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 四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在李定国两入广东,力图与福建的郑成功在广州会师的时候,江南的反清志士正密谋联络东西明军,促成孙可望军与张名振等明军会师于长江。原来早先投降清朝的原弘光朝礼部尚书钱谦益与鲁监国所封仁武伯姚志卓等人,暗地里秘密谋划,联络了在西南的孙可望和东南以鲁王为首的张名振等明军,计划使两路明军东西齐进,会师长江。钱谦益在给自己的门生瞿式耜的密信中指出,用兵如同下围棋,有全着、有要着、有急着、有缓着,善弃棋者应审时度势,要先行要着、全着,先夺天下要害必争之地--这个要害必争之地就是江南。

相比于贫瘠的大西南,长江下游的江南之地人才众多、财富聚集。有江南才有根本,有根本才有实力北伐。钱谦益称此计划为“楸枰”三局”,这个计划就是由孙可望大军挥师东进湖广、顺江而下,而张名振等水军则溯江而上作为接应。两军会师于长江,大军一至,江南百姓必群起响应。

118

夺取江南富庶之地后,待财富充裕,再出师北伐、扫清河朔。

1653 年秋,张名振、张煌言统率五六百艘战船由福建北上,抵达长江口崇明一带沙洲。崇明城中清军兵力不足,不敢出战,被围八月之久。1654年正月十七日,张名振、张煌言等部明军乘船直入长江口,冲过江阴等清军江防汛地,直到瓜州,并在金山上岸,缴获清军大炮钱粮,登上金山寺遥祭东南的明孝陵。此时清军还没有建成一支像样的水师,长江下游驻防兵力又少,只好沿江戒严,守城不出。但因孙军不出,只得于清朝大军到来之前回舟东下。

1654年三月二十九日,张名振等率水师再入长江,溯流而上。四月初七顺风直抵仪真,焚毁盐船数百艘,骚扰清军而回。十二月,得到郑成功援军的张名振三入长江,大张旌旗,金鼓喧嚣,直逼南京郊外的燕子矶。东南明军水师三次进入长江、深入虎穴,一次比一次深入,以期

1批杆:即国棋棋盘

南明悲歌

与西南东进的明军会师,但此时野心膨胀的孙可望正策划取水历帝而代之,会师计划几经拖延。直到 1655 春。孙可望才派遣刘文秀引军东征,进攻常德。

从 1653 年起,实力相当的明清双方就在湖南战场形成相持局面。1655 年春,孙可望重新启用被剥夺兵权的刘文秀,率军六万、大象四十余只开始东征,计划先攻占常德,后收复长沙、衡阳、岳阳。得手后再北攻武昌。大军水陆并进,水军由沅江而下,其时正值雨季,明军一百多艘船只顺江而下,四月十七日即攻克了桃源县。但刘文秀率领的陆军主力却因天降大雨、溪水猛涨,道路泥泞导致行军困难。陆军的延期导致无法支援配合先到的水军,五月二十三日夜,进至常德城下的明军水师被得到援军的清兵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文秀见水陆夹攻的计划已告失败,心灰意冷,也随即领兵退回贵州。孙可望大为不满,再次解除了他的兵权,将他发回昆明闲住。进军长江的计划遂告失败。

刘文秀无功而返后,随之而来的是围绕拥戴和取代永历帝的内部倾轧,南明朝廷已经无力东顾了。

秦王孙可望自从把永历皇帝迁到安龙后,已控制了朝廷大权。永历帝被他安置在偏僻的安龙,住在茅草房搭成的“皇官”里,衣食匮乏,还受到孙可望派驻安龙的心腹的监视,外人要想见到永历帝必须经过孙可望的批准,朱由榔实际已是笼中之鸟,形同傀儡;相比朱由榔的落魄,孙可望更像个皇帝,他在省会贵阳为自己营造了壮丽宏伟的王府,自称“国主”,不仅锦衣玉食,而且还设置有自己的内阁、六部官员,俨然一个小朝廷。

对于永历小朝廷,孙可望也是飞扬跋扈,毫无人臣之礼,甚至擅杀永历朝的大臣。他的老乡杨畏知未“请示”孙可望,就接受了永历帝授予他的礼部侍郎兼大学士。这令他十分恼怒,召来杨畏知责斥他“卖主求荣!”杨畏知理直气壮地争辩到:“你能接受朝廷赐你的秦王封号,

我为何不能接受朝廷授予的大学士?况且我主乃当今皇上,何卖之有?"孙可望理亏,又辩不过杨畏知,便开始破口大骂,杨畏知一把镜下头上的头巾扔到了孙可望的脸上,也以破口大骂回应。孙可望暴怒,立

即将杨畏知斩杀--这让永历帝更加心有余悸。

看到孙可望势力膨胀、炙手可热,一些势利小人也开始煽风点火永历帝身边的亲信、文安侯马吉翔原来是广东的一名下级武官,后因有功被提拔进了锦衣卫,因为在永历皇帝四处逃难之际他对皇室伺候得异常热心,加之很会溜须拍马,很快得到了永历帝的信任。他看到孙可望势力越来越大,于是想另攀高枝,暗地里积极地怂恿孙可望取水历而代之,并开始公然在永历朝廷里散布“孙可望是天命所归、朱由榔应该禅位”的舆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孙可望也渐渐有“图谋篡位”之意。他手下的礼部主事方于宣为拍马匹,还亲自撰为孙可望撰写了“国史”

120

把张献忠称为“太祖”,并做《太祖本纪》,把张献忠比作汤武之君,斥崇祯为桀纣之君。连孙可望看了都觉得过分,说:“也不要如此之甚!"方于宣却挺胸言道:“古来史书皆如此。不如此记述,不足以弘扬开创之功劳!"于是“逼宫”的计划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

得悉孙可望密谋逼宫,在安龙的永历帝惶恐不安,急忙发密诏李定国回师救驾。李定国得知即引军西归,登夜兼程,由南宁西进。而孙可望从马吉翔处得到消息,不由大怒,派人前往安龙将参与密谋、支持永历帝的十八个大臣尽数处死(即“十八先生案”),并派部将驻扎于田州(今广西田阳)阻截李定国北上。

李定国知悉后调集精锐,昼夜兼程,只用三天就进至田州,令守关将领猝不及防。突破了孙可望在田州的防线后,李定国直奔安龙而来。孙可望得知后急忙派大将白文选前往安龙将永历君臣搬入贵阳。白文选虽为孙可望的部下,却对孙可望对永历帝傲慢跋扈的态度不以为然,在永历帝可能遭到孙可望的谋害时,他都或明或暗的加以维护。所以到了

南明悲歌

安龙之后,白文选以安龙地方偏僻狭小,招募民夫不易为理由,对孙可望的催促拖延时日,等待李定国的到来。

1656 年正月二十二日凌晨,大雾弥漫,李定国前锋骑兵直抵安龙城下,绕城高呼:“西府老爷(即李定国)大兵已到!”城中欢声雷动,孙可望的劫驾兵仓促逃回贵阳。这时炮声由远及近,李定国亲统大军到达安龙。入城后,永历帝见到李定国,慰劳道:“早就听说爱卿之忠义。只恨相见恨晚。”李定国激动得泪流满面,说:“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本打算收复两广迎接陛下,未能如愿,令陛下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臣万死不足以赎己之罪!”见过永历帝后,为保障安全,李定国与白文选随即商定将永历帝迎往大后方的云南昆明。

李定国凭借本部兵力冒险突围,将永历君臣护送到了昆明,主力由

黔入滇,导致广西明军势单力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趁此机 121

会和湖南、广西的清军迅速向广西推进。1656 年正月占领浔州、横州,二月占领南宁,重新占领了广西大部分州县,驻防明军力不能敌,多不战而逃。孙李内讧的恶果开始显现。

1656年四月,移驾昆明的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并令黔国公沐天波执掌禁卫军。虽然孙可望无人臣之礼,但为了争取他,稳定西南局势,永历帝特意派孙可望旧将白文选与张虎等人为使者携带玺书前往贵阳,劝说孙可望消除隔阂,以大局为重,使秦晋重归于好。

临行前,永历皇帝各赐金簪一枚,对二人说道:“卿等务必要以国家社稷为重,去传达朕的善意。如果能促使秦王重归于好,卿等的功名将永垂不朽。”为表示诚意,李定国还于八月间将孙可望在云南的妻妾和儿子送往贵阳。

白文选和张虎抵达贵阳,孙可望一见到二人就火冒三丈,指责白、张二人作为他的部下,怎能随便接受永历皇帝授予的爵位?张虎此时仍

然忠心于孙可望。他当即送上永历皇帝赐给他的淳化伯印,说:“我怕引起皇帝怀疑,所以假装接受。我受国主厚恩,怎敢背叛?”接着他又密告说白文选已经接受巩国公之职,成为了永历皇帝的人。并言云南兵马不足三万,人心不稳,如果孙可望出兵,胜利唾手可得。为了增加效果张虎还拿出永历皇帝所赐金簪,说皇帝赐给他这枚金簪,就是让他来行刺国主您的……

本来孙可望就深恨李定国坏了自己的“皇帝美梦”,不愿和解,又听了张虎的火上浇油之语,盛怒之下要将帮助李定国的白文选处死,经账下诸将劝说营救,才打了他一顿板子,并决定诉诸武力,消灭异己。

1657 年八月初一,孙可望在贵阳誓师,亲率大军十四万向云南进发,挑起内战,以白文选为大将军,让他戴罪立功,留冯双礼留守贵阳,而

122 云南李定国与刘文秀部下只有三四万人。李、刘二人商议后决定二人亲

率主力阻击孙军入滇。九月十五日,双方军队相遇于云南曲靖交水,相距十里下寨,双方原约定二十一日会战。孙可望十余万人列营三十六座。李、刘两军约三万人布列三营,其部下士卒见孙可望势大,颇有惧色。虽然孙可望兵多势众,但孙可望出兵讨伐永历帝和李定国师出无名、不得人心,很多部下将领都不以为然。作为前锋的白文选也不愿自相火并,他以视察前线为名亲自驰入李定国营中通报消息,告知李、刘二人孙可望已派马宝与张胜率铁骑七千连夜走小路去偷袭昆明,准备擒获永历帝和李、刘二人的家眷,若昆明一破,大事去矣,应尽快出战。

李定国与刘文秀对白文选的到来将信将疑,犹豫不决。白文选心急如焚。道:“如果再迟疑,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我若有一字诳皇上、负国家,当死于万箭之下,我当在阵前反戈,请晋王整兵速进!”说完上马飞驰而去。

这正是:“秦王账下曹无伤,夜半曾将军情泄。”①

李定国得到白文选消息,于是当机立断,在十九日天还未亮时,便

南明悲歌

传令出战。双方交战于交水三岔口,接战之际,李定国军前锋失利,孙可望见李定国锐气已挫,即命诸营乘胜前进。白文选见形势危急,亲率五千铁骑冲入孙可望阵后,连破数营。李定国、刘文秀趁势挥军进击,孙军受到前后夹击,顿时大乱,账下将士纷纷阵前倒戈,大呼:“迎晋王!迎晋王!”十几万大军顷刻瓦解。孙可望只得在少数兵马的保护下,仓皇东逃。

被孙可望派去偷袭昆明的马宝和张胜经五日夜急行军已至昆明城下。马宝心向李定国,惟恐昆明城中蔬于防范,故意沿途烧毁房屋,使偷袭变成了明攻。这时交水大捷的消息已星夜疾驰送到了昆明。永历帝立即命人将捷报张贴,以安民心。张胜带兵至昆明城下,忽见明军张贴的捷报,才知孙可望大军已败,见城内防守严密,又怕李定国断他后路,只好被

123

迫退军。途中遇到李定国回援昆明之师,两军死战,李军因交水大战后急于援救大本营昆明,路远兵疲,很快不支。这时马宝在张胜阵后连放大炮,拥兵与李军前后夹击,张胜见马宝反水,不由大惊,急忙收拾残兵败卒突围而逃,但未逃多远即被部下李承爵擒获,张胜破口大骂道:"你是我部将,怎敢叛我?”李承爵则义正言辞地回应:"你连天子都敢反叛,我为何不敢叛你?”随即将张胜押至昆明处斩。

孙可望匆忙逃回贵阳后,命留守大将冯双礼把守要路断后,约定刘文秀追兵至即鸣炮三响做为信号。冯双礼见孙可望惨败,出师十余万只回来十五六骑,于是决定改弦易张。不待追兵至即连鸣炮三声,孙可望听见炮响以为追兵已到,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仓惶带着妻儿随从逃离贵阳,出城东奔,经镇远、靖州,逃往武冈,一路上诸营守将多关闭营寨,拒不接纳。众叛亲离的孙可望走投无路,生恨李定国,对随从道:

(国明影而速《读文本诗集》春八《即成状·交水》。曾无信是西汉高组对标军中国马,曾查通项明这里合指白文活

“被李定国差辱至此,我不惜头上的数茎毛发,当投清军以报此仇!"一怒之下的他投奔清军据守的宝庆,剃发降清。

本来洪承畴受命经略西南,始终局促于湖南广西,毫无进展,正不断受到在京大臣的弹劾。洪承畴以退为进,赶忙上疏顺治帝称自己热症大发、言语颠倒”、病的不轻,急需回京休养。正欲离职之际,洪承畴突然得知了南明内讧、孙可望兵败来降的消息,简直是喜从天降,他顿时病态全消,立即向清朝汇报,并要求“带病留任”。

与当初孙可望屡次请求永历朝廷封一秦王而不可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马上加封仅带数百残兵来降的孙可望为义王,毫不吝惜爵位。顺治皇帝甚至亲自接见进京的孙可望,并赐宴赏银隆重接待,以示恩宠。

得到孙可望这个向导,清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1658 年正月,为避免大军齐聚争粮之弊,清朝分三路入黔: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由陕西汉中南下入川;固山额真赵布泰统兵下湖南,取道广西北上攻贵阳;固山额真罗托与多尼等将率满军至湖南,会合洪承畴所统率的汉兵,从湖南进攻贵州。就在清军大军齐发之际,南明小朝廷内部又生变故,李定国与刘文秀之间也出现了龌蹉,李定国否决了刘文秀让永历帝移驾贵州、迁都贵阳的建议,并把他从前线召回,夺去了他的兵权。李定国将其部下命名为晋兵,将原来孙可望手下的兵将称之为秦兵,不能一视同仁的做法让原来统属于孙可望的众多士卒心寒不已。刘文秀抑郁之下一病不起,不久病死,临死前他上表永历帝道:“清兵日渐逼近,国势日危,倘有危急,望陛下投奔蜀地,联合夔东十三家之兵,出营陕洛,或可转败为胜”--可惜的是,最后永历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因李定国部署不当,将防御清军的兵将调回昆明整顿,清军又得孙可望之助,尽悉云贵虚实守备与山川地形,三路进军颇为顺利。三月,罗托、洪承畴部击败在湘西与清军相持的明军,攻克沅州、靖州,一路西进,占领贵州镇远,四月占领省会贵阳;吴三桂军于二月南下,经一

路荒芜荆棘,至四月占领重庆,明军不战弃城而逃。因川东川西尚有不少明军,吴三桂为防后路被切断,留二将镇守该城以防明军,主力则南渡长江,取道纂江县进入贵州,击败据信险扼守的明军后占领遵义,于五月与托罗会师于贵阳;赵布泰军自武昌出发,三月由湖南赴广西,取道桂林、南丹,于五月北上攻占贵州都匀、独山。由于李定国举措失当,明军反应迟钝,失去了将三路清军各个击破的时机。至五月,三路清军已在贵阳会师,明军几次反击,因兵力薄弱,均被击退。

在明军节节败退之际,李定国奏请永历帝遣使前往川东。联络夔东十三家,令其火速西下进攻重庆,以牵制清军南下。1658 年七月,夔东袁宗第、刘体仁、李来亨等部抽调精兵十六营乘船溯流而上,进攻重庆,已进至遵义的吴三桂深恐后路被切断,忙率主力回防,将明军击败。

十一月,夔东十三家调集战船二百多艘、水陆并进,再攻重庆。十二月初, 125

明军水师抵达重庆城下,在城下双方激战十余日,清朝四川巡抚见明军势大,吓得弃城而逃。但明军内部突生变故,明将谭诣反水刺死谭文,率部降清,战局陡然逆转,明军水师大败,顺流东溃。这时陆路明军正行至丰都县,得知水军已败,也被迫回师东撤。忠州、万县也落入清军手中。永历朝廷指望的援军来助的希望也破灭了。

在清军三路大举入黔之际,明军已陷入被动防御的境地。九月,李定国决定分兵把守关岭、七星关、贞丰,以挡清军。

吴三桂率领的北路清军抵达七星关下,此关四周环山,犹如石壁矗立;山前关下的七星河,水势汹涌 ;山上林木参天,中有一线天相连,形如桥梁,故称为“天生桥”。白文选部凭借险要地形死守,将使清军寸步难行。但吴三桂早有准备,他在遵义时就物色到了当地向导,经向导指点引路,吴三桂从小路绕道至七星关后面,白文选腹背受敌,只能放弃七星关,退回云南。

南路的赵布泰部从贵州都匀进军,直驱安龙。李定国得知南路危急,

定国东徒

亲率大军来救安龙,激战之际,明军的火枪将四周茅草点燃,一时山火突发、烟熏火燎,清军乘北风直扑明军,明军顿时处于下风。当听说有军向导是孙可望手下部将,李定国唯恐军中孙可望的老部下临阵反戈慌忙中急忙后撤,一直退至北盘江,不得已焚桥断路遁走,众多士卒及家属都在沿途被清兵杀死,连李定国的妻子和长子李溥兴都被清军俘杀。经此一战,南明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多尼的中路军也击败了在鸡公背防守的冯双礼,追至北盘江,明军争相逃奔,只能烧毁铁索桥,退往昆明。

十二月,三路清朝大军已至云南曲靖。永历朝廷大为震动,永历帝与李定国等决定由建昌北撤川西,进入四川后再联合夔东十三家顺江面下。但马吉翔等人怕入蜀之后朝廷倚重夔东十三家,自己地位难保,控制不了永历帝遭到清算;沐天波和一些云南官员的家属和财产都在云南。他们私心自用,也不愿离开云南本地。于是他们极力撺掇永历帝及李定国西逃,最终使李定国改变了主意,决定撤往滇西。

在向西撤退时,李定国同白文选商议将昆明一带的粮仓烧毁以免资敌,永历帝却以恐怕清军到来后无粮搜刮百姓,竟传旨不要烧毁,这种妇人之仁给远道而来的清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留下的粮食后来竟供应了入滇清军半年之用。

1658年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君臣一行在一片混乱中离开昆明,经楚雄撤往大理,冯双礼等部不愿西行,率部由昆明北上建昌,进入四川。

随着永历朝廷的衰微西逃,原来在清朝红极一时的孙可望的地位也逐渐没落。清朝见孙可望已无太大用处,逐渐对其冷落训斥起来,一些清朝官员也上疏抨击孙,揭发他家人在天津放高利贷,孙可望处境愈发难堪,甚至一度被追上疏请求辞去义王的王爵。到南明永历皇帝已经逃入缅甸后的 1660 年十一月,孙可望死了,清朝正史说法为病死,但也有史料则记载孙可望是“随顺治帝行外出打猎被清兵射死”


2022-12-08 19:00:17

[新一篇] 南明史 三

[舊一篇] 南明史 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