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读】孙惠民:时差的代价是滚粗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还“教育”现在的年轻人“爱护父母和你的下一代”,这也太对牛弹琴了,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永远是个人本位主义。


时差的代价是滚粗

文 | 孙惠民


这几日,台湾的选举活动甚嚣尘上,最终,备受瞩目的“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的惨败落下帷幕,一介平民柯文哲医生战胜了有显赫家世的连胜文,高票当选台北市长。


“人生可能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要往对的方向做改变,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万一因为错误的选择,丧失了经济竞争力,那就失去一切了。你可以不再让父母担心,你不只是为自己投票,也是为了爱护你的父母及未来的下一代——投下连胜文这一票。”


这是大选前一天国民党在台湾各大媒体刊登的广告,而就是这则看似无懈可击、天衣无缝的广告注定了国民党的惨败。有媒体对这个广告点评到——拜托,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还“教育”现在的年轻人“爱护父母和你的下一代”,这也太对牛弹琴了,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永远是个人本位主义。


国民党这则广告摆明了不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不仅如此,国民党显然也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既不看电视,也不看新闻,就像大陆的年轻人一样,几乎没有人每天晚上7点钟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CCTV的新闻联播。这种不了解受众的触媒习惯的广告,自然注定被“冷漠”。


脸谱的扎克伯格曾经说过很着名的一句话:“互联网时代,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


造成冷漠的原因很多,关键还是在于“认同”二字。如何做到认同,其实很简单,就是价值取向要一致,也就是要有一样的信仰。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在彼岸世界的那个你!


如果把人生看作端到端的流程,那么出生的你在这一头,死亡的你在那一头,中间的节点就是阴阳交界之处。有人要问,我信的是上帝、真主、佛祖、金钱,我怎么会把彼岸的那个我当作我的信仰呢?


不妨看看几种现象,信仰基督教的,希望通过洗刷原罪,死后进入天堂。信仰回教的,希望做圣斗士,不惜牺牲此岸世界的我,以换取彼岸的我在天国能够享有美好生活。信仰佛教的,希望佛祖保佑,不管我今生怎么样,在来世一定要转世投个好胎。


由此看到,信仰的逻辑思维原点和终点,都是我,即现世(此岸)的我和来世(彼岸)的我,而且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活得比现世的我要好,否则,信仰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这就印证了通常我们所说的,没有信仰的人最无畏,啥都敢干!


所以,人是彻头彻尾的利己动物,在这个意义上讲,信仰,无非就是对彼岸的那个自我的迷恋和认同,无他!


由此想到在企业管理中,如何管好人,其实只要承诺给员工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就是高大上的愿景,并在流程予以逐段兑现,切记,是逐段,不能一次满足,就一定能够让他把自己最大的潜能激发出来并进行自我管理,企业由此实现无为而治!


这是一个“买的是水果,吃的是精神”的时代,如果你不能透过重重雾霾,对彼岸的那个我进行画像,那么我在你眼里就是一只普通的橙子,而褚橙所蕴含的永不放弃精神,你就不能参透。到这个时候,我只能送你两个字——滚粗!


有人说,人和人之间是有时差的,这话说的太好了。友人问“难道不是代沟”?对!不是代沟,是时差——你呢先走了一步,我呢还没到那个境界,这就是时差。


滚粗,就是时差的代价!


本文选自《真如》微信公众账号,转载请注明来源。


综合 2022-01-09 18:58:39

[新一篇] 《新華字典》里的政治學(圖)

[舊一篇] 清末民初的中國風情 Elizabeth Keith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