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2)03-0078-05
经济全球化,简言之,是以市场经济体制规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全球性扩展。它被视为全球化整体社会的基础和动力,其核心是世界经济普遍联系和整体互动。[1]其动力是以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其实质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全球化整体社会运动的一种。全球化源于西方世界的现代化扩张。按照西方世界的逻辑,它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趋同或“一体化”。这种全球化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西方世界凭借某种强制方式而“东方世界”又束手无策,经济全球化则可能实现。因为,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升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及其人民的生活档次。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这一趋势是不可回避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适时调整本国经济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这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积极主动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为了把中国经济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运行,使之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元化,二者之间没有这种必然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多元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期待的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要建立和维护世界的这种社会秩序和社会运动,需要世界各国及其各民族的觉醒和参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及其民族的觉醒和参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这一关系世界各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多元发展面临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格局和趋势,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升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及其人民的生活档次。因此,经济全球化将给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使文化的传播、交流更加便捷,从而促使各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
经济全球化一个显着的特征是,以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1999年2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说:“新闻信息传播已面临着一场深刻革命,以数字压缩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运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着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搞好新闻传播。”江总书记是针对外宣工作而讲这番话的。其中心意思在于强调我们必须适应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这一趋势,抓住机遇发展自我。
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使文化的传播、交流更加便捷。全球化的互联网络可以向网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包括文化信息服务,网民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收到西方世界的影视节目、风俗民情、风景名胜等文化信息。同样,西方世界的网民也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收到东方世界各类文化信息。文化传播与交流变得十分便捷,这是现代人切身感受到的,并且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便捷,促使世界各国人民重视本民族文化。目前,凡有信息网络的国家都把本国的影视作品、风俗民情、风景名胜等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互联网络向全球传播交流,以树立本国文化形象和吸引各国旅游者到本国观光访问。各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各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二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文化成为重要的消费领域和商品,这为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供了需求和市场。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美国经济获得了长期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使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保持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是一个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济,工业化程度不高。然而,中国政府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等高科技,使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经济全球化将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自然提高,文化必然成为新的、重要的消费领域和商品。当今世界旅游业成为增长最快的第一大产业,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旅游活动的实质是一种文化的高消费,旅游者飞洋过海、千里迢迢破费到异国旅游,目的在于观光欣赏异国的文化。西方人乐意到东方观光、欣赏东方文化,东方人乐意到西方观光、欣赏西方文化,各国之间、国内各地之间的观光旅游,都是文化消费所然。文化消费的领域十分广泛,除旅游业外,还有报业、出版业、广告业、影视业、体育产业、健身、娱乐等等。文化成为重要的消费领域和商品,这为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供了需求和市场,也为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三是经济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提供了物质条件。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文化成为重要的消费领域和商品。要使民族文化长期成为重要的消费领域和商品,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保护、开发。资金从哪里来?就全社会而言,只能靠经济发展而获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运行之中,经济获得了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提供了物质条件。近年来,云南丽江以其独特而深厚的纳西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旅游者到江丽观光消费。丽江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旅游热点和海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保护、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诸如投资上亿元资金保护丽江古城,投资千万元出版“东巴经全集”,投巨资建云杉坪、玉龙雪山景点,等等。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四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
经济的发展,会增加教育的投入;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民族是由民众构成的,民众文化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会提高,民族文化就会被弘扬。当今社会,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识的人不少,有意无意破坏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主要的一条是文化素质不高。文化素质低的人对民族文化缺乏鉴别力,分不清优劣、好坏,甚至会发生应该保护的,被毁坏了;应该抛弃的,固守着。这样的现象,国内国外俯拾即是。因此,民族文化的弘扬,关键取决于承载这种民族文化的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弘扬,有赖于全国各族民众素质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高素质的民族,就没有高素质的民族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多元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总体而言,面临着的挑战,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使西方“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形成巨大冲击。
信息网络的高尖技术掌握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手中,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长时期内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会利用他们掌握的高尖网络技术,大肆宣传他们的文化,传播他们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电视剧、文化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向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传播。美国还利用高科技制作《超人》、《星球大战》等宣传他们的文化理念,即美国是人类主宰,是战胜外星人的惟一力量。这种强大的文化宣传攻势,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形成巨大冲击。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意识不到这一点,将会出现本民族文化被“趋同”的危险,这并非危言耸听。
其次,经济全球化,富国与穷国之间的两极分化更加突出,这不利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
上面我们说过,经济全球化,其实质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并非所有国家的经济都能同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这是不少经济学家的观点,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也持这种观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欠发达国家有可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劳动力和商品的市场,这将对这些国家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一旦这些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民族文化也将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民族文化与民族居住的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三,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破坏。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国际旅游业方兴未艾,迅猛发展。于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吸引旅游者。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对原生民族文化的加工,这种开发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破坏。如果开发不得法,破坏性更大。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些欠发达国家没有资金进行开发,只能求助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这就会形成有钱人说了算、投资人作决策的状况。而这些国家一旦失去自主开发的主动权,民族文化将变为“有钱人”赚钱的纯碎商品,民族文化被庸俗化成为不可避免。
第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趋同或“一体化”,是西方世界追求的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世界始终不会放弃追求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的目的,尽管这是不可能达到的。西方世界追求的文化“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构成尖锐的矛盾。矛盾的一方,不可能吃掉另一方、“战胜”另一方。但是,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文化霸权完全可能“趋同”掉那些没有觉醒的国家的民族文化。“趋同”掉另一种民族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的数量就减少一种。这种“趋同”对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一种阻力和损失。
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对策
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重要的一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能健康发展,是对世界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和谐的特征。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对策,意义深远而重大。主要对策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设,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于是,前些年曾经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和做法,把文化看作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这样势必会为了经济目的而损坏民族文化。其实,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发展经济这一层面上,二者是并列的,不能分谁是目的,谁是手段。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文化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时尚,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认识到文化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从而达到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以“道”为文化价值观。西方文化则以“力”为文化价值观。从层面划分,文化分深层文化与表象文化,深层文化包括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伦理、宗教信仰、审美追求等,表象文化包括饮食、服饰、舞蹈、婚俗等。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着传承与变异。需要传承的是以深层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容易变异的是表象文化,这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变异并非坏事。如果“洋装穿在身,心是中国心”,那么,他承载的依然是中华文化。如果“洋装穿在身,心却不是中国心”,那么,他承载的也不再是中华文化。也就是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应该坚守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多元和谐的文化。56个民族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最突出的特征,是承认各民族的文化个性,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理解其心理特点、民族个性。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是维护民族文化多元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能保持民族文化多元和谐发展,无疑会为全球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要正确看待和应变信息网络技术这一事件。
清华大学的卢风教授把文化分为器物、技术、制度、风俗习惯和信仰与理念五个层面。他认为,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问世是一场技术革命,它部分地改变了现代文化的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及风俗习惯层面,但并未彻底改变这些层面,而且它根本未触动现代文化的信仰与理念层面。从根本上讲,它自身就是现代文化的产物。所以,电脑网络的问世是一次技术革命,而非文化的革命。卢教授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十分到位。如果人们的认识也都达到这一水平,那么,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维护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就有信心和勇气。
然而,我们还必须承认,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问世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强大冲击。我们知道汉字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们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方式等。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对汉字与书法构成冲击。现在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小学生就开始使用电脑打字,并且多采用拼音打字。如果从小就使用电脑打字而长期不用手写汉字的话,那么,长大后他们可能不会写汉字,更谈不上书法。一代接一代人如果失去这种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将消失,中国传统文化也将会随之部分消亡,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享受电脑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避免我们失去书写汉字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有相应的对策。诸如:从小学到大学必须开设汉字书写课;开发汉字书写电脑等。
要加强对民族文化开发的指导和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民族文化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时尚,这势必会出现民族文化开发热潮。事实上在旅游热点地区,这种现象早已出现,并且出现过一些问题。例如,园林专家指出,昆明园林文化的败笔:不古不今,不中不西,风格不协调,民族特点不突出。翠湖九龙池水塔改成西欧教堂式钟塔,办公楼搞欧式斜叠木板装饰,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和谐。圆通山毁掉唐继尧“红楼”公馆和梅园,搞茶花园、孔雀园,毁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纪念性建筑。圆通寺毁元代“咒蚊台”建缅式玉佛殿,破坏了大乘佛寺的风格,等等。因此,加强对民族文化开发的指导和管理迫切而必要。在开发中主要应坚持这样几条原则:一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开发就意味有破坏,但必须把这种“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必须坚持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不能搞谁投资多就按谁的意图开发,而使民族文化变味、走样。二个性化开发原则。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个性鲜明。在开发民族文化时,必须坚持个性化开发,切忌相互摹仿,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三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民族文化的开发不能一轰而上,遍地开花就是不结果。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确定是否开发和开发先后。没有市场需求的不开发,市场需求不看好的暂不开发,做到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从而形成良性开发。四适当超前的原则。民族文化的开发应从长计议,做到高投入、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不能搞资金不到位也开发,成为半截子工程。也不能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工程、“政绩”工程。总之,要加强民族文化开发的指导和管理,避免走弯路和重大失误。
要加强民族文化市场的构建与管理。
民族文化领域十分广泛,其市场也十分巨大。我国的民族文化市场起步较晚、不规范,盗版VCD、盗版光碟、盗版书,比比皆是,严重冲击着正版市场,若这种现象长期泛滥,将冲垮民族文化领域中的不少方面,后果不堪设想。规范民族文化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开发优秀文化产品(电影、电视剧等),创造文化名牌和精品,构建起完善的市场体系,这对弘扬民族文化作用巨大。因此,民族文化市场的管理应加大力度,逐步达到市场化、法律化、国际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要加大民族文化保护措施。
制定切实可行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是维护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一环。民族文化的保护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第一,制定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为云南三大战略目标之一。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为云南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国各省区市都应该制定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强调“多元发展”,不能“一元发展”。第二,保护好各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群体。民族的居住环境与民族文化生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环境对傣族文化的生成;雪域高原对藏族文化的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旦民族居住环境被破坏,其民族文化也将遭受严重损失或部分消失。因此,保护好各民族的居住环境,建立民族生态保护区,对民族的生成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进行立法保护,就像建立自然保护区那样,对全国56个民族都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分出保护区级别,即国家级、省级、县级,实施有效地保护。
要调和民族文化冲突。
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文化冲突不可避免,有时还会激烈而尖锐。我国民族众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之间文化冲突也不可避免。因此,调和民族文化冲突显得尤为重要。民族文化冲突的调和,应根据文化冲突情况,主要用文化的手段调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引发民族冲突的根源与背景已不复存在。往往是两个民族的个别成员间的经济纠纷,交往摩擦而演变为民族冲突的,因此,必须重视这类问题的处理。思想上,要树立民族无小事的意识,认真处理民族间的纠纷。方法上,要就事论事,运用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及时处理。个别民族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交往摩擦只是他们的问题,处理者与当事人均须明确这与他们所属的民族无关。
调和民族文化冲突的办法之一,是加强文化对话。由于历史的和反动统治的原因,在旧中国民族间存在成见、隔阂,甚至相互歧视。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话,通过对话增加相互了解、消除误会、沟通情感,从而创造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的文化氛围。
要认真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建设我们的党和国家,怎样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一系重大问题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之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思想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贯彻这一思想,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就能实现,就能对世界民族文化多元发展作出贡献。
[收稿日期]2001-09-05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昆明78~82D5民族问题研究王子华20022002本文认为:在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制定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机遇/挑战/对策王子华(1949-),男(回族),云南个旧人,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云南 昆明 650031 作者: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昆明78~82D5民族问题研究王子华20022002本文认为:在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制定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机遇/挑战/对策
网载 2013-09-10 21: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