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宋风画古城(三)洛阳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洛阳在古代是每一个游子心头的乡愁,是千年回眸的故乡。她是一座雍容永远的城市。
& p# I8 @- E0 H3 J/ m* ~) [: ?* P       梦回洛阳,眼前总会幻出一片花海。富贵吉祥,姹紫嫣红,洛阳牡丹从古代翩然而来,宛若凌波仙子,勾起人们前世关于美的全部记忆。
; t. C3 {; ]  B5 q# R9 b       隋唐时代,洛阳号称东都,地位丝毫不亚于长安。实际上皇帝老儿在洛阳呆的时间还略多于长安,估计也是因为那些国色天香的花儿吧。
3 d7 \! h% g0 N       与李白、孟浩然同时代有一位际遇坎坷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安史之乱时,大约就在杨贵妃马嵬坡身亡的那一年,因遭小人嫉而被杀。十五年前,他当时尚在南京任职,一个叫辛浙的朋友路过,取道回洛阳。于是王昌龄便在镇江的芙蓉楼为友送别,并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芙蓉楼送辛浙》:“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提及洛阳,那是他梦萦魂绕的地方,一片冰心只寄于洛阳的亲友。萧萧秋风秋雨里,一种离愁孤寂、空明纯净的深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 P+ }0 k4 y4 y* i# @        洛阳牡丹甲天下,花开时节,举城若狂。“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白乐天首先站起来说:“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刘禹锡叹道:“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谁说不是呢?旁边马上有人相和:“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这种赞美一直延续到宋代,欧阳修先生也情不自禁:“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甚至写史书的司马光也坐不住了:“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可见当年花会之魅力迷人,举城若狂真不夸张啊。
" @. \' d9 A+ b/ l2 u$ a( _        美人如花,花映美人。二者是不可分的。因此诗人笔下洛阳古邑的姑娘也是如此的美丽:“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呵呵,错了,这个不是唐宋人说的。可王维的确写道:“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韩愈也在日记里记下:“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牡丹至今依然艳丽如昔,大约洛阳城的女子也一样笑靥莫愁吧。
/ p9 y+ n& m& z: K* y         时序进入九月,洛阳城又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季节最易惹人情思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 这首诗道尽了做客他乡的游子思乡的隐忧。  武元衡却反季节写到:“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说是春风,但乡梦吹起,潇潇只觉秋意。最是诗仙李太白说的真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夜我亦在客中,也是初秋,难眠的长夜,故园那遥远的童年山乡便在心中清晰浮现。。
7 A; g+ o2 o4 K0 K       “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李商隐的诗正如他的《无题》一样,情意朦胧却历历如现。花柳都是短暂的,人生何尝不是呢?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贾至也算是位风尘飘零客了,一别就成天涯。都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城外的北邙山隐隐浮于岁月的烟尘中,笑看红尘几多悲喜。人间熙熙攘攘,洛阳城只是静默不语,一如今夜我悲欣交织的思念。。
6 @: O, y+ V3 |" F0 ^% E- }        所以,最后东坡居士总结说:“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叹!
 


轻枫白云 2013-03-08 09:55:13

[新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二)西安

[舊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四)蘇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