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15位计算机天才及其重大发现(近观15位计算机大师的生平与成就,有8位图灵奖得主)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奇思妙想:15位计算机天才及其重大发现》
第一部分 语言大师:如何与机器对话  1
1 约翰·巴科斯 不断进取的发明家  4
2 约翰·麦卡锡 不走寻常路的常识逻辑学家   16
3 艾伦·c.凯 清晰的浪漫主义梦想   28
第二部分 算法大师:如何快速地解决问题   39
4 艾兹赫尔·w.戴克斯彻 可怕的说明文和最短路径   42
5 迈克尔·o.拉宾 机会的可能性   51
6 高德纳(唐纳德·e.克努斯) 逐新趣异一线牵   66
7 罗伯特·e.陶尔扬 寻找优秀的结构   76
8 莱斯利·兰伯特 时间、空间和计算   89
9 史提芬·古克和利奥尼德·列文 良解难觅   101
第三部分 架构大师:如何构建更好的机器   115
10 弗雷德里克·p.布鲁克斯 成功带来的愉悦   117
11 伯顿·j.史密斯 与光速赛跑   127
12 w.丹尼尔·希利斯 与生物学的连结   136
第四部分 机器智能的雕塑大师:如何让机器更聪明   147
13 爱德华·a.费根鲍姆 知识的力量   149
14 道格拉斯·b.莱纳特 一场二十年的豪赌   159
后记:下一个25 年   173 

 21世纪到今天早已进入第二个十年,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无法分割。我还记得上中学时用奔腾386玩打字游戏的情景,那时候不管干什么都需要一张或几张5.25英寸的DOS软盘才行,笨重的显示器屏幕是一个只有256色的球面。而现在别说软盘,就连CD都已经淘汰过时,计算机上默认的盘符直接以C开头,运行速度、显示效果与早期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流行的终端机型已经变成了便携的笔记本,方寸大小的手机堪比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其他日新月异的掌上触摸设备更是层出不穷。除了成为消费品外,计算机强大的能力近可帮助我们处理日常工作、记录存档,远能探索太空海洋、破解医学难题。这颗星球上每一秒钟都会产生无数的信息,而它们都在计算机构成的网络中以光的速度穿梭——世界变得更加透明,距离的概念正在消失。
  这一切在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而它们又都在短短20年中就完成了进化。更妙的是,未来的计算机又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同样无法想象。
  那么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又会发现什么?是什么样的人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如此卓越的贡献?他们是如何与古老的加法器和乘法器进行对话的?我们都知道C语言(无论你是否掌握),它的始祖又是谁?互联网的雏形是什么?用电脑模拟人脑这一想法是如何付诸实践的?有心人也许能从历史的倒影中一窥时代变迁的可能方向,更何况这些风流人物的轶事就像一杯杯淡雅的香茗,令人读来不忍释卷,品之齿颊留香。
  这些风流人物正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师,高举科技的火炬和明灯,为广大计算机从业者披荆斩棘、引领方向,留下了无数的里程碑。如今走上神坛的苹果教主史蒂夫·乔布斯 何尝没有受到过艾伦·凯发明的Dynabook的影响?倘若阿帕网(ARPANET)未曾诞生,马克·扎克伯格又怎能在互联网独领风骚?
  《南渡北归》一书的作者岳南曾高叹“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所幸在计算机领域中尚有无数天骄儿女竞相追随前浪。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以及更多的幕后英雄都在将前辈的薪火传递。也许十几年后,类似本书中所谈到的下一代大师将会出现。
  翻译这本书对我其实是一次朝圣之旅。在翻译过程中随这些大师一起喜笑怒骂,体验他们在研究生涯中的酸甜苦辣。这些传奇人物对课题孜孜求索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甘于冒险、勇于面对嘲笑的不羁和洒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值我32岁生日的今天,胡乱挥就此文,是为序。
  向怡宁
  2011年9月6日晚于湖北武汉
  (编者说明:为便于读者理解有关背景知识,译者不辞辛劳,为译文增加了许多译注。书中脚注除特别说明外,均为译者注。) 

 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开创先河的大师们都生活在遥远的过去。要想揭示他们真正的丰功伟绩及其前因后果,我们只能深入历史的角落,在尘埃中寻求真相,从传说中分辨事实。牛顿是否真的被苹果砸中?阿基米德是否高呼着Eureka 从浴缸跳出跑到大街上?欧几里得是否曾经从古埃及祭司那里窃取了几何的秘密 ?
  计算机科学则与此不同。那些最先研究当前计算方法(computation)的数学家们,例如
  阿兰·图灵 、埃米尔·波斯特 和阿隆佐·邱奇 ,都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或40年代。我们今天的计算机的概念和他们的早期构想相差无几:一个计算引擎(calculating engine)和一个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memory)。他们提出了该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计算什么?对于这些数学家来说,“computer”这个词既可能指机器,也可能是指人类本身——因为在他们开始建立相关理论时,世上还没有能够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器。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当计算机成为工程上的现实之后,该领域的重要问题开始转变到实用主义方向。仅仅知道一个问题最终能被解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高效且优雅地(如果可能的话)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我们为真实的机器编写指令,需要我们努力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构建更好的计算机,以便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此外,有时还需要让计算机也参与到创造过程中来。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它们分别对应了过去数十年来计算机科学家们为之奋斗的4个基本问题。
  (1) 语言大师:应该怎样与机器交流?
  (2) 算法大师:如何能让计算机更快地解决问题?
  (3) 架构大师:能否构建更好的计算机?
  (4) 机器智能的雕塑大师:能否编写程序让计算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书介绍了15位当代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历程以及工作成果。他们都是第一流的创新大师,其中有8位是图灵奖 得主,其荣誉相当于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事实上,如果没有他们作出的贡献,现代计算机很难像今天这样深入平常百姓家。在本书中,他们解释了自己对科学产生兴趣的缘由,回顾了成长环境和其他科学家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各自进行基础探索和发现的途径,同时也分享了对未来的看法和主张。
  在说明这些思想及其重要性时,本书尽量避开了科学术语,因此读者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只要对计算机的发展演变,以及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感兴趣即可。
  设想回到1690年去拜访艾萨克·牛顿。你也许会问他对于惯性力的看法,而他也可能会讲述自己早年间在伍尔索普的农场生活 。能与计算机学科的艾萨克·牛顿们当面交流,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这也鼓舞我们写出了本书。
  关于写作风格与表现形式
  本书立足于现场访谈的第一手记录,因为我们相信,这些科学家们的言传身教更能帮助读者透彻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方法,这比经过我们的转述和修饰要好得多。我们负责勾画出相应的历史背景,并解释相关的科学和数学原理,但关于这些科学家是如何提出自己的发现,当时他们都在想些什么,最好还是听他们自己来说。
  考虑到行家里手通常会对技术细节感兴趣,我们把相关部分用补充内容的形式展现出来。也许读者把书读完一遍之后还会要回头再看看这些部分。我们也为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份基本术语的词汇表。此外我们还在每部分开篇几页按时间顺序列出了本领域及诸位科学家生平的大事,帮助读者在时间上进行定位。本书的最后两章“后记”和“结语”,则探索了两个问题: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在他们的人生和思想上是否存在着家族相似性 ?25年后,类似本书这样的着作又将会探讨哪些新的发现? 

 本书脉络清晰,内容引人入胜。计算机大师们精彩的洞见、事例和花边故事随处可见,不仅富有启发意义,而且读来趣味盎然。
  ——David Gelernter,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本书是一系列人物介绍和访谈的精彩合集。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最早也不过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书中介绍的那些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计算机的时代”。
  ——L.R. Shannon,《纽约时报》
  本书作者以亲切的笔触娓娓道来,引领我们逐个认识那些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风流人物。正是这些卓越的科学家们披荆斩棘,为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数字世界铺就了基石。
  ——Chris Goodrich,《洛杉矶时报》 

http://product.china-pub.com/199000


奇思妙想 2012-03-17 00:51:41

[新一篇] 從將軍到明皇小說:斬血千山寒

[舊一篇] 創造天賦:達·芬奇的7種天才特質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