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 选举需要敌人 比政客更会打选战的医师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0.jpg

2014年11月28日,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走“民众路线”,在一个市场里与竞选活动的支持者摆Pose拍照。 (CFP/图)

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台北市政治菜鸟与政治世家子弟的PK,人们有一千个理由问:为什么一位无党派的医师笑到了最后?首先跳出来的答案是:柯文哲命好。比如说,同样吃一顿饭,连胜文吃了638元台币,被骂得狗血淋头;柯文哲吃了9000多元台币,但“变”成一坨屎后,却啥事没有。

到了打扫战场的时间。

九合一选举不过是地方性选举,尽管这次规模最大,也是国民党自1949年败退台湾后输得最惨的一次,但动静再大,只要河床没变,本来犯不着对残局复盘。但这次,貌似河床变了。

1
一顿饭和一坨屎 为什么是柯文哲

选后,分析家们把选战成败的原因分析个遍,但就是绕过了候选人个人,好像换了谁,输赢都不会变。但真的如此吗?

万众瞩目的台北市——政治菜鸟与政治世家子弟的PK,人们有一千个理由问:为什么一位无党派的医师笑到了最后?

首先跳出来的答案是:柯文哲命好。比如说,同样吃一顿饭,连胜文吃了638元(台币,下同),被骂得狗血淋头;柯文哲吃了9000多元,但“变”成一坨屎后,却啥事没有。具体如下:

连胜文的竞选短片,媒体关注点不是他说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他餐桌上精致的日式便当。当地媒体考证说这便当一客要638元,这让平时吃80台币的屌丝怎么不羡慕嫉妒恨?

再看柯文哲,他2013年的一个演讲,上台一个笑话垫场后,开始介绍叶克膜——一种人工心脏+人工肺的医疗设备。柯号称台湾叶克膜之父,就在大家以为他在自我表扬时,他话锋一转,批评媒体通常只报成功病例,不报失败病例。他展示了两个孩子的照片,他们接受了叶克膜,却仍然无法避免手脚黑掉。柯文哲悲叹:“让我怎么跟他讲:‘小弟弟,想要活下去,我们要截掉你的四肢。或者算了,你不要再活了,我把机器关掉。’你如何跟一个7岁的男孩讲这种生死的问题?”

随后,他开始讲大便的故事,有一次,他请老师吃饭,人均9000元!第二天上厕所,他特别观察,9000元制造出来的东西,似乎和70元自助餐的没什么差别。他顿悟到,人生的荣华富贵不过就是一坨大便。

演讲当然不能这样低俗结尾,柯的结语是:“人生应该像a的n次方。如果a大于1,a的n次方就无限大;如果a小于1,a的n次方很快就趋近于零。”而a是否大于1,柯文哲的定义是:看你对社会的付出是否多于索取。

这是一个多会讲故事的人,18分钟演讲,有笑声、有眼泪,有高大上,也不怕露丑,自信、自愧、自责、自嘲、自省,表现出如此丰富和饱满的人格形象。特别是身为台大教授看自己一坨屎,多有喜剧色彩和画面感。

柯文哲这个演讲在网络疯传,病毒式传播,跟帖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他吃了比连胜文贵十几倍的豪华餐,但依然光彩照人。

有时候初闯政坛的医师,比一百个政客都更会打选战。

2
选举需要敌人:从外来政权到权贵

选战就是舆论战,议题就是战场。战场最重要的就是地形,而舆论战最别致的,是舆论的“地形”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2008年前,两岸议题曾是民进党的摩天岭,国民党在这块战场输得落花流水。到了2008年陈水扁弊案爆发,两岸议题失灵。2012年后,攻守异势,随着两岸交流深化,两岸议题成为国民党的地利。2014年九合一选举,两岸议题更是国民党的舆论高峰,但民进党这次不在这个战场上玩了。

民进党开辟的第二战场是阶层议题。

从两岸议题到阶层议题,万变不离其宗,选举需要敌人!一、区别敌我,便于选民辨认;二、同仇敌忾,易于动员力量;三、贬损对方,抬高自己。所以,没敌人也要想办法制造敌人。

民进党曾偏爱两岸议题,因为两岸议题的敌人是天然的,给国民党贴上外来政权的标签,继而将国民党与大陆的交流统统诬为引狼入室、出卖台湾,自己则高举起爱台湾的大旗,高踞舆论的摩天岭。

所以,民进党特别喜欢大陆出状况,也特别乐见大陆放狠话,说硬话,因为它需要制造敌人。

于是,当大陆学会柔性对台,两岸交流的利好,两岸议题就成为民进党的票房毒药,民进党也不得不寻找新的敌人。

它找到了,那就是权贵!权贵这个敌人实在好用,打两岸议题,中间选民会恐惧,蓝营民众会反感,可是打阶层议题,蓝营的基层平民会和他们一起反权贵。

民进党的选举主轴从两岸,变成阶层。舆论的主战场也从内外(本土和外来),变成上下(权贵与平民)。历史不幸,提供了民进党制造新敌人的土壤和气候。

3
无感族成为动族

2014年的结局其实早就出现端倪。

观察台湾,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左倾思潮的抬头与蔓延。这里特指不满贫富分化、抗议阶层固化、诉求公平正义、甚至不惜挑战现存法律秩序的激进思想与行动。

台湾民众一直对国民党与利益集团千丝万缕的关系心存芥蒂。2012年选情胶着时,我和一个台湾朋友说,假如马英九宣布他下一个任期将站在99%的平民阶层立场,解决99%的人的口袋问题,他一定会获得超高民意,广告词可以叫:马英九,一切为了九十九!朋友笑了,摇摇头说:马英九不会这样做。我好奇:马英九不是一直想跨越党派吗?朋友回答:他可能想做,但他可能不懂得怎样做。

其实,一系列的街头抗议活动早就在警告国民党。2013年夏天,士兵洪仲丘被凌虐而死造成两个“国防部长”下台,国民党把事件归因于军中的恶习和别有用心者的舆论操弄,他们没想到,一个士兵的死亡,出现25万人上街送别,这已不是个案,而是阶层对立最醒目的信号!当25万人齐唱闽南语版《悲惨世界》为法国大革命而写的主题曲:“你敢有听着咱的歌,唱出艰苦人的苦痛。这是咱毋愿一世人做奴隶的心声。”唱歌的人未必有军中被虐的遭遇,他们只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但国民党似乎听不懂这种声音,或者听懂了也不知道怎么做!

4
打怪兽:你好大我害怕

然而,民进党听到了。

2012年“大选”,民进党就认识到阶层固化造成的阶层对立是一个机遇,他们借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号召支持者把零花钱装在小猪存钱罐里,支持民进党去打国民党这只大怪兽。“三只小猪”唤起了选民无与伦比的热情,让两党都大跌眼镜,此前民调大幅落后的蔡英文居然靠此追平马英九。没有领导人失误、没有政策牛肉,仅凭一个娱乐化活动就大幅改变选情,创下了舆论战新的奇迹。

尽管民进党最后失利,但他们却发现了更好的舆论战工具,那就是阶层,“小”和“大”。

“小和大”怎么打舆论战?以两岸服贸协议为例,理智的人都知道服贸协议对台湾利好,为什么还要反?马英九实在不理解,因此他轻估了敌人。

如果摆事实讲道理,民进党无法将白说黑,于是它另辟战场,除了打国民党程序方面的瑕疵外,主打的舆论战办法就是解构,经典的口号是“你好大我害怕”。

他们的舆论逻辑是:国民党说大陆在让利,好!我承认大陆在让利,但大陆为什么要让利呀?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国民党有没有出卖台湾的利益呀?就算你们没出卖台湾,但“小”和“大”一旦对赌,“小”会占便宜吗?赌到最后,还不是一百块的输光光。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算了,你好大,我害怕。

“你好大,我害怕”,是有历史情结的。1895年,大清朝(又一个“大”)在东北和日本打输了,转过来把东南的台湾割走了,好比父亲打不赢人家,就把儿子卖给人家,日据50年,让台湾人民长期摆脱不了“弃子情结”和“养女情结”,他们对“大”,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相信2016年的选举,民进党会继续沿用在阶层议题上打怪兽的舆论战方法。对此,国民党能找到破解之策吗?

5
打什么仗派什么将

仗是靠人打的,打选战,布兵排将,大有学问。

比较两个政党的候选人阵容,民进党排出陈菊、游锡堃、赖清德,都是老将;国民党推出连胜文、吴志阳算是新人。乍一看,国民党阵容更锐意改革:接班人、子弟兵、新生代,连吴二人分别是国民党两位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之子,两位父亲深耕政坛,广有人脉,在蓝大于绿的基本盘里,根正苗蓝,有基础民意,如果倒退四年根本不是问题(四年前,吴志阳就选上桃园市市长)。

但2014不是2010。在阶层议题的舆论战中,你排出这样的阵容,就两个字:“找打”!对手需要权贵当敌人,你就提供官二代做靶子。结果只能是打得很苦,输得很惨。

反观民进党,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台北市,发现党内提不出比柯文哲更好的候选人,就毅然放弃提名,礼让柯文哲,目的就是为了打败国民党。这要说服多少党内大佬和基层选民,要管控多少盯着这块肥肉的跃跃欲试者啊?民进党的控制力与执行力可见一斑。对比国民党历史上屡屡出现摆不平现象,不是出走,就是分裂。两党的格局,已先分胜负。

6
“这是一场网络主导的选战!”

2000年大选陈水扁找到了范可钦,2014年柯文哲找到了周世恩。他才24岁,是柯文哲网络战5人小组最年轻的一个,这5个沉默军师,是柯文哲最强大的秘密武器,他们是键盘舆论的操盘手,更是舆论战的大将军!

“总统府没有总统、花生油没有花生”,一张KUSO照片,贴在柯文哲的脸书上,一小时内居然吸引两千多个网友按赞。柯文哲由此感受到网络的力量,决定将网络作为决战场。

柯文哲无党籍,没有政党遍布社区各个角落的强大关系之网,他的目标选民很明确,就是那些从来不到竞选场所的40岁以下的人。他们在哪里?怎么把他们找出来?柯文哲靠的是互联网。

周世恩,是脸书最强大的中文搜寻引擎Qsearch创办人,加入了柯文哲的团队。他所属的5人小组,从1400万人次的台湾脸书用户中,从点了6亿个赞的海量数据中,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是谁在骂你、谁在挺你,寻找支持者,影响冷感者,化解危机,精确制导,打击敌人。

经典案例是MG149案爆发。身为会计师的国民党立委罗淑蕾质疑柯文哲在台大医院MG149专户涉嫌教唆他人逃漏税、洗钱等。柯文哲团队本来建议他冷处理,可是沉默的军师用数据一分析,网络上讨论柯的所有文章,每天有60%绕着MG149打转,他的政见反而无人问津,可见冷处理不行,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网友对柯文哲好评的关键字是“公开、透明、开放”,果然,当柯文哲召开记者会发表“光明磊落”声明,数据显示MG149的声量从尖峰的80%骤降到10%。

连胜文是年轻人,柯文哲比他老,可是在舆论的塑造下,连胜文却代表着老年人,柯文哲反而代表着年轻人。因为柯文哲抓住了年轻人!

柯文哲在胜选之夜说:“这是一场网络主导的选战!”

7
为什么郭台铭的效果不如王雪红

选举到了白热化阶段,郭台铭一语惊人:如果胡志强当选市长,他要投资台中2000亿台币。人们不禁联想到2012年大选最后的关头,王雪红力挺“九二共识”:“和平稳定是人民发展的基石,社会、企业、员工与家庭是命运共同体”。绿营普遍认为,王雪红宣布支持马英九,是对蔡英文最后致命的一击。

但为什么郭台铭这一次没有达到王雪红的效果呢?

道理很简单:

1. 2012年蔡英文打的是两岸议题,王雪红被凸显起来的身份是台商,台商发言最有力;2014年民进党打的是阶层议题,郭台铭被凸显起来的身份是权贵关联者,富商的身份说服力不够。

2. 王雪红是示弱,她表达的是大时代下企业家对政局变化的不安,是害怕失去平和生活的恐惧。郭台铭是扮“大”,出手阔绰,大手笔,诚意满满,却有些简单粗暴,方式方法未必被弱势群体接受。

3. 王雪红是对整个台湾喊话,是为整个时代代言;郭台铭是为某个城市、某个特定候选人站台,格局、境界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对国民党而言,历次选举,台商都尽力了。

8
国民党的包袱民进党的bug

九合一选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国民党这次选举的失败并不代表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失败,恰恰相反,从选举议题看,两岸政策是国民党的加分项目,两岸议题赋予国民党舆论战的有利地形,这才逼迫民进党在阶层议题开辟新的战场。证明两岸交流释放的利好已经得到民意的基础性认可,即使民进党用解构性舆论武器消解服贸协议等利好政策,也属于防御性的打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的攻击性打法,两岸议题成为民进党的超级提票机的时代难以为继。

2. 国民党并没有输得只剩裤衩,台湾选举,最快两年就可以发生一个大反转。国民党迫切需要转型自己的政党文化,其改革的包袱就是利益集团、地方派系、桩脚文化盘根错节的网络。令国民党痛苦的是:这个挥之不去的网络既是国民党最需改革的对象,却又是目前国民党基层选票的基础来源,革掉了这个基本盘,国民党可能浴火重生,也可能一贫如洗。

台湾社会并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社会、人情社会、熟人社会的底色,马英九一时成功,证明了国民党多么需要摆脱过去官僚体系与利益集团的染缸,但马英九的不断挫败,也证明了仅仅依靠个人的不粘锅和照搬西方的法律框架与法律思维,并不能根本解决台湾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

马英九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领导人,他想带领国民党走出困境,却让自己身陷困境,他的改革不仅没有讨得利益集团的喜欢,也因为一筹莫展逐渐丧失底层民意,他曾经是选票最高的领导人,又跌落为民调最低的领导者。他想成为一棵大树,却不幸栽在盆景。国民党不改掉它的腐朽文化不行,完全抛弃它的传统网络也不行,如何在传统社会中建构现代法律秩序,如何在人情社会中建设清明政治,需要政治勇气,也需要政治智慧。

3. 民进党也没有赢得气定神闲。民进党同样困扰着它的文化bug,那就是台独党纲。民进党如果不能理性认识台湾无法自外于大陆的现实,不能顺应两岸交流的历史潮流,不能与时俱进地改变它的两岸政策,它就没有未来。解构是在野党的专利,如果它想执政,就必须面对和建设。长期用台独舆论对民众洗脑的民进党,反过来又被这些民众所掣肘,长期用台独来聚集民意、动员力量,一旦要重新出发,谈何容易?既要担心基本教义派的反扑,又要担心铁杆台独选票的流失。民进党的未来没有坦途。

4. 大陆要习惯台湾的选举政治。有选举,就有输赢,要习惯各种政治派别、各种政治人物你登台来我下场,两岸关系有清晰的底线,两岸交流有利好的现实,两岸发展有可见的未来,这些都是大陆牢牢占据主动权的砝码。既犯不着随风起舞,也随时要见招拆招,既要多听台商的声音,也要越过台商听懂其背后的民意,特别是青年人的声音。反过来,台湾无论哪个政党,无论哪个政治人物,也不能掩耳盗铃,要学会理解大陆的底线,要听懂大陆的声音。

历史在轮回,总有惊人的相似。2006年民进党执政,在三合一地方性选举中,总共23个县市长席位,国民党获得14席,民进党获得6席。2014年,国民党执政,在九合一地方性选举中,总共22个县市长席位,民进党获得13席,国民党获得6席。犹记得两年前蔡英文败选,蔡英文向支持者喊话:“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泄气。你可以悲伤,但是不要放弃!”今天,战场刚刚打扫,新的选战又要开始,是再一次轮回,还是不一样的改变?


网载 2015-05-14 18:59:01

[新一篇] 龍應臺辭職,請勿大驚小怪 ,飲水思源,星星點點的燈

[舊一篇] 南方周末:我們下一代的教育被誰接管 少年留學從未如此井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