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颠覆了世界的认知 依赖火器的东亚病夫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前言
铁血军事

迷恋火器的清军其战斗力不堪一击,前面谈了清军的火器完全不输于列强,但仍然被干的屁滚尿流。到底还有啥其他原因,下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ps:昨天由于后台保存出错,给大家阅读造成麻烦了,小编心有不安唯有给大家贡献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铁血军事”,有趣有料内容及时分享!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败于英军的刺刀
清军自入关后久不作战,疏于训练,贪图享乐,哪里还愿意操练劳苦的弓马骑射,刀枪肉搏。所以都是希望装备训练火铳,当时的火铳训练比射箭简单的多,装上药啪的一响,把个铁丸打出去就可以了,又轻松又好玩,是个人都可以完成,而射箭那真要累死人,不用上百把斤力气根本就拉不了硬弓,刀矛训练杀杀杀的那也绝对是苦活。所以清军从这时起,火器的装备率越来越高,至于弓马骑射刀矛肉搏则逐渐荒废,过渡到了主要用火器作战时代,大量的鸟枪与轻炮取代了弓箭长矛。
清军对弓马骑射,刀矛肉搏训练的荒废速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速度,放眼地球全球都找不到第2家,可以说大清在鸦片战争时期甚至鸦片战争之后,一直是全球火器作战思想最严重的国家,几乎完全废除了肉搏战,根本就没有肉搏战能力,打仗全靠火器对射。如果清军真是弓马立国,骑射为主,那鸦片战争反倒不会失败。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清楚的看到,当时的八旗军越来越火器化,但火器的性能却绝对没到可以让战斗完全不需要肉搏战的地步,所以曾对八旗军有“以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的指示,重新强调刀矛弓箭的作用。
英军首先发现即使是使用简陋火器,并且用劣质火药的清军士兵,也能在大炮旁忍受开花弹的攻击,用火器顽强的与英军对射,打起来伤亡根本没法控制,更何况清军还火炮众多。但是英军只要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朝士兵就崩溃了。英军攻下的一系列要塞炮台,实际基本都是靠白刃战夺取的,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守城,同样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只死2个,伤27个。从此英夷发现了击败清军的诀窍,那就是非常划算的白刃战,英军从此可以极小的代价在陆地上击败清军任何陆军部队,根本不需要再去用战舰与清军炮台拼死对射,这样英军地面上所向无敌,截断清朝的大运河航道,迫使清朝与之谈判,达成了作战目的。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又败于英法联军的刺刀
太平天国能奇迹般的壮大,就是因为清军肉搏能力太低,闹太平天国时清军的肉搏战能力怕是连第1次鸦片战争也不如了。还闹出过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绿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竟被7个长毛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敢肉搏,这样的大笑话。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长毛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长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
当满清大量的军力与国力被太平军拖住,也导致了英法敢于发动第2次鸦片战争。此战清军重炮火力依然远于英法舰炮,大沽口炮台的重炮对英法舰队伤害不小,但英法洋军一旦登上陆地,只刺刀一亮,清军的炮台立即失守,紧急之间把尚有一定肉搏能力的驻京八旗与畿辅驻防八旗以及外蒙骑兵紧急调来(内蒙骑兵当时已经杀羊都难了),结果不但指挥官久不习战阵,不知如何布兵排阵,就连士兵也不知如何杀敌,不但用骑兵步兵去通过狭小八里桥正面冲击英法联军方阵,在桥头遭到英法联军使用包括康格里夫火箭炮在内的各种火器T型阵密集射击,过桥之前就死伤了大半,而过桥之后,无论骑兵步兵均不知如何杀敌,瞎跑乱奔,丝毫不能动摇英法军刺刀方阵,肉搏中英法损1人,清军损40人,故此27000步骑军一战全灭。
三:甲午战争让日军尝到刺刀见红的甜头
日军的整体装备远落后与清军,但是日军敢于刺刀见红的战术屡屡见效。等对方冲到几十米以内,端着成百上千白光耀眼的刺刀,大吼着冲进来的时候,清军很自然的就彻底崩溃了。活着有军饷拿,死了哪里还有白银拿?丢了阵地责任又怪不到小兵身上,于是全部丢弃武器,向后逃跑,这时后清军战斗力也是爆表(仅仅是指逃命的潜质),玩命奔跑的劲头让日军几乎从来都追不上逃跑的清军。
清军不仅表现在战场上连连溃败,而且还表现在每一次溃退,均"尽弃军实走,器械尽失"。这不仅削弱自己装备的总体实力,而且反过来大大加强了日军的装备。据有关资料记载,平壤战役,清军丢弃大炮48尊,步枪10000余枝;鸭绿江防之战,丢失大炮78尊,枪4400枚;大连湾、旅顺口失陷,日军缴获大炮270多尊,枪600枝。以上数处清军遗弃的炮弹达数百万发,子弹达4000万发以上。另据日方统计,日军在牙山、平壤、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等地,一共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枝,炮弹267.17余万发,子弹7745.8万发。其后,在牛庄、营口、威海卫、澎湖等地清军遗弃的火炮亦达数百门,枪枝、弹药更是不计其数。而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日军仅仅消耗子弹124.18万发,炮弹34090发。两相比较,怎不令人触目惊心!
李鸿章曾哀叹,淮军部队遗弃大炮,"令我寒心,再发再弃,当如之何!"依克唐阿自己承认,自开战以后失去枪枝7807枝,损坏880余枝。至于火炮,到1895年初,只剩下快炮4尊。这些武器被日军缴获后,势必导致敌我装备的此消彼长。日军将缴获的武器(特别是大炮)投入战斗,大大加强了火力。如旅顺口之战,日军以所得卫汝贵部快炮"登山俯击"清军炮台。威海卫之战,日军攻占沿岸炮台之后,即掉转炮口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更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田庄台之战,是役,"我海盖间历战所失行营大小炮无虑百尊,尽为倭人攻具,列辽河南岸,数倍我炮"。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清军势不能支,乃"大溃西奔"。可见,武器装备此消彼长的变化,对战争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四:八国联军彻底断送了国人对清军的最后一点希望
中国屡遭列强欺凌、羞辱,原以为是技不如人,所谓“技”指的就是武器远远落后于西人。然而,“庚难”时的清军已全部列装西洋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由西洋教官亲自训练,谓之“新军,”却仍然一败再败,岂不怪哉?看来“唯武器论”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八国联军的领队,意大利海军中将西蒙事后写信对英国公使说:(意军缴获的清军武器)中包括“最新式的曼利彻式卡宾枪的型号,比联军中的奥匈部队列装的卡宾枪更为先进,似为刚出厂的新品;而克虏伯大炮比德军现役的所有大炮口径更大、瞄准更精、射程更远、更为新式”。 西蒙以戏谑、调侃的口吻写道:“战斗伊始就意外缴获清军这么多先进武器,等于给联军一万六千名军人配备全副武装还有富余,只可惜我们的士兵一人只有两只手。”让联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装备如此新式武器的清军竟不堪一击,战斗意志薄弱,明显训练不足,纪律废弛,士气低迷,不言而喻,战场上孰胜孰败和武器装备优劣与否有一定关系,但绝非克敌制胜的唯一要素。
“庚难”也让有识之士看清了清廷不可救赎的本质,革命运动风气潮涌,就连鲁迅也弃医从文,最终不过10年,辛亥革命成功,彻底终结了满清皇朝。但是,此后的中国军队依然没有找到如何提高战斗力的解决办法。
清军不堪一击的根源
一:重赏之下未必有勇夫
清军鼓动士气的中心思想就是忠义为中心,教育大家上阵为朝廷打仗,将来可以封妻荫子,沐浴皇家雨露恩。我们都知道清朝为了让士兵卖力打仗,身强力壮者踊跃参军清军的工资特别的高,很多部队一个月工资有6两白银,这些白银价值多少呢,在南京曾发现一张光绪年间的房契,南京闹市区的60平米店面房,才卖了22两白银,而且是“名下子孙永远执业,听凭起造”。这么多的饷银对于那些来自湖南安徽乡间的黑脚杆农民来说,好好干几年,攒点钱绝对是建房买田,寄托着全家未来幸福生活的所有希望。
但是清军不合理的地方是抚恤金特别的少,只有月薪的3-6倍。那谁愿意去死?清朝初年八旗绿营都是世袭的,好好打仗,每月的钱粮,甚至乡下分给你的田地永远都有,所以八旗绿营打仗凶猛。到了后期承平日久,加上军制不合理,八旗绿营战斗力下降了。就开始募兵制,招募青年农民入伍,这些人只有在当兵的时候有工资,退伍或者阵亡后,家里就啥也没有了,抚恤金又低,更不会再有人按月把钱粮送到家里了。家里少了自己这个能挣高工资的壮劳力,孤儿寡母就会生活悲惨。
这直接导致了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都是靠火力吃饭,躲在墙壁后面,堡垒里面,山沟上面,利用步枪火炮拼命发射,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要主动出击,白刃血战,死守孤城这种玩命的事情,确是万万不能干的。
这样的思想也导致清军上层极力购置先进武器,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保持火力代差”。 就像李鸿章曾经说过,当年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时候,淮军全部都是进口的前膛洋枪,其他部队都是鸟枪,太强,所以显得淮军很厉害,是谓无敌也。可是一旦遇到火力装备相差不大,比如英法联军,或者虽有代差,但是战斗力惊人的对手,比如日本,就会打败甚至溃散。
二:军队没有忠诚度,更没有国家意识
梁启超曾有一段精辟论述,可谓一语中的:“别国之民,且尊且贵过于王侯将相;而我国之民,且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为奴为其主斗也。驱奴隶以斗贵人,焉得不败?”公民为国而战,也即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奴隶则为主子而战,骨子里却不知为何而战,奴隶焉有为国死战之心?再简单一点,就是“让军队懂得为谁而战”。
可是解决这个问题,却是很难的。从袁世凯训练新军,到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都是想抛弃旧军队,建立新的军队体系。虽然从新军服,到新军械,再到新的管理体制,但是依旧没有摆脱“当兵吃粮”的思想束缚,有奶便是娘,部队的忠诚度很值得怀疑。清军派系林立,各个将领把军队看成私产,到了民国依旧如此。这也照成了民国建立后军阀混战,山头林立,大帅司令多如牛毛的的现象。莫说保家卫国,能保证各个派系不火并就已经是为民造福的事情了。所以不难理解,孙中山在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关心的事就是“统一武装力量”,打到军阀,开始北伐。
相比清军或国民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用重新建立武装力量的做法,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方法,共产党的做法更高一筹。毛浙东提出的“改造旧军队”的做法,很成功,也很高效。他认可旧军队的基层士兵的军事技能,认可旧军队的军事管理体系,要改造的是军人的认知,让其懂得为谁而战。这样就在原有军队的基础上,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物质投入就获得高昂的斗志,从而提高战斗力。方法就不累述,结果是惊人的,共产党的军队,当官发财在这支军队没有可能,不仅不发军饷或少发军饷,士兵还打仗不要命。甚至到了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上午还是敌军的俘虏兵,下午都可以勇敢的冲杀,其方法至今都令人着迷。这样的军队才真正具备高度的忠诚,和强烈的国家意识。
通过世界武器发展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清军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对鸦片战争的理解,也彻底粉碎了“唯武器论”的谎言。装备先进的武器固然很重要,但拥有先进武器并不能保证战争胜利,而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



铁血军事 2015-08-23 08:55:58

[新一篇] 掌握日本的勢力 天皇擋得一手好槍

[舊一篇] 人物 林豆豆:“九一三”事件后一度自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