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但是,纵然有了这个根基,也并非每个民族都能够确保自己的文明不突然中断,不骤然消亡。稍微留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许多令人不胜惋惜的民族消亡案例。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其所以优秀的事实。那种无法撼动的事实中存在着一个民族原生文明的强大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从久经考验的生存大技巧中创造出适合于本时代的生存谋略。所以,审视自己的原生文明不是虚幻的发思古之幽情,它完全可以成为创造新的历史的出发点。要解密中国民族在无数次生死存亡关头的求生奇迹,以开拓我们的战略视角,就要从我们的原生文明中理清那些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的基本方面。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根基。一个民族在她从涓涓细流发展为澎湃江河的过程中,必然有一段积淀凝聚进而升华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生存谋略等一系列稳定的存在方式,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那样改变,将长久的甚至永远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与发展潜力。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原生文明。她就是这个民族身上的“胎记”,永远不能磨灭。一个基本的交代是:中国原生文明的生成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原生文明形成后的第一波惊涛骇浪便是统一的大秦帝国的建立,从而使中国文明万源归一,形成中国文明的正源。自此以后,中国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波澜便壮阔的展开。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 “学”者,绝非浪得虚名。中国历史上的兵家有两个显着特点:
其一,全部是文职军人出身(请注意,名将才是职业军人);其二,同时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这两个形式特点,反向的说明了中国军事思想必然不会是单纯的军事攻防研究,而一定带有深邃的社会人文价值。假如不是历史尘埃的淹没,中国的经典兵书绝非只有《武经七书》。姑且只说《武经七书》的作者:《六韬》的吕尚即人人皆知的姜太公,显然是个老学者。《孙子兵法》的孙武本是齐国名士。《吴子兵法》的吴起是鲁国名士。《司马法》的司马穰苴是晋国的司马(文职国防部长)。《尉缭子》的作者是魏国国尉缭,同样是文职国防部长(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司马、国尉、太尉等,都是最高国防长官,只有大将军、上将军等各种将军才是三军实际统帅)。《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李世民不消说是个皇帝,就是李靖也是文士出身。另外,失传而重见天日的《孙膑兵法》的孙膑,更是文人学子。《孟德兵法》的曹操,四言诗写得惊世骇俗。一言以蔽之,举凡中国留有军事着作的兵家,没有一个赳赳武夫。这样的兵家们所锻铸的用兵原则,囊括了非凡的民族生存智慧。《孙子兵法》开篇就是《始计》——即庙算,即战略运筹。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论断代表了中国民族对战争的最高境界的审视。战争对军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惟其如此,战争才是国之大事!《司马法》则开篇就提出“以战止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世格言……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民族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是冷静清醒的,是坚决排斥盲目性的。
还是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民族“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历史吧
中国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机发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经形同虚设。野蛮部族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那时侯,岭南、江南、东海、陇西、高原、草原,无处不敌。南苗、东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约数以百计的野蛮部族从各个方向向中原蚕食。华夏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候,却恰恰正是中原世界发生**性变化的前夜,各种形式的新旧较量都正在激烈进行。然而,就在内部**如此激烈的时候 (请注意,“**”是中国上古话语——汤武**),华夏民族的新一代贵族精英却深明大义,表现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伟大情怀。当时绝对有争霸天下之实力的齐桓公姜小白与丞相管仲,毅然放弃中原争霸的**,利用齐国巨大的号召力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导天下诸侯以东周王权为中心,坚决反击夷祸。这个主张的实际含义是,齐国牺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拥戴王室,从而“九合诸侯”,凝聚华夏民族抗击外患。九次联合反击,各种野蛮部族全数被驱逐出中原地区。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诸侯在胜利后并没有无限度出击,将那些小部族赶尽杀绝,而是北到阴山、南到吴越、东止海滨、西止陈仓(今日陕西宝鸡),所有的诸侯都适可而止的停止了反击追杀。这场大反击保证了华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战国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来。诚实的孔子曾经感慨,若非桓公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将为左衽矣)!
这一次,强力反弹之后的有限扩张,主要是边缘诸侯夺取了野蛮部族向中原进犯的部分根据地,如楚国向岭南的有限伸展、秦国向陇西的有限伸展、晋国燕国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齐国鲁国等老牌诸侯国的土地没有什么伸展。
第二次危机是北方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对中原华夏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这次危机虽然不是全面大危机,但却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长期危机。战国中期开始,中国南部“苗蛮”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却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灵动,不断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的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不断对秦国边陲袭扰。从这时开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这场长期战争大体是三个阶段:战国反击——秦帝国大反击——西汉王朝长距离反击。战国时代对匈奴作战的主要是赵国、秦国、燕国。赵国第一线,是主要力量,名将李牧的十几万大军长驻云中河套地区。秦国其次,主要是九原、上郡(今日陕北高原与内蒙古) 地区。燕国主要是渔阳(河北北部)、辽西与辽东地区。这一阶段因中原大战如火如荼,所以仅仅维持了抵御两胡、匈奴不能南下。即便如此。李牧的诱敌深入反击战也堪称对付游击骑兵的第一次成功经验。这是四千多年来华夏民圝族被外敌入侵最深、历时最长的一次。不要因为这些胡人后来也化入华夏民圝族而讳言痛苦的历圝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大败之后的晋贵圝族阶层,毕竟过滤出了些许精英人物,依靠他们激励民众支撑危局,但始终也没有北伐成功。危圝机的解除还是隋朝的事了。跻身于胡人政圝权的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圝权,整军经武,驱赶胡人,统圝一了中国。隋的大反击,不但恢复了西汉版图,而且将胡人鲜卑的生存根据地又夺取了很大一部分,这包括夺取青海地区,将河西走廊的细细咽喉扩展为数千里宽阔的纵深国土。但也丢失了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西部地区与北部、东部的一些地区。真正消除这场百年危圝机,对外来势力进行又一次大反击的,还是煌煌大唐。唐与隋接踵,是一个南征北战夺取天下的强悍政圝权。唐初面圝临的最大威胁是西面的吐蕃、西北的回纥、北面的突厥三股强敌。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不断反击,中国领土有了很大伸展。西北到达咸海,直接于今日伊朗接壤,称陇右道;北边到达贝加尔湖与今日俄罗斯的赤塔地区,称关内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称岭南道;东北远达今日俄罗斯的朱格朱尔山脉(包括库页岛),称河北道。随着国力消长,唐代的领土也有盈缩变化。我所说的是全盛时期的生存空间。
第四次危圝机是宋明时期。这次是中国圝民圝族先处于守势而后大反击的一个时期,也是在富裕状态下屈辱亡圝国而后东山再起的时期。按照宋朝的经济实力,完全应当振作。但是宋朝却偏偏背离中国优秀的军事传统,实行“将兵分离制”,过分崇尚文职而压抑尚武精神,以致面对辽、金、西夏三个强大的军事小帝圝国和一个大理国,宋代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割地赔款,汉圝奸辈出,先丢圝了北方,又在江南最后被元军消灭,中圝华圝国土终于第一次被外敌完整占领八十余年。宋朝政圝权也以屈膝卖圝国、残圝害主战派将领而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圝史的耻辱柱上。长久积蓄之后的大反击,始于中国历圝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民圝族大起圝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圝府无圝能,人圝民自救!中国圝民圝族以这种遍地开花的红巾大起圝义,吹响了强力反弹的号角。但是,最终完成大反击的,依然是有组圝织的国圝家政圝权与军圝队。这就是明朝初期的强力反弹。
明初是中国历圝史上“将星如云,谋臣似雨”的时期之一。高涨的民气、英明的君主、善战的军圝队、高超的谋略、出色的统帅,这时都奇妙的凝聚在一起,终于恢复了中国圝民圝族的固有领土。这次反击虽然最终扩张不大,但却能在八十多年后夺回唐代五分之四的领土(没有夺回新圝疆,没有夺回蒙古草原),也可谓一次成功的大胜利。明朝之后,清王朝的出现是个特殊问题。满族原于女真部族,其所居住东北地区至少在隋唐时期已经是中国本土,明代也是确定不移的中国领土 (称为努尔干都司),相当于一个军事特区。满族虽不是中国主体民圝族,但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满族强大而夺取全国政圝权,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统圝一形式问题。只是由于中国主体汉圝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满族初期入关的报复心理,将自己的外形特征(剃头留辫子)强加于汉圝族等高压政策,汉圝族才有了亡圝国感觉。但是,随着满族对中圝华文明的认同与汉圝族进入中圝央政圝权人数的的不断增多,以及满族皇室的争气(请注意,满族皇室的勤奋明智与八旗部族的腐圝败是大不相同的。清朝的十个皇帝个个都有危圝机忧患意识),以汉圝族文明为主体的中国文明终于认同了这个成功脱离了落后母体的少数民圝族的中圝央统圝治权。所以,满族主政与中国历圝史上的外敌入侵有着本质不同。一个最起码的比较是与蒙古入侵后的政策比较。满族主政,在维护国圝家民圝族的生存空间方面,同样出色的体现了“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大智慧。四面边患在清朝中期几乎完全肃圝清,西圝藏、台圝湾、蒙古、新圝疆,全数回归中国!清朝全盛时期的中国,比现在的中国大了大约一倍还有余。
综上所述,“强力反弹,有限扩张”,这是中国圝民圝族在长期生存竞争中的第一个大智慧——对付外敌的超级智慧。有人说中国文明其所以能够以国圝家形式完整保留,原因在于中国西南部环山、东部临海、北部草原荒漠,远离西方冲击力的原因。这是不了解中国历圝史。诚实的说,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经历的巨大冲击比任何一个民圝族都多都惨烈!而实践证明,任何军事力量(当然包括西方) 都不足以摧毁华夏民圝族,尚且不说匈奴人的许多部族本身就是白种人。如果以近代以来的历圝史说话,西方力量与东洋力量难道没有企图灭圝亡中国的事实?当这些火器民圝族无情“冲击”我们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尚未脱圝胎圝换圝骨最为贫弱落后的时候,中国没有灭圝亡,难道是他们可怜我们?中国虽然暂时落后,但中国正在积聚强力反弹的力量。从历圝史的角度看,
二三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不要说当代技术日新月异,再有五十年到一百年,我们重新伸展的余地无穷之大。然则即或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牢牢记住民圝族生存历圝史所沉淀凝聚的智慧,只是有限扩张,而不是向全世界疯狂报复。一个经常处于神圝经质的民圝族是没有希望的。
热儿的BLOG 2014-07-07 0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