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人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经济发展之所以必须着眼于人,是因为人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动因,人的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人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它引起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始推动力。
  人的需要对于经济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一,经济活动总是根据人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结成一定的劳动集体。在私有制经济中,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完善是以追求个人需要为出发点。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占有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市场消费的需要。可见,经济组织的形成到逐步完善,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强制的,都源于人的需要。第二,经济活动的内容,都包含着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正是人的需要使人同自然、人与人联系起来,并使自然成为经济活动的对象。第三,经济活动的结果,总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需要的物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劳动过程……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第四,经济活动中生产工具的改进也是由人的需要所推动的。当生产工具不能适应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需要时,就须用新的生产工具代替旧的生产工具,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于是,人类经济活动中就出现了从原始的以劳动者自身肢体为工具向古代手工工具的演变,从古代手工工具向近代普通机器的演变,从近代普通机器向现代智能机器的演变,以不断满足人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承认人的需要,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主为了获取更多财富,甚至连奴隶维持起码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需要,都不能满足,因而奴隶对劳动毫无兴趣。而在封建社会,农民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人的需要的实现提供了较多的可能性,因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更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是因为,资本主义有着比过去一切时代更大程度地激发人的需要这一动因。首先,资本主义把劳动力变成商品,就承认了劳动者的独立人格,有独立的个人需要。这就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农民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可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与资本家进行自由交换。这是对劳动者个人需要的承认与肯定,从而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工人的劳动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力买卖,工人从资本家那里获得了劳动力的一定价值。当然,资本主义由于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它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则在更大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里满足人的需要,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由此可见,从本质意义看,生产力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如果人的内在需要被否定或压抑,生产力就不能或很难由可能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亲自设计了中国经济发展“三步曲”的战略模式。在邓小平的构想中,不仅有“温饱水平”、“小康水平”和“中等水平”直接表述人民生活改善的概念,还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三步目标,科学地勾划出人民生活水平从总体上逐步提高的程度,而且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措施也都是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这一根本目的而制订出来的。所以得到了亿万人民的拥护,并开始带来经济的大发展。
  可见,抓住人的需要这一动因就抓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激发这一动因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活力之源。
      二、人的素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而人的素质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的因素第一,马克思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列宁也说:“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经济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即使在小生产条件下,劳动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劳动经验、劳动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高低,影响物质生产力状况,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国外资料表明,劳动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40%,中学文化程度的能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的能提高300%。
  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25年中重新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特别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日本经济学家土光敏夫说:“我们(日本)没有任何资源……我们只拥有一种资源:我们学者专家发明创造的能力。”现在,我国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全国有两亿多文盲,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五年。这就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只有20~30%,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另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我国引进一万多项先进技术,但实际吸收运用的只有9.2%。这一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劳动者素质低。 如果我国十多亿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又有一大批专门人才,再加上我们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社会制度,定将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快走在世界前列。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不断提高人的科学技术素质,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尽快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以促进经济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经济发展应当是满足人的需要,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满足人的需要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从人的解放的角度,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设想为三种社会形态。在第一种社会形态中,由于商品货币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分工的实现只能依靠超经济的强制,因而最初的社会形态就表现为一种“人的依赖关系”,即人身依附关系。到了近代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人们摆脱了等级特权的人身依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商品、金钱之上。在金钱(物)面前,每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这对于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可以说是对个人的某种形式的解放,这时人类历史步入第二形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人的独立性”,只是从对人身的依附转变为对商品金钱的依附。物、商品成为社会的主宰,人成了附庸。“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人往往变成“单面人”,变成只知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的人。然而,马克思进一步确认,只有人类历史发展到第三形态时,人类才能从对物的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到那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发展阶段,是到达“一切人自由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假如没有“物的依赖”代替“人的依赖”,不首先争得“人的独立性”,人就不可能从旧的人身依附关系中挣脱出来,也就不可能最终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因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
  我们国家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对人的支配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对“物的依赖”加以合理的限制,使之朝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合理限制所应遵循的原则是:第一,在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中,必须保持人的独立自存的价值,而不能盲目地受物的支配,变成物的奴隶。也就是说,人对物的依赖应积极发挥人的独立自主性、人依赖物是为了使物更有效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为人更好地驾驭物提供物质条件,创造物质基础。第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就是要以社会主义的制度、性质制约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只有这样的依赖关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比如,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对商品交换关系的调控,是要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而就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制约,使之具有社会规范性与合理性。以利益为本位的市场活动,假如没有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制约,人对物的依赖可能导致物欲横流、恶念丛生,给社会带来灾难,与社会主义原则相一致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它要求人创造和占有物质财富,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还应当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并以此来体现人的自身价值。第三,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应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限制与束缚。为此,它既要超越纯粹的物质利益罗网,去寻求人的价值,又要维护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从而把物化价值和人道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的完整价值。马克思在谈到“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时指出:“为了人并且通过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这就说明,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正在于促进“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虽然生活的物质标准是衡量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标准,但它并非唯一的标准。实际上,经济生活的富有并不是衡量人的发展的标准的全部。人的全面发展,除了主要是生活的物质标准以外,还需要有政治的、道德的、心理的、美学的、能力的以及完善的生活方式等多层标准。那种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富有了,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健全人的论断,是对健全人的评价标准的扭曲。
  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应该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江泽民同志指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论坛济南20~22F1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彭声扬19981998作者系湘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教授 作者:发展论坛济南20~22F1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彭声扬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59:17

[新一篇] 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對策

[舊一篇] 經濟發展要有新思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