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新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图号 G622.23
  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课外阅读一贯也是重视和提倡的。1963 年的《大纲》就要求“加强课外的阅读指导与写作指导”;1978年的《大纲》指出:“不仅在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1980年修订的《大纲》又指出,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由于升学的压力,很难把大纲的这些要求落到实处。1992年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课外语文活动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强调,把课外阅读等语文活动第一次写进了“教学内容”当中。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外活动的地位。近来在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市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以下简称“高中新大纲”)。这个大纲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框架,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的新框架,对语文课外活动作了不同于以往的强调。“高中新大纲”第二部分列举了高中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六项原则: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的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原则;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原则;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的原则;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原则;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确立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变化。国家教委还决定于1997年秋委供应与新大纲相配套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全国一些省、市、自治区部分学校实验,并于2000年对《大纲》和教材作进一步的修订,然后在全国推行。面对这很快就要到来的新变化,我们不能驻足等待,而要闻风而动,未雨绸缪。首先是大力宣传“高中新大纲”的精神,使思想尽快转变,同时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依照“高中新大纲”的精神改进教学,才不致 落后于变化。
  语文课外活动包括方面很多,如写作活动,听话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等。然而最经常、最大量、最易行的活动首先是课外阅读活动。高中语文为什么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怎样加强课外阅读活动?这是在今天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高中语文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
  “高中新大纲”如此强调课外阅读等语文活动,把它和课内教学相互促进列为高中语文教学六项原则之一,这与过去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只是更加强调的问题,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它面向所有学生,要求人人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它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反对偏重某一方面;它强调培养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它强调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不排斥应试升学,但并不把升学作为高中教育的唯一目标。
  与中学教育目标的这一转变相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也应向素质教育转化。
  所谓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就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实实在在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在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灵魂。
  提高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尽管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果却是无论考上的,还是落榜的,多数学生语文实际能力并不强,难以适应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学习紧张无暇阅读课外书籍,不能使课外阅读很好地促进课内学习,也是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他把课外阅读视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和“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强调必须用课外阅读去学习建立“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障”[1]。这些见解非常好地表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2]。只有在课内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 又在课外通过“反三”,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才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好像数学课,课内讲定义,讲例题,还须通过在作业中反复演练,才能掌握得准确、牢靠一样。同时,从学习规律来说,知识的获取也有它自己的途径。对一本书有兴趣,他就会读得津津有味;没兴趣,也可能读得索然无味。而且,文章的妙处,光靠听别人讲也不行,即使讲的都是真知灼见,也未必会有多深的感悟,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会体会更深,记得更牢。无数自学成才的例子说明,课外阅读是一种成功的学习方法,它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有课内教学替代不了的功能。
  “高中新大纲”六项教学原则的第一项就是“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的原则”。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献身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一代新人。语文课和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培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十四届六中全会发出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是指导今后相当长时间各项工作的纲领。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21世纪建设者素质如何,和今天的中学教育密切相关。中学生处在人生观逐步确立的时期,可塑性极大,这更要求我们特别重视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很有助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文可说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然而仅靠课文还是不够,课外阅读在育人树人方面有着比语文课内学习更为广阔的空间。
  优秀读物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一部好小说,一篇好文章,会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在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如此。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不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楷模,学习的榜样。他们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些“理想的化身”作比较,从中评判自己行为的优劣。从这些书中人物的身上获取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自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准则,等等。《牛虻》、《怎么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使无数追求光明和进步的青年男女觉醒并投身革命。当然语文教材也发挥着很好的德育功能,但总是有局限。教材既要相对稳定就免不了滞后性,篇幅所限也容不得长篇的东西。今天出版了不少歌颂邓小平光辉业绩的着作,不少颂扬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作品,不少赞扬市场经济大潮中新道德、新风尚的报道、特写、小说,还有介绍科技兴国、教育兴国的好文章……,这些都远比语文教材丰富、及时,而且教育性也很强。课外阅读这一德育功能和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相辅相成,无疑比单一的课内教学要好得多。
  把国家教委在1992后推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即将实验的“高中新大纲”相比较,对高中课外语文活动、包括课外阅读的强调超过了初中。“高中新大纲”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互相促进确立为语文教学原则之一。除以上种种原因之外,还由于高中学生具备了更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和要求。他们接触的课外读物范围更广了,其中有些书籍比较艰深,没有同学间互相的切磋,没有教师适当的指点,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年龄增长,也更可能接触到不良读物,需要及时加以匡正。
  此外,很重要的是,高中时期是绝大多数学生接受阅读训练的最后阶段。毕业后除升入大学中文系等少数系科就读的学生外,其它人很少能再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阅读训练了。升入大学后,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读教科书、参考书,都需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无论发现并解释关键词语的含义,概括复杂语段的中心并归纳其中的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课题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利用参考书解决疑难问题;以及从各方面资料中筛选有关信息,大量积累有价值的资料等,都离不开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毕业后就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也是十分重要。工作中要阅读大量的文件、材料,没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不行,边工作,边进修,没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也不行。高中语文教学就要从这些实际需要出发,将课内之所学,应用于阅读实践,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增强阅读能力。
  这一切都表明,“高中新大纲”强调课外阅读等语文课外活动并非无的放矢,乃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高中语文怎样搞好课外阅读
  如今的课外阅读总的来说还抓得很不够。课内语文教学有那么多的经验和典型见诸报端、杂志,而介绍课外阅读经验、典型的文章就不那么红火了。要真正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首先得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真正认识加强课外阅读的重要。这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课外阅读这件事不管你抓不抓,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尽管有升学压力,尽管老师不提倡,家长不让看,学生还是要偷着看,见缝插针地看,甚至课堂上放在下面看,区别只在于放任自流还是纳入渠道。
  今天很多学生喜爱古今中外文学名着,喜爱名人传记、报告文学、科普读物,这都是可喜的现象。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又很大,往往是社会上风行什么就看什么,而流行的称之为书的又并不都是真善美的,宣扬复仇、搏斗、色情的读物,以及伪科学、伪文化、伪学术、伪知识也混杂其间。高中学生阅历不深,还比较缺乏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比较缺乏对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抵制力,易受影响,甚至沉缅其间难以自拔。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3] 好书可以擢拔一个人的精神层次,低级读物可以毁坏一个的德性情操,这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大事。
  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单纯的约束势难奏效,甚至引起逆反心理,越不让看越想看。对待课外阅读,主要靠激励和指导。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对好书的兴趣。据了解,不少高中生对我国现代的优秀作品知之甚少,这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引导他们热爱和欣赏高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优秀图书。据心理学家研究,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奥秘》、《幽默大师》、《科幻世界》、《漫画世界》等杂志,就以其内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高中学生,《读者》、《中学生》、《辽宁青年》也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清新隽逸的风格在高中学生中拥有众多的读者。对此也要相机诱导。据学生说,他们喜欢这些杂志是因为可以换换脑筋,轻松一下。学生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停留于此又很不够。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对大家共同喜爱的某些篇目,深入阅读,讨论讨论,切实理解其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情趣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以真正获得阅读的真谛。高中学生正处在血气方刚、蓬勃向上的时期,不能低估他们对充满爱国精神的作品,对革命传统教育作品的热爱。1996年《“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展览》,在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前往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他们被这段浸透先烈鲜血的历史深深打动了,教师如果借此东风,向学生推荐《红岩》等优秀读物,激发对好书的阅读趣味,一定能取得实效。
  对课外读物的偏好,每个人也不一样。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素质教育既然强调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实施教学,那么在激励学生读书时,就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从各方面推荐优秀读物。在“开卷有益”这一大前提下,不要太多的干预,让他们自主选择,愉快地读,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收益会更大。
  再一个是指导。比如随时了解书籍出版的信息,从中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规定课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介绍读书方法等,以克服课外阅读可能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在介绍的优秀读物中,一要强调教育性,推荐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的书刊;二要强调开拓性,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加见闻,从未知向已知,从知之较少向知之较多发展;三要强调鉴赏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指导课外阅读最好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要端正方向,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对课外阅读最大的指导是在课堂教学当中。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高中新大纲”语文教学原则中谈到课内教育和课外学习时,强调的是相互促进。指导阅读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是有的,但做得很不够,还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经常地用课内教学去指导课外阅读。现在要强调的是自觉,是经常,是有意识,加强针对性,做到课内得其要领,课外获得发展,“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4]。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地方。将课堂学得的语文基础知识用于课外阅读实践,就可扫除课外阅读的障碍,提高课外阅读的水平。比如课堂上要学习大量的字词,学习如何理解句意,如何概括段意,如何总结文意,还学习了鉴赏、评价作品的基本常识。这些都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基础。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读同一本书,为什么往往收获不同,原因之一就在于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课堂又是培养和训练语文基本技能的地方。拿阅读技能来说,就应在课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精读、泛读、速读、作读书笔记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明显存在重精读,轻泛读、速读的偏向,而泛读、速读正是获取信息的快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把这两种阅读技能放在与精读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并切切实实地教会学生掌握它,这显然会有益于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益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高中新大纲”在“课程结构和课时”一节第一次规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结构,除“学科类课程”外,还开设了“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也安排课时,也有教材,并排入课程表内。“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这更是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怎样上好这种课程,还属新课题,但不适宜采用“学科类课程”那一套教法恐怕是肯定的。应着力对学生和自学能力作深层次的培养,把这门课当成学科类课程和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像前面提到的泛读、速读、作读书笔记等能力的培养,就更可以在“活动类课程”上进行,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比如速读就可以在这个课堂上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训练扫视、跳读、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限时阅读等。
  搞好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关键在教师。端正阅读方向也好,激发阅读兴趣也好,传授读书方法也好,都得靠教师。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结合时代的要求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改变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陈旧观念,大力抓好课外阅读并把它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为指导好课外阅读,教师自己需尽可能博览群书。有人曾对教师读书情况作过调查,发现比起其它学科的教师来,语文教师业余读课外书最少。不是语文教师不喜欢读书,实在是负担太重,难以抽出时间。当然教师可以从大的方面对课外阅读进行原则、方法的指导,但这究竟显得空泛。总该部分地看看要求学生看的书,至少是其中的重点作品。时间从何而来?首先是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相信随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随着师生逐步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语文教师是会有一些读书时间的。再有就是挤。
  多读书固然重要,但要指导好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还需加强对课外阅读这一课题的研究。加强课外阅读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又没有很好地深究。这里面有许多很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哪些读物适合于你正在教的学生,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怎样更好地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怎样更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久将要面临的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分工与联系,课外阅读与其它语文课外活动的联系,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怎样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作课外阅读指导等。这些问题说起来让人感到有点“又面熟来又面生”,实际是有的没解决好,有的还没解决。要指导好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在诸如以上的这些问题上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一套作法,才能保证课外阅读取得实效。
  50年代有一支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的歌曲,叫《让我们荡起双浆》。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语文课外活动就好比是一只船上的两只浆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两只浆。缺一不可。一浆用力,一浆不用力;或者一浆划得有力,一浆放任自流,船都难以保持正确的航向。还是让我们协调地荡起双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之船才能端正航向,破浪前进。
  注: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第2页。
  [2]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中国语文》1978年第2期。
  [3]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6期《语文课外阅读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4]转引自《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5期《怎样理解语文的六条教学原则》。
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银川119~122G31中学语文教学孙郁方19981998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的新框架,强调了课外阅读在内的语文课外活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协调动作,共同完成。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素质/能力李胜刚      (宁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宁夏银川,750021 孙郁方) 作者: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银川119~122G31中学语文教学孙郁方19981998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的新框架,强调了课外阅读在内的语文课外活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协调动作,共同完成。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素质/能力李胜刚

网载 2013-09-10 22:01:21

[新一篇] 高下文野之別——對兩個小說流派相近審美追求的辨析

[舊一篇] 高舉旗幟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