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我国目前的“生产过剩”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当前的“生产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最近提出了“过剩经济”的概念,并认为我国目前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状态说明“中国经济正面临过剩经济的挑战”。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我国是否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只是认为我国近两年来出现的经济状况把它称为“生产过剩”应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主要表现在产品的过剩、企业设备生产能力的过剩和社会劳动力的过剩等几个方面。
  可以说,我国近两年来逐步形成的生产过剩已经从局部过剩走向全面过剩,从消费资料扩展到生产资料,从加工工业延伸到基础工业,从工业产品影响到农副产品,从产品市场发展到生产要素市场。全面过剩带来的是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普遍,产品积压引起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又使得职工收入减少;居民有效购买力减弱,又影响商品销售不畅,引起价格大战,由此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在生产、流通、消费和投资等各个环节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下,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怪圈。这一切都足以证明我国的生产过剩已经达到比较普遍和严重的程度。
      二、这是低水平的、相对的、结构性的过剩
  长期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摆脱短缺经济状态,并出现从未有过的生产过剩,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已取得关键性的成效,生产力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目前出现的生产过剩只是一种低水平的、相对的、结构性的过剩,这与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时的那种过剩是性质完全不同的, 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1.我们的过剩是低水平的过剩
  低水平的标志:一是人均GNP水平低;二是恩格尔系数高。 世界银行统计显示,1997年我国人均GNP达到860美元,第一次脱离世界银行所确定的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上升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在中等收入的国家中我们还是属于排在最后面的国家之一,与中等收入行列中的高收入国家相比,距离相差10倍以上,差距还是相当大的。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46.4%和55.1%。依此标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近两年刚刚进入过得去的家庭水准,而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居民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但从总体看则仍属于过着贫穷的生活。
    2.我国目前的过剩是相对的过剩
  我们目前的过剩是相对于我们极其有限的收入而言的过剩。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消费欲望也很强,但具有货币的购买能力却又很弱。据统计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160元和2090元,若将它们分解到每一天的话, 城市居民每天实际可以支配的收入是 14.14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年纯收入, 即使一点也不投入农业生产而全部用于生活消费的话,一天可花费的金额只有5.73元。据统计,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6279.8亿元, 人均存款余额达到3744元。但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全体居民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这使得绝大多数居民的平均存款余额要大大低于这个数字。在这些存款中有20%以上是公款私存;另外,2.5%的城镇居民拥有83.2 %的存款;而97%以上的普通居民只拥有17%不到的存款额,这97%的普通居民的人均储蓄存款仅为1080.5元。因为我国目前处于变化较大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和支出的预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一系列改革还没有全部到位,人们不可能将这本来就不多的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而不顾及将来各种可能的需要。这么有限的收入和如此低的购买能力,对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倡导消费,居民就会取出存款踊跃购物积极消费的。人们想买的东西很多,而口袋里的钱又实在太少。
    3.我国目前的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
  这里的结构是指消费品的品种结构和档次结构。所谓结构性的过剩是指低档次消费品过剩和高档次消费品短缺并存的过剩。据统计,年收入在3~10万元的家庭占7.2%、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2. 2 %。 在人均GDP6000多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 毫无疑问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比较富裕的家庭。如何满足这一首先富裕起来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如何跟上适应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结构的变化,这对于习惯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存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是新的机遇,反映比较迟钝。对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的不少消费需求在我国生产的商品市场上不能得到满足,而只能购买进口商品或者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商品。
      三、过剩的原因及摆脱过剩的出路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而国内生产总值GDP 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人均GDP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经济发展的空间应该很大,为什么刚刚告别饥饿就面临过剩?怎样才能走出过剩?我国近两年逐渐形成的生产过剩,看似问题是在消费环节,而实际是在生产和收入分配环节,同时它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使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在更深的层面上消除产生生产过剩的根源。
    1.我国城市化程度太低
  我国城市化程度太低有两个理由:一是我国农业人口比重过高,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7年我国农业人口比重高达72%,比1994年的世界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比亚洲地区的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比非洲地区的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可以说,已经加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二是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程度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相称,两者关联度又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测算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还不到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1/3。城市化程度低使得我国这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市场回旋余地不大,市场容量相对缩小了许多。
  要使我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变为现实的大市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尽快改变我国目前这种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人口城乡分布状态。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转移一个百分点就是1300万人口,即使进行静态分析,每年转移一个百分点的农业人口,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也需要近30年的时间,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但这又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小城镇建设将会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应该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偏大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必须拉开,没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合理的消费梯队的形成。但在收入分配构成中差距要合理,差距大小要与产品生产周期相吻合。我国目前生产过剩的原因之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梯队出现断层所致。
  怎样尽快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又一难题。可以说农民收入低的关键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又在于农业人口众多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原始落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所激发的能量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在90年代初期已达到极限,目前对现有农村经济制度进行再一次重大变革的时机已经到来。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稳妥地逐步地改变农民与土地的联系形式,通过生产要素的货币化,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货币化,使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使用权逐步地集中到有知识、懂科学、善经营的能人手中,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的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达到规模化经营,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3.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乏力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上,关键在经营者的身上,最终是落实在产品上。所以,企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员工素质等都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培育。
  我国近两年来出现的生产过剩,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而首先是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相对陈旧,受传统习惯影响思想观念难以超前,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尽管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在9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但从全国来看成效不大,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困难在于我国合格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太少。改革开放以来培养了100多万大学生,其中的相当部分进了政府机关、 一部分留在高校、一部分进了三资企业,进入各类企业的不多,进入企业管理层的则更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现状,在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对外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由于我们的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我国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已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要改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现状,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形成机制来说,应该引进竞争上岗机制,使年轻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1999年4月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16~18F10国民经济管理徐建华20002000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 作者: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16~18F10国民经济管理徐建华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45:37

[新一篇] 析“以人為本”

[舊一篇] 析雅斯貝斯的文明形態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