,依照经验,我们决定往北挖。”刘斌说,“我们先用洛阳铲,一点点凿,看土层,看地下有没有一样的石块。前面没有,就退后一点挖;左边没有,就往右边一点再挖。这样一直到今年4月中旬,初步确立了底部铺石块的遗址在莫角山西侧的分布情况——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全长1000多米,宽40-60米。”
  不过,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就是城墙。大家都怀疑这是一段古河堤。
  看到了刘斌留下的照片,前期很多照片上,农田里水稻长得正旺。可以想象,要在水稻、池塘、村庄中间,把古人埋下的厚礼一点点找出来,是多么考验人毅力的一件事情。
  “因为怀疑是河堤,我们曾沿着东苕河挖了很久。结果挖了很长一段路都没有发现同样的结构,于是只能回头再挖。”真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反复中一点点显露:
  7月初,在凤山东南部钻探到一段铺垫石头的遗迹;
  9月中旬,在莫角山北侧河头池村发现了东西向分布的相同结构;
  10月,在莫角山东侧找到了南北向分布的相同结构。
  “直到这时候,同样底部铺有石头的遗迹在莫角山的东、西、北面都找到了。也是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基本上肯定,这不是河堤,是古城墙。”
  “只一块石头,要放过也就放过了。考古,只有想得到,才能挖得到。”
  采访刘斌的过程,不停地被他的电话铃声打断,有全国各地的媒体约采访的,也有同行道贺的。
  “你现在是不是有种一夜成名的感觉?”在他挂断某媒体采访电话的时候,我问他。
  他笑着摇了摇头:“我不喜欢这样。考古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业内的认同是最重要的,社会上的人了不了解、知不知道,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也没什么用。”
  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至今,刘斌已经干了20余年的考古。“我的家人并不知道、或者说并不了解我在干什么。”他说,“就是有时候,他们从电视上看到我了,说‘哦,原来他挖了个什么东西’,其余大部分时间,他们并不明白我想什么、在干什么。而且对考古的人来讲,没什么假期,春节、夏天和下雨不能挖的时候才是休息天。除此之外,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考古现场,一锹一锹地挖,一点一点地钻。虽然外人可能觉得枯燥无比,但对我们而言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时候。比如说良渚古城的发现,最先发现的那块石头通常讲没什么让人大惊小怪的,要放就放过了。但是考古就要去想,想得到才能挖得到,跟我们那些技工,我经常这么说。当你的假设得到实证,你会激动、兴奋。从一块石头到‘中华第一城’,整个过程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这就是考古的乐趣了。”
 
  悬念三:良渚古城会成为杭州的“兵马俑”吗? 
  说到一处古遗址对一座城市的影响,西安和秦陵兵马俑是再好不过的例子——随着秦陵的开发,兵马俑和华山一样,已经成为西安的名片。每一个到西安的游客,一定不会忘记去兵马俑感受一下秦朝的气息。
  现在,良渚古城墙已经被确认,古城的格局已经明朗,那接下来会怎么开发这座古城呢?这里会不会成为杭州的“兵马俑”呢?
  “重点保护区里,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除了“中华第一城”之外,张忠培先生还提出,良渚古城的发现“堪比殷墟”。那么,已经先一步被发现的殷墟,在开发和保护上现状如何呢?
  据了解,在殷墟,遗址内的文物发掘有三种情况——不可移动文物与遗迹绝大多数采取科学发掘后地下封存的保护方法;对于一些比较重要、易于展示的不可移动文物则采用地下封存、地表植物标识,或建设保护房展示,或采取地下封存、地上仿商建筑以及加固防护等保护方法;对于可移动的文物,则在殷墟博物馆统一收藏展示。
  跟良渚古城墙比较相似,殷墟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城乡接合部的农业区,自然村庄较多。安阳地方政府采取的开发措施是停建殷墟保护范围内工业建设、严格控制居民住宅建设、迁移村庄和居民、调整城市发展规划、远离殷墟遗址进行城市建设等。
  那良渚古城的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工作会怎样进行呢?我们找到了良渚遗址管委会主任张炳火。
  “整个良渚遗址保护区面积有42平方公里,其中13平方公里是重点保护区,最大的一块就是莫角山遗址,其他还包括塘山遗址、瑶山遗址和荀山遗址。”张炳火表示,“古城墙有一部分还不在重点保护区块里面,所以接下来就要对这个规划范围进行调整。”
  那么,划进重点保护区块之后又会怎么保护呢?
  张炳火介绍说:“以后,在重点保护区里,城建将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也就是说,以后这个区块内将不再批准新的建筑物,已批未建的,要清退,不能建;现有的建筑,也要搬迁。在一般保护区,工厂等这些破坏遗址的建筑不能建,民居的话,也要经过审批。”
  “将来想建成一个大型的实体博物馆。”
  连线张忠培先生的时候,他曾向记者表示:“古城墙发现了,并不能就大功告成,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最近的,比如这个城门在哪里。”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这毋庸置疑。不过,除了业内,一般人将来可以欣赏到吗?
  “随着古城内外建筑结构的进一步被发掘,这里应该成为一个天然的博物馆。”刘斌表示,“就像国外很多博物馆一样,哪里挖掘出土的文物,就地保护,就地展览。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开挖整座古城,100年可能都不够。我准备跟一些大学的考古系合作,把这里建成为一个基地,大家可以一起来挖掘。”
  张炳火也认为:“古城墙遗址、古城遗址,一定要跟发展旅游结合。不过相关领导人也表示,具体的时间和规划安排,要请国内外高手来帮忙制定,加快启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
  不过,对此,张忠培先生另有看法:“古城墙跟兵马俑不一样。兵马俑是火烧制过的,挖掘出来之后也可以保存,但古城墙是黄土夯筑成的,挖掘本身难度就要大很多。不过,并不排除古城内有墓葬等建筑,这些应该可以建成博物馆。”


毛蓉蓉,姚志伟 2013-05-03 00:27:48

[新一篇] 西狹頌

[舊一篇] 中國式謊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