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失业率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一国经济中,利率与失业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宏观指标。低失业率是各国政府使用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利率则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之一。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利率的变动会对现实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最终会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失业率的变动。利率变动对失业率的影响是正方向的,即利率提高,失业率上升,利率下降,失业率也下降。但是,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表明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因为,除了利率以外,现实经济中影响失业率的变动因素还有很多。那么,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的两者关系到底如何呢?现实经济中,不同国家间利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呢?在存在众多影响失业率变动因素的实际经济中,利率变动对失业率的作用是不是还能显着性存在呢?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两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对利率变动对失业率的影响与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二部分为经验研究,对中、美、日、英、法、加六国的利率与失业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与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结合经验研究的结果,对利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一、理论分析
   (一)一般的理论分析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其他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即资金的价格上升,企业减少投资,消费者减少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得社会总需求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与总收入减少,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若社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将导致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可见,利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的是正相关关系,当然,从利率发生变动到其对现实经济产生影响之间,存在着一个传导的过程,因而,利率对失业率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滞(万解秋,1996)。
  在传统理论中,利率下降(利率上升的作用过程与之相反)对失业率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可以表示为:
  附图F1032c15.JPG
  图1利率下降对失业率的影响
  这个机制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在于,利率的变动能引起投资与消费的反方向变动,然后,投资与消费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使得社会总需求发生变化,总需求的变动导致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变动,最后导致了失业率的变动。
   (二)利率变动对投资与消费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1.投资。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利率越高,资本成本越大,未来投资可以获利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一般说来,总投资总是与利率的变化成反方向变化,即总投资与利率负相关。但是,这种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凯恩斯提出,当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不确定时,或对未来的预期非常悲观时,无论利率怎样下降都不会使投资增加,即投资对利率完全没有弹性。这种情况称之为投资陷阱。此时,投资的利率弹性为0, 总投资与利率不相关。
  2.消费。进一步地分析可以看到,利率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更是复杂。
  从微观角度看,利率对家庭当前消费的影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替代效应,一部分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使得当前消费相对于未来消费的价格发生了变动,因而消费者会改变当前消费。收入效应是指利率的变动使得消费者的利息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因而导致消费者总收入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的变动。
  为了便于分析,引入两时期的家庭预算约束模型,第一时期为“现在”,第二时期为“未来”。令(C[,1],C[,2])表示消费者家庭每个时期的消费量,并假设每个时期的消费价格恒等于1; 每个时期消费者拥有的货币量用(m[,1],m[,2])表示;消费者可以按利率r 借贷货币;从总体来看,消费者将在两个时期内消费掉所有的收入。
  附图F1032c16.JPG
  从公式(3)可见, 利率变动对消费影响的总效应的符号并不是惟一确定的,它取决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借贷数量的乘积的和。消费的替代效应总是同利率变动的方向相反的,因此它的符号是负的;而消费的收入效应是与收入的变动方向相同的,因此它的符号是正的。
  因此,公式(3)等号右边的符号取决于(m[,1]-C[,1] )的符号,即取决于消费者是借款者还是贷款者。对于借款者而言,(m[,1] -C[,1])是负的,因而总效应肯定是负的,即利率上升, 借款者肯定减少消费;反之,若利率下降,借款者将增加消费。对于贷款者而言,(m[,1]-C[,1])是正的,因此总效应的符号就难以确定。
  一般的宏观理论分析如萨克斯和拉雷恩(1997,中译本)认为,净借方与净贷方的收入效应在总体水平上趋向于相互抵消,所以替代效应(对所有家庭的作用相同)将占优势,因此,利率的降低将增加当前的总消费。上述命题隐藏着这么一个假设:净贷方家庭与净借方家庭大致相等,其债权、债务的总和也大致相等。实际上,这个假设在普遍意义上是不成立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在消费观念保守的国家与老龄化的国家中,净贷方的家庭及其债权将大大超过净借方的家庭及其债务。总体水平上,社会财富的继承也说明了这一点。因而,在总体水平上,许多国家净贷方的收入效应将大大超过净借方的收入效应,从而利率下降的总收入效应(净贷方的收入效应与净借方的收入效应之和)是降低消费的。
  因此,利率变动,一国的总消费的变化取决于总替代效应与总收入效应的力量对比,若总替代效应大于总收入效应,则利率变动的消费总效应为负,即消费的变动与利率的变动相反;两者相等,消费总效应为零;若总替代效应小于总收入效应,则利率变动对消费的总效应为正,即利率的变动引起了消费的同方向变动。
   (三)利率变动对总收入及失业率影响的综合分析
  利率变动,首先引起了投资与消费的变动,然后引起了总需求的变动,假定社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那么总需求变动总是能引起总收入的变动,进而导致就业水平的变化。
  以上分析的是商品市场的均衡情况,没有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商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确定均衡收入水平,但无法确定均衡利率水平;货币市场可以确定均衡利率水平,但无法确定均衡收入水平。因此,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IS-LM模型)确定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在实际经济中,世界各国的利率基本上都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而不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的。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利率水平完全由中央银行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决定;即使在实行利率自由化的国家,利率也不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的,而是受到中央银行贴现率政策指导和控制的。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受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不是由货币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内生变量。
  在利率已被决定的情况下,考察利率与总收入的关系,只有从商品市场的均衡入手。下面用简单的产品市场的均衡对利率变动的效应进行分析:
  附图F1032c17.JPG
  附图F1032c18.JPG
  对于1、2与3中出现的情况, 即利率变动可能引起失业率的同方向变动或不变,大多数理论分析都做了肯定,但是对于第4种情况, 即利率的变动引起失业率的反向变动,笔者尚未看到有关的理论分析予以解释。
   (四)现实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干扰
  上述分析着眼于纯粹的利率政策的效应,没有考虑其他经济因素的变动对失业率的影响。而现实经济中除了利率之外,影响失业率变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财政政策、经济周期、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对外贸易等。这些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一国的就业状况造成影响,从而带来失业率的变化。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的作用与利率对失业率的作用方向相同,有些因素的作用将会抵消利率对失业率的作用。那么,在存在如此众多的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失业率的作用是否还能显着存在呢?若存在,其关系是否能体现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呢?本文将在第二部分——经验研究中给出答案。
   二、经验研究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这六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国自1980年以来的年失业率(尾标为“s ”的序列)与年平均存款利率(注:本文采用年存款利率作为利率的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总体分析的影响不大。)(尾标为“ c”的序列)的数据(见表1)。
  附图F1032c19.JPG
  说明:(1)在《国际统计年鉴1995》与《国际统计年鉴1996 》中,若同一年份的数据有冲突,以较新版本的数据为准。(2 )中国的年平均利率为一年期存款利率加权平均所得。(3 )中国的年失业率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5—1998),《中国统计年鉴》(1986、1996、2000),《中国金融年鉴》(1990),《国际经济信息》(2000.20),中国统计信息网。
  附图F1032c20.JPG
  说明:(1)以上回归分析均采用逐步回归。(2)F 检验统计量的显着性概率小于0.05时,将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大于0.1 时予以剔除。(3)表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自变量被剔除出回归方程。
   (二)相关分析及结果
  在利率与失业率的相互关系中,利率是自变量,失业率是因变量,利率的变动引起了失业率的变动。由于利率的变动对失业率变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而这个时滞一方面无法精确测定,另一方面会因各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条件的差异而不同。因此,本文将分别对时滞为0、1和2期的三种情况进行分析,即选取即期(t)、延后一期(t+1)、延后二期(t+2)的失业率数据与即期的年平均存款利率进行相关分析,选择它们之中相关性最强的一组数据,作为确定该国失业率与利率的相互关系的依据(回归结果见表2)。
   (三)对美国回归结果的具体分析
  1.用统计软件SPSS分别对即期美国利率(美国c )与即期美国年失业率(美国s)、即期美国利率(美国c)与延后一期美国年失业率(美国s[,t+1])、即期美国利率(美国c )与延后二期美国年失业率(美国s[,t+2])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见表3。
  附图F1032c21.JPG
  表3中第二行的数字为相关分析的双尾T检验的显着性概率。它表示的含义是:使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检验成立的概率。根据统计检验的一般规律,本文设定允许的显着性水平为0.05,即当双尾T 检验的显着性概率大于0.05时,不能拒绝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当双尾T检验的显着性概率小于0.05时, 拒绝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认为统计变量显着相关。
  表3中的第三行列出了美国c与美国s、美国s[,t+1]和美国s[,t+2]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只有当双尾T检验的概率小于显着性水平0.05时才有意义。
  从表3可见,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美国的年平均利率(美国c)与即期的年失业率(美国s)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但与延后一期年失业率(美国s[,t+1])以及延后二期年失业率(美国s[,t+2])都表现出了显着的正相关性,尤其是与延后二期年失业率(美国s[,t+2])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33。
  可以认为,美国当年利率的变动对第二年以及第三年的失业率产生了显着性影响,但利率的变动对失业率的影响在第三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此本文选取即期存款利率(美国c )与延后二期失业率(美国s[,t+2])作为确定美国利率与失业率关系的基础(下文中对相关性的分析方式与此相同)。
  为了进一步分析美国利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下面对即期存款利率(美国c)与延后二期失业率(美国s[,t+2])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在SPSS统计软件中运行线形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美国s[,t+2]=0.367*美国c+3.522。(SigF=0.000,R[2]=0.694)
  该线性方程回归分析的F统计量的显着性概率为0.000,表明线形回归方程显着成立;判定系数R[2]=0.694,表明在该模型下, 因变量(美国s[,t+2])变动的69.4%可以由自变量(美国c)的变动来解释。
  这个方程表明,在1980—1997年间,美国的即期利率对延后二期的失业率间的平均影响程度为:当年的平均存款利率水平变动1 个百分点,则第三年失业率平均同方向变动0.367个百分点。
  美国c与美国s[,t+2]的这种明显的正相关性可以直观地从图4中反映出来。
  图4中,美国c表示即期的利率数据,美国s[,t+2]表示为延后二期的失业率数据,即当图中的横坐标为1980年时,对应的美国s[,t+2]曲线上的点为1982年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c与美国s[,t+2] 的变动趋势非常相近。
   (四)其他国家的描述
  同样道理,在加拿大的失业率与利率的关系中,以延后二期的失业率与即期的利率之间的相关性最明显,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2。
  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英国的利率(英国c )对即期的失业率(英国s)没有显着性影响, 但它对延后一期的失业率(英国s[,t+1])和延后二期的失业率(英国s[,t+2])水平产生了显着性影响,其中,以英国c与英国s[,t+2]的相关性最明显,相关系数为0.736。
  法国的利率与各期的失业率之间普遍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其中,以即期的存款利率(法国c)与即期的失业率(法国s)之间的负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745,相对应的双尾T检验显着性概率为0.000,表明该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日本的利率与各期的失业率之间也普遍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其中,即期的存款利率(日本c)与即期的失业率(日本s)之间的负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828。相对应的双尾T检验显着性概率为0.000,表明该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对中国的利率与各期失业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双尾T 检验的显着性概率都比较高,都超过了允许的显着性水平0.05,所以不能拒绝利率与各期失业率之间相关程度为0的假设,故可以认为在0.05 的显着性水平下,中国利率水平的变动对失业率没有显着性影响。
  附图F1032c22.JPG
  图4
   三、结论
  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按照在利率与各期失业率的不同组合中选取相关性最强的判断标准,确定以上六国的利率与失业率的相互关系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附图F1032c23.JPG
  从表4中可见,在1980—1997年间, 以上国家的利率与失业率的相互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正相关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年平均利率与延后二期的年失业率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即当年的年平均利率会对第三年的失业率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以美国的正相关性最为明显。
   (二)负相关
  日本以及法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它们即期的年平均存款利率与即期的失业率的负相关程度最高,即当年失业率的变化方向与利率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利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利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三)不相关
  中国的年平均存款利率与年失业率之间没有显着性关系(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
  在现实经济中,利率变动对失业率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中,由于经济条件、消费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利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将会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因此,中央银行在利用利率政策对就业水平进行调控时,一定要根据本国的情况与特点,不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系冯文伟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谨致谢意。
世界经济京27~33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付海峰20022002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详细探讨了利率与失业率的相互关系,然后选取了中、美、日、英、法、加六国作为样本,从经验角度研究了以上国家从1980年到1999年间利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可能为正相关、不相关和负相关,具体情况因各国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异。利率/失业率/相互关系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 上海 200062 作者:世界经济京27~33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付海峰20022002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详细探讨了利率与失业率的相互关系,然后选取了中、美、日、英、法、加六国作为样本,从经验角度研究了以上国家从1980年到1999年间利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可能为正相关、不相关和负相关,具体情况因各国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异。利率/失业率/相互关系

网载 2013-09-10 21:34:09

[新一篇] 創造活動的心理機制

[舊一篇] 利益多元化社會的思想共識研究(筆談)  1.思想共識與利益多元時代的社會團結  2.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思想共識的形成  3.建立有利于形成思想共識的合理利益關系  4.社會公正與思想共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