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 拼车模式还得看鼻祖Lyft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本文由草根堂主人 微信订阅号(caogentangzhuren)与进步君于一年前联合撰写。感谢陈晨、王心远、陈小懒等童鞋的建议与支持。

隔了一年,拼车模式似乎在中国开始被更多讨论了,故此翻出本文。文内所有数据最后更新时间为2014年。

“公共交通已经崩溃了,我们正在尝试创造下一个能够运作的形式”---

罗根 格林Lyft联合创始人、CEO

1588年,欧洲出现了承揽出租业务的四轮马车,这被认为是现代出租车的原型。

1654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出租马车管理的法令,并开始给出租马车业主发放营业许可证。

1897年,德国斯图加特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租汽车公司。其后,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兴起及汽车工业的火箭般的崛起,出租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仅仅在数量的层面上,本质上没有任何的改变,或者可以说在过去的一百年,出租车行业几乎没有本质的改进。

无论是上海、北京、纽约、洛杉矶都出现了大城市病。城市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了一起。百万级人口城市,千万级人口城市层出不穷。但也使得城市变得拥挤不堪,无论是公交、地铁、出租、私家车都是在用不同的形式堵在了高架、大街、隧道里罢了。而城市的扩张仍在继续,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但其实大部分车内的空间根本没有有效的利用。从城市管理者到出租车公司,从出租车司机到乘客都觉得自己非常不满。西方有一句谚语叫“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作家刘瑜也说,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

而绝大多数人都寄希望于通过修修补补的方式来改善,但这还不能解决每年新增的矛盾产生的问题。但总有人怀揣着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总有人带着对旧世界的玩世不恭,对旧世界游戏规则的藐视用全新的思维,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去做一些会被很多人嘲笑的事情。Lyft就这样来了。

罗根 格林现在Lyft的联合创始人以及CEO,他出生在洛杉矶,在他的回忆中,洛杉矶就是一个让他深陷交通堵塞泥沼的地方。而他的志向与兴趣一直都在为解决交通问题而奋斗上。为此他强迫自己不坐车环游加利福尼亚州。在他意识到了公共交通的极限之后,格林开始了一个汽车分享的项目,并请求Zipcar(美国网上租车公司,以“汽车共享”为理念)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设置服务点。但该公司在当时只有100辆车且主要聚集在美国东海岸,所以最终未能达成合作。但罗根格林并没有放弃,最终他成功地运作了这个项目,有超过2000位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大学生参与到了汽车分享之中。他们只需用一个无线电识别器来解锁汽车。但他始终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Facebook开放了第三方合作伙伴接口。他说:这就是缺少的成分!

John Zimmer 约翰 齐墨 现在Lyft的联合创始人以及COO,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西南部的城镇格林尼治。2006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毕业之后在雷曼兄弟从事房地产分析师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从早到晚在Excel软件中建立房价趋势预测模型。

所有的际遇看似与齐墨之后所做的一切毫无关系。但其实在康奈尔大学早已埋下了种子,后来他回忆道:我每天从学校开车回家,从纽约市郊开车到纽约市中心,但我周围所有的车都几乎是空位。而一门名为绿色城市的课程让齐默受到启发,这个课程主要讨论如何用简单的设计来改变大型的基础设备,而这门课的逻辑与思维深深影响了齐墨运营Zimmride这家公司的风格。他说:“我们认为这是用最自然的方式走向一种无处不在的交通工具。”80%的席位在美国公路上是空的,齐默说,“随意组合,”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创造效率,省下一大笔钱和减少环境足迹。“

上帝的安排总是奇妙的。齐默和格林在Facebook上拥有一位共同的好友。而格林在Facebook上发布了关于他的新公司名为“Zimride,”齐默非常感兴趣,他自己也一直在将他关于拼车的想法写成文字发布在Facebook上。于是一周之后,他们便相约见了面。在08年金融危机来临前夕,雷曼兄弟倒闭前3个月,齐默辞职正式加入了Zimride。

Zimride目前是美国最大的rideshare平台。2012年4月,Zimride已经筹集了750万美元资金,创造了26000多个carpools,帮助用户旅行超过1亿英里,服务活动超过125所大学,包括南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等。而Lyft是Zimride于2012年成立的项目。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broken. We’retrying to create the next form that works“公共交通已经崩溃了,我们正在尝试创造下一个能够运作的形式”格林说。

Lyft是一款提供私家车搭乘服务的应用, 有点类似国内的“打黑车”,乘客可以在移动地图上观察他们的司机,他们的行程将实时导航到移动地图。通常要比出租车费用低20%,乘客可以给司机打分,司机也可为乘客打分。COO Zimmer表示,Lyft提供的服务就像是“根据你的需要出现的有车的朋友”。与同类服务相比,Lyft的差异点在于突出交朋友文化。该服务鼓励乘客坐在前排,与驾驶员并排而坐。此外,乘客在上车时有义务与驾驶员碰拳头示好,而乘客通常可以在车内给iPhone充电,或是选择想听的音乐。

Lyft应用的图标是一个粉红色的小气球,他的sologan是Your friend with a car,而在其招募司机的贴子里则写道Lyft 是一个happy community,这一切似乎都和出租车公司关系不大。

Lyft的轿车前部车窗下方都会挂上一个可爱的粉红色大胡子,让人看了心情愉悦。不同的Lyft轿车的服务并没有完全的统一与标准。比如有的司机会免费提供巧克力,也有的司机会免费提供饮料,而Lyft有一个社区,大家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Lisa是硅谷某科技公司的总裁助理,性格开朗,聊着聊着时不时咧开嘴,哈哈大笑。在没事时,时常开着自己的雪佛兰挂上粉红大胡子赚点外快,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和不同的人聊聊天。她说:我非常喜欢上Lyft的司机社区和大伙交流,有的司机把车内布置成中世纪风格,有的司机布置成太空的样子,你看,放在车内给乘客吃的这盒糖,是我从别的司机那里学习来的。太令人感到振奋了!“在结束交流之后,反过来再看Lyft 的slogan------Your friend with a car,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不用更快、更便宜、更环保等等字眼来作slogan了,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核心。

那Lyft的核心是什么呢?Lyft受到赞誉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因为其创建了一个社区,投资人斯科特•维斯说,他们最终决定投资Lyft是因为其强大的社区和透明度。“Lyft是一个真正的社区,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司机和乘客的社会,这里有真正的友谊,并且省钱。” “Lyft不仅仅只是一个App应用,它承载的更是城市中的人们流动与聚集,并在这个过程中讨论那些正在与我们相关、有意思的、重要的事,“Lyft的COO John Zimmer 说“想想你坐在车里,身处在这场盛大的流动与聚集里,被一些世界上最有趣的人们包围着,而你却不与之交谈,这是多大的遗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着面对面的互动。”

这就是Lyft为什么要试图建立一个真实的社交网络,而它恰巧又提供了从A点到达B点最佳途径的方案罢了。这就意味着你在得到一个司机的同时,也许更得到了一个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

即使没有移动社交网络,Lyft的司机和乘客已经足以建立深厚的联系。“有一次在感恩节,” Zimmer 说,“一个司机邀请了他的一名乘客去吃晚餐,因为他们俩都不知道能去哪里。Lyft的司机在帮助乘客度过分手难关上也十分有用。反过来,乘客也会送花给司机。”

Lyft对其社区的关注并不是说说而已,从招聘这第一个环节就下了很大的功夫。在Lyft招募社区经理的文案中醒目地写着如下的文字:Lyft社区经理对新市场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唯一直接与司机和乘客,社会联系的接触点。我们正在寻找一个擅长管理且懂得运营创新社区、管理和发展这个部门的人,并直接向副总裁汇报。从这段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从管理架构上社区经理有直接面对高层的机会,且仅向高层汇报。这对于社区的发展非常重要。

Lyft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建立用户之间的信任。Lyft宣称其安全措施比出租车和豪华轿车公司执行得更严格,大约只有6%的司机能通过申请,除了要求每个司机加入Lyft前通过他们的个人Facebook账户的五星级评级,还会仔细审查,其筛选流程包括:机动车辆和刑事背景调查,与Lyft员工面对面交流,车辆检查和两小时的培训以及安全会话,司机必须在23岁以上,有3年以上的驾驶执照,药物和酒精的零容忍政策,尽管Lyft司机被归类为独立承包人, Lyft还确保每个司机有100万美元的保险。任何司机,如果评分不到4.5分就不能加入。

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更多的人知道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营销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来,没有大量的广告费用。二来,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感知与反应是难以预测的。打开任何一本营销着作,它都会教你上百种方法,但真正操作起来非常难。而Lyft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寻找到了它的切入点。

在周末的凌晨,你和朋友在酒吧里high玩,醉醺醺的,打开手机点击进入了粉红色气球Icon,叫了一辆顺路的车。然后大约五分钟后,手机响了,提醒你车即将到达。于是你摇摇晃晃走出了酒吧,发现路上都是车。以此时你迟钝的反应能力,如果没有标识你压根找不到你叫的车。这时候,可爱的粉红胡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需要一眼,就能认出来!

Lyft用这些粉红大胡子创建了一个品牌。它不仅会让你笑起来,而且是一眼就能识别的,能轻松与其它类似的搭车或叫车服务区分开来,更不用说和在路上的所有其他车辆相较。只要你进到车里,司机就会和你击拳表示友好。这对改善客户体验颇有效果。或许,这个挂在车前的粉红的大胡子真的是再好不过的营销策略了。而这大胡子被Lyft的员工和司机亲切的称为:Carstache。

某种程度上这和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随身听的标志性白色耳机一样成为了产品的代名词。打开Lyft的Facebook首页,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胡子迷“,而在他们所有的聚会中都会有大量的粉红胡子标志出现,这又再次将胡子符号深入到他们心中,并感染了更多人加入。

Zimmer 经常被问及为什么他们最终选择粉红色的胡子作为品牌元素,他的回答总是一 句:为什么不呢?“我们寻找的是能使Lyft 更具人性化并且能点亮人们笑容的元素。” Zimmer一边说着,一边穿过位于旧金山的拥挤的办公室。

至于胡子标志到底是怎么来的,就像Zimmer自己也嘀咕的那样,其实还真不好说。那粉红色的基调应该就是从Lyft还怀揣着一个“做所有女人的乐享式坐骑服务”的少女梦那里说起,“尽管那个时候,这个创想遭到了所有团队人员的女朋友或妻子的反对,她们甚至觉得这是愚蠢的,”他回忆说,而胡子通常又被视为典型的男性化图标。那么何不干脆就将粉色和胡子结合起来呢?

空有营销和概念会让品牌跑在产品之前太多,在初期会产生很多话题,但后期根本无法跟进,从而导致快速泯灭。对于Lyft来说,顶尖的技术、直击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发是其长久发展的根基。

Sebastian Brannstrom,Lyft Zimride搭车社区的首席工程师,落落大方地和我们谈到他们的App应用和商业技术的事儿。从2006年开始,Sebastian一直在移动软件公司工作,最初是 Symbian,然后在 iOS与设计师和产品经理 Anna Alfut 协作,参与Android &Web的一个子项目。直到2011 年他加入Zimride的 VC资助启动项目组,和仅有的少数几个工程师摩拳擦掌,准备闯出汽车社区化乐享服务的一片天。Zimride 的初始服务是在线上帮人们卖掉长途旅行中的汽车座位。直到现在这块服务仍然在增长,只不过照硅谷启动增长标准来说相对较慢。卖长途汽车座位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公司决定开创新的疆域——建立短途旅行实时市场,至此,就在2012那一年,Lyft诞生了。Lyft的App应用不仅覆盖了iOS和Android的用户,并且还有“司机”和“乘客”两种模式。要想成为一名打着Lyft logo的司机,需要经过三道关卡:全面彻底地背景调查和筛选、专业培训以及完成一百万美金的超额责任险投保,方能修成正果。而作为一名Lyft的乘客则只剩下轻松和享受了,只要轻轻一键 ,app的追踪定位服务就可以让司机准确无误地来到你的跟前,而这一键也意味着有一笔虽小但也叫钱的东西最终会进司机的口袋。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会强制用户使用Facebook登录认证,来增加其安全性。

Lyft的最初构想是一个由5个人组成的运营团队(3名工程师,1名设计师,1名产品经理)在8周内完成的项目。如果在地图上看他们的故乡的话,基本是都相差了几千公里。有人来自乌拉圭、有人来自俄罗斯、还有来自美国本土的。他们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但他们对于技术改变世界的追求和信仰是相同的。其中的一个创始人,团队中反面角色的长期扮演找茬者地说,“如果你只有2个星期去完成它,那会怎么样?”正是这句玩笑话,迫使他们开始认真思考缩减产品周期奇迹。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当初被无情砍掉的原始诉求仍被压在封沉的箱底,或许还在期待着会有被唤醒的一天。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你奉为圭臬般所坚信着的服务中不可或缺、重中之重的部分,常常被事实证明,那些对于真正的用户来说不过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的存在。懂得予舍予得地去实现服务体验效果的最大化,才是服务商的信仰吧。 和很多成功发展的团队一样,Lyft在运营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第三方工具来增强其产品的特性此外,虽然他们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后端服务,创建高度响应通知系统是他们用发送司机位置时启动更新、苹果推送通知服务、谷歌云消息和来自Pusher的有偿服务的一个结合以解决挑战。

Sebastian对工具空间的愿望的是非常在行,用我们开发人员最新的经济报告——整合。登录更少的SDK集成和更少的监测控制台。

技术只能使Lyft的商业创想成为可能,技术总监Sebastian很快就发现能使一个公司成功的法宝在于运营团队,在于建立一个由司机和乘客相互信任的社区,而不是技术。如果他们只是简单地创造技术,扔上台面,单纯地看谁想使用它,那么很有可能Lyft不会成为现在这样不断壮大并不断被人所津津乐道的Lyft了。

虽然有很多人热爱这粉红的大胡子,但并不是所有人,还有人非常不喜欢。这其中包括他的竞争对手们。Lyft 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有Uber和Sidecar。而Uber在上一轮募资中获得了35亿美元的估值。其已经进入全球近30个国家,90多个城市。 Lyft试图通过强调分享乘车来把自己同uber区分开来,因为uber侧重于“乘车。现在,这两个公司处于更平等的财政基础之下,两家公司都报以改变交通行业的野心。但到底哪一种方式将决定未来的交通,以及共享是否真的有什么用,比赛才真正开始。但已经有第三方开始被威胁,那就是传统的出租车市场。两家公司都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让人们乘车,乘客喜欢。这意味着出租车行业最终将失去对其进行监管的存在:客户最终是一个更强大的支持者。

Uber的UberX服务是Lyft的直接竞争对手,该服务支持无商业执照的司机提供有偿载客服务。在旧金山等关键市场,Uber正通过大笔支出试图将Lyft挤出市场。今年1月,Uber将价格下调了20%,同时将营收分成比例下降至5%。此外,Uber还举行了推广活动,对从Lyft改用Uber的司机给予500美元的奖励。

在可见的未来,竞争一定会更加残酷与激烈,在主要核心城市我们可以预见贴身的“肉搏战“会开启。也许国内的快的与嘀嘀的战争将发生在Lyft之上。

近日,Lyft宣布达成协议为2.5亿美元的新融资,其中包括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巴巴在去年对国内的快的打车进行了投资。在过去的一年中,Lyft从两个城市扩张到了三十个, 而今年海外拓展的事宜已经搬上了日程。Lyft计划用这些钱来扩大其共享式短途出行服务。从近期的扩张速度来看,Lyft的加速度正在超过Uber。但其依然面对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其一,即使加强对司机的背景检查与监督但依旧不能回答关于车手受伤,支付问题,安全问题和可靠性的问题。其二,在法律方面,Lyft已经威胁到工会的出租车和服务。而其在主要城市依然被认为是非法的。其三,盈利方面,在调低了佣金比例后, Lyft对于每台车辆的利润变得非常有限。盈利模式的探索需要更多元化。其四,来自其竞争对手方面的压力依然很大。不过未来可以通过新增拼车的可用类型,如大巴士,小货车等来进行差异化定位。

但如果一个事业,没有任何的风险、挫折和困难。那这事早就被人做了。而一家敢于面对挑战、敢于创新的企业必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Lyft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是付诸实践,同时试图闯入一个新兴的市场,来确定现有竞争对手的劣势,并充分利用它。比如其通过消除Uber商业模式中的的豪华轿车元素, Lyft能够从一开始就规避许多来自Uber的面对面的挑战与竞争。

另外,Lyft在推出之初就已经思考过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可行的创新替代者,无论在哪方面都可以替代它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差异化定位上做足了功夫。

除此之外,给我们的另一个关键点是,Lyft在社会化媒体市场中保持着优于所有竞争对手的高效率,在这个时代,这被视为一个搭载了火箭引擎的公司。华丽的营销,双关语,醒目的视觉广告,聪明的口号,所有这些因素都帮助了Lyft在它目前所在的城市获取了注意力。

从1897起的100年,出租车行业没有发生过任何的改变。旧世界被旧世界的人统治着,我们知道他不对,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改变它。从前也没有条件去撬动它。但随着移动互联网、GPS等技术的崛起与广泛应用,以及一群不惧怕权威、用于创新的人身先士卒的勇敢尝试,我们看到了改变即将到来,或许现在只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或许那个世界即将崩塌。



进步主义 2015-08-23 08:46:58

[新一篇] 雜談 老板,我可以在家里工作么?

[舊一篇] 獨家 技術人員跳槽前應想明白的五件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