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展与问题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今年,国务院又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面向社会需求,合理配置结构,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亿万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中也出现一个重大的难题: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低,新生报到率也不高,一些地区、学校甚至连年未能完成当年招生计划。面对发展的大好机遇,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摆脱目前困境,真正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线实用人才,值得我们深思。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进展
    (1)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增长,比1995年增加近两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主要是老的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近年新建的高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考班等。2001年全国普通、成人高职高专的招生和在校生总数分别达到276.27万人、639.74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2.75倍和2.35倍。此外,尚有数以百万计的学历文凭考试、自学考试学员。尤其是普通高职、高专在连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以高于普通高校平均速度增长,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专利层次的高职、高专的招生、在校生人数达到130.10万人和294.69万人。高职高专在普通高校总规模中所占比例进一步上升。
    表1 2001年普通、成人高职、高专教育规模发展
     独立学    招生(万人)  在校生   占本、专科     校数(所)         (万人)   的比重(%)                          招生 在校2001年  1310      276.27    639.74   59.5  54.42000年  1194      229.48    497.95   60.9  54.72001年增减116       46.79     141.79   -1.4  -0.3
  
  数据来源: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事业统计资料
    (2)高职教育多渠道筹资,教学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增加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得到了多种筹资渠道的支撑,改变了过去以政府投入为主所形成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的瓶颈现象,使得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设施得到大幅增加。2001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高专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已达480.28亿元,校舍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总量与生均配置水平也有所提高。
    表2 2001年与1998年普通高职、高专办学条件比较
                  2001         1998固定资产总值(亿元)        480.28       163.73校舍总面积(万平方米)       6180.89      2901.55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     13.81        11.78生均教学仪器(元)         4823.27      3376.21
  
  数据来源:同表1
    2.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如何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以及综合社会各种资源办出特色至关重要。目前亟需解决以下问题:
    (1)专科层次各类人才培养大幅度扩张,本、专科比例失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一线管理、生产技术的实用性人才,社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易于通过多种渠道得到补充。从专科层次教育总供给能力看,2001年全国普通、成人专科毕业生125.51万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毕业证书64.10万人(主要是专科层次),当年普通成人本科毕业生71.18万人,专科与本科之比已经超过2:1。同时当年仅高校举办的各类专业证书教育、继续教育的结业人数达257.69万人次。如果按学历教育与专业证书等培训的总规模通盘测算,适合一线岗位的毕结业学生已达400万左右,约是本科毕业生的4-5倍。由于近年的扩招,以及目前尚有近千所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学历文凭资格考试班,预计至2004年全国普通、成人及自考的专科毕业生将达400万左右,比2001年增加150万人,加上高中后非学历教育(含职后各种证书教育培训)结业人数肯定突破600万人规模。可以预见近二、三年内专科层次人才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表3 高职、高专及高中后非学历教育的毕结业生规模的现状及预测
                          单位:万人
               2000年   2001年  2004年预测总计             421.98   447.30    598.42(1)普通、成人专科毕业生    120.97   125.51     276.63普通专科            45.41    46.85    130.10成人专科            75.56    78.66    146.53(2)自考毕业人数        48.89    64.10     64.10(3)高中后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  252.12   257.69    257.69
  
  数据来源:同表1
  注:本表2004年预测数取保守估算,毕业生数按2001年招生数,自考毕业人数和高中后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同2001年数。
    (2)高职、高专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供给能力的逐步提高,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近年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开设、发展了一些如现代物流、建筑施工设计、装饰装潢等新专业,但总体上还是“重商轻工”,且学校专业设置趋同。2001年全国开设普通高职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校有近千所,招生数继续扩大。成人高校的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占有更大比重。同时还应看到高校非学历教育的250万结业生中相当部分是针对经济管理岗位。由于这些专业发展过快、分布过散,使原本配置不强、专业建设比较薄弱的高职学校,难以保证教育质量。如不加强调控,有可能走入开办得越多,越难以实现顺利就业的窘境。
    表4 2000-2001年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情况
                 经济类     工商管理类                2000  2001  2000   2001普通专科招生(万人)      5.93  6.32  13.89  18.81普通本科与专科之比       1:0.81 1:0.84  1:1.52 1:1.64普通专科的分布校点(个)          496  496   828   951成人专科招生(万人)       9.96 11.18  23.81  25.94成人本科与专科之比       1:4.77 1:4.17  1:5.73 1:3.90成人专科分布校点(个)      780  697   1115  1042
  
  数据来源:同表1
  近年来人才市场对一线工程技术岗位应用人才需求逐步转强,但相关专业规模的进展却较慢,专科层次比例偏低的状况基本上没有得到调整。高职高专中的机械仪表、电气电子、能源动力、土建等应用面广的大宗工科类专业规模的增长大多数低于平均水平,在专科层次总规模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目前这些专业总供给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不扩大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模,将不能适应一线技术应用人才需求加大的新形势。
    表5 2001年高职、高专的部分主要工科专业招生规模发展情况
  附图G53N204.JPG
  数据来源:同表1
  (3)高职、高专教育投入不足,实习实训所需教育资源短缺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仍是困扰其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2001年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7220元,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6701元,尚不足本科院校的一半。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省份高职学校生均经费不到5000元,还低于发达地区普通高中的水平。由于经费不足,以及缺乏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合作、沟通的机制,使高职学校实习实训场所、设备短缺,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提高与培训特色的发挥。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主要是适合职业教育的“双师型”队伍尚未形成,虽然学校从行业、企业引进一些技术人才充实技能实训与实习指导教师,但因教师系列与工程技术等其它系列岗位互通渠道历来不畅,“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仍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
    3.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讨论与建议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1)政府加大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宏观调控力度。
  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线管理、技术应用人才来自多渠道的培养培训。所以各地区应从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结构的客观需求出发,通盘考虑教育、培训总供给规模,制定高职高专的招生计划。同时对高职高专的专业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加大调控力度,严格控制那些近年来已经出现需求趋弱且易为其它教育培训替代的专业布点和规模的盲目扩张。
    (2)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统筹全社会职教资源。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处于成长阶段,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同时,有必要加大政府对其统筹力度。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社会筹资能力较弱的地区,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主要是对一些市场需求旺盛、教学成本较高的专业适度予以经费支持。同时政府还需整合统筹全社会的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合理配置,提高利用率。政府在学校与社会合作,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方面应大力引导,积极搭桥。一些地区已有政府牵线,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等合作经验,对此可以总结推广。
    (3)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间合作机制,加强高职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与适应能力。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模式的单一还表现为基本在校内开展教学活动,总体上尚未形成行业企业经常沟通、相互参与的机制。技术应用的创新与发展集中在行业、企业,缺乏与之沟通、合作,也就不易把握高职教育今后的培养目标。所以应该鼓励行业、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可通过合办方式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和专业、技能教师;可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合同,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学校也应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经常性联系机制。
    (4)发展多种学制的办学模式,拓宽高职学校功能,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和质量。
  高职教育的学制、模式需进一步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近年各地区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搭建了专升本的“立交桥”,一定意义上拓宽了上升的通道。同时学校还可以向下延伸实施高职与中职贯通;也需重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有利于充实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有利于教育质量提高和办出特色。
教育发展研究沪67~69G53职业技术教育贺绍禹20032003贺绍禹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上海 200032) 作者:教育发展研究沪67~69G53职业技术教育贺绍禹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35:46

[新一篇]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水平評估

[舊一篇] 我是如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