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20世纪就要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对仍然处在低潮之中的世界社会主义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前景,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
  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过了波浪起伏的历程,它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遇到过严重的挫折。它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关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问题,进一步引起全世界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关注。分析和把握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分析和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深层运行机制,是我们判断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前景的基本依据。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制度由15国缩小为5国,陆地面积由占全球24%缩小为占7%,人口由占世界总人口32%的16亿,减少为占世界人口23%的12.6亿,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为1994年底的140多个,党员人数由9300多万减少为6500多万,其中5600多万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力明显减弱。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调整,极少数经受不住冲击的小党自动解散,有一些党迫于压力或其它原因改变了党的名称,实行社会民主党化,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扩大。亚非拉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同样受到巨大的冲击,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原先曾宣布要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许多都放弃了这面旗帜,由最高潮时候的55个国家,下降到现在的20多个,并且这种衰退状态还在继续。非洲地区社会主义运动受冲击最大,除南非共产党外,其它大部分依靠前苏联支持搞社会主义的政党和国家,在内外的巨大压力下纷纷转轨,实行私有制。
  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是艰难险恶的,从表面来看,是同社会主义声望下降、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的力量影响衰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无新的起色,特别是苏联瓦解、东欧剧变等种种现象相联系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世界社会主义处在低潮之中,是同三大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有关。首先,受资本主义现实状况的制约。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新技术的全面介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技进步因素的比重,已从本世纪初的5%~20%,上升为60%~80%。以科技革命为中心的生产力的发展,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次次进行调整,两种社会制度在经济上的比较和竞争,也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不断进行调节和变革,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危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的经济还会有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还会通过自我调节而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革命危机。这些,给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带来了一些困难。其次,受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状况的制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它不是任何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来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它的发展,是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的,是要经过高潮和低潮的多次交替反复,逐渐地取得胜利的。每一次高潮或每一次低潮的出现,无不与社会主义自身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已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当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等于一切问题会自动解决,尤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能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更何况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病。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社会主义深层运行机制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三,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现状的制约。战后,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制约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世界的主要矛盾与时代主题规定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任务与目标,国际政治领域内的重大、突发事件也将在特定领域内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当代世界经济中存在的两大趋势,即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地区经济集团化并存;世界经济发展中贫富分化日趋严峻,也在总体发展与战略决策上制约着社会主义运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时代主题的更迭、新旧矛盾的交替、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确立战略目标,策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与现实依据。面对着丰富多彩、变化万端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现实,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上亟需进行新的思考和总结,在实践中需要制定新的对策。
  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在短期内还不会有很大的改观。而当代资本主义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现代科技上占有巨大优势,且自身还具有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它还会发展,还要以其优势控制世界,消弱社会主义力量,演变社会主义制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的进程,预计将是缓慢的、曲折的,小的反复还可能发生。
      二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低潮和挫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大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复兴,这是客观的历史必然性,但还不是现实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要迈向高潮,还必须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提出了变革要求,并且形成了实现变革的主体力量的条件下兴起的。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因新科技革命和实行国家垄断等延长了寿命,但并没有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相反,在原两极格局长期掩盖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一系列政治矛盾、经济磨擦和社会矛盾,都在发展起来。这些矛盾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本身是无法克服的,只有比它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矛盾的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准备条件,这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复兴的历史根据。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复兴,还在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总结经验教训,积蓄力量,组织队伍,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全面探索的历史时期,以新的形态和方式推动社会进步。苏东剧变带来的一个十分重要后果,就是迫使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重新思考社会主义,重新认识时代主题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重新确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首先,世界社会主义由低潮转向高涨,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存在教条主义、思想僵化、认识落后于时代条件的变化所致。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广阔的视野全面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化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首要条件。其次,准确及时地洞察世界形势的发展,正确对待时代主题的变化,顺应时代潮流,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对内对外政策,是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又一个条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两大主题不仅是绝大多数人民的意愿,而且已发展成时代的潮流。这一根植于现实本质之中的论断,对各种社会主义力量调整战略目标和策略起了奠基作用。围绕两大主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时,社会主义力量不仅要注意阶级利益、解决阶级问题,而且要重视全人类共同关心的利益,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努力。要把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解决全人类当前和今后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争取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最后,把党建设成为真正为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强革命党,是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条件。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深刻的,其中关键的原因,是执政的共产党出了问题。共产党不能变成环境党,或变成其他改良主义政党。但共产党必须把握时代脉膊,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根据阶级结构的变化,重新构建党的阶级基础、制定出适合时代和本国实际的新纲领和新路线,抓好党自身的建设。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就是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从严治党、防止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本色。对于尚未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就是要从新情况,新环境和新任务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纲领和政策,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以实现党的领导权。世界社会主义的兴衰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振兴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复兴需要主客观条件,主客观条件准备的如何,不仅影响到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的时间,而且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前景。从现实情况看,这种主客观条件的准备还需要一段时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在漫长、艰难的道路上跋涉前进。
      三
  世界社会主义复兴,要靠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责无旁贷的应对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则历史地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关键。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形成与完善,深化了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要走出低谷,踏上重新振兴之路,必须首先有理论的复兴,这已成为今天所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和个人的共识。在促进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在了前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首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上做出了新回答。它虽然产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但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和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同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初步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道路和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模式。经过17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从而坚持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阵地,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严重冲击,顶住了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新贡献。到下个世纪五十年,中国达到中等发展国家水平,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有助于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解决,从而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世界的前途和命运。推动这两个问题朝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方向发展,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运动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维护全人类利益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为了推进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不失时机地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总体构想,以维护世界上最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对全人类当前和今后关心的全球性问题提出切合实际、反映民意的主张,并为此而努力,是当代共产党的责任,也是增强共产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些对提高社会主义事业的声望、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不仅符合世界潮流,而且抓住了复兴社会主义的根本。20世纪以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关系中,科技处于主导地位,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引发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革命。今天,世界经济正处于一种新的科技革命的前夕,以数字革命为先导的信息技术将要产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潮就要兴起。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划时代的,整个世界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等各个方面将发生惊人的变化。因此,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是复兴社会主义的根本手段和强大武器。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就是对世界变化的一种精辟概括和总结,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中国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中国在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中国在21世纪的前途,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依靠科技革命力量,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复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现实表明,社会主义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因为在某些国家遭到挫折而失败,它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光辉的发展前景,这对于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和信仰社会主义的人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使人们从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中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希望。
  恩格斯曾经用社会合力的思想来描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一思想对我们展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进步力量,但它毕竟只是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同社会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处于普遍的联系和相互制约中。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是各种合力的结果,同样,世界社会主义复兴也需要合力的作用。社会主义力量的生成会有多种助力或阻力相生,只有吸纳助力、克服阻力,社会主义力量才能兴起。展望未来,21世纪将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准备时期,即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合力形成的时期。在合力形成的过程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在稳定中发展,在相对意义上复兴。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
              (责任编辑:陈晓)*
  
  
  
马克思主义研究京37-41D1社会主义研究张桂珍/李宏19961996 作者:马克思主义研究京37-41D1社会主义研究张桂珍/李宏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54:24

[新一篇] 世紀之交的哲學:危困、定位、出路

[舊一篇] 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  ——“面向21世紀的中國社會科學”學術討論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