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北洋政府袁世凯统治时期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史称的“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即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日在北京就职,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各个派系的兴衰关系很密切,以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辈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叔祖袁甲三以督办安徽团练镇压捻军起家,累官至漕运总督。父袁保中系地方豪绅。叔父袁保庆曾在袁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袁世凯自幼过继袁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袁保庆死后,复随袁甲三子、户部侍郎袁保恒至北京就读,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直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

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河南项城人,故称袁项城”清末民初政治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北洋军阀的创始人、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的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民国成立,世凯当选首任正式大总统,甚至于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袁世凯上台后,对临时政府进行改组,唐绍仪首任内阁总理。后又逼迫主张调和的唐绍仪辞职,换其亲信赵秉钧组成御用内阁。此时国会中同盟会员居多数,南方多数省政权也掌握在同盟会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相当的实力。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与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建立友谊。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自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1907年任奉天巡抚。

       民国初年,唐绍仪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党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当见到《临时约法》遭袁世凯破坏时,于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1917年8月,唐南下参加护法运动,被孙中山任命为护法军政府财政总长。1920年11月,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寓居上海闭门不出。抗战暴发后,传闻日方有利用唐绍仪在南京组织伪政府的消息,1938年9月30日,潜伏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奉命将唐刺杀。

        1912-1913年上半年,是民国史上一个短暂的特殊时代。政党林立,舆论活跃,全国大小党派团体上百个,报刊几百家,表现出难得的资产阶级民主气氛。众多政党中,最重要的是以同盟会为主体改组的国民党,以前清立宪派旧官僚为支柱的进步党。国民党领导人希望通过和平方法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发展实业,具有进步意义。但他们在理论上的主张脱离了农民的现实需要,组织松散,缺乏强有力的行动手段,对袁的野心也认识不足。相反,袁世凯暗中集聚力量,文武并用,扩军备战,寻求列强财政支持,实力雄厚。

       1913年初,大选揭晓,国民党获胜,袁立即暗中指使暴徒暗杀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挑起战争。革命党仓促中发动了二次革命,终因不敌早有准备的北洋军而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南北对峙局面宣告结束,袁世凯用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独占了全国政权。接着,袁通过威胁手段,于10月当选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会及省议会,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总统独揽一切大权,至此,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成果,被破坏殆尽。

  袁世凯统治期间,镇压了革命派的活动,北洋派也保持着大体上的一致,政局相对稳定。但大总统的职位仍不能使袁世凯满足,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1915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但经过辛亥革命,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袁为称帝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以换取支持,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袁在北洋派内部排挤手握兵权、对帝制不甚积极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造成北洋派内部的分裂。忙于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可能给帝制运动以有力支持。因此,袁世凯称帝后彻底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很快得到全国响应,资产阶级两大派别(国民党和进步党)在反袁基础上联合,北洋派内部却无法一致。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袁世凯虽然还想挣扎,但已力不从心,于1916年6月6日病死。

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蔡锷

       蔡锷(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中国近代军事家,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 

转载自jianxiaochao88.blog.163.com


网转 2010-07-15 08:32:36

[新一篇] 私心也辦好事,走向共和袁世凱功不可沒

[舊一篇] 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袁世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