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报刊如何描写甲午战争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过往的一百多年间,中日两国关于甲午战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日文的基本史料已大致穷尽。中日之外,西方国家也在这场战争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档案记载,而且在过去这些年有不少先后公布于世。


除了公私档案,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最大宗史料,无疑是那时各国的新闻报刊。长期以来研究者对这方面的史料重视不太够,总以为新闻记者只是事件的外围观察者,他们并不切实知道历史真相,很大一部分报道往往是根据谣传,捕风捉影,夸大事实。


确实,新闻记者很难获得高层政治决策内幕,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采访所得构建自己了解的事件轮廓。事后复盘时,新闻记者的记录难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可忽视的是,新闻记者对事件的外部观察,特别是对社会、风情、民意的体验,又往往超越冷冰冰的档案,显得更具生活气息,因而也值得格外重视。这正是新闻报道所特有的重要价值之一。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的史料来源,主要是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作为19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新闻画报,《伦敦新闻画报》当年的报道中积累了大量素材。此外,这本书还从英国着名讽刺画报《笨拙》、法国画报等书刊中选择了数十张图片,以及随军记者、观察者的文字记录。西方人的记录、评判,毕竟提供了一个相对超越中日两国政治立场的观察视角。


仅以军队为例,西方人的观察很犀利:


日军士兵们秩序井然地下船来到凸堤码头,没有引起任何混乱。士兵们全副武装,对于他们的装备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为过,他们身上所带的一切似乎都是最新的式样,甚至还带上了双筒望远镜。就像英国军队那样,他们都穿着靴子,还带有一双备用的靴子。他们身上背着普鲁士士兵所使用的那种带毛的阉牛皮旧式背包,还装备了有弹夹的步枪。这些士兵的体格比较矮小,但是长得很结实。


与日军的情形不一样,西方人对清军的观察是:


中国的正规军,即驻守北京、天津和各个省府的八旗兵,能够集结的总兵力远远低于十万人。唯一的后备力量就是营兵,即绿营兵,有时被称为绿旗或兵勇。分布在十八行省里的绿营兵,可能总共凑得出十七万人来打仗,但是这些士兵平时训练不足,大部分人手持短柄小斧、长矛、弓箭、火铳或大号的火绳枪。其中有些人是新抓来的壮丁,在前往战场的进军途中,他们抢劫、杀人,还犯下了其他的暴行。老百姓害怕清军绿营兵甚于害怕日本士兵。(《伦敦新闻画报》1894年11月24日第105卷《清军抓来的壮丁们》)


至于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摆脱中国上千年影响,重构国家体制,建设一支强大军队,西方人的观察也很有意思:


在所有国家的历史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找不到一个比日本更加突出的例子,即通过采用新方法和勇于实践,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就把由幕府大将军或大君等未开化封建首领所统治的极其封闭的国家改造成机构紧凑、充满活力的君主政体,不仅成立了一个具有民主面貌的议会,而且还有类似于欧洲国家的行政管理系统。可以确定的是,日本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并不仅限于军事方面,而是扩展到了社会文明的所有方面。(《伦敦新闻画报》1894年11月24日第105卷《日本军队的进化演变》)




中日冲突

LE CONFLIT CORÉEN


《全球画报》(周报)1894年7月28日


北京和上海恢复电报通讯后,终于得以获悉有关中日冲突的确切消息。之前关于开战在即的传闻,已经得到证实,绝非虚言。目前形势十分紧张,战争似乎不可避免。中国公然进行作战准备。上海道台已正式通知各国领事,必要的时候,中国将随时封锁吴淞口。


12000 名士兵在大沽口登船前往朝鲜。士兵们乘坐的船只由8 艘炮舰护航,后者收到命令,一旦日本舰队阻止登陆,便发动攻击。新的增援即将源源不断地从复州(大连)出发。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一触即发。



图|朝鲜皇室成员



图|日军营地内部


和平取决于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件。


尽管英国政府明确表示要严格保持中立,但可以肯定英媒是倾向于中国一方的。英国报刊试图影响日本政府,使其认为不能指望法国和俄国的支持。倘若英国继续公开站在中国一方,那么该论断是否准确则有待观望了。



芝罘

CHE-FOO


《画刊》1895年7月6日 星期六


芝罘,又称烟台,作为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和平协议的地方,是中国东北沿海贸易往来最频繁的港口之一。它位于直隶湾一处小海湾的深处,距离威海卫50 多公里,与坚固的阵地大军械库旅顺港隔海相望。这两处是近期经常被提到的有关甲午战争的两个地方。


1876 年,清朝与英国也正是在这里签订了《滇案条约》,该条约规定清朝增开三个对外通商口岸。远东这两位反目兄弟于今年5 月8日签订的协议,为芝罘的历史又添上了一笔。别忘了,清朝与欧洲战争时期,法国军队曾于1860 年6 月8 日,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烟台。



图|芝罘的一条街道


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芝罘也人口众多,有12万居民,数据来自1891 年的领事馆报告。芝罘有两个不同的面貌,西方的(或者说接近西方的)和东方的。夏天,它就像我们时尚的海滨城市特鲁维尔或布赖顿一样。这一部分称为烟台,其他地方的外国殖民者们都来这里的海岸边度假。这里景色雅致,有许多绿树如荫的别墅坐落在山上,那里矗立着一座信号塔,风景秀丽且交通方便。本文的一幅插图描绘了信号塔所在的山顶,的确秀色可餐。在信号塔的旁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匀称奇特的塔,塔顶伸展到空中,檐角向上翘起。这一景象被印到邮票上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是所有在芝罘这个商业港湾中途停靠的各个国家的乘客们最熟悉的邮票图案之一。芝罘的贸易市场很活跃,商人要么是借助帆船同清朝的其他港口进行贸易,要么是借助轮船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美洲和俄国往芝罘运输石油,英国则运来棉织品和金属。鸦片进口量很大,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是生丝。


距离海岸3 公里处便是名副其实的清朝城市,城市外围有城墙,本文的另一幅插图描绘了城墙的一个城门:高大的塔形城门,上面盖着了望台。城门里面,是中国特有的热闹景象:人畜拥挤、货物垃圾杂陈,熙熙攘攘、五颜六色、气味混杂,低矮的房屋旁边只有窄小的坑坑洼洼的泥路,下雨天会变得泥泞不堪,晴天则积上厚厚一层尘土,起风时灰尘在阳光下四处飞扬。到处都浮动着吃剩的鱼骨、腐烂的水果、鸦片及烟草的烟雾,活脱脱一幅花花绿绿、令人愕然的鲜活景象。



图|中日签订“和平”协议的酒店


回到临近海边的街区,清朝和日本的全权代表正是在这里的一家简洁的酒店签署了和平协议。酒店的招牌是欧式的,叫海滨酒店。它的对面也是一家打着欧洲招牌的酒店—海景酒店。在那里可以看到大海,海上是欧洲的侦察舰,包括法国的、英国的、德国的、俄国的、意大利的。在我们的记者根据现实速写的插图中,背景看起来就像是在朴茨茅斯,如在最近一次国际舰队集会时的景象。到处都有奇怪的人群,左边停着一些轿子在等待外交官们出来,清朝的哨兵队正把守在酒店门口,他们身后是众多好奇观望的人群,他们为插图描绘的场景增加了当地的色彩。这些清兵身穿颜色鲜艳的军服,手持亮闪闪的军刀或者是奇怪的锯齿状的长戟。他们脸上的表情与其说是军事的,不如说是装饰的。他们水手帽形状的草帽下是木然的表情,从这些表情中除了看到长时间站岗的无聊外,看不出其他情绪。


D.L. 先生和H. 先生的速写




图|李鸿章和他的儿子及孙子


图|汉城老妪节


图|汉城的一处皇宫城门


图|朝鲜:国王出巡


图文摘自《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50:35

[新一篇] 哈耶克:自由憲章 一日一書

[舊一篇] 畫家泰戈爾,你從哪里來 紀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