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疯狂小人儿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自从微信公众号有了评论功能,大概每隔两三天就会接到一宗投诉:“菜头,你还管不管?有人盗用我的头像!”有时候还配上截屏,证明自己的头像被另外一个名字用了。


真是这样么?请放心,你的头像非常安全,并没有任何人盗取。这只是因为微信里的小人儿忙疯了而出现的小问题而已。你且吃饭,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你不用管微信是程序还是软件,功能是怎么实现的。我们假设你的微信里有一群个头非常小,行动非常迅速的小人儿,他们负责让你的微信正常工作。当你打开一篇微信文章的时候,这群小人儿拖着文章顺着无线网络跑到你的微信里,把文章的格子先铺好,再把文字填写进去,最后是把图片拖过来贴进去。所以,一般你先看到文字,然后图片才徐徐展开。


公众号的评论也是一个道理。你翻看评论的时候,其实是看到一行行的空格。这群小人儿把评论内容、评论人的头像一行行贴进空格里给你看。不过,这里会有一点小小不同---微信文章的内容一旦发布就不能修改,段落之间不会互相易位;但是微信的评论则不同,它是按照点赞的多少进行排序的。点赞的次数越高,位置越靠前。你的两次刷新之间,也许排序就变了,有的回帖会上升,有的则会下降。


这样一来,为了确保你每次刷评论的时候都能看到最新的排列顺序,这些小人儿就得把原来贴好的评论全部铲掉,按照新的次序重新贴一遍,就跟重新装修要重新贴地砖一样。在这个过程里,先铲文字也先贴新文字,后铲图片也后贴新图片---也就是头像。


问题就出在这里:文字铲光,贴上新的了,但是因为你的网速慢,或者手机的刷新速度慢,图片还来不及铲掉,更别说换上新的了,于是你的头像就对应上了别人的内容和别人的名字,看起来像是别人盗窃了你的头像一样。


没有关系,这只不过是因为小人儿太忙的缘故。只需要你刷新一次,或者退出文章,再次点进来,大家的头像各回各家了。没有人盗窃,没有加特技,没有化学的东西,放心吧。


好了,聪明的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要先文字后图片的这个顺序?这是因为文字体积小,一下子能拖一堆文字过来。而图片的体积要大得多,小人儿们要多花力气和时间,才能拖过来。所以,优先把文字拖过来,让你有东西可以看,不用等着图片慢慢打开。


那么爱叽歪的你很可能又要说:看来这些小人儿也不是很聪明嘛。错,其实这些小人很厉害。打开你的朋友圈,看一下里面的内容。它同样是一行一行的格子,但是这个格子里的东西要复杂得多。有的格子里是长文字,有的是短文字,有的是3张图片,有的是9张满格图片。


当你刷朋友圈的时候,你想象一下这些小人儿该有多疯狂?每一行格子里的内容长短不同,形式不同,一会儿图片,一会儿文字的,造成每一行格子的高度都不同,形态也不一样,所以小人儿就会疯狂地填空,每个空还不一样,还必须争取你往下滑动的时候,内容已经填充好了,页面才能顺利上滑。


你可以试试,在朋友圈里用手指往上滑动页面。感觉很顺滑有没有?感觉很流畅有没有?记不记得去年微博的页面滑动起来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一卡一卡,一顿一顿的?有没有在别的APP上感觉到类似的感觉?之所以会一卡一卡的,就是因为你的手往下滑的时候,能力不足的小人儿还没来得及把内容铺好,所以要稍微停顿一下,等铺好了才能让页面继续向上滑动。而微信从一开始有朋友圈,从来都是那么顺滑,可见微信里的小人儿有多么强大!



人们都以为有了新功能、新界面才说明产品经理、工程师、设计师真做了事情,其实,真正有价值、有挑战的工作大部分人是感觉不到的。就像微信朋友圈这种“丝般顺滑”,我不说你都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无意识中感受到一种“暗爽”,好似它天生就应该这样似的。无数个这种“暗爽”,才能造就出一款好产品。


最后,因为你的手机类型,连接网速的不同,以上所有我说的体验可能未必和你感受的完全一致。至于说WP用户,请参考今天的禅定时刻。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素材库,来源无法追踪。



槽边往事 2015-08-23 08:45:52

[新一篇] 看完《穹頂之下》,一個普通記者想說的話

[舊一篇] 美好的早晨應該有一碗好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