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庄园与政治:中古社会变迁研究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精选了《文史哲》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关于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的学术论文20篇,既有关于庄园政治的宏观总论,也有关于魏晋玄学的细微阐述。

目录 · · · · · ·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

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

东晋南朝时期的世族庄园制度

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兰陵萧氏“皇舅房”之兴起及门风与家学述论

汉唐之间袁氏的政治沉浮与籍贯更迭--谱牒与中古史研究的一个例证

两晋赋税制度的若干问题

试论汉宋时期农村“计赀定课”的制度性缺陷

关于南朝户籍的两个问题

有关均田制的一些辨析

街:城市社会的舞台--以唐长安城为中心

东曹、魏尚书的选举与中正的形成

西魏北周时代胡姓再行与胡汉体制

关于北魏的太子监国制度

北魏“三都大官”若干问题考辨

南朝监局及其军权问题

论《隆中对》的成功和失误

论刘备

魏晋玄学的评价问题

郭象历史哲学发微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后记

严格来讲,古代对外征服中,以被征服族仍在原来的土地上为征服者服役的农奴制形式,仍然是不平等的部落联盟形式。被征服族和征服族是族与族的关系,他们各自仍是聚族而居的,各自的氏族部落制还没有完全解体。 周人的氏族为什么如此顽强地以宗法的形式保存下来了呢?这要从西周初年周族的发展来解释。周人起自西方,向东发展。在灭殷之后,以大氏族分裂的方式在东方建立了许多殖民国家。这种客观形势要求周人特别需要加强族内的团结,一方面缓和周人族内贵族和氏族成员间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隔绝周族氏族成员和被征服族的氏族成员的接近。这样一来,也就加强了周族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力量。

孟子曾谈到一国之中,国野之分。住在国中的是国人,是君子;住在野的是野人。孟子这段话见《滕文公》篇。(略)孟子国野之分,就是《周礼》中乡遂之分。孟子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些东西。第一,从孟子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居于野的野人和居于国中的君子对国家的负担不同。野中所行的是助法,国中所行的是赋法。第二,从“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和“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我们知道居于野的野人是殷人,居于国中的是国人。 大约周灭殷之后,周人和殷人对国家的负担上有了分工,周人负担兵役,出兵打仗,殷人没有兵役,仍以助的形式,提供租税粮食,所谓“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先秦文献中,君子小人、君子野人之分,最原始的意义,只是族的区分,君子指周人,小人野人皆殷人。《论语》“先进于礼乐者野人也,后进于礼乐者君子也。”如果不从族的区别来解释,是不好说明的。


2022-12-08 19:12:50

[新一篇] 長期主義 關注短期業績,更要投資長期增長

[舊一篇]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