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一、官救民,民救官
宋代的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皇佑年间的进士。曾任知谏院、知河中府、知和州、知庆州等,哲宗时累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为人正直忠厚,勤勉好学。
有一年,秦地(今甘肃一带)发生了大饥荒,范纯仁擅自决定,要打开「常平仓」救济灾民。
幕僚们都讲:「这件大事,应该先请示朝廷,等到朝廷有批文後,才能开仓济民。」
范纯仁说:「如果等待批文下来後,再来救济灾民,就晚了。还是先开仓,救灾民要紧。责任由我承担。」这样,灾民得到了及时救济,农业生产也有所恢复。
不料,皇帝听说了此事,迅即下诏派使者,前来调查这件事。
百姓闻讯後,异口同声地说:「范公救活了我们,难道我们能忍心连累他吗?」
於是,大家不分昼夜的往「常平仓」送粮食。当地老小,一齐出动,多则一石两石,少则三斗五斗不等,日夜奔忙。并且有人作了个人送粮、官仓收粮的记载。行动迅速,账目清楚,一览无余。
等朝廷使者到来时,「常平仓」已经充实如初了。
二、府君生尔(你),尔(你)必勉之
西晋时,王浚是大将,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人。曾两任益州刺史,在灭吴战争中,功居第一。官至抚军大将军。他在担任巴郡(今四川重庆)太守时,巴郡与吴国邻接,人们苦於战乱和徭役繁重,多数人生了男孩,都不愿抚养。
王浚了解到这种情况後,马上制订出严格的条例,禁止弃婴,同时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课税,凡是生育孩子的人家,都给与一定的假期,并免除其徭役。到了发兵灭吴之时,王浚原先在巴郡所保全下来的孩子,已经可以参军打仗了。
孩子们的父母,都告诫子侄们说:「王府君(指王浚)救活了你们,你们一定要全力杀敌,不要怕死啊!」那些青年入伍,个个忠勇,保障了边防的安宁,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
三、 狄仁杰冒死救死囚
狄仁杰任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时,越王的反叛,已告失败。追随他的两千多人,都因谋反罪被判为死刑。
狄仁杰下令:摘除这两千多人的刑具。他又给朝廷写密疏说:「我想谈谈自己的的想法,又顾虑有『为反叛辩护』之嫌(此罪当斩),不说,又有害於陛下的体恤臣民之心。因此,奏章写好了又毁掉,毁掉後又重写,实在难下决心。我想说的是:这些被定为死刑的人,并不是本来就坏。而是因为受到蒙蔽、牵连而获罪……」
不久,皇帝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有诏书下达,将这两千多人,全部由死刑改为流放边地。
当这批囚徒刑满释放,离开流放地宁州(今甘肃宁县),返回到各自的家乡时,家乡的父老们,前往迎接、慰劳他们,当着他们的面说:「是狄使君(即狄仁杰)冒死把你们救活的啊!」
那些人听了,抱头痛哭,为狄仁杰斋戒祷告了三天,才各自回家而去。
四、一官舍命退洪水
西汉时代的王尊,是高阳(今属河北)人。曾任益州刺史、东平相、京兆尹、东郡太守等官职。为人刚正诚实,得吏民普遍称颂。
王尊在担任东郡(今河南濮阳)太守期间,有一年黄河暴涨,浸及「瓠子金堤」,郡中的老弱病残,急忙逃避。王尊亲自拿着圭、璧(两种玉器:圭是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璧是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去祭祀水神.发誓愿以自己的身体,保护大堤,护卫百姓。然後,他便真的露宿於大堤上。
数万吏民得知此事後,争相叩头劝阻,而他坚决不离开大堤。
到了河水继续猛涨、冲坏堤坝时,吏民们一哄而散,争相逃命。只有一名主簿(官职名),留下来,站在王尊的身边流泪。
他们二人,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端立不动。而洪峰却突然遏止,回落了下来。
事後,百姓们都讲:这是水神,被王尊大人的精诚爱民之心,所感动了啊!
(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陆文 2010-07-15 08:32:4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