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印度、中国、菲律宾音乐现状的比较研究一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亚洲大陆可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和中亚五大音乐文化区,由于自然环境、 人种、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音乐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千 姿百态的景象。如东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五国,南亚由印度、巴基斯 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组成。东南亚则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 、新加坡、文莱、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十国组成,西亚则由诸多的阿拉伯 国家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及海湾国家组成,中亚由阿富汗、哈 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达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成,伊朗、土耳其虽 地处较西,但从民族、语言、历史来考虑,它们的文化与中亚关采更密切。
    对整个亚洲的音乐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在此笔者仅选取三个音乐 文化区中的三个国家;即中国(东亚)、印度(南亚)和菲律宾(东南亚)的音乐现状,进行 一些客观的比较,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
        一、印度
    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在近代因受到西方强国的欺凌、压迫而 落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约两百年,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宗教也 被压抑。但是,印度的传统文化,宗教、音乐、舞蹈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在国 家独立之后,更加欣欣向荣,有了新的发展,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西方的文化,他们则有所取舍,对于西方的民主制度、经济制度,印度基本上是 接受的,但对于西方的艺术,特别是音乐、舞蹈,他们吸收得很少。印度至今没有一个 具有西方水准的交响乐团、芭蕾舞团。在音乐舞蹈学校中教授的全为印度传统音乐和传 统舞蹈,根本没有外国音乐的课程。
    印度的传统音乐大致可分为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民间音乐、部落音乐和近代形成 的泰戈尔音乐,其中最重要的是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自三、四千 年的吠陀(Veda)圣典。音乐的倾向是内省性的,追求一种沉思冥想的境界、气氛。拉格 (Raga)和塔拉(Tala)是古典音乐的灵魂,拉格是一种旋律的框架,每种拉格都有特定的 音阶、旋律片断,并且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塔拉是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印度的节拍 与西方的不同,它是一种非均分的循环式节拍。
    古典音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即兴发挥,杰出的歌唱家、演奏家根据拉格、塔拉 的基本旋律、节奏即兴表演,其即兴部分可达全曲的90%,因此表演艺术家往往也就是 作曲家。在印度,人们认为古典音乐是最高级的音乐,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严格训练 才能有所成就,即便是欣赏古典音乐也必须具备相当的修养。以学习古典音乐、舞蹈为 荣是当今印度社会的一种风尚,很多孩子从小就学习古典音乐、舞蹈,有的公务员、公 司职员年龄已不小,下班后立即赶到音乐舞蹈学校去学习,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提高 自己的音乐修养。
    实际上,对古典音乐、舞蹈的重视和扶持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重 要传统,南印度有一条着名的格言:“如果艺术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 金钢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辉,否则它们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印度有一套艺术 保护的制度,南印度的坦贾里(Tajore)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南印度的粮仓和 花园,17、18、19三个世纪的和平环境加上王室对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的爱好和扶 持,使这里成为了南印度的一个音乐中心,着名的南印度三大乐圣也都产生在此。坦贾 里王室制定了包括保障艺术家、演员、教师高水平生活的待遇,建立图书馆、表演厅、 研究部,举行音乐、舞蹈、戏剧晚会和比赛,搜集艺术书籍、手稿,写作论文,建造寺 庙并在寺庙中举行艺术节日活动,引进西方乐器、改进乐器的制造等10几种艺术保护措 施。
    北印度在莫卧尔(Moghl)王朝统治时期(13-15世纪),除了个别人以外,绝大多数皇帝 都爱好音乐、舞蹈艺术。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艺术家们受到了土邦王的庇护,每 个土邦王宫廷都以拥有自己的乐队、音乐家、舞蹈家为荣,因为这是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印度独立之后,土邦王逐步退位,政府和全社会担负起保护艺术的责任。
    对于西方的乐器,如风琴(Harmpnium)、小提琴(Volin)、吉他(Guitar)、曼德林(Mandlin)、单簧管(Clarinet)、萨克斯(Sax)等,他们采用后,逐步按照自己的审美观 念加以改变,演奏的技巧、表现的手法、取得的效果都已面目全非,而且它们与印度的 传统音乐、传统乐器鱼水交融、浑然一体,不得不令人为之叹服:乐器的外形看来没变 ,乐器的灵魂却已经完全印度化了,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学派(如已为国际音乐界公认的 南印度“卡那提克”小提琴演奏风格)。
    当然,印度也受到一些西方音乐的影响,这表现在电影音乐上,音乐舞蹈在印度电影 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每部电影平均有三场舞、六首歌,不然就没有观众。电影音乐的 基调还是印度的,这表现在旋律、唱法和乐器都是印度化的,但也加入了一些西方乐器 ,和声也是从西方学来的。另外,还有不少着名的印度音乐家如拉维·香卡(Ravi Shankar)、苏布拉·马尼亚姆(Subramaniem)多次与外国音乐家举行两种不同乐器合奏 ,被称为“东方与西方相会”,但演奏的都是印度音乐家创作的印度音乐。
    总之,在今天的印度,传统的音乐、舞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崇,它不但源远流长 ,而且还在蓬勃发展,印度总统每年都亲自为十几位杰出的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 文学家颁发大奖。近年来,印度也开始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冲击,但印度传统音乐的前 景仍然光明。
        二、中国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后,任由列强宰割,中国人痛定思痛,决心学习西方的坚甲利兵以 振兴国家,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主张效法日本、学习欧美的科学文明,要求废科举、创 办新学。1902年后清政府颁布新学堂条例后,逐渐在学校里开设了音乐课,因为主要内 容是唱歌,所以也称作“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歌词多为爱国主义的内容,曲调大多 采自欧美、日本的一些歌曲。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和西洋乐器、五线谱、简谱、乐理、和声都传入了中 国。在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成立后的20年代,中国成立了专业的音乐学院,经过几十年 的发展,中国在学习西洋音乐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交响乐团、歌剧院、芭 蕾舞团,并在学习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中国民族音乐的因素,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的 新音乐。
    中国近现代的新音乐形成时间还不到100年,但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音乐的主流,除了大 量的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外,还创作了大合唱、歌剧、舞剧、交响乐、室内乐及钢琴曲 、小提琴曲等器乐作品。其中最着名的有《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歌剧《白毛女 》(马可作曲)、舞剧《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作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 台》(何占豪、陈钢作曲)、交响诗《山林之歌》(马思聪作曲)、交响组曲《春节组曲》 (李焕之作曲)等。还有中国传统乐器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协奏曲,如《草原小姐妹》琵琶 协奏曲(吴祖强、刘德海、王燕樵作曲)等,是音乐上东方与西方相会的一种成功的尝试 。
    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如戏曲、说唱、器乐、民歌、歌舞 都十分丰富,如戏曲就有近四百种,说唱近五百种,其中的昆曲已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 化遗产,民族器乐中的古琴(亦称七弦琴Seven Strings Zither)也具有极高的价值。中 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与他们的信仰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至今还保持着活力。 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表演技巧、表达方式、乐曲 结构、声乐唱法、审美观念等,在实践中,在理论上都形成了独特的系统。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音乐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在2000多年前,音乐已列为“ 六艺”之一),中国的旧式书院重视经书,并不将音乐列入教育科目,而且音乐还为世 人鄙视,认为它是“倡优”之技。20世纪20年代萧友梅向北洋政府要求创办音乐学院时 ,教育总长居然认为音乐是“伤风败俗”的玩艺,不但没有批准,而且下令撤消北京九 所国立院校的所有音乐科系。到清朝末年,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影响的主要是表演戏曲的 “戏班子”和文人雅士自我欣赏的古琴音乐。古琴虽是古典音乐的瑰宝,但已日趋衰落 ,对社会影响削弱,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也根本没有古琴的位置。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 国乐改进社》作了一些普及传统音乐的工作,但中国传统音乐仍未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传统音乐进行了抢救、挖掘、整理、研究,中国文化部 和国家民族委员会曾举办了多次中国戏曲会演和少数民族歌舞会演,中央音乐学院民族 音乐研究所曾多次进行过深入的民间音乐采访活动,抢救了《二泉映月》等名作,对湖 南全省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普查,并对全国的民族乐器改良进行指导。20世纪60年代在民 族音乐研究所举办了“民族音乐研究班”,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民族音乐概论》一书 ,此书首次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和器乐五大类,并成为音乐院 校中传统音乐理论课的主要教材,60年代中期,音乐艺术院校陆续开设了《民族音乐概 论》课,使学生得以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此外,1979年由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决定联合主持编辑五种民族民间音乐集成, 即《中国民歌》、《中国器乐曲》、《中国戏曲音乐》、《中国曲艺音乐》、《中国琴 曲》,现在已接近完成。这是一个将中国传统音乐妥善保存、传之后代的重要措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青少年业余学习音乐的人数激增 ,其中以学习钢琴、小提琴的人最多,但近年来学习古筝等民族乐器的人也增长得很快 。
    中国还建立了不少传统音乐的表演团体,演出了很多传统乐曲及改编的传统音乐作品 。除了采用中、小型乐队的《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音乐品种外,还建立了大型 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大型的民族乐队合奏音乐,受到了欢迎。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 因素,中国的传统音乐在中国当今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在大多数青少年观众更多热衷于 流行音乐、西洋音乐的情况下,传统音乐在大城市中的地位不如在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 。
        三、菲律宾
    菲律宾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它先后受到过中国、马来文化的影响,曾由原住民和马 来移民建立过一些封建、割据的王国。近代则成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1946年宣告 独立。由于西班牙三百多年及美国近五十年殖民统治,菲律宾的主流文化是欧美式的, 大城市的居民多讲英语、信仰基督教,小城市和乡村的居民讲西班牙语,信仰天主教。 北部少数民族原住民有自己的语言和信仰,南部居民大多数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 菲律宾的华人多讲闽南语,很注意保持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菲律宾音乐学院甚至还开有 福建的《南音》课程。
    西班牙的音乐文化对菲律宾影响很大,在广大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菲律宾的合唱发 达,并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与长期传播的天主教宗教音乐有密切关系,西方的乐器如管 风琴、钢琴、小提琴、吉他等早已传入,菲律宾的芭蕾舞团也有相当高的水平,而且有 一种称为《朗达亚》(Rondalla)的弹拨乐队实际上是西班牙乐器的再现,西班牙的《霍 塔》(Jota)舞曲在菲律宾以同一名称出现,服装、舞姿也都相同。此外,在西洋音乐影 响下,也派生出《巴利套》(Balitaw)、《昆地曼》(Kundiman)等新的歌舞音乐体裁。 总之,可以说菲律宾在东南亚十国中,西洋音乐的水平是最高的。但也有人认为菲律宾 是在东南亚“将自己原有的传统忘记得最多的国家”。而着名的菲律宾民族音乐学家马 塞达(Jose Maceda)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跑遍了全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发现、研 究、整理了菲律宾的民族音乐,在经常举行的菲律宾民间艺术节上,复活了的菲律宾民 族音乐歌舞给全国和国际的音乐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地区的代表性 器乐《库林当》(Kulindang一种以锣鼓为主,有时加上舞蹈的音乐)也已经列入菲律宾 音乐学院的课程中。
    菲律宾的政府和音乐家在发展民族音乐方面也作出了努力,如对早年西班牙神父建造 而已破损的竹管风琴进行了整修后,定期举行国际性(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竹管风琴节以 及利用竹子资源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竹乐团和表演菲律宾民族歌舞的《巴彦尼汉歌舞团 》(Bayannihan Dance Group);在音乐创作、表演上突出民族因素等,如菲律宾着名作 曲家卡西拉格(Kasilag)就创作了一首用菲律宾原住民的乐器“口弦”(Jew's Harp)与 管弦乐队的合奏作品。但总的来看,菲律宾的音乐主流仍为西洋音乐及其影响下的菲律 宾近现代新音乐。
        四、三个国家音乐现状的比较研究
    从印度、中国、菲律宾三个国家的音乐现状来看,是各不相同的,是亚洲国家中三种 不同的类型,那么形成不同类型的基础、原因是什么?需要根据各自国情、文化、历史 来进行探索、研究。
    笔者认为,印度的传统音乐、舞蹈今天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在于:
    1.印度的传统音乐、舞蹈与印度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印度的宗教密不可分。印度人从 出生、成年、结婚、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都离不开传统的音乐、舞蹈。尤其是在 敬神、祈祷仪式中,音乐、舞蹈更是绝不可少的,因此,只要印度的传统文化、宗教存 在,传统的音乐舞蹈就一定会延续下去。
    2.印度人是一个爱好艺术、富有想像力的民族。他们常常将培养想像力作为学习的最 高目标,印度的哲学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创造而又毁灭的过程之中,因此古印度人将历 史当作轮回中的一环,而且常将神话、传说与古代历史相混合,从而使得神带有了人性 ,圣人则可能带有神性。正是这种具有高度想像力的民族心理、性格使印度产生了各种 神奇古怪、变幻莫测的神话和五彩缤纷的艺术、音乐和舞蹈。
    3.印度有艺术保护的传统。过去的宫庭、君主都充当了艺术保护人的角色,印度独立 后,艺术保护的责任就由政府、社会、工商企业来担当。印度的前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f Gandi)曾为一本拉贾斯坦的民歌集写序,新德里市的市长也曾为一个音乐会的节 目单写前言,1989年新德里为纪念着名的印度音乐家450年诞辰举行了音乐会,共有67 家工商企业给以赞助,这些例子都说明艺术保护的传统仍在继续。
    4.在印度的专业和普通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占有最大的比重,绝大多数学校都不讲 授外国音乐,新德里只有一所业余的音乐舞蹈学校教授西方小提琴和芭蕾舞。
    菲律宾的音乐现状是由它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由于菲律宾原住民的文化传统不够 深厚,在经历了西班牙、美国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后,菲律宾音乐的主流是欧、美音乐 ,合唱、器乐、芭蕾舞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也派生出菲律宾本地的一些音乐 体裁,在菲律宾民族音乐学家的努力下,北部少数民族和南部穆斯林的民间音乐也已经 成为菲律宾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音乐现状似乎介于印度和菲律宾之间,今天的中国同时存在着两种音乐文化, 一种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另一种是近百年来的新音乐。后者是西方音乐原理与中国 传统音乐因素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处于强势。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1.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虽有佛教和道教存在,但是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比较 淡薄,因此文化的主流仍为儒家。儒家最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其目标为“修身治国平天 下”。过去的私塾重视读经、写文章、考科举,没有音乐科目,而且汉族的音乐、舞蹈 大多用于娱乐,不象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加上“非礼莫视 、非礼莫动”等教条的束缚,中国大多数人(主要是汉族)的日常生活与传统的音乐舞蹈 是脱节的。
    2.中国是一个富有历史感、讲究实际的民族,千年以来的重要史实都有记载。人们追 求美好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渺茫的来世,对于神鬼的看法是“子不语”(孔子对此既不 肯定也不否定),不象印度人的头脑中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幻想,而丰富的想像力正是艺 术创造的最重要因素。
    3.长期以来,中国音乐家、舞蹈家的地位比较低下,没有艺术保护制度,生活没有保 障,不象印度的古典音乐家、舞蹈家生活优裕,专心地发展自己的体系、学派;很多着 名音乐家的作品、技巧都已失传,如华彦钧的几百首乐曲只传下了六首;而且对中国传 统音乐的整理、研究还很不够。
    4.由于过去中国的学校中缺乏音乐教育,因此,中国在19世纪末的新学堂中采用了日 本传入的欧洲音乐教育体制,至今欧美音乐仍是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但在中国今日的专 业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创作、表演、音乐学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结语
    以上描述和比较了亚洲三个国家的音乐现状,它们各不相同,在音乐、舞蹈上呈现出 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这也是亚洲音乐文化多元性的具体表现。笔者希望随 着21世纪前进的步伐,整个亚洲会变得更加繁荣;在保持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吸纳全 球的优秀文化,并将亚洲的传统音乐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以达到国际音乐教育协会(ISME)提出的“共享全球音乐资源”这一宏伟的目标。
    (作者附言:本文为笔者2002年10月在韩国釜山“亚洲文化论坛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沈阳28~31J5舞台艺术陈自明20042004作者在对印度、菲律宾、中国三个不同国家音乐现状作了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后发现: 印度和菲律宾作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虽然在文化上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在音乐方面 却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传统音乐在印度得到了完整的保留,而菲律宾则基本上西 方化。中国虽未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但大量采用了欧洲音乐体系以形成新音乐传统,而 农村、小城镇及小城市仍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古老传统音乐。文化多元性/艺术保护/世界音乐资源共享/multicultural/art protect/world music resource注:容庚先生曾经指出,chì@①字本十七帖的“chì@①”字是由唐玄宗《jí@③鹆颂》中移来。周笃文先生对《十七帖》“唐刻”说也提出过不少质疑(见《文物》一九八○年第三期《敦煌卷子中发现的王羲之二帖古临本——兼谈chì@①字本十七帖》)。笔者也曾作过一些补充。见拙文《十七帖在王羲之书迹中的地位和重要版本述评》。已收入《二王书艺论稿》一书。迈夫李On the Multicultural Character of Asian Music
   CHEN Zi-mingThe writer researched the music present situation in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India,Philippines and China,and he found out that both India and Philippines had been colonies of the West big powers,even their culture got influence by the West,but on the aspect of music,the results were totally different.The traditional music in India was kept down completed while the Philippines one was basically westernized.For China,though it was not the west colony,but however,its music adopted the European system to make up a new music tradition while the old one still existed in certain degree and kept well in the countries,towns,and small cities.陈自明(1932- ),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31)。 作者: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沈阳28~31J5舞台艺术陈自明20042004作者在对印度、菲律宾、中国三个不同国家音乐现状作了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后发现: 印度和菲律宾作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虽然在文化上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在音乐方面 却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传统音乐在印度得到了完整的保留,而菲律宾则基本上西 方化。中国虽未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但大量采用了欧洲音乐体系以形成新音乐传统,而 农村、小城镇及小城市仍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古老传统音乐。文化多元性/艺术保护/世界音乐资源共享/multicultural/art protect/world music resource注:容庚先生曾经指出,chì@①字本十七帖的“chì@①”字是由唐玄宗《jí@③鹆颂》中移来。周笃文先生对《十七帖》“唐刻”说也提出过不少质疑(见《文物》一九八○年第三期《敦煌卷子中发现的王羲之二帖古临本——兼谈chì@①字本十七帖》)。笔者也曾作过一些补充。见拙文《十七帖在王羲之书迹中的地位和重要版本述评》。已收入《二王书艺论稿》一书。迈夫

网载 2013-09-10 21:41:14

[新一篇] 亞歐會議的歷史意義

[舊一篇] 產品為何叫好不叫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