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经学以挺立大国民精神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一、引言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主要不是形体上的黑头发黄皮肤,而在于无数华夏先人,生活在这片五岳群山,黄土江河之间,一路的与天地.与山河,与草木风雷,与淑人君子,相激相荡,共感共应,蕴藉而酿造出中国人特有的经典系统。中国人从小读经,接受经典的洗礼,以此培育出特有的才情与生命情调,创造出独特的华夏世界与礼乐文化。民国初年,蔡元培以教育总长的身份废除读经,决心放弃中国人的才情与灵魂,放弃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价值、与意义系统,转而拥抱西方,相信西学才足以应付危局,西学才可以提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准据。其间经过国民党与袁世凯的战争、军阀混战、国共的北伐、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以后还有三反五反、反右、文字简化、文化革命等等,老成凋零,教化残缺。直到今天,中国走向富裕,中国期待大国崛起之时,有识之士忽然发觉,现代中国人缺乏心灵家园,缺乏信仰与价值皈依,缺乏道德教养,缺乏内在澎湃的创造力。……身体的温饱基本解决了,灵魂的安立却无从着手。因此人心迷惘,道德滑坡……,基督教在中国大幅蔓延。

中国人及中华民族将往何处去呢?中国人应继续沉沦在功利与自私的泥沼里吗?中国人应该皈依西方,用基督神学给自己安身立命吗?或者中国人应该重回经典,通过儒学礼教的再洗礼,寻回失落的灵魂与家园吗?

为此特邀请若干朋友小聚嘉兴,做一些基本交流与对话。当然兹事体大,一次交流未必有成果可言,但借此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扩大朋友圈,提升自我心性,也还是有意义的。

本次会讲特别需要感谢〔鸳湖书局〕苏伟刚先生、陈家红先生提供书局二楼的会议室。以及〔民间收藏馆〕绍嘉平先生提供收藏馆内厅堂做为会议场所。陈家红是苏州大学[前东吴大学校本部]中文系硕士班毕业,我则是在台复校的东吴大学毕业生,虽是名号改易,体制有别,但究根溯源,毕竟是一校两枝,仍然有兄弟校友之亲,他来接掌鸳湖书局,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而开放的心态,让人十分欣赏。苏、绍两先生都是民间收藏家,对历史文物有特别的爱恋。在〔民间收藏馆〕里藏有琳琅满目的文物,时间从数万年前新石器到清代民国的家具,我人一旦入乎其中,在文物磁场气场的感应下,思古之幽情特别澎湃。其中有两尊佛像,一中年、一老年,中年者眼耳鼻脸间一片圆浑,充满慈悲、欢愉、深沉的笑意,具有强大感召力。老年者脸长、多皱纹、略显消瘦,一样的慈眉善目,却更多了一种通透与豁达,一种高远与乐天的气度。朋友们纷纷观看而赞不绝口,吴炳钊老师说某些人皈依佛教,也没有读佛经,就只是看到佛像的庄严慈悲,心中就感应起拜敬皈依情绪,可见艺术创造的力量不可轻视。韩国学者朴洋吉说:工艺师把他的生命、心灵与才情赋予作品,所以一件石雕就具有了灵性,能够感召人的心灵与梦想。

 

二、中国经学传统断裂的悲剧

中国二千多年的经学传统,既是国家大一统的护持力量,也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形元素,更是每个国民受教养、受熏陶,能安身立命,能顶天立地,涵养丹心浩气之所在。但清末民初,在国家衰弱,被列强任意欺凌的背景下,当年的愤青们,不分青红皂白,把国家衰败的所有罪责,一股脑儿的全推到儒学及其经典上。于是而高喊“礼教吃人”,“中国文字野蛮落后”,要“全盘西化”,要“不读中国书”。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中国文化及其精神为野蛮、封建、落后,竟成了当年神州的主流思想,而一切荒诞不经,破坏文化,践踏自我灵魂的举动遂层出不穷,亦可哀矣!

此处摘录几则,以见一斑:

◎“一九一二年元月十九日,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可见虽然清末是实施新制的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

    同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于是不仅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术不应祭孔”的议案,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代替宗教,学校祭孔之风从此断绝。

    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一九一七年,白话宣言出来,一九二○年小学语文课全面改用白话文后,我们国人便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手册〕

    ◎清季学制,大学中仿各国神学科的例,于文科外又设经科,我以为十四经中,如易、论语、孟子等已入哲学系,诗、尔雅已入文学系,尚书、三礼、大戴记、春秋三传已入史学系,无再设经科的必要,废止之。——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在清朝模仿西学而建立起来的体制中,经科讲述经学,就是以这个经科来模拟神学院,以它来维护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维护我们固有的学术规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而蔡先生说,要把它并入文史哲,并入以后已无继续存在的必要,这实属陋见!要知道并入之后,十三经已不再是经学,而成为西学眼镜下且已被切割打散的文学、史学、哲学了。……把经科取消建立起来的北大体制就导致了我们近代思相混乱的出现,八十年来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混乱全部的根源就是这个取消了经科的教育体制。……废止了经科就象征着我们中国人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规范,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孟晓路〔三大学术规范〕

◎“今年年初做课题,有一个让我吃惊的发现,中国人文精神缺失的源头在蔡元培,他做民国教育总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颁布新学制,中小学废除读经,在我看来,中国的孩子们从此失去了从正规教育渠道系统地学习其自身传统的可能。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读经应该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的精神所系。”——台湾中央研究院林毓生院士在北京大学一场〔科学主义、反传统与读经〕座谈会上讲话

 

三、恢复经学传统的呼唤

自清中叶西方侵略中国以后、到中国的自强维新、满清瓦解、中国人的内战内斗、再到文化大革命的人兽颠倒,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受尽了精神、肉体与心灵的多重折磨,可谓损失惨重,苦不堪言。三十年改革开放,真实的结束百年痛史,让大多数人过上安定丰足的生活。然而,百年的破坏,文化上的自我凌虐,却还没有得到根本的反省与检讨。英语还是神州上最尊贵的语言;西方的学术规范还是中国人思考的起点与终点;中国的信仰、中国的精神、中国的经学仍然处在边缘游魂不受重视的地带。这样的状况可以持续下去么?中国只能做为有躯壳没有灵魂的大国么?所有关心国家生存、自我生命的人,都不能不关心,中国人精神与灵魂的重建问题,而此问题的核心正是重建经学的问题,以下摘选几位学者的观点以为补充:

    ◎“经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使从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算起,到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宣布“废止读经”止,其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统治学说,历时已两千余年。经学曾经支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为历代王朝进行有效统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规范以及明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它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社会意识以及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本质上说,经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与学术表现形式。“

    “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的学术,而中国学术的核心是中国的经学。中国学术的所有领域,都是从经学派生出来的。”

    “中国的学术是由经学孕育而衍生的,经学的整体思维模式孕育出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朱杰人教授在"首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

◎“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思维模式、知识涵蕴的基础;亦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江河的论着。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在当前是有重要意义的。”

“经学的重建,是我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

──饶宗颐〔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

◎「中国人要重建其浩荡的才情气度,要找回他心灵的故乡,要真正拥有渊深厚实的大智慧,只能重新回归天人一贯、物我同仁的经学传统,重建一个统整百代,融通西学的新经学。如此才能重新挺立中国学术的核心精神,接通无数先圣先哲心魂汇聚的能量海洋,引无极太极、阴阳共振的能量,以澎湃我人当下的慧命与气机,才可能走向一点灵明而万般光彩,挥洒千山而婉转七海的境界。」

——皮介行〔呼唤经学回归──重建中国学术之核心价值〕

 

四、光文讲堂己丑暑期会讲首日

7月4日上午许多朋友抵达嘉兴,我们先到鸳湖书局交流,巧遇〔嘉兴历代人物考略〕作者傅逅勒先生,他对文革的破坏真是痛心疾首,也如数家珍般的谈到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更苍茫有泪的谈到后继无人,自己的孩子完全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文化,对经典对古书对文物,一点不了解,也没一点感情,这样下去,中国的精神与文明真要在我们手上破毁,只剩下西方舶来的形式与躯壳!

下午,朋友们参观沈增植纪念馆、沈钧儒故居、梅湾镇。晚餐由平和书院院长洪秀平,在梅湾镇西南湖边上的餐厅宴请。餐后由孔氏宗亲网总版主孔祥东请客,在南湖国际俱乐部的南湖边上茶叙。播放的是传统乐器弹奏的古典音乐,四周是传统飞檐红柱黑瓦的房舍,喝的是中国茶,侍者端上来的却是西方细长玻璃杯里泡的茶,味道太不协调了,韩国学者特敏感而精细,要求换茶壶换杯子。但是没有,这个位于文化古城嘉兴南湖边上,五星级的高档场所,卖一杯48元的茶,整个店中却完全没有中国的茶杯与茶壶,这样的洋化与去中国化,已经到了背宗忘祖的程度了,可是嘉兴人却习以为常,没人说话,倒让一个韩国学者立刻就发现了!

此夜南湖甚美而且雅。天上薄云如轻纱,淡淡披上明月之身,更增一种含羞带怯的朦胧美感,照在南湖水波之间,每次风来都有万波舞动,每一个波峰上都有月色光点,随波映射在暗黑的湖上,如翠玉珠钻,流动跳跃,令人目迷神茫。而风是如此的清凉柔顺,吹拂得身心舒畅,昏昏欲醉。古琴.二胡.平沙落燕.汉关秋色,联合迭奏,此起彼落,悠悠荡荡,让人进入音乐艺术多情的空间……。

事后我有诗记曰:

月色波光闪珠玉

风自轻轻水自柔

琴音茶香共萦回

一行儒者论丹心

 

五、光文讲堂己丑暑期会讲次日

7月5日大家共聚在〔民间收藏馆〕进行讨论,先由皮介行说明〔呼唤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一文的意义,略谓:

中国人一向有泛神思想,化天帝神只于自然之中,天帝之无限乃在万物之无限。此天帝天道既超越于自然万有,也内在于自然万有,流行下贯而成就人的魂魄良知,以良知之大机大用而创造此伦理德性的有情世界。所以仁成义就超拔小我,以哀矜不忍之心,己立立人,民胞物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使一切人完成其人格,成就一个天人合一的德爱世界。尧舜禹汤,历代圣哲仰望天之高,星辰之远,山河之雄奇浩大,而有泛神的形上追求,期待贯通天地之众神,以厚德载物,金声玉振,参赞化育而曲成中华文明。

只是当前人的欲望恶形膨胀,心灵空虚肤浅,师友之道沦丧,儒学失去庄严,佛教也严重受到金钱与情色的诱惑,不足以导引人心。而信仰唯一真神耶稣的人越来越多。面对此情势,我们需要的是深切反省,重建经学以挺立中国精神,以慰藉并安顿人心,给中华子民一个有灵有慧有美有爱的中国梦。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的序言中说:

“要评价一个文明的价值如何,首先必须问一个问题:这一文明创造出了什么样的人性,培养出了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事实上,正是这一文明培养出来的男男女女才真正体现它的精髓。”

又说:

“中国人的精神有三个特点,即深邃、宽广、淳朴,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三个特点。”

这样的中国人,这样的中国梦还有么?还剩下多少呢?

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做为儒者必须承担中华文化的慧命,必须承担起人心导引与救治的工作。我们在此呼吁:

1、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尽快恢复经典教育,国学经典应该全面进入学校,列为共同必修,列为考试科目,为中国人的国学补课,做出根本而基要的一次开展。

2、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舞民间读经运动。比如许多闲置的建筑、故居、纪念馆,应该适当适时的提供出来,用做民间诗词歌赋、文学研讨及读经讲经活动的场地。

3、民间儒者应该推行儒化家庭的工作,研究传统礼仪与祭拜方式,将读经与祭祖祭天祭地引入家庭之中。

4、各地应该认真探索恢复部份书院的可能性,在书院中试行祭学合一体制,既有祭祀空间,又有读书与藏书地方。

5、全国各地尚有许多孔庙,应该将其部份空间拨交孔氏家族或地方儒学社群,用做儒学研究、讨论、传播的场所。

明代耶稣会利玛窦病逝北京,得明帝破例赐地埋葬。其耶稣会神父申请赐地的奏疏说:

“况臣利玛窦自入圣朝,渐习熙明之化,读书通理,朝夕虔恭,焚香祝天,颂圣一念,……而臣等见在四人,亦得生死相依,恪守教规,既享天朝乐土太平之福,亦毕蝼蚁外臣报效之诚。”

华夏上国,礼仪教化之典型已远,然而我辈子民,缅怀祖德,激励怀抱,感切天心以浩荡志气的使命,实不敢自弃自毁,所以特特为此呼唤,以与有志有爱的全球华人共勉焉!

 

◎接下来由平和书院院长洪秀平谈他个人的学思经历,如何由一个向往西方的西化青年,通过美国大学里的中国图片展,以及若干洋学者对中华文化的崇敬,开启了他重新认识中国的道路。之后随着事业发展接触更多人事物,国学正好在中国兴起,他在蒋庆的阳明精舍受到许多启发,遂决心在珠海办一所书院〔即平和书院〕。去年他在杭州萧山设立平和英语分校,也准备将平和书院迁到杭州。此外通过寻祖归宗,他认识到洪家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士辈出,他终于明白儒学是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所谓“家国天下”,人之本在家,国之本也在家。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工作是复兴家族文化,弘扬家族亲亲互爱,立己达人的精神。

因此他准备通过整顿洪家祖谱,团家宗亲,先在家族中进行儒学教化工作,再以此为基础建设书院,为国家民族尽力。

◎随后韩国学者朴洋吉上台,他热爱儒学,在中国前后住过26年,能流利的说写中文。他在发送的〔七正心经〕中,传播这样的理念:1、正念:健康的意念,以大义为基础,进行和睦向上的思考。2、正情:善良的表情,平静的良知,真诚的礼貌,忠于本然之生命。3、正言:美丽的语言,出于正心,符合群体,至诚公正的交流。4、正为:标准的行为,敬天地人,明理履道,创造生活的香气。5、正果:真理之果,纯正静气,放空思维,觉悟天旨,发挥生命的光彩。6、正义:真正的使者,我心归道,完成真善美,在人间留圣迹。7、正道:真正的使命,修心立德,弘益人间,散播平安的微笑。

他认为国家社会建设的核心在人,学术活动的核心课题在使人活得丰富而有尊严,对得起生命,宗教要与大自然和谐。人要对得起朋友、他人与天地。

儒学以及一切世界的信仰都不可唯我独尊,应该共同组成万紫千红的天地,分享花香,协和文化,合世界文化成为花草相应相支撑的有情人间。如此才能本立道生,百家齐放,精髓造化,像太级阴阳之相辅相成。中国的发展唯经济中心,缺乏文化这一环,所以企业竞争力,持续力都有问题,其实应该看到儒学在企业与经济活动中的力量。韩国的企业都有其儒学为本的社训与宗旨,用毛笔字写下来,放在董事长座位后,放入员工心中,以之为共同使命,相互奋斗的中心意志。韩国人不一定谈儒学,但他们已将儒学的精神化入自我人革之中,无论做事或言行讲话,都表现着儒学精神。

◎上海孟母堂负责人周应之老师也上台做了分享。他肯定了洪秀平“人之本在家,国之本也在家”的主张,因为他搜寻到家谱,见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而感受很大的皈依与安顿,家谱中还记载南宋宰相周必大是他的远祖,更深刻感受慎终追远,追生命于远古的意义。他认为读经运动是保存中国人底色的运动,现在全球化,多元化,我们当然要兼容并蓄。但在多元之中要有主调主色,中国儒学的精神就应该是中国人应有的主调与底色。孩子对经典的背诵,是寻找心灵的定位,是建设中国人基本的灵魂与性格,在生命之中植入中国圣贤的浩大精神。周老师谈到他的儒学情怀,特意吟一首诗作:

云山界外富瀛洲

消得平生更上楼

苍海百年得生渡

一腔诗语化情愁

他认为儒家深刻情怀,以情化理,融通天地,这种承担道义,民胞物与的精神很令人感动。做为当今的中国人,应该学习儒学,为建设温暖神州而努力。

周老师带来孟母堂三位学生,的确眉清目秀,腹有诗书的样子。也让他们上台谈一谈读经的感受,据说读经以后,他的词语.风度与观念世界起了很大变化,与一般孩子不一样了。只是因为缺少上台经验,想背诵一段经典,却一时脑袋空白,无从下手。

◎台湾儒者赖鸿标在儒学的复兴上,主张建立法主德辅的现代工商儒学,他认为:

    三百多年前的王夫之总结两千年帝王专制统治之误,得出充满启蒙精神的制度治国理念:「守典章以使百工各钦其职,则有天子而若无;有天子而若无,则无天子而若有」。儒家崇尚圣王明主,法家反对待贤而治。人治是基于人民对统治者人格的信任,法治是基于人民对国家管理体制的信任。国家体制可以世代相传,有利于长治久安;统治者的人格修养不能世代相传,不利于长治久安。    适应今日工商业社会的儒学必然是援法入儒,儒法合一的儒学,要点是:

(一)社会管理与国家管理的统一:适合国家社会的管理方式只有法律。

(二)由治寡之学转变为治众之学:传统的士阶层已不存在,作为君子之学的传统儒学必须重新定位。儒法合一的儒学既能满足社会中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需要,也能符合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这样的儒学才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三)援法入儒,儒法合一:

1、以儒修身,以法治国:

2、修身是内儒外法,德主法辅;治国是内法外儒,法主德辅。

3、修身是由内圣而外王,由自身修养而自觉遵纪守法。治国是由外王而内圣,厉行法治,建立法治环境,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法治熏陶下,积习成性,循规蹈矩。

4、由孔子的内仁外礼,到荀子的礼法并称,到现代的内仁外法,仁为体,法为用,儒法合一。

◎与会者有孔子第75代后裔孔祥东,也有孟子第75代后裔孟国进。而由孔祥东做了报告:百年前康有为刻刻以犹太人亡国为教训,鼓舞中国人奋起变法不要重蹈犹太人的覆辙,谁也没想到犹太人凭着文化信仰的坚持,竟能在二战后复国。这就可以看出文化的力量,比如西班牙,一些小小地区,不愿被主流文化同化,坚持保留自己的语言.文化与文字。中国是一个大国,一向有天下观,认为天道不仅仅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以此大心量大气度,建立起这么一个中国。可是近年来的国学复兴风,对地方人士而言,都只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用,像孔子就成了地方上的摇钱树,只是用于口说与谋利,却没有深入学习孔子,效法孔子。如此急功近利,表面化的运用孔子,恐怕反而不利儒学的复兴。

◎湖南大学吴炳钊老师认为:建设现代新经学,应该纳入老子、庄子、史记,应该纳入古典文学、书法,特别应重视诗教与乐教。新经学应该从经典内容、经典教育、经典实践上深入讨论,建立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有一位今年参加高考的年青人,也在大家的鼓舞下上台发言,谈谈年青人对国学经典的看法。他认为国学经典跟生活无关,不管读不读都不影响其生活。现在全球化多元化时代,应该更开扩的多元并存,国学的话语太强势了,不好。

这的确是很真诚的看法,引起许多讨论,有人认为12年的应试教育,就是这幅模样,学生除了课本,除了会考试之外,其它都不识不知。也有人解释正因国学太弱势,所以学生缺乏国学教育。也因国学太弱势所以只能出之以呼唤,如果国学很强,何必还来呼唤呢?

 

六、自由讨论

中餐后一些人有事告退,剩下来的人在下午继续进行座谈会。勉仁讲堂主讲人李世高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更好的推展经典教育?皮介行认为,儒学是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重点在修己立己成己,只要自己学德具进,自可以建立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学德不立,一味寻求方法,其实也只是徒劳无功。可是李世高坚持要寻求方法,因此引起了争论。此处引用大连〔白云书院〕张本义的一段讲话:

我认为,中国书院的核心精神,就是“学为己”或称“为己之学”的精神。……学习目的,在于整治和涵养自己的学问和德性,达到圣人、君子的境界……。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希望行道于天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实现这个政治理想必须循序渐进,由基础做起。《礼记•大学》中开列了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中的前五条讲的都是“修身”的内容和步骤。而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也在于“修身”。“修身”是能否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不能“修身”,遑论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中还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学为己”的思想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也可以说是对自我灵魂的一种终极关怀。……,通过学习,完全可以在寻求自我价值中实现自我精神满足。……程颐说:“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宋元学案•伊川学案》)内,就是内省,修身。……陆九渊说:“古之学者为己,所以昭明昭德,己之德已昭,然后推其明以及天下。”(《陆九渊集•语录下》)….在宋儒看来,“学为己”才是真读书。……〔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张本义〕

供各位朋友参考。

七、本次与会者有:杭州.洪秀平。永康.胡敬安。绍兴.李世高。桐乡.冯潘秋.林国栋。嘉善.蒋国强。嘉兴.皮介行.陈家红。上海.赖鸿标.朴洋吉[韩国].周应之.韩颐询[孟母堂共五人].常州.孔卫东.孟国进〔常州来三个家庭共六人〕.山东.马培路.宋金书.陈天.高超。北京.吴炳钊。

 

孔子2560年7月10日[09]  皮介行   记于  光文讲堂

  


皮介行 2010-07-15 08:32:35

[新一篇]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

[舊一篇] 懸壺濟世的由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