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出版业正面临着从传统手工工作方式走向信息化的重大转变。如何适应这一客观需要,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提高全体职工的信息化水平,是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1)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冲击世界的每一个生产、生活领域,引起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奠定了基础。如果说工业社会的第一驱动力量是蒸汽机的话,那么信息社会的第一驱动力量则是计算机软件。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成为当今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推动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是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信息高速公路是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并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美国抢先发展信息技术,率先提出并在全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战略目标是积极参与当前世界各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角逐,促进我国从工业化社会跨入信息化社会,建立起开放型的信息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体系。信息化已经并继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而在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出版业,同样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冲击。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近年来,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出版技术更新很快,电子出版物的开发、普及与应用,改变了出版的特点和功能,出版业信息化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2)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将采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出版业必然面临从传统的手工工作方式向信息化的过渡。我国出版新技术的应用在“八五”期间取得重大进展,普及了计算机激光照排,“送走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本世纪末至下个世纪,我们将大力发展对传统的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存贮和传播方式提出挑战的电子出版物,推行和普及“放下纸和笔,用上键和网。”信息化出版技术的应用,其突出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提高出版业自身的实力。由于出版业务实现信息化,其处理速度将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计算机辅助编辑出版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出版调控、编辑稿件、网络发行等将快速完成。电子出版和出版管理计算机网络化,使出版进入一个“出书过程无纸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图书介质多媒体化”的新时代。目前,一张5英寸CD-ROM容易650M,可存3亿多个汉字,折合2.2万印张纸版书,而光盘仅为20g。现在已有1300M的光盘,多层光刻技术还可制出3倍于此容量的光盘,届时一盘装一个小图书馆的藏书,则不是幻想。可以说,以数字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编辑工作的面貌,甚至重写编辑出版的概念。第二,提供全方位的出版业务服务。出版业作为工业时代信息传播业的典型代表,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要有效地吸收利用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武装自己,更好地发挥出版业服务社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独特作用。出版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因特网。在网上,出版服务不再受地域所限,作者对出版社的选择也更为广泛;发行部门面对的将不是单一的书店,而是所有网上的读者;出版部门可通过网络,对印刷单位就印刷能力、印刷质量、印刷时间和印刷价格等进行分析,以决定具体的承印单位。目前,因特网的整个利用水平处于滞后状态,但其发展速度惊人。据统计,目前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0多万个用户,且每月以10%的增长速度刷新,到本世纪末,它的用户将超过2亿个。有人断言,因特网的崛起,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正式来临,谁先掌握信息,谁就能把握商机,在竞争中获胜。
  2 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障碍
  (1)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少数领导习惯于传统的手工工作,对出版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早一天晚一天无关大局。不少同志认为,实现出版业信息化是遥远的事,可有可无,在目前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使用微机是高投入、低产出,得不偿失。有的同志还对实现出版业信息化能提高工作效率、发展出版生产力持怀疑态度。因此,要加快实现出版业的信息化,就必须走出这些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2)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出版业信息化针对性强,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出版业务和信息技术。目前,我们出版业还未建立自己的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十分缺乏高级专业人才来推进行业信息化。在领导干部和职工中,既熟悉出版业务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数还不多。21世纪是计算机网络的世纪,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飞速发展,因此,提高全行业干部和职工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资金投入问题。出版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有些出版单位加大了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但与业务发展仍不相适应。由于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是保证出版业长远利益的根本所在,所以如何解决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武装全行业,实现信息化,是出版业的必然选择。
  3 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重视发展和掌握信息化出版技术。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失时机地利用信息新技术武装自己,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培养新的功能,是提高出版生产力的关键。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小了。身处两个国家甚至两个大洲的人,通过因特网,双方交流变得如同近在咫尺。出版社与异国作者之间的作品版权交易,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版权贸易在因特网的信息快捷传递下将更加频繁。由于各种翻译软件的出现,作品的语言障碍变得越来越小,出版比过去变得更加国际化。可以说,只有实现出版业信息化,才能使我国出版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版业,已逐步发展成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融出版、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于一身的产业。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落后的手工工作方式禁锢着一些人的思想,少数领导干部和职工对出版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致使出版业信息化发展不快,这对于出版业向优质高效转移、出版走向现代化是很不利的。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出版业信息化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要提高广大干部和职工对出版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大家共同努力,投入到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中去。
  (2)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出版业加快实现信息化,需要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出版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先行”是加快出版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提。因此,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出版业务培训。出版信息化是为出版业务服务的。作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出版业务的熟悉程度如何,决定着出版软件开发和应用的质量高低。当计算机应用发展到网络化和决策辅助支持系统阶段时,怎样使出版业务科学化、管理调度有序化、传递信息规范化和快捷化、操作手段简单化,将取决于程序开发者对出版业有比较透彻全面的了解。因此,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出版业务培训是当务之急。同时,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稳定和壮大出版科技队伍。
  第二,加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素质培训。出版行业计算机使用人员的业务技能直接反映着计算机应用水平。在计算机系统的差错故障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操作人员不懂业务盲目操作而造成的。对于计算机使用人员,我们应该将业务培训和上岗考核结合起来,不合格者禁止上岗。在培训中,采取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尽快造就一批既懂出版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广泛宣传,搞好岗位练兵,将全体职工培养成业务熟练、操作又准又快的业务能手,促进出版生产力的大发展和效益的大提高。此外,还要提高计算机应用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每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各种设备运转良好。
  (3)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武装全行业。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版业信息化的最大障碍还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出版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投资方面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但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出版业的同业投资水平。一方面,我们需要国家给出版业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筹集资金,投入到这一能产生巨大效益的“朝阳行业”中来,尽快实现出版业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改变出版业的面貌,推动出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图书情报知识武汉68~70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刘杰19981998本文论述了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障碍,提出了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若干对策。出版业 信息化 对策刘杰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武汉,430077 作者:图书情报知识武汉68~70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刘杰19981998本文论述了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障碍,提出了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若干对策。出版业 信息化 对策

网载 2013-09-10 21:55:21

[新一篇] 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哲學“冷遇”的辨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