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日前结束的“21世纪论坛”上,全球500位知名政要、学者和企业家一致认为,立足于以数码科技为核心技术的IT业(即信息产业)所创造的新经济,使整个世界都不得不遵循同一规则在同一个市场配置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而使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因知识爆炸给全人类带来的深刻变化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经济全球化。
  与会者以各自不同的表述角度和表达方式,关注经济全球化给未来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概括而言,他们认为未来世界将会呈现出七大趋势。
  信息引领经济发展
  “数码革命会横扫所有的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潮流,没有一个地方,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躲过不受影响。”爱立信集团董事长阮魁森的这个判断,因为有成功的市场业绩作基础,让人心悦诚服。
  段永基是我国IT业的元老。他说,以前是产品牵引经济发展,现在是信息牵引经济发展。正是网络经济的全面扩张,使人的活动半径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超出了工业社会10至1万倍,这才使企业跨国组织生产成为可能。
  有“小超人”之称的香港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提出“面对这一全新的经济大潮,动作快的人会打败动作慢的人,动作慢的人会打败根本不动作的人”的见解,也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技术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
  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提供的30年来世界技术转移周期曲线显示:第一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从平均10年降低为4年;第二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已从平均5年降低为2年;第三产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已从平均2年降低为0.5年;而信息软件更从过去的平均1年降低为2个月。
  牛文元认为,正是这种转移周期的显着下降,给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以有力的支撑。技术加速进步使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技术逐渐独立出来,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流动。
  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主力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解释,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以及全球资本的跨国流动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的两股主要力量,人们常常把前者称之为生产一体化(或全球化),把后者称之为金融一体化。
  易纲认为,财富流动的全球化趋势,在新的世纪中必将更加强劲。其中,私人资本流动会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跨国银行将呈现出“全能化”发展趋势,大规模的银行兼并可能风起云涌。
  国际经济体系面临重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乌杰认为,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反复较量竞争的过程。他说,现存的世界经济秩序有不合理处,跨国公司并不是通向一体化的理想载体。世界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表现为多极化、南北差距拉大、马太效应加剧、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市场失灵、计划与市场的非此即彼的局限性、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鸿沟加深,以及经济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经济化等等。
  他认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应更加完善,创新职能。以整体观、均衡观、多极观、进化观的认识为基础,使市场与计划、微观与宏观相融合,建立一种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避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极世界,改革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过时的国际经济秩序。
  法兰西银行行长克鲁德·特里歇认为,国际金融交易需要建立更加审慎监督的国际框架,同时制定透露信息、市场控制和跨国界合并的标准。
  高素质人才无国界流动
  新加坡政府内阁资政李光耀介绍,新加坡的政治领导人都是40-50岁左右的人,但他们对数码的认识却比不上那些20-30岁的年轻一代,未来世界互联网新一代将发挥主导作用。
  李光耀说,据说,中国有2/3的顶尖大学毕业生到国外去。他认为,要阻止年轻人离开中国是不切实际的。按台湾的人才流动规律,这些大学生当中有许多会在接下来的10-30年内回流,并带回他们在科技、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赚钱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把与美国和欧盟科学家及商人的联络网带回中国。
  据他介绍,全球化增加了发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国家都放宽了移民条件,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动性。
  各国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相互分割的市场一体化,市场的不确定性较过去增强,各国之间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强。
  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张毅君发言时说,区域经济是相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引,日本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我国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及中韩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这都不是政府努力的结果,而是市场的力量所成。在世界其他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断扩大的今天,亚洲区域经济的更紧密联系会增加亚洲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稳定成分而不是不安定因素。
  发展中国家改革和开放相互兼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陈宗德说,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使效率提高,但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加大世界范围的贫富不均,而且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经济全球化将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更多地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必须加强国内体制改革的进程;在体制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兼容”,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会使经济面对更多的金融风险;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任务必须提上日程,国际金融机制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现实,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人们常说,金融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其对世界各国利弊、喜忧兼有,机遇、风险相伴。
  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然而,金融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好处,还有各种风险和灾难。1992年的西欧金融风暴不仅使英格兰银行损失了大量资产,而且迫使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1994-1995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对拉美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扩大到东亚地区,不但对世界股市造成冲击,而且还导致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在当今世界,一场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多层面、深层次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引起的震撼都难以避免。
  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程度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资金的跨国流动也会带来风险,如1992年的西欧金融风暴、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但是,这些金融动荡的不利后果大多局限在某个金融领域。近年来西方金融市场虽充满活力,但纽约股市波动频繁,而且波动的幅度有日益加大之势。尽管如此,美国经济已创下了战后最长的增长期记录,其快速增长势头至今未显疲态。从近年情况看,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情况则大不相同。金融领域某一方面的崩溃往往会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金融和经济“陷落”。从泰国发端的东亚金融危机即为例证。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在汇市抛售泰铢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一日之间贬值约15%。由此开始,货币贬值如风暴般席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各国,使整个地区经济隐于衰退。
中国矿业报7京④F8世界经济远山20002000 作者:中国矿业报7京④F8世界经济远山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0:54

[新一篇] 經濟全球化中的我國境外直接投資

[舊一篇] 經濟全球化: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開放問題四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