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长期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制约的结果,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心理是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或者说民族心理的内涵就是民族文化,故此我们习惯上称民族心理为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主要包括,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
  朝鲜族做为中国56个民族的成员之一,既具有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心理特点,又具有其他民族所未有的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朝鲜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充分表明了朝鲜族在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方面经历了其他民族所未走过的历史道路。具体分析如下:
   一、朝鲜族的民族意识
  所谓民族意识是指对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点的认同,是一种综合反映和认识本民族生存、交往、发展及其特点的社会意识。它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群体对自身的存在、发展、价值观的认识,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
  朝鲜族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朝鲜族文化的内化过程。说它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因为:中国现有的朝鲜族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根源。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朝鲜族曾在朝鲜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极度的蹂躏和残酷压迫,遭到非人待遇,被日本帝国主义歧视为“先盖”,过着连乞丐都不如的生活。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和心爱的故土,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移居到中国成为中国现有的朝鲜民族。到中国后又受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剥削和掠夺。这种双重压迫使朝鲜族在身心两方面遭到了沉重的摧残和打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生活环境下,朝鲜族民族成员之间产生同生死共患难的情绪、情感,形成民族成员之间互相亲和的需求和动机。而这种需求与动机,促使朝鲜民族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帮助,紧密相联系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成为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团体凝聚力的强大的心理动力。正因为如此,朝鲜族的民族意识中尤其突出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高度的民族内聚力和向心力。
  朝鲜族的民族意识又是一个文化的内化过程。所谓文化的内化过程是指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进入民族成员的心理结构的过程。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认为,同化是个体将文化直接纳入自己心理结构的方式,而顺应则是先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理结构后再同化文化的方式。朝鲜族由于它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运用同化与顺应的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朝鲜族的一些民族意识,如自强性、内聚性、自尊感、自识性等对本民族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朝鲜族的民族意识还表现在政治、文化、经济及教育等其它各领域方面。如经济方面不断增强富强意识,追求更加完善的经济效益来提高本民族生活水平;文化方面不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及其他各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意识增强;政治方面自治、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明显提高;教育方面不断强化素质意识,调查表明朝鲜族的文化素质高于其他民族;民族区域内的科技、艺术、民族自身存在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增强。
   二、朝鲜族的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是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内容、利益等方面所产生的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由此可见,民族情感是不同民族满足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与手段,是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它是对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点的热爱的体验,是一个民族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民族情感是在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有诸多的表现形式,但通常体现在民族心理气氛和民族自尊感两方面。
   (一)民族心理气氛
  民族心理气氛是指在民族群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一个民族良好的心理气氛对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成员由于共同处于相似的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环境,因此他们的心理素质虽有差异,却存在某些共同的要素,使得民族成员的心理表现出某种同质性,在行为上表现为某种相似性,这就是民族心理的共同倾向——民族心理气氛。而这种心理气氛是由于为了满足共同的需求而产生的较共同的情绪、情感,因此极容易成为共同的民族情感。比如:朝鲜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挂艾蒿和红绸布,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使朝鲜族人免去了大灾难的老太太。这一传说体现了朝鲜族崇高美德和民族价值观念,并且以此日为民族节日来进行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反映了朝鲜族深层的文化心理,而这种心理上的共同趋向,促使本民族的每个成员心理上互为认同,互相亲近,并共同维护本民族的形象,强化了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本民族的属性觉悟,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在共同心理动力的驱使下,每个民族成员时刻感到自己是整个朝鲜民族中的一员,认识到本民族的生存价值,使民族成员之间目标的整合、理想、信念、动机、兴趣等个性倾向的一致、心理上的相容;民族内部的团结创造了最良好的情感境界和和谐的民族心理气氛。
   (二)民族自尊。
  自尊是受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情感。民族的自尊是对民族成员在其他民族成员之间的形象、威望、平等、独立人格及对它的承认、接纳;情绪情感等个体自尊的诸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民族成员又总与它所从属的民族存在着普遍的认同感。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尊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威望与安全存在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哪一国家、哪一民族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在社会事物中各民族成员之间应该友爱、平等。作为民族成员总是为自己民族的繁荣而欢喜,为自己民族的衰颓而沮丧。朝鲜族的民族自尊感要求每一个朝鲜族成员与他人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尊老爱幼,待人热情和气,时刻维护和保持朝鲜民族的形象和威望,同时要求其他民族对朝鲜族的认同,人格上的平等、友爱和尊重。
  不甘示弱、顽强拼搏是朝鲜族较为典型的民族自尊感之一,它渗透在各个领域中,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表现出来。
   三、朝鲜族的民族习惯
  所谓民族习惯是人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就其内容来说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有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风气习尚、禁忌和交往方式等等。民族习惯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延伸,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具体表现。朝鲜族的饮食习俗、节日习俗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
  (一)饮食习俗:饮食习俗是不同民族长期从事生产特点和食用某种食物的结果,使他们逐渐形成各自特有的饮食生理及心理适应。别具一格的饮食习俗透视出朝鲜族热情好客,渴求交往、平等、友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意识。
  (二)节日习俗:民族节日是民族团体中相互交流感情、思想观念,产生民族认同与同化的最好机会和场所。它标志着民族的团结、上进、和谐、希望与理想,集中体现了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
  朝鲜族节日习俗满足了民族成员的各种社会性的需求,以特定的交往方式和手段来相互认同、同化,进一步强化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团结。
  民族的凝聚力是使民族兴旺发达的粘合剂。朝鲜族应不断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应及时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师专
   责任编辑:都永浩
  
  
  
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41-42,52A849民族研究崔英锦19971997 作者: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41-42,52A849民族研究崔英锦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7:11

[新一篇] 略論文藝學的跨學科研究

[舊一篇] 略論波普爾關于事實與理論在科學知識增長過程中相互關系的觀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